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出口大陸農產品減少 須正視檢討
根據臺當局「農委會」統計,去年臺灣農產品出口大陸大幅減少。對於這種變化,「農委會」認為主要是去年臺灣接連遭受寒害和颱風,由於氣候因素影響,導致產量大跌,不足以供應外銷所致。臺灣《中華日報》7日發表社論說:這種不敢面對現實,只求粉飾太平的心態,顯然不會解決問題,預料今年臺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很可能還會持續衰退。
-
臺灣農產品出口大陸減少 須務實檢討
根據臺「農委會」統計,去年臺灣農產品出口大陸大幅減少。對於這種變化,「農委會」認為主要是去年臺灣接連遭受寒害和颱風,由於氣候因素影響,導致產量大跌,不足以供應外銷所致。這種不敢面對現實,只求粉飾太平的心態,顯然不會解決問題,預料今年臺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很可能還會持續衰退。
-
臺灣農產品最大外銷市場仍是大陸
據臺灣官方統計資料顯示,去年臺灣出口大陸農產品金額為12億7583.8萬美元,佔總出口值的22.9%,出口量為56萬4481公噸;比前年金額增加0.7%,出口量增加7.6%,雙創新高;尤其臺灣重要農產品如稻米、鳳梨、芒果、蓮霧、蜜棗、釋迦等品種的數量和價格均出現成長現象,不過茶葉、
-
臺灣農產品出口大陸銳減,前農業官員坦誠:兩岸政治氛圍影響
臺灣地區農產品最大的出口地為中國大陸,今年對外銷量卻銳減許多,前高雄市農業局長吳芳銘接受訪問分析,除了疫情因素之外,臺灣冷鏈技術上不去、面對大陸水果競爭、另外兩岸關係不好、臺灣水果出口走走停停。他認為,政治氣氛不好多少應該是有影響。
-
臺灣鳳梨外銷大陸受挫,打算開拓東南亞市場
臺灣一年有約5萬噸鳳梨銷往大陸,為降低肺炎疫情影響銷售,臺「農委會」祭出三箭,除加強拓銷至其他國家或地區、加強農產品加工外,也與量販通路、電商平臺合作拓展內需。陳添壽稱,臺灣一年約產40幾萬噸鳳梨,其中30萬噸內銷,外銷至大陸市場約5萬噸。鳳梨將在3月進入盛產期,不過,今年面臨肺炎疫情,恐怕影響農產品外銷。
-
產品外銷大陸受阻,臺灣農漁產業淪為水深火熱的「慘業」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島內農漁產品外銷,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當起電視購物專家,直播叫賣釋迦、鳳梨、午仔魚、石斑等以大陸為主要外銷市場的農漁產品,力抗新冠疫情帶來的滯銷災情。病毒不知何時了,但農產品不能等!臺灣地區除了觀光、交通運輸業,以及遲遲無法完全復工的科技業受到重創之外,另一個水深火熱的「慘業」就是以外銷大陸為主的農漁產品。臺「農委會」特別點出鳳梨、釋迦、石斑魚及午仔魚四個農漁品項,預期上半年外銷受到影響可能最大。
-
臺灣「農糧署」官員:臺灣去年芒果外銷第一名是大陸
臺南芒果將進入採收期,韓國從去年開始農藥殘留標準變嚴,今年是否會影響外銷狀況,臺南市農業局許漢卿接受中評社訪問指出,因韓國與我們環境不同,他們是溫帶、我們是熱帶,害蟲不一樣使用的農藥也不同,去年就有將近300多公頓芒果出口到韓國,今年期待「農糧署」可以個別輔導農民,可以通過韓國用藥檢驗。
-
臺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受重創,島內業者:很多貿易商可能撐不住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臺灣農產外銷大陸,專營生鮮通路的臺品集團晶品匯國際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朝成接受訪問時表示,這波疫情臺灣外銷業者損失慘重,損失不一,有的達7到8成,他自己則是3到4成,損失少是因為有自己的通路,譬如超市和電商。
-
臺灣茶出口大陸受挫 臺灣業者:外銷少三成農民焦急
針對今年臺灣烏龍茶外銷情況,臺灣茶商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遊濟民17日出席「臺中國際茶、酒、咖啡暨烘焙展」開幕式時表示,過去外銷以大陸為主,佔比超過五成,但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銷陸受阻,上半年外銷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千噸,近三成,茶農很焦急。
-
國民黨前「立委」:RCEP讓臺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岌岌可危
針對RCEP對臺灣農業的衝擊,全臺農會理事長、中國國民黨前「立委」蕭景田向中評社表示,出口的農產品原本利潤就不高,將來面對RCEP各會員國間零關稅,臺灣農產品更沒有競爭力,甚至會被拒於門外。更糟糕的是,中國大陸也不一定要跟臺灣買農產品,大可以從越南、泰國或其他東南亞國家進口成本更低、品質也不錯的農產品,這對臺灣農漁畜牧業帶來的衝擊太大了。蕭景田認為,目前的兩岸關係要馬上處理,但蔡當局好像自我麻醉、視而不見,在意識形態作祟下,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農漁民。因此怎麼喚醒現在的執政黨,要認清事實,除了重視多邊國家和地區互動外,龐大的大陸市場怎麼守住,更是重要課題。
-
「最強菜農」林佳新:外銷大陸受阻,臺灣農產品損失慘重
假如能開拓替代市場都無妨,但問題是,臺灣在農產外銷競爭力相對落後,短期內難以開拓替代市場,同時又要面對大陸市場萎縮,蠟燭兩頭燒,臺灣農業大受其害。分析臺灣農作產銷失衡現象,林佳新表示,其實臺灣的農業已陷入惡性循環,只要當年產量有正負5%的差別,不是價漲就是價跌,為何如此?因為臺灣農產的內需市場太小,早已飽和,但農民未隨著市場環境做產量調節,而臺灣的農產外銷競爭力也未與時俱進,導致「農委會」介入大量收購、補貼的亂象,連年上演,假如臺灣未能開拓境外市場,提升外銷量能,相關問題永遠無法根除。
-
臺灣水果出口大陸的市場效果分析
一、臺灣水果出口大陸的現狀 20世紀80年代末,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正式展開以後,首先是果樹種植業先行進入大陸,特別是在福建和海南等地逐漸有大批的臺商和果農進入當地開發種植。近幾年,在兩岸加入WTO後,大陸廣闊的市場對臺灣農產品外銷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在經濟規律的驅使下,臺灣鮮果業已經在逐步策劃全面登陸大陸市場。
-
臺灣出口日本香蕉遭下架 專家:真正應該下架的是民進黨當局
據臺媒報導,日前,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大內宣」臺灣香蕉、菠蘿、芒果、火龍果陸續通過審查,可望進軍東奧市場,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也貼文指出「臺灣水果要前進日本、在東京奧運登場了」。未料,14日傳出日本西本貿易公司(Wismettac)公告,因臺灣外銷至日本香蕉中,驗出百克敏超標6倍,需下架回收。
-
臺灣茶出口大陸受挫 臺灣業者:外銷少三成農民焦急
針對今年臺灣烏龍茶外銷情況,臺灣茶商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遊濟民17日出席「臺中國際茶、酒、咖啡暨烘焙展」開幕式時表示,過去外銷以大陸為主,佔比超過五成,但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銷陸受阻,上半年外銷量較去年同期減少1千噸,近三成,茶農很焦急。
-
臺灣水果業者:受疫情影響外銷大陸受阻,只能選擇苦撐
臺灣長龍農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長龍,經營兩岸果品運銷15年,他接受訪問時表示,臺灣水果外銷大陸佔整體一成,且外銷九成都往大陸送,依賴大陸程度高,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份外銷簡直停擺,20多天做不到業績,只能選擇苦撐,但3月有開始好轉跡象,主要就看大陸市場恢復的速度而定。
-
前「農委會主委」:停ECFA,臺灣農產品可能崩盤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將在9月屆滿10年,臺灣安全部門近期研判大陸可能片面中止協議。陳志清指出,這當中影響比較嚴重的農產品包括檸檬、茶葉、蝨目魚、甲魚蛋、石斑魚等,這些農漁產品都是每年輸陸品項前10名內,檸檬部分,每年平均銷往大陸1萬多噸,規模最大,在2016年3月曾有一貨櫃20噸的屏東檸檬銷往大陸,但因為沒有通過檢疫被退回,當月檸檬價格因此慘跌,市場價格從原本一斤新臺幣56元,跌至10幾元。
-
臺灣農產品商:大陸是最重要外銷市場 盼兩岸關係好產品旺銷
臺灣農產品商:大陸是最重要外銷市場 盼兩岸關係好產品旺銷 2019年06月20日 08:09: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臺北6月19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2019年臺北食品展19日開幕。
-
國民黨前「立委」:RCEP讓臺灣農產品外銷大陸岌岌可危
針對RCEP對臺灣農業的衝擊,全臺農會理事長、中國國民黨前「立委」蕭景田向中評社表示,出口的農產品原本利潤就不高,將來面對RCEP各會員國間零關稅,臺灣農產品更沒有競爭力,甚至會被拒於門外。更糟糕的是,中國大陸也不一定要跟臺灣買農產品,大可以從越南、泰國或其他東南亞國家進口成本更低、品質也不錯的農產品,這對臺灣農漁畜牧業帶來的衝擊太大了。蕭景田認為,目前的兩岸關係要馬上處理,但蔡當局好像自我麻醉、視而不見,在意識形態作祟下,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農漁民。
-
RCEP籤署打趴臺灣農業,屏東業者憂:臺灣水果有被取代危機
針對RCEP對臺灣農業的衝擊,臺灣屏東縣崁頂鄉農會總幹事郭紘瑋接受訪問表示,臺灣出口大宗的香蕉、鳳梨、釋迦、芭樂面臨被取代的危機。走精緻農業最後只能自給自足,只能趕快轉型種別人沒有的,才有未來性。中國大陸及東協都是臺灣重要農產品出口國,根據臺當局「農委會」網站統計資料,臺灣農產品今年1到10月主要出口國家或地區,前十名為中國大陸20.7%,日本16.3%,美國13.7%,香港7.9%,越南7.2%,泰國4.6%,韓國4.5%,澳大利亞2.4%,馬來西亞2.2%,加拿大2.2%。
-
RCEP籤署打趴臺灣農業,屏東業者憂:臺灣水果有被取代危機
中國大陸及東協都是臺灣重要農產品出口國,根據臺當局「農委會」網站統計資料,臺灣農產品今年1到10月主要出口國家或地區,前十名為中國大陸20.7%,日本16.3%,美國13.7%,香港7.9%,越南7.2%,泰國4.6%,韓國4.5%,澳大利亞2.4%,馬來西亞2.2%,加拿大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