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市,是著名酒都,明朝曾兩座王府並存,城內建築四面可採光

2020-12-13 史間一壺酒

文/史間一壺酒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範,堪稱中國白酒的始祖,中國許多名酒如茅臺、瀘州大麯、西鳳、雙溝大麯等都曾借鑑過汾酒的釀造技術。

多年來,汾酒以工藝精湛,源遠流長,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後餘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汾酒有著4000年歷史,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便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舉成名。

汾酒因產於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又稱「杏花村酒」。汾陽也因汾酒而成為我國著名的酒都。當然,除了汾酒,竹葉青也產自這裡。如今當地仍遺存汾酒作坊,現存古井為元代遺存,建築為清代遺構。

汾陽,因位於汾河之陽(西)而得名,素有「秦晉旱碼頭」之稱。明朝時,汾陽城內存在著兩座郡王府。分別是明慶成王朱濟炫和明永和王朱濟烺,因此,汾陽就有了兩座王府並存的特殊現象。

慶成、永和兩府給汾陽帶來了皇家風範以及京城文明,促進了皇家文化和民間文化的交流,奠定了汾陽數百年的文化底蘊,發展了汾陽當地的經濟,極大地豐富了民俗生活內容,特別是當地的飲食文化,至今仍保留著十分講究的地方特色。

汾陽有2600多年置縣史,其中1600多年為州府郡治所。從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汾州改州為府至民國元年(1912年)廢置,汾陽城區一直為晉中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原汾州城是罕見的「五座連城」,由主城和東西南北四關城拱衛而成。這種獨特城垣的形成因其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的地位,使主城內王府、廟宇、寺壇等佔了大部分空間,居民不得已在城外開闢生活區,久之形成了東南西北四個聚居區域。

汾州城歷來被稱作「四陽城」,因四面皆有陽光得名。與古代城池以正北正南為上不同,汾州古城的建制與子午線成約33°夾角,採光非常好,故汾州城又稱作「祝融城」,以火神祝融的名字稱之。汾陽市區大部分街道及房屋方向與地理方向有偏差。

汾陽作為古汾州府所在地,有許多人文古蹟傳承與世,太符觀就是其中之一。該觀位於汾陽市區東北13公裡的上廟村,始建於金代承安五年(1196),太符觀的主要特色是它有著品位高超的建築群體和線條優美的彩塑、懸塑和壁畫。

汾陽也有一座文峰塔,磚石結構,平面八角,十三層樓閣式塔。座底寬15.75米,通高84.93米,其高度位居全國古塔前列。

汾陽關帝廟為明代遺構。廟坐北朝南,二進院布局。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存山門、獻殿、正殿和後殿,兩側存前院東西垂花門、東西配殿、東西耳殿及後院東西耳房,後院東側存窯洞1座。

汾陽后土聖母廟現存為明代遺構。廟坐北面南,一進院布局,中軸線上現僅存正殿,東側存馬王殿。殿內後牆及兩山牆上保存有59.46平方米壁畫,後牆上所繪內容為 「聖母燕樂圖」,兩山牆為「聖母巡遊圖」,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汾陽文藝之火旺盛。20世紀中下葉以來,不少作家和導演把汾陽作為重要的創作基地,在這裡拍攝了電影《撲不滅的火焰》《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淚痕》《小武》《站臺》《任逍遙》《呂梁英雄傳》《杏花魂》《喜耕田的故事》等作品。

汾陽市也先後主辦或承辦汾陽電影青年狂歡節 、第七屆世界核桃大會 、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全國第八屆烹飪技能競賽(山西賽區)、第二十屆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等重大活動。

當地的汾陽地秧歌起源於唐朝宮廷藝術,分為以演唱為主的文場和以舞蹈為主的武場,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鄉土風味,在黃河流域農耕文化和汾陽地區娛神崇祀習俗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冀村長山藥、汾陽釀酒高粱、汾州小米都是當地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當地還有汾陽十大名菜、十大名吃之說,汾州三八八席共有八碟八燴八大碗,也有外加鮮果四樣或八樣的,是當地傳統宴席三個等級中的最高等級,2018年被載入中國菜名錄。

參考資料:《汾陽市志》等。喜歡文章,請點關注、收藏或轉發。

相關焦點

  • 明朝第三座「皇宮」行在代王府
    明襄王府在1641年—1643年間,曾兩度被張獻忠、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焚毀,過去的王府已不復存在,但綠影壁因其石材質地很幸運的保存了下來。據歷史記載,李自成是在明襄王府建立了「新順」農民政權,而且將襄陽改為「襄京」。這在姚雪垠的《李自成》一書中有較為詳細的描寫。
  • 中國「最美」的大學:曾是明朝藩王府,風景美上了天際!
    除了以上兩所大學,清華園中的荷塘月色、川大的錦江月色和湖大的麓山青蔥都十分美麗,在每一個學子的心中都有一個最美的大學,或是他嚮往的求學殿堂,亦或是他度過求學時光的回不去的母校。中國「最美」的大學:曾是明朝藩王府,風景美上了天際!
  • 打卡大同代王府,看看朱元璋為十三子建造的天下第一王府有多牛
    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嚴格地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王都營建原則建造。南北長690m,東西寬260m,四面圍有數米高的牆垣。代王府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承運殿、圜殿、存心殿,是代藩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長春宮、交泰殿、坤寧宮,是代王和代王妃居住的正宮。
  • 山西最低調古城,被稱為晉北「小京城」,風景不輸平遙卻少為人知
    京城,代指國都或者陪都,作為北魏中期的都城、遼、金時期陪都,自然能稱為「京城」;又因其城內古建築頗多,如代王府、古城牆、九龍壁等,以及其地理位置優越,屬河北、山西、內蒙三省交界處,自古以來商貿繁華,就有了「小京城」的美稱。
  • 靖江王府,不一樣的明朝王府
    在獨秀峰讀書巖,還可找到800年前南宋人王正功留下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 的摩崖石刻真跡,「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千古名句就是從這裡開始的。靖江王城始建於1372年,規模宏大,門深城堅,布局嚴謹,氣勢森然。殿堂巍峨,亭閣軒昂,水光山色,恍如仙宮,比北京故宮早建34年,它還是南京故宮的精華縮影。明朝共有12代14位靖江王居住於此,歷時280年。
  • 明朝蜀王有多富?王府被稱"小故宮" 歷史比故宮還長
    在歷史記載中,朱椿是一位非常熱愛文化的藩王,他與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有交集。他曾禮聘方孝孺為世子的老師,收留宋濂的後人,並在成都開祭祀杜甫之先河。明史記載,他「獨以禮教守西陲」。  1382年,朱元璋親自下達了在成都修建蜀王府的詔令,還叮囑成都的官員說,要以後蜀的舊城為外垣,在其中築王城,不要著急,慢慢修。他還特命國子監助教陳南賓為蜀府長吏,監工督理。
  • 山西夏天最值得去的10個景點,每個都是民間的皇宮,堪比皇家園林
    1、山西明王朝重臣的住宅建築群,堪稱中國民居第一村天官王府是明王朝重臣王國光及其家族數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築群。它涵蓋了我國現存並仍然能夠居住使用的元、明、清、民國曆朝建築,被專家譽為中國民居建築的一顆明珠。
  • 中國著名風水建築桂林日月雙塔
    在北京中軸線上有舉世聞名的紫禁城和天安門廣場,在桂林中軸線上有日月雙塔,是桂林的文化地標和著名的風水建築。桂林日月雙塔中國古代的城市規劃,中軸線是一條很重要的分割線,古人對於如何在中軸線上設計和研究風水格局很重視。一座城市中軸線上的建築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一定是這座城市的地標性建築。
  • 王府井大街得名於明代十王府,但是真有十座王府嗎?
    元朝之後,明初定都金陵(南京),後來永樂遷都,在元大都基礎上重新對宮城、皇城、都城進行了規劃改建,而城內街道基本保留了元代舊觀,丁字街也因街西修建了十王府,而改稱十王府街(簡稱王府街)。後因王府街挖掘出一眼甜水井,便被稱為王府井。現在,社會上對於王府井大街得名於明代十王府,並無異議。
  • 淺談明大同代王府
    前言代王府是明代規模較大的一座藩王府邸,代王府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19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二十多座,房屋八百餘間。是新中國復建規模最大、復建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代王府歷史代王府於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在遼、金西京國子監的基礎上興建王府,於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690m,東西寬260m,四面圍有數米高的牆垣。代王府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承運殿、圜殿、存心殿,是代藩舉行大典禮的地方。
  • 「長沙府金錠」考古故事重溫 奢華吉王府曾佔據大部分長沙城
    吉王府曾恢弘一時,如今只剩地名  吉王府今已無存,但至今不少街道仍保存著當時各景點的名稱就是歷史的見證。走馬樓、藩城堤巷、衣鋪街、司門口……  當年的明吉王府外牆,幾乎都已變成充滿煙火氣的小巷。  我們能知道的是:在長沙,還有7座王陵尚未主動發掘,他們的故事仍未揭開。
  • 山西晉城,這個城市的歷史人文景觀,一定被你低估了
    柳氏民居也是明清時期的城堡式建築群,佔地面積4032平方米,房屋114間,原建築有13座院落,現僅存6座。除兩座石牌坊為明代所建,其餘皆為清代建築。院中保存的石碑上刻有文字:「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冬十月立」。相對皇城相府、湘峪古堡,柳氏民居雖建築規模較小,卻蘊藏著豐富的設計內涵。亭、臺、樓、閣、坊,花園、戲臺,樣樣都有。
  • 「廣西」桂林風光之靖江王府
    靖江王府雖稱為府其實是座王城,有高8米、厚5.5米的城牆環 繞。城開四門,城牆由巨型方整料石砌成,堅城深門、氣勢森嚴。整個王城採用「左祖右社、前朝後寢」的布局方式,中軸線上的承運門、承運殿高大華麗、氣勢非凡。承運門王府大門建於明朝初期的靖江王府,歷經257年至明朝覆滅,曾住過12代14位藩王。明朝覆滅後,王府淪為定南王孔有德之王府。
  • 山西自駕之旅(天官王府+布政李府+海會寺+天井關)
    天官王府最大特點是,有我國現存並仍然能夠居住使用的各個朝代建築,保存基本完好的官宅民居四十餘處,從元代民居到明清兩代官宅均有,甚至還有民國時期中西合璧風格的「樊家莊園」。天官王府景區,主要景點有天官府、司徒第、爐峰院、樊家莊園、樊氏宗祠。天官府位於莊河南岸,也叫冢宰第,是明代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王國光的故居,始建於萬曆初年。天官源自對政府部門的別稱。
  • 山西晉城,這個城市的歷史人文景觀,一定被很多人低估了
    柳氏民居也是明清時期的城堡式建築群,佔地面積4032平方米,房屋114間,原建築有13座院落,現僅存6座。除兩座石牌坊為明代所建,其餘皆為清代建築。院中保存的石碑上刻有文字:「明嘉靖二十九年庚戌冬十月立」。相對皇城相府、湘峪古堡,柳氏民居雖建築規模較小,卻蘊藏著豐富的設計內涵。亭、臺、樓、閣、坊,花園、戲臺,樣樣都有。
  • 大同復建代王府整體結構似故宮
    「大同九龍壁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早的一座龍壁,是明朝代王府的照壁。明朝覆滅時,代王府被起義軍付之一炬。如今,劫後餘生的九龍壁,足可見證當年「天下第一王府」的奢華壯麗。去年3月起,代王府恢復重建工程在原址上全面啟動。」講解員一邊介紹,一邊指向了與九龍壁一街之隔的代王府復建工地。
  • 中國唯一建在5A級景區的大學,前身是明朝王府,進去要收門票
    我國也有很多知名學府,像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都是大家很熟悉的,而且都是著名的旅遊景區。但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大學,它是我國唯一建在5A級景區裡的大學,而且前身還是明朝王府,想要進入這所大學,必須購買門票。這所大學就是廣西師範大學。
  • 清代規模最大的王府,曾是和珅的私人府邸,建築規格堪比北京故宮
    ,位於北京西城區,毗鄰風光秀麗的什剎海公園,坐落在一條靜謐悠長的街巷中,很多人都知道,恭王府曾是大學士和珅的私邸,當年的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可謂風靡大江南北,紀曉嵐與和珅鬥智鬥勇的劇情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恭王府就是當年和珅的家。
  • 北京王府井是誰家的井,王府又是哪座王府,井才是重點
    北京市是我國的首都,在這座城市中能拿得出手的建築實在是太多了,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紫禁城,紫禁城是皇城,但是我們都知道的是除了紫禁城之外,京城還有的是許多的王府,雖然沒有紫禁城那麼大的名頭,卻是一個個著名的景點,而現在的北京也是國際化的大都市,雖然許多古老的東西很少用了,但是他們依舊以古蹟被保存了下來
  • 明朝的靖江王府,比北京故宮還早建成三十四年,還曾出了四位狀元
    提到明朝保留下來最恢弘的建築,很多人都會想到北京故宮,這個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每每見到都有說不上來的震撼。但是,在廣西省的桂林市有一座王府,建成時間竟然比北京故宮還早了34年,這便是位於桂林市城市中心地區的靖江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