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妙峰山是太行山餘脈,地處門頭溝區妙峰山鎮北部,北京名山之一,一直以來都是京郊遊覽勝地。這裡以「古剎」「奇松」「怪石」「異卉」而聞名,林木蔥蘢,風景秀麗。
自明代以來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十八妙峰山舉辦盛大的廟會活動,往來香客絡繹不絕,前來進香的香會眾多,幡旗飄揚,觀者如潮熱鬧至極,妙峰山因廟會而聞名內外。
因廟會的興盛,妙峰山地區的傳統小吃——妙峰咯吱走進了人們的視野。這個京西傳統小吃受到了往來廟會香客們的喜愛,更意外地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鐘愛。
相傳「咯吱」得名便與慈禧太后有關,光緒年間四月初一廟會,慈禧去妙峰山上香,行至妙峰山鎮擔禮村時天色已晚,徵用現在的擔禮村大街23號、24號院子住宿一晚,第二天再上妙峰山。用膳時上了當地村民製作的咯吱,慈禧吃了兩塊太監便要往下撤,慈禧說:「擱這兒」,隨後又問:「這叫什麼名兒呀?」由於沒有正統名字,於是太監答道:「謝老佛爺賜名!這叫咯吱。」從此便有了「妙峰咯吱」這道美食。
咯吱名字的來源雖有傳說的意味,但妙峰山咯吱的美味卻是口口相傳。這種吃食在門頭溝流傳已有300多年,直到現在已傳承到了第六代,如今製作咯吱的傳統手藝更是被評為門頭溝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每逢春節,門頭溝當地人的餐桌上一定會出現這個老少皆宜的小吃。
妙峰山咯吱所用的原材料均是山地雜糧雜豆,舊時門頭溝百姓將家中剩餘的雜糧拿出來粗糧細作,做成過年的零嘴兒和待客家宴中的食材。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為了健康大家都偏愛雜糧,這種由玉米、綠豆、花豆、刀豆、紅豆、黑豆、黃豆、芸豆、白豆、小米、麥子等十多種雜糧做成的咯吱得到了久違的關注,傳統的製作工藝逐漸重現,得到了傳承和保護。
製作咯吱的傳統做法十分考究,要經過十餘道工序。要先將各種雜豆挑選洗淨控幹後,用大石碾粗碾破碎,浸泡變軟後用京西小拐磨(水磨)經三次磨成細漿,再放入咯吱鐺上手工攤制後切成塊狀進行低溫烘乾。
食用時在鍋裡放少許油,將咯吱炸至金黃即可食用。咯吱還可以入饌,做出糖溜咯吱、海鮮咯吱、八珍咯吱等咯吱美食。
當地的老人們至今還講述著京西老論。初一的餃子吃素餡,要把咯吱做成丁放入餃子餡中;京西有二月二接姑奶奶回娘家的習俗,在這天吃春餅除了卷春菜,還要卷上炸好的咯吱吃;村裡紅白事吃麵條,打滷裡要放咯吱;冬天熬白菜,也放咯吱;新姑爺回門,必有一道糖溜咯吱……
咯吱是五官都能享受的食品:眼觀其色,金黃;鼻聞其味,噴兒香;齒嚼其物,醇香;耳聞其聲,清脆。昔日,人們生活清苦,咯吱,是民間老百姓的智慧。
如今家家戶戶中石磨沒了,土炕和地爐拆了,攤咯吱的人家越來越少了。雖然沒有了原始條件,但是第六代傳承人李福奎潛心研究,最大程度地還原傳統工藝,每年還在堅持石磨石碾古法製作讓妙峰咯吱及其文化得以延續。
2017年李福奎在妙峰山鎮擔禮村成立了北京百旺創新農業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共同經營,註冊了妙峰咯吱商標。隨後經過走訪百姓了解民俗、研討妙峰咯吱的發展之路,2018年推出了妙峰咯吱禮盒,2019年推出了妙峰咯吱宴,並與門頭溝精品民宿合作,讓咯吱宴成為了當地的特色美食。
新春佳節年味還沒有散去,想吃點新鮮的,不如買上一袋妙峰咯吱,自己動手在家可以幹炸或糖溜招待親朋,這樣的京西特產新意十足!
粉絲福利
即日起至2月28日,北京美麗鄉村粉絲購買妙峰咯吱禮盒(原價69元),享受95折優惠,還包郵哦~
禮盒分為兩種,半成品675g/盒,即食品395g/盒
地址:北京市門頭溝區妙峰山鎮擔禮村百旺創新種植專業合作社
訂購電話:15801322123 18519079091
責編: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