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古建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應用研討會」成功舉辦

2020-12-12 央廣網

由聯辦財經研究院主辦、上海燊榕古建保護研究中心承辦的「中國古建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應用研討會」於本月8日-9日於紹興品臻園·蘭亭安麓舉辦。本屆研討會圍繞「古建遺產的文化內涵、價值闡釋、認定與再現」、「民間力量與傳統民居保護」、「古建活態保護中的現代技術應用」等多個議題展開。

首屆「中國古建築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性應用研討會」正式開幕

研討會獲得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務協調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建築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等單位支持,同時有多家媒體代表進駐。研討會由聯辦財經研究院院長、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主持並做總結講話,中國證券市場研究設計中心總幹事、聯辦財經研究院理事長王波明、上海燊榕古建保護研究中心理事長、秦森企業董事長秦同千致辭,原建設部部長汪光燾、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圖書館原館長周和平、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郭黛姮、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張克貴、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祖世龍、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高春明等嘉賓進行了主題演講,許多與會嘉賓展開了熱烈討論。

研討會由聯辦財經研究院院長、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主持

上海燊榕古建保護研究中心理事長、秦森企業董事長秦同千致辭

原建設部部長汪光燾發言

文化部原副部長、國家圖書館原館長周和平發言

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發言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黛姮發言

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發言

本屆研討會旨在對古建遺產的價值進行深入闡釋,總結創新技術應用手段,將活化利用理論與社會現代生活相聯繫,以實現歷史建築價值的進一步挖掘。中國的古建築遺產保護之路歷經數十年。遺產領域的有志與力者,在堅持對遺產進行保護原則的道路上行走多年之後,在當下建築遺產保護工作如何能更好的響應國家的大政方針,如何迎合時代的發展,並在不同領域做出自己的差異化亮點,亟需進行進一步的深度思考。我國的傳統工藝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態實踐。

各位專家自由討論環節掠影

本次會議討論成果將在建築遺產價值評定、古建築活態利用手段等方面提供可實踐的借鑑參考。

相關焦點

  • 貴州律協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研討會
    貴州是一個非遺資源大省,多彩的民族孕育了「侗族大歌」、「安順地戲」、「安順蠟染」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更好地保護和發揚貴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優勢,助力非遺產業化,11月27日下午,貴州省律師協會和貴陽市律師協會在省律協會議室聯合舉辦了一次主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研討會。
  • 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在黃山召開
    為挖掘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和時代風採,講好新時代的中國非遺故事,探討新時代非遺文化的傳承利用和創新路徑,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11月19日至20日在黃山市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相關領導、專家學者、非遺產業(企業)負責人以及非遺傳承人等共200餘人參加會議。
  • 和龍市召開中國朝鮮族節日民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研討會
    和龍市召開中國朝鮮族節日民俗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研討會 2020-09-29 1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 倫敦舉辦「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大公網5月17日訊(記者李威)為慶祝香港回歸二十周年,「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節」15日在倫敦舉行,探討英國及香港的中華遺產及食物文化,包括括國際知名的華人廚師譚榮輝及黃瀞億等人士出席活動,並示範製作端午節食品粽子。
  • [視頻]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視頻]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今天上午在四川省成都市,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即將拉開帷幕;同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特別會議也將在這裡舉行;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舉辦的第一個國際性節慶活動,現在開幕式的巡遊活動馬上就要在成都的天府廣場舉行。下面我們請就在現場的本臺記者石巖為我們介紹一下相關的情況。  記者 石巖:主持人你好!
  • 非遺瑰寶 歷久彌新——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成功舉辦
    12月22日上午,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在網上成功舉辦。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司長塗曉東致辭,成都體育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鄔紅麗,內蒙古多倫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何明鑑,泰安市捶丸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但華香參與論壇作主題分享。與會嘉賓梳理和總結我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的成績與經驗,探討新時代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新思路和新路徑。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體系正在形成
    新華網北京1月31日電(記者廖翊)記者從31日文化部召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古籍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年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國家、省、市、縣四級名錄體系正在逐步形成。
  •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盛大開幕!
    11月的黃山 霜紅遍野 萬樹鎏金 今天(11月19日)上午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
  •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順利閉幕
    今天(11月20日)上午 2020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論壇大會 全國政協常委白庚勝,原文化部副部長、中國首任國家博物館館長潘震宙出席閉幕式。
  • 第二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級論壇即將在杭州...
    2016年在波蘭舉辦的首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級論壇開啟了中國—中東歐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合作與交流機制,建立了中國—中東歐國家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國際研究和學術交流平臺,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專家國際合作。
  • 南通市大數據應用研討會成功舉辦
    南通市大數據應用研討會成功舉辦 來源: 大數據集團 發布時間:2018-11-27 字體:[ 大 中 小 ] 11月20日下午,南通市信息協會、南通市大數據發展集團聯合甲骨文(中國)軟體系統有限公司、江蘇方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佳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於濱江洲際酒店一號會議室舉辦了南通市大數據應用研討會,共同就南通市未來海量政府民生大數據如何應用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情況
    基本建成較為健全的「世界—國家—省—市—縣」五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縣(市、區)國家級非遺項目覆蓋率達到100%。2.保護研究得到加強。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工程,圍繞重點項目,編撰《越韻吳風—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觀》(共11卷),現已出版9卷,《嘉興傳統醫藥》《嘉興傳統技藝》將於2020年完成。
  • 中央音樂學院舉辦首屆全國古琴專業教學研討會
    中新網北京12月8日電 7日至8日,中央音樂學院在北京舉行「全國古琴專業教學研討會」,研討會旨在進一步提升高校專業古琴教學水平,深化認識古琴藝術獨特而豐厚的文化內涵的人文精神。12月7日至8日,中央音樂學院在北京舉行「全國古琴專業教學研討會」。
  • 海峽兩岸古建築交流研討會在榕舉辦
    央廣網福州9月27日消息(記者謝良建)2020年海峽兩岸古建築交流研討會9月27日上午在福州舉行,活動設主會場於福州大學、分會場於臺北,通過網絡連線方式,來自廈門大學、福州大學、華僑大學及臺灣臺北科技大學、成功大學、逢甲大學等兩岸16所高校及13家建築行業協會、單位的近150名專家學者
  •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暨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項目啟動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2020年12月19日,《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中華老字號·福州永和魚丸製作技藝》項目啟動儀式暨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飯店召開。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經驗」
    其中,就法治建設而言,中國政府先後頒布了《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規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法律、法規、文件;啟動了《中國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的認證、搶救、保護和研究工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
  • 「國家公園與自然遺產保護國際研討會」 在北京成功舉辦
    「國家公園與自然遺產保護國際研討會」 在北京成功舉辦 2020-12-19 1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首屆中國櫻花產業經濟研討會在廣州舉辦
    首屆中國櫻花產業經濟研討會在廣州舉辦金羊網  作者:  2020-12-16 櫻花的「本來」在中國,櫻花的「未來」也在中國,這是櫻花產業的時代機遇
  • 徐州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業務培訓班
    為加強全市基層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隊伍建設,推動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於12月3日-4日舉辦了徐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業務培訓班。來自11個縣(市)區局(徐州經濟開發區社會事業局)分管局長、文化(非遺)科科長、非遺保護中心主任、市非遺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徐州演藝集團非遺負責人參與培訓。本次培訓特邀國內非遺專家教授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播等方面知識和實用技能進行授課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