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六代成非遺,一起尋找京西年味兒「妙峰咯吱」

2021-03-01 北京美麗鄉村

京西妙峰山是太行山餘脈,地處門頭溝區妙峰山鎮北部,北京名山之一,一直以來都是京郊遊覽勝地。這裡以「古剎」「奇松」「怪石」「異卉」而聞名,林木蔥蘢,風景秀麗。

自明代以來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十八妙峰山舉辦盛大的廟會活動,往來香客絡繹不絕,前來進香的香會眾多,幡旗飄揚,觀者如潮熱鬧至極,妙峰山因廟會而聞名內外。

因廟會的興盛,妙峰山地區的傳統小吃——妙峰咯吱走進了人們的視野。這個京西傳統小吃受到了往來廟會香客們的喜愛,更意外地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鐘愛。

相傳「咯吱」得名便與慈禧太后有關,光緒年間四月初一廟會,慈禧去妙峰山上香,行至妙峰山鎮擔禮村時天色已晚,徵用現在的擔禮村大街23號、24號院子住宿一晚,第二天再上妙峰山。用膳時上了當地村民製作的咯吱,慈禧吃了兩塊太監便要往下撤,慈禧說:「擱這兒」,隨後又問:「這叫什麼名兒呀?」由於沒有正統名字,於是太監答道:「謝老佛爺賜名!這叫咯吱。」從此便有了「妙峰咯吱」這道美食。

咯吱名字的來源雖有傳說的意味,但妙峰山咯吱的美味卻是口口相傳。這種吃食在門頭溝流傳已有300多年,直到現在已傳承到了第六代,如今製作咯吱的傳統手藝更是被評為門頭溝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每逢春節,門頭溝當地人的餐桌上一定會出現這個老少皆宜的小吃。

妙峰山咯吱所用的原材料均是山地雜糧雜豆,舊時門頭溝百姓將家中剩餘的雜糧拿出來粗糧細作,做成過年的零嘴兒和待客家宴中的食材。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為了健康大家都偏愛雜糧,這種由玉米、綠豆、花豆、刀豆、紅豆、黑豆、黃豆、芸豆、白豆、小米、麥子等十多種雜糧做成的咯吱得到了久違的關注,傳統的製作工藝逐漸重現,得到了傳承和保護。

製作咯吱的傳統做法十分考究,要經過十餘道工序。要先將各種雜豆挑選洗淨控幹後,用大石碾粗碾破碎,浸泡變軟後用京西小拐磨(水磨)經三次磨成細漿,再放入咯吱鐺上手工攤制後切成塊狀進行低溫烘乾。

食用時在鍋裡放少許油,將咯吱炸至金黃即可食用。咯吱還可以入饌,做出糖溜咯吱、海鮮咯吱、八珍咯吱等咯吱美食。

當地的老人們至今還講述著京西老論。初一的餃子吃素餡,要把咯吱做成丁放入餃子餡中;京西有二月二接姑奶奶回娘家的習俗,在這天吃春餅除了卷春菜,還要卷上炸好的咯吱吃;村裡紅白事吃麵條,打滷裡要放咯吱;冬天熬白菜,也放咯吱;新姑爺回門,必有一道糖溜咯吱……

咯吱是五官都能享受的食品:眼觀其色,金黃;鼻聞其味,噴兒香;齒嚼其物,醇香;耳聞其聲,清脆。昔日,人們生活清苦,咯吱,是民間老百姓的智慧。

如今家家戶戶中石磨沒了,土炕和地爐拆了,攤咯吱的人家越來越少了。雖然沒有了原始條件,但是第六代傳承人李福奎潛心研究,最大程度地還原傳統工藝,每年還在堅持石磨石碾古法製作讓妙峰咯吱及其文化得以延續。

2017年李福奎在妙峰山鎮擔禮村成立了北京百旺創新農業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共同經營,註冊了妙峰咯吱商標。隨後經過走訪百姓了解民俗、研討妙峰咯吱的發展之路,2018年推出了妙峰咯吱禮盒,2019年推出了妙峰咯吱宴,並與門頭溝精品民宿合作,讓咯吱宴成為了當地的特色美食。

新春佳節年味還沒有散去,想吃點新鮮的,不如買上一袋妙峰咯吱,自己動手在家可以幹炸或糖溜招待親朋,這樣的京西特產新意十足!

 

粉絲福利


即日起至2月28日,北京美麗鄉村粉絲購買妙峰咯吱禮盒(原價69元),享受95折優惠,還包郵哦~

禮盒分為兩種,半成品675g/盒,即食品395g/盒

地址: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擔禮村百旺創新種植專業合作社

訂購電話:15801322123   18519079091

責編:媛媛

相關焦點

  • 非遺時光|烤肉中的非遺味兒
    北京烤肉製作技藝入選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烤肉季工作了14年的馬帥是烤肉季烤肉製作技藝的第八代傳承人本期「非遺時光」文旅君帶您探訪烤肉中的非遺味兒經過一代代的探索,烤肉季研究出了獨家秘制的醬汁,不僅能讓肉口感更好,連汁帶肉一起烤還更加入味兒。據烤肉季製作技藝的第六代傳承人白世清老先生回憶,以前醬汁是由烤肉師傅自已把握的,每個師傅烤出來的肉味道都不同。到了馬帥這一代,為了適應現代飲食習慣,醬汁的配比開始標準化,所有廚師都用一樣的醬汁,就不會再出現今天鹹、明天淡的情況了。
  • 歷經六代傳承讓流傳百年萬應紫金膏彰顯非遺物質文化光芒
    歷經六代傳承讓流傳百年萬應紫金膏彰顯非遺物質文化光芒桂孝樹走進沙河老街一家有名的牙科醫生診所,這是一家很小又有點陳舊的診所
  • 門頭溝發布「古道、古村、古寺」三條非遺旅遊線路
    琉璃燒制技藝、潭柘紫石硯、玲瓏枕、爨底下醬肉、鄭順齋醬肉、妙峰山咯吱……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門頭溝區舉辦以「雲遊非遺 嗨購非遺」為主題的非遺日活動,本次活動主要以網絡渠道為主,重點圍繞傳統體育、傳統醫藥和餐飲非遺項目,開展非遺宣傳傳播等活動。
  • 痴迷於不含菸草的中藥清香味,他家六代傳承手工鼻煙
    王昱的工作室裡滿是清香,聞不到一點「煙味兒」。桌上一個個玻璃罐裡盛放著他的「作品」——不同香型的鼻煙。旁邊是薄荷葉、冰片等多種原材料,卻不見菸草身影。王昱製作的鼻煙不含菸草,以各類草藥手工混合研磨後發酵、陳化而成,花香、木香夾雜其中。清香的氣味有著提神醒腦的作用。
  • 走進北京新東方妙峰書苑住宿部
    新東方網>資訊>新聞動態>正文走進北京新東方妙峰書苑住宿部 2012-11-13 17:35 來源:北京新東方
  • 北京絕活兒小年進社區,小豬佩奇刻成年畫,手藝人給大家添年味兒
    張彥和女兒張金暉展示作品團圓豬張彥是中國五花剪紙第十二代傳承人、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北京磚雕第六代傳承人。從明天開始,一直到2月22日,張彥會和女兒一起,走進將臺、高碑店、常營、金盞等社區,傳習五花剪紙。
  • [網絡媒體走轉改]貼吊錢拜灶王爺 年味兒中的非遺傳承_央廣網
    俗話說小年兒過了就是年,在小年兒這天有許多習俗,拜灶王爺、吃糖瓜、貼吊錢等。2月7日,央廣網記者跟隨天津市委網信辦一起走進天津市寧河區豐臺鎮,聽非遺傳承人談民俗文化和文化傳承。  木版年畫 純手工製造六次上色  東豐臺木板年畫最早可追溯到明代,以其獨特的畫風頗受市場喜歡。東豐臺木版年畫「義盛做」第五代傳承人董靜表示,小年兒這天,按照習俗各家各戶開始掃房子、貼吊錢、祭灶王爺等,而這其中的祭灶王爺就要請來灶王爺的年畫供奉。
  • 非遺年味兒 | 年味是媽媽鍋上蒸的糖年糕(攢錦鯉第二日)
    「谷成精品香,吳門獨一枝」,蘇州美食中糕文化源遠流長,舊時,年糕滿足了農耕生活的需要,食之耐飢,是農忙時節的理想食物;如今,年糕仍是太倉人的心頭好,軟香甜糯,是新年的儀式感。水粉的配比,時間的把控、火候的掌握,講究的都是手工藝者的匠心與經驗。人們將好彩頭融入手工製作的年糕中:「義取年勝年,籍以祈歲稔」,是對新年最美好的期盼。
  • 三瀑六景十八潭,還有京西老區傳奇故事
    京西十八潭位於安家莊村境內的永定河畔,地處海拔1528米的清水尖山峰的北麓,谷內則溪水輕流,四季不斷,層巒迭嶂,峰迴水轉,逢崖成瀑,遇壑成潭,形成了聞名遐邇的"三瀑六景十八潭"之自然景觀。京西十八潭景區兩山夾一溝,風景秀麗。不僅如此,這裡還留下許多閃光的歷史遺蹟和感天動地的傳奇故事。特別是李文斌的抗戰傳奇一直活在平西民眾的記憶中,至今依然口口相傳。
  • 11.3 壯遊有約:循跡京西古道,追溯琉璃之源 | 品這城
    品這城的第三期,我們和夥伴阿達一起,奔馬致遠的秋思而去。從這座小村落出發,賞秋、嘗秋、走古道、觀琉璃,從北京城的喧囂走出,尋找當年晉商在古道上遺落的駝鈴聲,跟著非物質遺產琉璃燒制傳承人趙長安老師,一起觀賞琉璃,傾聽琉璃的秘密。
  • 中華美食融入中醫藥理 《非遺美食》品味藥膳傳承
    《非遺美食》中醫藥與中華美食都被稱為中國文化的瑰寶,而中國幾千年的智慧和文明將這二者完美融合,最終打造出了兼得美味與保健醫藥功效的藥膳。最新一期的《非遺美食》就將鏡頭聚焦在傳承百年的藥膳上,在主持人洪禹的介紹下,帶領觀眾領略那些健康而美妙的藥膳之味。一脈相承,藥都藥膳千年傳香江西樟樹作為千年藥都,聚集了天南海北諸多醫師郎中,而自古以來,醫者最會保健養生,所以藥都的藥膳也因此傳承已久,聲名在外。
  • 6代傳承 「趙大有」150歲了 那些糕點背後的傳說
    博物館主要經營藏品收藏、糕點製作、陳列展覽、學術研究、非遺傳承項目。博物館收集了350餘件涵蓋古代、近代的藏品。博物館由寧波市趙大有食品有限公司籌資,2017年3月經寧波市海曙區民政局批准登記成立。  博物館按寧式糕點、百年老字號、鍾情趙大有、趙大有故事、傳承趙大有、趙大有榮譽、體驗趙大有及DIY八大部分規劃建設。
  • 福州迎盛會 妙句頌非遺
    2.非遺地術拳 宗師傳技,神腿見功,武門奮起蛟龍勢; 跳掛竄奔,滾翻跌扑,世代傳承地術拳。 2.題折枝詩 折枝十四字,言情詠物感懷,閩都首創; 詩社數百年,唱和揚芬扢雅,書院傳承。
  • 非遺時光|六必居有哪六必須
    六必居的醬菜製作技藝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六必居」創始於明代中葉,是馳名中華的傳統老字號,其醬菜製作以原料考究、做工嚴格而著稱。他的工作既是製作醬菜,更是傳承一種持續了幾百年的技藝與味道。楊銀喜說,「六必居」的字號體現了對製作技藝的六種工藝要求,即「六個必須」。一是用料必須上等,二是下料必須如實,三是製作過程必須清潔,四是火候必須掌握適當,五是設備必須優良,六是泉水必須純香。
  • 「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湘潭縣石鼓油紙傘:歷經72道工序,用手藝傳承...
    保護非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意義非凡。即日起,省級非遺品牌張新發組織「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活動,走進湖南多姿多彩的非遺項目,深入了解非遺文化的過去、現在,關注非遺文化的未來,助力這些文化「活化石」都活起來。
  • 代區長妙解六「合」迎客來
    原標題:代區長妙解六「合」迎客來   「六合區有『合法、合規、合理、合心、合意、合情』的
  • 「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石鼓油紙傘:歷經72道工序,用手藝傳承中國韻味
    保護非遺,「功在千秋,利在當代」,意義非凡。即日起,省級非遺品牌張新發組織「非遺傳承 有味發現」活動,走進湖南多姿多彩的非遺項目,深入了解非遺的過去、現在,關注非遺文化的未來,助力這些文化都活起來。石鼓油紙(布)傘製作工藝是我國三大流派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初期,「江西鎮湖廣」導致大批江西移民遷徙到人口稀少的湖南湘潭,隨之帶來了紙傘製作工藝,此後油紙傘成了湘潭人謀生養家的好手段之一。以前的油紙傘作坊就像裁縫鋪、鐵匠鋪一樣,尋常可見,石鼓鎮上很多人家世代以製作油紙傘為業,距今約有600年的歷史。
  • 2020年杭州市非遺傳承免費培訓班成果展開展
    2020年杭州市非遺傳承免費培訓班成果展開展 12月8日起,「薪火相傳·指尖風雅」2020年杭州市非遺傳承免費培訓班成果展在杭州市非遺中心開展。
  • 廬州大鼓傳承人江義闊收徒 省級非遺得傳承
    「我真的是太高興了,廬州大鼓是小時候就愛聽的表演,我以後一定要將這門傳統的文藝表演方式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喜歡聽大鼓的人,可以繼續感受它的魅力。」近日,廬州大鼓傳承人江義闊收徒儀式在肥東縣八鬥鎮綜合文化站舉行,現年55歲的趙育河,正式成為廬州大鼓章門第二十代傳承人。
  • 「京西石景山」主題旅遊專題展亮相服貿會
    依託「三道五區」「六張城市文化金名片」,石景山區文化和旅遊局精心準備了文化旅遊資源手繪地圖、冰雪文旅歡樂遊手冊等,打造屬於您的石景山區特色旅遊線路,感受首鋼工業文化及冬奧文化、開啟冰雪文化體驗之旅、體驗京西民俗文化、欣賞燕京八絕、逛駝鈴古道……京西皮影、燕京八景彩墨等充滿石景山地域特色的旅遊商品也將同時亮相旅遊專題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