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學歐美日本也要收緊外商投資限制?敏感行業投資超1%就要申報
安倍政府要對外商投資進行大調整。
據日媒報導,日本政府計劃抬高外資對日本企業投資的審核門檻,尤其在涉及國家安全的航空航天、核能源領域將率先實行新規。據悉,相關修訂草案已提交於10月4日正式開啟的第200屆臨時國會商討。
一旦通過,將是日本政府自1980年來,首次對外資限制進行全面調整。
與此同時,在第200屆臨時國會開幕式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還在眾議院發表了施政演說。在涉及內政方面,他呼籲「國會議員切實討論修憲、東日本大地震地區重建等問題,履行對國民的責任」。在外交方面,安倍明確表示,將力爭儘早解決與俄羅斯的領土問題(即北方四島的歸屬),與俄羅斯籤署和平條約。同時,在把韓國列為重要鄰國地位的同時,安倍要求韓方「遵守國家之間的約定」,明確認定在原被徵勞工問題上韓國違背《日韓請求權協定》的立場。因此,對於由此觸發的日韓貿易摩擦問題,安倍政府依舊態度強硬。
提高審核門檻
據匿名國會議員介紹,日本政府正打算進一步修訂《外匯與外國貿易法》。而修訂後最大的變化是,原本外商投資者在獲取日本涉及「國家安全」的上市公司10%以上的股份或取得日本非上市公司的任意股份之時,有義務提前向日本政府申報。修訂後的新法計劃將此前定為已發行股票數10%以上的審門檻準下調至1%以上。這就意味著,凡是涉及在武器製造生產、航空航天產業等日本政府認定的「國家安全」領域的收併購,都將事先向日本政府相關部門提交審核。
此外,新規還規定,當外國股東出現解散董事會、出售企業核心資產等對於涉及「國家安全」的上市公司未來發展起到至關重要影響的意向時,也必須事前向日本政府申報。據悉,調整後的新規將於2020年起執行。
不過,據上述眾議員透露,在不涉及「國家安全」領域的收併購中,安倍政府將出臺舉措,簡化收併購等流程,放寬限制,鼓勵外資進入。比如,以純粹的資金管理進行投資之際,即使是對特定行業的投資,或將大幅縮短需要的30天的審查時間,或免除審查,尋求減輕投資者的負擔。
早在2008年,對於試圖增持擁有核電站業務的日本電源開發株式會社股票的英國投資基金,日本曾依據《外匯和外國貿易法》叫停該計劃。
其實,這不是日本政府第一次流露出在涉及「國家安全」領域對外資提高審核門檻的意向了。早在5月底,日本財務省和經濟產業省等宣布,針對外商投資將以信息科技(IT)和通信為重點,新增20個限制行業,包括集成電路、半導體製造、手機、軟體開發、電腦、網際網路服務業等20個新增領域。該調整已於8月1日起執行。而此前日本的《外匯及外國貿易法》僅將軍事武器、飛機、核能等製造業界定為受管制的外商投資領域。
步歐美後塵?
在出臺限制外商投資政策方面,已有不少國家和地區走在日本之前。
2018年8月13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外國投資風險評估現代化法案》,該法案對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進行改革,擴充其管轄權,修訂了審查程序。目前,川普政府已經開啟包括27個行業的試點計劃,涵蓋飛機製造、飛機引擎和零部件製造、電腦存儲設備、無線通信設備、生物技術研發、半導體和相關設備製造等領域。
2018年12月,德國政府通過《對外貿易和支付法案》的修定案,將歐盟外資金對德國敏感領域企業的併購審查門檻從25%降低到10%,重點審核領域包括IT、發電站、供電網、醫院信息系統、航空、金融、鐵路交通以及軟體工程等。
2019年1月,韓國出臺《根除產業技術洩露對策》,外資收購AI、新材料等領域有核心技術的韓國企業必需經過審查。2019年3月,歐盟通過了歐盟外資審查框架法案,這是歐盟首部外資審查法案,主要限制外資對關鍵領域的併購,防止關鍵領域的技術外流。此外,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也紛紛收緊外資審查範圍。
不過,上述政策的實施可能大打折扣。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署長于爾根·弗裡德裡希(JuergenFriedrich)曾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強調,在他看來,德國政府抬高收購門檻的政策象徵意義更濃厚,「截至目前,德國政府從來沒有實施過這項政策,而且這個政策不影響綠地投資。」
一位匿名的日本問題學者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短期內尚無法斷定日本政府對《外匯及外國貿易法》的修正是否表明安倍政府對外商投資的態度更加強硬,或者是否有可能展開更深入的審查。他建議,計劃投資日本IT、電信等日本政府認定的涉及「國家安全」的企業應在進行交易前考慮好備案,以及可能發生的延期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