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不會懷疑這樣一個事實:少林寺對於登封、鄭州乃至整個中國來說,都是一個絕佳的品牌。自從電影《少林寺》放映以後,登封已成為眾多旅遊者追尋的地方。但單一的少林寺景區並不能挽留遊客消費的腳步,即使加上中嶽廟景區,眾多旅行社打出的依舊是「少林寺一日遊」的廣告。如何破解登封旅遊產業鏈條瘸腿的問題,《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已經進行了有益的探索。這種成功模式能否移植到其他景區?是疑問也是期待。
期待演出突破登封旅遊瓶頸
7月1日的傍晚,清涼的山風拂去了白天的悶熱,遠處的嵩山在最後一抹餘暉的映照下,盡顯巍峨。鄭少高速公路少林景區的入口處,帶有旅遊字樣的大客車猶如一條長龍,陸續駛向了高速公路。
遊客走了,但是走的方向不一樣,高速公路的兩頭連接著鄭州和洛陽。相同的故事幾乎每天都在重複。
中國青年旅行社的導遊李小姐告訴記者,他們的推介項目中並沒有在登封住宿的安排,自然也不會有觀賞《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的行程。
「白天看廟,晚上睡覺」,是對登封旅遊現狀的最好綜述。嵩山需要對歷史進行鮮活的解釋,需要一個大型文化表演項目來釋放肅穆的廟宇給遊人的壓力,使之達到某種審美的平衡。
「從旅遊的角度說,我們需要一種全新的產品,使嵩山從中原地區單調的廟宇旅遊概念中解脫出來,擺脫厚重的困惑,走向飄逸浪漫。這也是禪宗的理念。如果我們把項目設定在晚上,則能很好地解決整個中原旅遊缺乏夜間大型項目的問題,它對整合嵩山旅遊資源,拉動地方經濟,提升城市品位都有積極的意義。」《禪宗少林·音樂大典》的總製作人梅帥元的理念很超前,但並不是很難理解。
在梅帥元的創作理念裡,登封市的旅遊需要高品位的文藝演出,如果能把旅遊和文藝有機地結合,定會有市場。
很幸運的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和鄭州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領導已經看到了這一點,合作也就成為一種自然。
音樂大典已得到市場認可
「不可否認,我們的節目還處在推介期,還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應,當然,這一切都在我們的計劃之內。」7月2日中午,李朝暉很坦誠地告訴記者。他的身份是鄭州市天人文化旅遊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分管營銷策劃和辦公室工作。
在幾天的採訪中,李朝暉重複告訴記者一個細節:柯達公司全球副總裁葉鶯女士看完節目後熱淚盈眶,表示要把公司董事會放到這裡來開,要開專機從美國來觀看演出。
在李朝暉看來,成功是早晚的事情。他的底氣來自於很具體的數字。
其實,只要做好了各種準備,成功的元素便會蜂擁而至。按照項目組的工作計劃,節目於2006年10月17日試演,演出25場後因天氣原因於當年的11月18日停演,2007年4月19日為中博會演出一場,至今共演了將近100場,海內外觀眾將近20萬人,票房收入超過150萬,初步顯現出良好的市場前景。「實際上,這個項目已經成功了。儘管經濟上的效益還沒有凸現,但它對嵩山文化旅遊的拉動作用是不能小覷的。再說,它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它將有效改善文化旅遊業態。」在旅遊部門工作的閻先生對此項目的前景很是看好。
三期工程將號召社會參與
7月1日的嵩山待仙溝,月輝下蒼穹浩渺無邊。演出結束,掌聲經久不息。
按照項目規劃,在運作模式上,該項目借鑑《印象劉三姐》的經驗,努力探索文化產業發展「票房銷售——帶動旅遊——地產增值——商業服務——拉動就業——品牌效應——吸引投資——股份升值」的新模式。項目總投資3.5億元,分三期投資建設。一期為演出項目,投資1.15億元,2006年3月動工,9月完成,建成了建築面積22354平方米的五大表演區,3000平方米、可以容納2700名觀眾的觀眾席,景區、廣場、實景流動立體聲音響及藝術燈光工程等。二期配套工程已開始啟動,力爭在2008年將禪院式酒店與素食館建設完成。三期工程主要是實施連片開發,帶動當地城鄉一體化建設,努力將登封打造成為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中原旅遊目的地。
的確,現有的觀眾,要麼隨團過來看演出,要麼自己開車過來,交通工具的不完善是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軟肋。
「對於一些散客來講,來這個地方看演出確實存在困難,但是困難的時間不會太長。」李朝暉這樣認為,現在還是推廣項目的階段,趁二期工程還沒有結束,他們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三期工程,我們只需要引導,項目對社會肯定會有很大的誘惑力。」
目前,《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實景劇場容量為2741人,每年按演出240天計算,可接待遊客657840人。根據我國目前旅遊業的發展狀況和嵩山風景區(少林寺去年接待120多萬人)客源規模預測,結合鄭汴洛一帶客流量和公務、商務接待情況分析,項目運營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提升空間。
一切都開始了,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音樂大典實景演出模式可否複製的思索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其實是一個「舶來品」,他的創作靈感就來源於《印象劉三姐》。
「我們不能稱為移植,只能稱為嫁接。大型實景演出項目,只能依靠當地的文化底蘊和自然條件進行創作,一個項目對另外一個項目只能有借鑑的意義,而無複製的價值。」鄭州市天人文化旅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保中不否認是《印象劉三姐》給投資方吃了定心丸。
《印象劉三姐》是以「印象劉三姐」為總題,把桂林、陽朔舉世聞名的兩大旅遊、文化資源—桂林山水和劉三姐留給人們的印象進行巧妙地嫁接和有機地融合的大型桂林山水實景演出。
「如果我們的開封能用這樣的演出來反映《清明上河園》裡所描繪的繁華,該有多好!」7月3日上午,曾經看過演出的河南大學王剛老師告訴記者。
這種模式能否複製?答案是肯定的,起碼在開封是肯定的,作為「北方水城」的開封,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先天性優勢。
「我們還沒有接待過考察項目的人員,也許是有自己的難處……」周保中並不願意多講此類話題。
從《印象劉三姐》開始,到《禪宗少林·音樂大典》,下面還有井岡山、都江堰、下龍灣、呼倫貝爾……
《印象劉三姐》兩年收回投資,投資3000萬,現在價值5個億。《禪宗少林·音樂大典》項目建成後,預計年可接待遊人60萬~80萬人次,年均經營收入為7000萬~1億元人民幣,年均利潤4000萬元,投資內部收益率為50%(稅前),投資回收期為3年(稅前),經濟評價可行。市場肯定有,並且還會很大。
在「複製」經驗方面,已經有地方在嘗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