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8月26日
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
批准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
珠海經濟特區誕生
40年來,經過不懈奮鬥和艱苦探索
珠海走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發展路子
將一個落後的邊境農業縣
建設成為現代化花園式海濱城市
在我國改革開放歷程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攝影 | 索以
來一場跨越40年的時光旅行吧
讓我們一起點亮珠海經濟特區
老香洲片區
昔日的珠海灣仔沙建築低矮,布局零散
如今成為環境優美宜人的現代化濱海城區
珠海大劇院成為珠海新地標
攝影 | 張雷
拱北片區
1991年,從板樟山遠眺
迎賓大道的空曠和遠處澳門的繁華形成鮮明對比
而今拱北高樓林立、鱗次櫛比
展現出新珠海的魅力風貌
攝影 | 管憲-昭霖
吉大片區
1996年的九洲大道十分空曠
如今車水馬龍,兩側樓群錯落有致
攝影 | 陳爍明
前山片區
1989年,前山河一帶還是一派田園風光
如今已成為生態宜居城區
攝影 | 陳爍明
南屏片區
上世紀90年代的南屏街口和北山村
還處於待開發狀態
當時的人們可能很難想像會有今日的興盛
攝影 | 猩猩臉上有個疤
金灣區
40年前的金灣尚未建區
三灶、紅旗兩鎮多數區域還是一片灘涂地
如今已蛻變成了人居環境良好
公共配套日漸豐富的西部生態新區
珠海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萬人次
進入國內千萬級機場行列
鬥門區
90年代遠眺鬥門黃楊河
漁船零落,農田與水塘交織
如今夜色之下,兩岸燈火交相輝映
攝影 | 123家家
橫琴新區
曾經的橫琴還是一個
「蕉林綠野、農莊寥落」的邊陲海島
如今的橫琴充滿不凡
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
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耀眼的明星
2000年3月
橫琴口岸伴隨蓮花大橋的通車同步啟用
2020年8月18日,新橫琴口岸正式啟用
採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創新通關模式
最快僅需30秒即可通關
攝影 | 錢文攀
2009年,澳門大學在珠海橫琴的新校區開工
如今已建成美麗的現代化校園
圖片來源 | CCTV4
1992年,十字門還是一片灘涂
如今十字門中央商務區充滿設計感的建築
構成了美輪美奐的天際線
攝影 | 何華景、0陽光不鏽0
這樣的變化,還有很多很多…
2005年12月,廣珠城際鐵路動工興建
2020年8月18日,珠機城際一期開通
珠海交通格局呈現新變化
攝影 | 陳爍明
1990年11月25日,板樟山隧道建成通車
2020年6月23日,板樟山新增隧道開通
新增隧道的慢行隧道長約1235米
是珠海第一座獨立設置慢行系統的隧道
也是現今國內最長的慢行景觀隧道
圖片來源 | 珠海發布
1982年6月
九洲港通航迎來第一批香港旅客
如今已成為全國最大水路客運口岸之一
年接待量突破500萬人次
未來將打造門戶性濱海休閒中心
和世界性航海旅遊基地
九洲港項目效果圖
1982年秋季
中國第一座大型海邊雕像
珠海漁女雕像正式落成
40年滄海桑田
她靜靜佇立,見證著特區日新月異的變化
攝影 | 明湖水
40年來,珠海經濟規模增長超過1700倍
人口從36萬增長到兩百餘萬
率先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基本框架
在義務教育、社會保障、城鄉統籌發展
等領域先行先試
在全國首開「百萬科技重獎」
在眾多領域創下全國第一
珠海經濟特區首屆科技重獎 | 南方日報
累計與2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貿易關係
珠海航展躋身世界五大航展之列
第十二屆中國航展上人潮湧動
科技創新實力不斷增強
全社會研發經費佔GDP比重達2.86%
在全省僅次於深圳
產業體系基本成型,創新人才加快集聚
「珠海英才計劃」廣納人才
堅持城市建設與經濟建設、生態建設
同步規劃、同步推進
生態環境成為珠海最大的一張「金字招牌」
多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鳥瞰香山湖公園
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發達經濟體水平
民生保障享譽全國
率先實施中小學12年免費教育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居全國全省前列
……
珠海,向世界充分展示了
開放、創新、文明、活力、宜業、宜居
的優美城市形象
攝影 | 李建束
當前,我國正處在
「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
珠海也將肩負起
新時代賦予經濟特區的歷史使命
繼續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
走在全國前列
攝影 | 逐日的沙魚
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
為「一國兩制」偉大事業
和澳門長期繁榮穩定作出新貢獻
攝影 | 梁嘉俊
四十而已,日新月異
珠海,依然時刻在變化
但永恆不變的是
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
衛星瞰珠海,見證珠海奇蹟 | 珠海發布
青春正當時,攜手創未來
新時代的珠海青年們
讓我們乘風破浪、共同奮鬥
敢當開拓者和實幹家
在特區建設新徵程中創造更加輝煌的奇蹟
珠海經濟特區,40歲,生日快樂!
珠海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