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為大家整理了六大茶類的一些基礎入門知識,這次應茶友要求為大家整理出更細緻的各種茶葉的品種分類。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找到自己鍾愛的茶。
一、 綠茶(發酵度0%)
葉綠,湯綠,葉底綠。綠茶的特點是不發酵,講究新鮮。鮮葉採摘後迅速用高溫消滅其活性酶等物質,抑制茶多酚氧化,保留胺基酸,從而造就了綠茶鮮爽的口感和香氣。
工藝:採摘-殺青-揉捻-乾燥
1、炒青綠茶 :是由乾燥方式-炒幹命名的,滋味鮮爽。
細嫩炒青:龍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日照綠茶、松針等。
珠茶:珠茶、雨茶、秀眉等。
眉茶:炒青、特珍、珍眉、鳳眉、秀眉、貢熙等。
2、烘青綠茶:幹茶色澤墨綠,滋味醇和,湯色黃綠有光澤。
細嫩烘青:安吉白茶、黃山毛峰、太平猴魁、高橋銀峰、華頂去霧等
普通烘青:閩烘青、浙烘青、微烘青、蘇烘青等
3、曬青綠茶 :曬青綠茶保持了原來的鮮葉狀態,口感鮮爽。
如滇青、川青、陝青等
4、蒸青綠茶:茶幹翠綠,湯色碧綠色,葉底鮮綠,香氣清香,味道醇和
如恩施玉露、煎茶等(我國不多,日本比較流行)
衝泡:首選玻璃杯,次之蓋碗,細嫩茶芽80°左右水溫,30秒出湯。
二、 黃茶(發酵度10~20%)
黃茶比綠茶多了一道悶黃的工藝,去除了綠茶中的部分寒性。是比較少見的茶類。
工藝:採摘-殺青-揉捻-悶黃-乾燥
1黃芽茶 :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霍山黃芽
2黃小茶 :北港毛尖,溈山毛尖,平陽黃湯,遠安鹿苑,溫州黃湯,皖西黃小茶
3黃大茶:霍山黃大茶,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
衝泡:玻璃杯或蓋碗, 85°左右水溫,30秒出湯。
三、 白茶(微發酵)
白茶的製作工藝非常簡單,只需在日光下攤開晾曬兩三天,即可乾燥了。或散茶,或壓餅。微發酵,不促進也不抑制茶多酚的氧化。新茶偏涼性,儲存三年後陳化後越來越溫和醇厚。「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老白茶就是它了。
工藝:採摘-委凋-乾燥
1、白芽茶 :白毫銀針
2、白葉茶:白牡丹,貢眉,壽眉
衝泡:白茶比較包容,不矯情,隨自己心意想怎麼泡都行。年份較長的貢眉壽眉,夏天可以直接扔在礦泉水瓶裡泡著黑,冬天還可以煮著喝。
四、紅茶(發酵度80~90%)
發酵過程破壞了茶多酚和胺基酸,但產生了茶黃素和茶紅素,所以茶性十分溫和,滋味也香甜柔滑。
工藝:採摘-委凋-揉捻-發酵-乾燥
1、小種紅茶 :金駿眉、正山小種、外山小種、煙小種。
2、工夫紅茶:滇紅功夫,祁門功夫,川紅工夫,寧紅工夫,越紅工夫,閩紅工夫(政和工夫,坦洋工夫,白琳工夫)。
3、紅碎茶:葉茶、碎茶、片茶、末茶。
衝泡:紫砂壺或蓋碗,水溫95°-100°,新茶放一個月以後再喝。
五、 青茶(烏龍茶)(發酵度30~60%)
半發酵茶,具備了綠茶的香氣和鮮爽,又有紅茶的醇厚。
工藝:採摘-委凋-做青-殺青-揉捻-乾燥
1、閩北烏龍 :武夷巖茶、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水仙,肉桂
2、閩南烏龍 :鐵觀音,奇蘭,漳平水仙,黃金桂,本山、毛蟹、黃旦、梅佔
3、廣東烏龍 :鳳凰單叢,鳳凰水仙,嶺頭單叢
4、臺灣烏龍:白毫烏龍,凍頂烏龍,文山包種,大禹嶺烏龍,金萱、龍鳳峽茶
衝泡:紫砂壺或蓋碗,沸水衝泡。
六. 黑茶(發酵度100%)
茶馬古道的發源茶
工藝:採摘-殺青-揉捻-渥堆發酵-乾燥
1.湖南黑茶 :安化黑茶、三尖茶、黑磚、花磚、茯磚,花卷
2.湖北老青磚:蒲圻老青茶、湖北老扁茶
3.四川邊茶:雅安藏茶,康磚,邊銷茶,南路邊茶,西路邊茶
4.陝西黑茶:涇陽茯磚
5.滇桂黑茶:雲南普洱茶,廣西六堡茶
6. 安徽安茶
衝泡:紫砂壺沸水衝泡,老的黑茶也可以煮著喝。
以上就是為茶友整理的六大茶類的各種茶品分類,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喜歡茶,關注我,為你解鎖更多茶文化知識。
愛茶的你注意了,不可錯過的六大茶類科普知識
乾貨科普,學會如何辨別中國十大名優綠茶,買春茶不吃虧
茶知識,綠茶的九大神秘香型,你知道幾個?
紅茶的金圈和冷後渾到底是什麼?紅茶真的越紅越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