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耿彥波成就了現在的王家大院?

2020-12-11 城市裡的煙火氣炸串哥
耿彥波

耿彥波又被稱為耿拆拆,就是說他指哪拆哪。但是他讓百姓看見了希望也贏得了人心。

一九九五年三月,時任靈石縣委副書記、縣長的耿彥波,前前後後拆資三千餘萬元開始修繕王家大院。

靈石縣資源匱乏,要想經濟騰飛,必須另尋他路。耿彥波作為一縣之長,必須帶靈石的百姓找到一條生路。王家大院的衰落也確實觸動了耿彥波的心。每次他走在破落的古鎮裡,看著眼前逢雨必漏的歷史文化遺產心裡也不是滋味。大家都因為一部《喬家大院》而熟悉喬致庸的喬家大宅院,可是誰能知道還有一個王家大院遠比喬致庸的喬家大院還要大一百個?

看來靈石要想發展經濟,必須要有自己的故事。於是耿彥波經過深思熟慮並且經過考證後,決定修繕王家大院。並以文化旅遊帶動經濟發展為樞紐帶動靈石未來的經濟發展。

雖然周邊的喬家大院、曹家大院、渠家大院都已經風生水起,但他堅信後來者能居上。「要留遺產,不留遺憾」。按照他的嚴格要求,整個復原工程始終保持著歷史真實性,凸顯了文化特質,真正做到了「整舊如舊」。

修繕後的王家大院,不僅得到了專家學者的好評,贏得了「華夏民居第一宅」的美稱和「王家回來不看院」的讚譽。還迎來了朱鎔基、尉健行和鄭孝燮、阮儀三、餘秋雨的到訪。

山西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裡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由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300多年間先後建成。建築規模宏大,擁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別被讚譽為「」、「」、「」、「」、「」五瑞獸造型。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

靜升王氏祖籍琅琊(今山東膠南),後西遷至山西太原。南宋初年,族人王實由太原南遷至靈石縣峪灘村。元皇慶二年(1313),王誠齋又率家族遷至靜升村。清初,族人王興旺開始經商,做小買賣,至第十四世王謙受、王謙和、王正居等。資本日漸雄厚,店鋪增多,逐步成為豪商巨賈。到清中葉,王家便由原來的平民百姓發展成為居官、經商、事農綜合性的名門望族。王家大院包括東大院、西大院和孝義祠,總面積達34650平方米。

大院選址於北傍高坡,南望開闊,高出平地約八九米的臺地上。目前開放的兩處,西稱紅門堡,建於乾隆年間。東稱高家崖堡,建於嘉慶初年。

東堡院有院落26個,東中西並列為六路。中間的三路院落為主院,西邊的兩路為書院和花園。東邊的一路為廚院。西堡院共有院落28個,中間有一主幹道,貫穿著三條橫巷。與東堡院用一石橋相連,東西對峙,氣勢震人心目。

王家大院與其說是一組民居建築群,不如說是一座建築藝術博物館。它的建築技術、裝飾技藝、雕刻技巧鬼斧神工,超凡脫俗,別具一格。院內外,屋上下,房表裡,隨處可見精雕細刻的建築藝術品。

這些藝術品從屋簷、鬥拱、照壁、吻獸到礎石、神龕、石鼓、門窗,造型逼真,構思奇特,精雕細刻,匠心獨具,既具有北方建築的雄偉氣勢,又具有南國建築的秀雅風格。這裡的建築群將木雕、磚雕、石雕陳於一院。繪畫、書法、詩文熔為一爐。人物、禽獸、花木匯成一體。姿態紛呈,各具特色。稱得上北方民居建築藝苑中的一顆璀璨明珠。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築群。又稱「三晉第一宅」,入選《中國民族建築集·漢·北方民居》一書。

下面是耿彥波為王家大院作的題詞:

國有故宮而知皇室之威嚴,民有王宅而知晉商之顯赫。明清之際,海內最富者山西也,山西最富者晉商也,晉商最富者靈石王家也。興建於清朝乾隆、嘉慶年間之王家紅門堡、高家崖建築群,依山勢而突起,藉風水而聳立,居高臨下,負陰抱陽,層樓疊院,隨形生變,廳堂儒雅,閨閣富麗,雕飾精美,兼融南北,覆壓三萬餘平方米。

大宅深院五十五幢,房屋一千零八十三間。繼商周文明之古風,集華夏民居之大成。高品位文化價值佔盡風流,四海民居望其項背;大規模宏偉格局雄睨天下,九州建築失其顏色。靜升王家富甲天下,斯作證也;靈石文化底蘊厚重,此為表也。然二百年風雨滄桑,十年文革浩劫,王氏民宅塵封土掩,瘡痍滿目,藏在深山,世人未識。

一九九五年四月,靈石縣人民政府決定修復王家大院,循修舊如舊之原則,小修起步,精心積累經驗,翌年三月成立修復指揮部,全面展開浩大修復工程,歷時五載,搬遷二百一十二戶,動用土石九千九百餘方,青磚三百餘萬塊,木材三千五百餘方,工程隊五十八家,總投資三千餘萬元,修復紅門堡、高家崖、祠堂院三處建築群,重修堡門、堡牆,新修停車場一萬二千平方米。王宅修復,百年之盛事;國之瑰寶,東方明珠;世人驚識,聲譽鵲起;遊客如雲,遐邇聞名;光耀神州,福蔭子孫;開我靈石旅遊產業之先河,樹我靈石文化名縣之基石。特勒石以志。

王家大院航拍圖

相關焦點

  • 王家大院被譽為民間故宮,當年住進幾百戶村民,幕後故事讓人心酸
    到了山西遊覽過王家大院後,再去萬榮李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祁縣喬家等晉商大院就有一種「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感覺,由此會滋長「黃山歸來不看嶽、王家歸來不看院」的念頭,至少我是這樣,回來後再不像過去熱衷參觀周邊的所謂大院了。
  • 為什麼山西王家大院,比喬家大院低一個檔次?
    在民間,有「地下看陝西,地上看山西」一說。因此有人說,在陝西旅遊,說一不小心就腳踩到無價之寶的文物。而在山西旅遊,隨處可見建造精美,規模宏大的民居院落。   山西著名民居院落有:喬家大院、王家大院、曹家大院、何家大院、李家大院等等。在山西眾多院落當中,王家大院和王喬家大院最為出名。
  • 耿彥波:我骨子裡還是一個文人
    耿彥波的最大功勞,是復興山西的文化!從王家大院到常家莊園,從榆次老城到大同古城,從重修雲岡石窟到遼金華嚴寺維護,從代王府保護開發到太原古縣城規劃,此外還有太原府城規劃、晉祠公園、晉文公祠、龍泉寺等等一大批承載山西文化底蘊的東西。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文化遺產,功不可沒!
  • 王家大院印象
    王家大院印象  周末,同學一行來到頭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項目、中國民間故宮、華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的紫禁城、國家4A景區等諸多名號的王家大院參觀遊覽,印象十分深刻,心緒百感交集,正所謂「王家歸來不看院」。
  • 時隔7年,浙江官場再學「耿彥波事跡」,批示領導擬任新職
    耿彥波的名字近期出現在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多個會場上,這些表述或是「『城建市長』耿彥波的十問值得思考」,或是「學習『城建市長』耿彥波事跡」。遂昌縣政府網站2013年8月17日報導稱,8月15日晚,蔡源鄉組織全體幹部學習「城建市長」耿彥波事跡。會上,鄉黨委書記華鋒組織大家學習了《「城建市長」耿彥波》、《市長耿彥波》、耿彥波市長《人生的四種選擇》等相關內容和文章,對耿彥波風格、耿彥波「十問」及「五到工作法」等進行了詳細介紹。
  • 山西「王家大院」
    這個最大的王家大院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裡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靜升鎮。王家大院是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餘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而且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築藝術博物館。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4A級景區。
  • 民間故宮、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本身就是一個傳奇,農民王實從老家山西太原遷居到靜升鎮後,從一個小小的豆腐坊開始,由農及商,由商至官。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耗時300多年創立了龐大的商業王國,先後建成了在晉商宅院裡首屈一指的王家大院。
  • 喬家大院和王家大院哪個更值得看?
    為什麼王家大院建築規模如此宏大?王家大院建築規模宏大,為城堡式建築,擁有 「五巷」、「五堡」、「五祠堂」。「五堡」:紅門堡、高家崖堡、西堡子、東南堡和下南堡五座堡群。王家大院王家大院雖以經商起家,但王家從清朝開始步入官場;由商到官,家業漸大,家資漸厚,聲名漸高,於是大興土木,營造宅第。王家5品到2品的官員有101位;因此,建築規模得以如此宏大。
  • 王家大院瑣記
    與王家大院的美名神交可謂久矣。我們同行的另外三個,有兩位姑娘是陝西來的大學生,一位來自江西的90後女護士,開車的美女小劉則是跑平遙古城到王家大院旅遊線路的專線司機。呵呵,今天有四位美女作伴遊覽王家大院,想必是個好兆頭,我們定會不虛此行,我半開玩笑說。開始時因為相互不熟識,車內還有些拘謹的氣氛便開始活躍起來了。
  • 王家大院:家是一個院,院是半座城
    王家大院有多大王家大院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包括五巷六堡一條街。現在已經知道的民間住宅,規模面積,肯定中國第一。王家大院多驕傲當地人是這樣介紹王家大院:王是一個姓,姓是半個國,家是一個院,院是半座城。現在的人,只要有能力,城市買房,農村蓋房,人之常情。只是靜升鎮王家的工程有點大,僅憑一家之力,完成的王家大院。在幾百年後,被國務院在200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秋風起時走三晉之二:王家大院
    我們在這裡宿營是有道理的,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家國際飯店,而是因為它就在我們明天要看的王家大院附近。說從前有一個人叫王實,這個從前的前有多前?前到元代的元仁宗時期,這個元仁宗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曾孫子。元仁宗是接哥哥的班當的皇帝,他剛上臺時候的年號叫皇慶,皇慶頭年是公元1311年。元仁宗是在大都辦公,就是現在的北京。
  • 中國民間故宮——王家大院
    因為一部電視劇《喬家大院》,山西省祁縣的喬家大院名聲大噪。相比而言,位於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的王家大院則低調得多。其實,兩個大院都是始建於清代年間,歷時二三百年建造完成。王家大院景區佔地面積45000平方米,足足是10個喬家大院那麼大!王家大院以其規模之宏大和建造之精美,有「民間故宮」之稱,有「王家歸來不看院」之美譽。據景區介紹,目前開放供參觀的部分只有整個王家大院的五分之一。但就這五分之一,要是認真觀賞細細品味,估計沒有個兩三天都不行。
  • 走進王家大院
    2020年7月28日,我隨顏山旅行社組團來到了山西王家大院。由山西的旅遊公司派來的導遊小董告訴我們:這是今年疫情後這裡接待的第一批山東遊客,今天由山東發往這裡的一共有80輛旅遊大巴車。我們乘坐的是從博山出發的第24號車。
  • 【全景淄博】淄川崑崙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位於淄川西南二十裡崑崙鎮(原磁村鎮政府東不遠)張李村,為清代民居,是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個王家大院不是山西的王家大院,也與之相差甚遠,但在本地卻也輝煌。△文保碑十幾年前,我曾經來過一次,當時王家大院除主要建築以外都已殘破。現在王家大院正在修葺之中,其大部分已經修繕完畢。
  • 文化滋養的三晉大地之靈石王家大院
    看王家大院,用參觀和瀏覽根本不能領略其細節,須在導遊的引領下,邊聽解說邊細細品賞,慢慢領會,方能得其意趣,解讀晉中建築文化的寓意和精髓。因此,我們請了一位資深導遊,解說和名字一樣靈活,機巧,她叫楊靈豆,這是我在晉中接觸到的第三位美女和才女。王家大院為歷史上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靜升王家所建。
  • 天龍山景區是耿彥波市長的大手筆,如今已成為山西的一張網絡名片
    提到耿彥波,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作為山西人,及時你沒在路上見過他,但你肯定在網絡上聽過他的名字。靈石的王家大院就是耿彥波的經典之作,榆次老城,大同古城經他手之後也已經是大同的一張城市名片耿彥波,說他是明星市長或者造城市長,一點也不過分,時間證明了一切,經他手改造和建設的項目
  • 山西王氏是什麼樣的存在,王家大院憑什麼被稱為「三晉第一宅」?
    這一部分建築規模還不到王家大院總用地面積的四分之一,這些建築物是王家鼎盛時期的清康乾嘉年間所建,也是整個王家大院的精華之處,同時還是王家大院建築群保存最為完好的一部分,被稱為「三晉第一宅」。明朝天啟年間,王家已經成為一個士農工商全面發展且都有一定成就的家族。清初王家清楚地看清形勢,巴結清政府,得到朝廷支持,從此成為山西有名的大地主、官僚士紳和巨賈大商。
  • 萬裡長城第一家——王家大院
    山海關王家大院,號稱「萬裡長城第一家」。大院始建於明末清初,興盛於鹹豐年間,王家主人尊稱「王三佛」,到光緒年間已成為富商巨賈,佔據了山海關的半壁江山,號稱山海關「南半城」。王家大院位於山海關古城「東三條」胡同,距天下第一關景區540米,地圖上可以搜索到。門票分淡季旺季,五一到十一為旺季,30元,淡季15元。
  • 看王家大院裡的規矩
    >位於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的王家大院是傳統民居的集大成者  山西晉中以大院文化而聞名,在這姿態紛呈、各具特色的晉商大院中,靈石王家大院首屈一指,享有「王家歸來不看院」的美譽。  而在這規模龐大的建築群背後,是靜升王家一脈相承的家族文化。  三千王家人聚族而居,延續二百餘年,院與院隔而未隔,人與人疏而不離,和睦相處,長幼有序,經商居官,各行其是。
  • 儒商府邸 四川自貢王家大院(組圖)
    儒商建府邸蘊含詩書文化之氣  王家大院建於清朝光緒末年,1890年動工修建,1896年完成,是鹽商王和甫(1867—1930)弟兄5人為紀念父親王子誠所建的私家宅邸,謂曰「子誠公祠」,謂曰「子誠公祠」,外人稱之為「王家大院」,距今已有110多年的歷史。位於自貢市沿灘區岱山村二組(小地名灣頭),餈粑坳鄉場一側,現在的沿灘龍湖新城內,距市區2.5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