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剛通車數月的高鐵深圳福田站號稱全球第二大地下火車站,最大的是紐約中央火車站(Grand Central)。作為歷史建築,在是否拆掉以擴建公園大道的問題上,它有過諸多爭議。最後它被保留下來,公園大道則於此處通過橋隧相連。儘管坐落在鬧市中央,這個龐然大物百年後的今天也沒有成為讓人厭煩的視覺阻礙物,而且依然便捷明亮秩序井然地每天迎接著通勤族來紐約尋夢,讓他們覺得「每天都像是在舞臺中央穿行而過」。
文/圖 葉慧珏
和其他更具現代性更輕巧的公共空間相比,這個地方實在很厚重,厚重到我一度覺得不能用簡單的篇幅把它講清楚。真正要下筆時,這種感覺更是讓人覺得無從著手,不知道每次去那兒的時候,是具體哪些設計上的匠心讓自己印象深刻。
100多年的歷史在曼哈頓來說算是德高望重的了。你很難想像,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通勤者每天從紐約州或相鄰的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出發,坐「大都會北方鐵路」(Metro-North Railroad)來到曼哈頓,一抬頭就是金碧輝煌的具有美國本土文藝復興意味的布雜學院(Beaux Arts)式建築,然後穿過巨大的車站大廳走出門去,立即呼吸到的是21世紀的空氣,投入後現代的生活。
「我每天都像是在舞臺中央穿行而過。」我一個火車通勤族朋友這樣說過。
這裡就是號稱世界最大地下火車站的紐約曼哈頓中央火車站(Grand Central),位於42街東部,它和位於34街西邊的賓夕法尼亞車站(Penn Station)同為大紐約地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
但神奇的是,和每一次去賓夕法尼亞車站面對擁擠狹長的甬道以及永遠無法辨認清楚月臺方向的指示牌相比,中央火車站簡直就像是天堂一般寬敞明亮秩序井然。儘管坐落在地形相當複雜的鬧市區中央,但這個龐然大物居然沒有成為這片街區內讓人厭煩的視覺阻礙物,也是相當神奇。
立體疏通車流,通勤便捷
中央火車站所在的位置,到底有多中央呢?
它朝向南邊的大門,位於曼哈頓中城核心的東西向街道42街上,西邊離南北向的第五大道不遠,旁邊還有一條以鐵路大王Cornelius Vanderbilt命名的範德比爾特大道,向東則緊挨著萊剋星頓大道(Lexington)。如果再向東走幾個街區,就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了;向北,中央車站緊鄰大都會壽險大樓(MetLife)以及中城金融區;往西則是著名的紐約公共圖書館以及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
往南看則更有意思,正對著中央火車站大門的是南北向的公園大道(Park Ave),乍看之下這裡是個死胡同:公園大道一路往北,實際上是分成兩條各四車道的寬闊道路的,但到了中央火車站這裡,看起來卻是硬生生被「切斷」了,而公園大道從此向南則「縮編」為較窄的一條路。車輛通過中央車站的隧道,直接從45街以北一路走地下通道通往42街以南的街區。
這是歷史形成的。早在車站建成前,蒸汽鐵路時代的南北向鐵路就有一部分和第四大道也就是現在的公園大道緊挨著。由於城市擴張,對公路的需求大增,當老的中央車站於 1870 年代開放時,56街至96街的鐵路被移除,還是為大道的擴建做出了很多貢獻。後來,上世紀初建設新的中央火車站之後,為解決公園大道雙向車流順利通過42街的問題,1936年,中央車站公園大道高架橋完工。如今,車輛由南向北通過33街至40街時,左側車道進入公園大道隧道,再轉為高架橋形式,經過中央車站和大都會壽險大樓,最後在46街回歸地面。
由此,原本可能堵塞交通的龐大建築,通過空中和地下兩條管道的布置保證了車流暢通,同時也使得進出車站大門的行人不用「翻山越嶺」——嗯,是的,你從馬路上直接走進這棟建築就可以看到中央大廳,這在許多地方都是無法想像的便捷。
多層次功能區,吸引人流
中央火車站如果只是一個車站,那麼並沒有什麼可以讓人流連忘返的。
一個空間真正的魅力,在於通過功能性的需求(坐火車)把人群聚集在一起之後,又在這個基礎上挖掘人群更加多樣化的需求,更高一層的境界是試圖讓他們在這個空間裡感到愉悅。
中央火車站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樓層:中央大廳層(地面層)、地下美食廣場層以及東西兩側的陽臺層。
中央大廳層並沒有安排太多的功能區塊,因為這一層首先要保證人們快速便捷地找到票務區和月臺。據說票務中心有個秘密通道,可以直接通往地下層的月臺。如果按月臺的數量計,中央車站是世界上公共建築空間最大的鐵路車站,它擁有44個月臺和67個股道。從中央大廳層都有很方便就能找到的入口,直接通往這些地下月臺。
食品區兼具功能性和休閒性於一體,而陽臺層目前更多的是給遊客一個觀賞整個中央火車站的空間——當然,自從蘋果商店入駐陽臺以來,這裡也更多吸引了沒有通勤需要的果粉。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央大廳層的外圍,也就是連接馬路的那部分,被中央車站闢出了一個展示大廳。這裡被用來舉辦各類公眾活動,也是中央車站為人群提供愉悅感的主要場所。包括中國孔子形象展示和交流、日本周裡的食品和生活體驗、墨西哥風情周等,都成為中央火車站不拘一格的空間記憶片段。
而那個曾因試圖拆除一部分候車室而被強烈詬病的大都會壽險大樓,現在也成為與中央火車站「無縫連接」的一部分,提供了相當一部分穩定的人流——辦公大樓裡的白領習慣於在約人的時候說,嗨,我們就在火車站最中心的買票亭見吧。(編輯 馬紅斌)
作者:葉慧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