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所外觀普通的寄宿學校,辦學11年來一直行走在奇蹟和非議之中。葉錫環 攝
浙江在線07月07日訊這所學校的名稱叫樂清市樂成公立寄宿學校,屬樂成鎮主辦、樂清市教育局直屬管理的全日制公立學校。自1999年創辦以來堅持不走常規教育路,尤其擅長培養各類「競賽高手」,該校及校長葉建新在飽受讚譽與非議中始終保持低調。
最近,該校以年薪20萬元向全國公開招聘數名優秀高中教師。經過幾番手機簡訊聯繫後,不願接受媒體採訪的葉建新決定打破沉默,回應外界質疑的「魔鬼教學」方式。
「牛」校人稱「樂清第一」
漂亮大方,開朗健談,笑意盈盈,這是謝央給人的第一印象。再過幾個月,她就要邁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深造。今年,她所在的高三(1)班44名全班同學全部考上重點本科大學。
謝央在樂清七裡港念完小學後,轉到樂成公立寄宿學校念初中。2007年,她考上該校僅面向本校初中部招生的高中部,高二時榮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從而具備保送北大資格。
今年,該校首屆190名高中畢業生共有14名被北大清華錄取,兩名學生分獲樂清市文、理科高考狀元。尤其是理科重點本科上線率高達78.5%,超過今年參加高考的溫州地區任何一所學校。
「這是不可能的,我不相信。」對於一所鎮辦的全日制公立學校能取得奇蹟般的高考成績,我市一些高中教師紛紛搖頭,但打開該校網站後,驚訝之情溢於言表。
樂成公立寄宿學校的前身是樂成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1999年更換校名創辦寄宿班,由時任樂成鎮三中校長的葉建新受命組建。當年,該校通過媒體刊登廣告,以10萬年薪招聘到6名全國特級教師。「高薪聘名師」迅速提升了學校的知名度,首屆初中部計劃招生288名,結果報名學生達500多名,最後由樂清教育部門特批允許擴招。
3年後,首屆348名初中畢業生有41名被樂清中學錄取,錄取人數居樂清市第一。其中,1人獲全國作文大賽一等獎,9人在全國數學競賽及浙江省自然競賽中獲獎。首屆畢業生在家長的疑慮、同行的猜測中成為一匹「黑馬」。
在該校門口的宣傳窗裡,歷年來學生參加全國、省、市級各類競賽獲獎的名單令人炫目。據統計,從2002年至2010年,該校共有460多人次在全國數學、英語、物理、化學、作文等競賽中獲獎,其中90多人次獲全國一等獎,省市級各類競賽獲獎人數達1000多人次。
從2005年至2008年,該校連續4次獲得全國初中數學競賽浙江賽區團體第一名,連續2次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賽浙江賽區團體一等獎,2003年被命名為「溫州市數學家搖籃基地」。去年,該校參加在南非舉行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以團體冠軍和個人「三金」的成績位列隊際賽第一名。
這所「牛」校,被當地人稱為「樂清第一」。校長葉建新畢業於浙江教育學院,因辦學成效顯著升任樂清市教育局副局長兼校長,他和他的學校備受外界讚譽,同時伴隨著不少非議。
在讚譽與非議中獨行
跟許多名校的校長一樣,學校放暑假後,葉建新就「躲」了起來。最近,他偶爾在辦公室露面,就有許多孩子分數線夠不上的家長在排隊等候,希望出資「買」進初中部讀書。在樂清,不少人以自己的孩子在該校上學而顯得特別自豪。
在溫州市區,不少家長對該校學生的考試能力既感到讚嘆又頗有微詞。他們認為,該校通過「魔鬼式」教學培訓「競賽高手」,以此獲得加分並擠佔溫州中學招生名額,存在不正當競爭現象。尤其是2005年和2006年,溫州中學在全市自主招生各120名,該校分別有33名和35名初三學生被錄取。
2007年,受輿論壓力以及出於其他因素考慮,樂成公立寄宿學校成立了高中部,僅僅面向本校初中部招生。但外界對該校教學模式的非議依然不絕於耳,稱老師對學生實施有悖教育規律、非人性化的教學。大意是,該校第一年就讓學生學完初中或高中三年的其他課程,然後集中精力專攻數學等學科競賽,使學生在全國、省市競賽中頻頻獲獎並拿到保送名校資格,這是應試教育體制下的一個極端表現,「殺雞取卵」式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變成「高分低能」。
對於這種說法,原高三(1)班學生謝央感到很氣憤。她專程從樂清七裡港的家裡趕到學校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有人說考上北大清華的學生都是高分低能,我們這些同學個個能唱會跳,難道這就是低能嗎?」事後,她還特地發來手機簡訊:「沒有公立就沒有我的今天,無論外界怎麼評價公立,我始終以自己是一個公立人而自豪!」
今年被清華大學提前保送的鄭志偉,曾獲得國際城市數學邀請賽金牌、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但在數學老師邊紅平的眼裡,鄭志偉並非「苦讀型」的學生,他興趣廣泛,愛讀文學名著、愛打籃球,外語和寫作也很拔尖。
「北大清華等名校的自主招生工作不是兒戲,而是通過嚴格的筆試和面試錄取學生的,所謂高分低能完全是憑空想像。」校長葉建新說,如果學生一年就能學完並消化初中或高中三年的課程,老師和學生絕對都是天才,這是不可能的,但學校確實採取了一種不同於常規的教學模式。「非常感激的是,上級教育部門一直對此採取了包容態度。因此,只要對得起學生和家長,外界怎麼評論都沒有關係。」
獨特的「魔鬼教學」方式
在葉建新看來,全國教育專家編寫的初中或高中教材,其內容和編排順序是面向大眾化的,並非適應每個學生。因此,學校從全國各地高薪聘請特級教師,將教材揉碎後重新進行整合,然後從初中開始,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實行分層教學。
所謂分層教學,就是不論學生成績怎樣,老師必須對所有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地輔導。對學有餘力者,增加其作業的難度和深度;對學習有困難者,指導學習方法,靈活處理作業,幫助他們增強信心,
使之走出困境,起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今年參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試獲得保送資格的葉逸群說,小時候因為父母工作很忙,她長期寄居在親戚家裡,小學升初中考試成績不太好,在全班只排在第26名,後來父母想盡辦法將她轉入公立寄宿學校。初中和高中6年下來,她感到老師教學速度雖然很快,但學習比較輕鬆,因此就報名參加了物理興趣組。高二、高三階段,葉逸群曾兩次獲得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三等獎,而且她的英語口語水平也相當不錯,曾參加溫州市英語風採大賽並獲獎。
「老師先講一個知識點,然後要求我們掌握考點,接著進行拓展,提示重點考試內容,再找一些典型試題讓大家做。」葉逸群說,如果有同學一時消化不了,老師就對他進行個別輔導,逐漸將學習內容往更深的層面推,大家學習興趣也變得越來越高,到了高三就習慣了,根本沒有那種壓抑的感覺。
與葉逸群一樣,謝央從小學到高中成績一直都很好。但在初二上學期,她自然科學只考了60多分,全班倒數第三,當時感到壓力很大,校長和老師就頻頻對她進行鼓勵和輔導,不久她的成績就趕了上來。
葉建新說,除了這種個別談心溝通,學校每年還堅持對學生開展兩次「季節性談話」。一是秋季,學生會感到身煩;二是梅雨天,學生容易心煩。如果不注意學生這些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成績容易受到影響。話不用多,課餘飯後有意識地跟學生聊聊天,就能起到解壓的作用。此外,該校還打破了每學期課程表一成不變的模式,在每次月考成績分析後,都會對功課表進行靈活機動地調整,從而讓學生產生一種新鮮感。
對於備受外界爭議的競賽輔導教學方式,葉建新說,競賽是一個系統工程,對於具有數學等天賦的學生,通過名師輔導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潛能,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因此「競賽高手」照樣能學好其它課程內容。
葉逸群說,取得數學等複賽資格的同學,在競賽前5個月時間裡,每天都在晚自習時抽出一兩個小時做奧數。在競賽前一個月,大概每天抽出一個下午時間做強化訓練,基本上以自學做題目為主,並非外界所說的強迫式「魔鬼訓練」,感覺吃力的同學可以選擇放棄,但基本上很少。大家在學習中享受到成功的快樂,也有一種充實的滿足感。
一組數據顯示,該校自辦校以來的中考、高中會考的及格率、優秀率均明顯高於溫州市平均水平。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比例達100%,且中考平均分及重點高中升學人數歷屆均居樂清市第一。
「公立現象」可以被複製嗎?
樂成公立寄宿學校再「牛」,也不是一所「神」校。她實行的其實是一種精英教育模式,生源好、師資好,再加上獨特的教學模式,從而產生了令人震驚的「公立現象」。
據該校《1999-2010年辦學成果展示》宣傳冊顯示,從2007年至2010年,該校初中畢業生被樂清中學、溫州中學及本校高中部錄取的比例,分別為47%、71%、51%和55%。值得一提的是,學生成績在省二級重點中學錄取檔次以上的方可免費留在本校高中部就讀。
憑藉高知名度,樂成公立寄宿學校招收優質小學畢業生源,高中部再從本校錄取優質初中畢業生源,然後通過以高考教學為主、學科競賽教學和藝體特長教學為輔的「一主兩翼」教學模式,於是就產生了首屆高考生令人匪夷所思的佳績。當然,溫州市區的幾所高中名校同樣具備生源好、師資好的特徵,但把樂成公立寄宿學校的首屆高考成績與之比高低,顯然為時尚早,嚴格來說也沒有多大意義。
如今,這匹「黑馬」在奇蹟和非議中已走過11年辦學歷程。該校一些老師認為,學校之所以能取得這般好成績,除了在生源、學習方法上抓得好外,還在於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從初中開始,該校就鼓勵那些對某學科特別有興趣,又學有餘力的學生進行競賽鑽研,在老師的組織下自發在一個教室裡學習。如果學生覺得競賽學習比較吃力,影響到其他學科的均衡發展,可以自動退出,不過大部分都能堅持到最後。
「其實,公立學校並非外界傳說的那麼玄乎,每所學校都可以複製。」葉建新說,要說經驗,就是「蹲守」兩個字,培養學生的過程就是「蹲守」過程,簡單來講就是如何真正把全部心思放在學生身上,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往往很難。
溫州都市報 記者葉錫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