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一份菜葉浸羅定皺紗魚腐!」中午,位於廣州白雲區的東江漁村飯店,食客絡繹不絕,六成以上餐桌都能看到這道菜餚的蹤影。
羅定皺紗魚腐來自兩百多公裡外的雲浮羅定市,是當地著名的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廚師陳啟榮是個來自羅定金雞鎮的年輕小夥,家境貧困的他乘著「粵菜師傅」工程春風,從學徒一路進階至炒鍋師傅,工資也從原來的兩千多元提升至五千多元。不僅擺脫了貧困,去年還買了一套房子。
在雲浮,像陳啟榮這樣用技能改變命運,走出山旮旯脫貧增收的案例還有許多。2018年以來,雲浮將「粵菜師傅」工程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旅遊休閒經濟發展相結合,著力打造粵菜師傅人才輸出地。通過實施名菜評選、名廚培養、名鎮(村)建設系列舉措,打造出一批名廚、名菜、名鎮、名村。截至目前,全市共開展「粵菜師傅」職業技能培訓8378人,帶動創業就業15896人,走出一條「色香味俱全」的扶貧和鄉村振興「風味之路」。
送教下鄉貧困戶的早餐店越來越紅火
凌晨4時30分,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時,羅定市泗綸鎮雙龍村黃國生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磨米漿、煮醬汁、切蔥花、剁肉餡……陣陣腸粉米香撲鼻而來。
因病致貧的黃國生為了擺脫貧困,與妻子在鎮裡開了一家「常來早餐」店,由於缺乏烹飪技術,創業之初一度舉步維艱。
「去年得知鎮上開展『粵菜師傅』扶貧技能培訓,免費給貧困戶培訓,這麼好的機會一定不能錯過。」黃國生馬上報名。通過為期10天的培訓,黃國生對提升腸粉口感和改良醬汁也有了思路和秘訣。
如今,黃國生每天能賣出100多份腸粉,店裡的炒粉、湯粉等也是客人的「心頭好」,店鋪生意越來越紅火,黃國生很快就把創業時借親友的2萬元還上,他們一家也於去年12月實現脫貧「摘帽」。
在另一頭,入夜後大排檔裡燃起「煙火氣」,又到了練衛富最忙碌的時候,去年11月新興縣舉行技能扶貧「廣府風味菜」培訓班,練衛富報名參加。經過3個多星期的培訓,練衛富掌握了大部分粵菜技能,憑藉燒得一手好菜,應聘上縣城某大排檔的掌勺廚師,並在去年順利脫貧奔康。
近年來,雲浮市把促進城鄉勞動力技能就業作為實施「粵菜師傅」工程的落腳點和出發點,面向城鄉勞動者採取「送教下鄉、送教進村」等靈活形式,組織開展「粵菜師傅」精準培訓、精準就業指導,讓勞動者特別是貧困勞動力走技能就業、技能脫貧之路。
自「粵菜師傅」工程開展以來,全市共開展「粵菜師傅」職業技能培訓班129期,培訓8378人,獲得職業技能證書3399人,其中貧困勞動力449人。不少貧困勞動力憑藉「粵菜師傅」工程,端穩就業「金飯碗」。
「粵菜名村+傳幫帶」模式打造人才輸出地
作為山區市,雲浮不僅是「粵菜師傅」人才的輸出地,更是培養「粵菜師傅」人才的搖籃。在這裡誕生了一批批優秀的名廚以及餐飲行業的代表人物,形成了一批「粵菜師傅」名鎮、名村。
羅定市金雞鎮清水村是遠近聞名的「粵菜師傅村」。全村人口約500人,就有100多人當廚師或從事餐飲業。當地村民表示,這與該村吳炳釗三兄弟的引領分不開。
在清水村無人不識吳家三兄弟,他們是村裡的創業名人,從廚師起家的他們,1997年便在廣州創辦了東江漁村飲食集團。近年來,在三兄弟的帶領下,逾500名鄉裡到珠三角等地從事餐飲業,讓許多從偏僻小山村走出的鄉裡,借著「粵菜師傅」的東風,走上發家致富路。
在雲浮還有一個久負盛名的「粵菜廚師村」——裡洞鎮梧洞村,該村以「傳幫帶」的形式培養出350多名廚師,分布在杭州、上海、蘇州等城市,還帶動了本村和周邊村村民2000多人外出就業,其中貧困勞動力就有50人,讓梧洞村廚師在全國各地的烹飪領域裡嶄露頭角。
雲浮在實施「粵菜師傅」工程的過程中,從梧洞村走出去的名廚梁寶興、祝永桂等人紛紛回到家鄉,通過開辦講座、技能培訓的形式,幫助有志於成為廚師或開辦農家樂的農民、精準扶貧對象,實現就業甚至創業,引導當地村民打造出一把安身立命的「金勺子」。
為了深化清水村、梧洞村等形成的雲浮「粵菜名村+傳幫帶」模式,雲浮市人社部門積極主動與灣區城市加強勞務協作,打通更多粵菜師傅灣區就業渠道,帶動富民興村。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雲浮約有廚師3萬名,累計帶動8萬多人就業創業。
以美食為媒撬動「舌尖上的產業」
鬱南黃皮骨、茶洞豆腐、腰古燒豬肉、羅定豆豉雞……經過激烈評選,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雲浮十大名菜」出爐。自此「雲浮十大名菜」成為遊客尋味雲浮必不可少的打卡美食。
為弘揚雲浮飲食文化,將更多本土特色粵菜推向市場,雲浮以鄉土特色為突破,構建地方粵菜標準體系。目前,「雲浮十大名菜」已對接廣府風味菜烹飪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結合新興六祖禪宗文化品牌,組織研發了六祖羅漢齋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力爭將雲浮特色菜品烹飪標準和規範要求,補充進中式烹調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中,進一步強化雲浮特色粵菜標準體系建設。
因粵菜師傅工程盤活的,除了傳統鄉村粵菜美食,還有鄉村旅遊。雲浮正積極發展「粵菜師傅+鄉村旅遊」模式,以美食為媒,結合雲浮市全域旅遊發展行動計劃,對接新興禪文化養生度假區、羅定田園觀光體驗旅遊區、西江綠色生態旅遊帶、南江文化觀光旅遊帶、江羅禪意生態旅遊帶等旅遊項目建設,到2022年,建設5條雲浮鄉村美食旅遊精品線路。
7月9日,由雲浮市人社局開發打造的「雲浮美食」快搜平臺——《粵菜「雲」聚》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線,以此進一步發掘本地「粵菜師傅」名鎮、名村、名店、名廚、名菜,加快培育完善「粵菜師傅」產業體系。並進一步推動「粵菜師傅」工程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將各地鄉村粵菜美食,與鄉村旅遊景點、民俗文化等資源結合,為餐飲旅遊引導流量,推動形成「粵菜師傅+旅遊」就業創業模式,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南方日報記者 李嘉怡 通訊員 張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