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來歷,什麼時候古人將七月初七定為乞巧節

2020-12-12 小語時尚妝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便是七夕節,這個節日往往是虐單身狗的一天,滿大街的情侶,手捧玫瑰的女生,各種花式秀恩愛,很有人會選擇在七夕的時候求婚或者表白,可能是想藉助七夕這個好日子有個好的兆頭吧。但是有個問題,七夕是什麼時候來的,什麼時候七夕成為情侶們的節日。

有人說是在西漢的時候,在《西京雜記》中有一段寫到「漢彩女常以七月初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之」「至七月七日,臨百子池,作于闐樂。樂畢,以五色縷相羈,謂為相連愛。」漢代的時候,彩女在七月七日登樓穿七巧針,後來在七夕這天的習俗中就有穿針乞巧的習俗。由此可見在西漢的時候在七月七日就有乞巧這個習俗。在隋人一文中指出,描寫竇後在小的時候在七月七日看織女的風俗,竇後,也就是漢文帝的皇后。根據這些記載可以看出七夕這個節日的確是在西漢的時候就已經出現。

其實在古代曆法中根本就沒有七月七日這個節日,在東漢的時候,有一位學者在《四民月令》中明確指出,農民在七月七日這天的時候有很多的事務要做,在這天有曬書籍、衣物的習俗,雖然沒有提到乞巧跟祭拜織女可能已經遺失,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才明確有七月初七這個節日。

在很小的時候,聽大人說七月七日這天所有的喜鵲都會飛到天上給牛郎織女搭鵲橋,當然這只是一個神話故事,但是古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祭拜織女的?

其實織女這個名詞在周代的古書中就已經存在了,比如《詩經》,在《詩經小雅大東》中有一句:「跂彼織女,終日七襄。」「睆彼牽牛,不以服箱」其實在古代的時候,牽牛、織女都是星名,那時候古人對星星的很是痴迷,在這首《大東》中出現織女、牽牛,可能在那個時候牽牛織女的故事就在民間口口相傳了。在古代蟋蟀又名為促織、紡織娘。蟋蟀從七月份開始的時候跟著紡織娘一起在勞作,因而獲得這個美稱。在古代女性的工作大都是在家作坊織布,在民間流傳「促織鳴,懶婦驚」的諺語,然而這一切都是發生在七月。

織女星在七月被稱作是七月紡織之星的標誌,然而織女這個名字很有可能就是古代紡織娘們命名的,希望上天能賜予他們一雙靈巧的雙手,織美麗的織物。因而七夕是屬於女性的節日。

總結而言就是,在古代的時候就已經將天上的星星命名為織女和牽牛,可能在那個時候就已經出現牛郎織女的故事,在西漢的時候出現乞巧節,在這個節日裡面織女會穿針引線祈禱自己能織出美麗的織物,然而將乞巧節定在七月初七可能是在東漢的時候。隨後,每年農曆的七月初七就是乞巧節,女性的節日,到後來演變成為情人節。

相關焦點

  • 處暑過後七夕將到,乞巧節為何定在七月初七?
    巧合的是,今年出伏當日,正是七月初七,如果時光倒流至唐宋時期,這幾天家家戶戶正忙著迎接七夕節。據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七夕前三五日,車馬盈市,羅綺滿街。旋折未開荷花,都人善假做雙頭蓮,取玩一時,提攜而歸,路人往往嗟愛。……兒童輩特地新妝,競誇鮮麗。」
  • 七夕節的來歷 七月初七牛郎織女鵲橋會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傳統民間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七夕節這一天,中國少女主要活動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 、曬書·曬衣、賀牛生日。
  • 關於七夕節「乞巧」的來歷!
    關於七夕節「乞巧」的來歷!在中國古代流傳著很多民間傳說,這些民間傳說都是一個個神話故事,而傳說終究是傳說,並非事實。這些傳說是古代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想像,也算是討個吉利。可咱們也有屬於咱們自己的傳統情人節,那就是在每年的七月初七。民間傳說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相見的日子。而在這一天也會有很多情侶過節,還有單身的男女祈求找到終身的伴侶。然而七夕節又叫乞巧節,有著民間少女「乞巧」的習俗,關於乞巧的來歷,那就不得不提起,傳說中的那段愛情故事。傳說,天上的王母娘娘有一個心靈手巧的外孫女叫織女,織女擅長織布,天上的彩霞都是織女編織的。
  • 七夕節的來歷是什麼?為何又稱之為乞巧節?
    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這一天也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是中國的情人節。對於情人節這一說法,一些人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七夕節又名乞巧節,因此最重要的就是乞巧,所以是真正的女兒節。還有人說,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白頭偕老的情感,不是表達婚前的情人或者是戀人的情感,這是在不同人生階段的兩種不同的感情。將七夕節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並不妥當。那麼七夕節究竟從何而來?它的真正含義又是什麼呢?七夕節被人們認為是情人節,源於牛郎織女鵲橋會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天上的織女下凡遊玩時,和人間的牛郎相愛之後決定留在人間,和牛郎過平凡幸福的生活。
  • 什麼時候是七夕情人節2018 七月初七也是少女乞巧的日子
    對於很多人來說,七夕情人節是非常重要的日子,也是情侶們之間一定要慶祝的日子,從古至今七夕被賦予了很多的含義,那麼2018年七夕是哪一天呢?   2018年七夕節時間:2018年08月17日 星期五。農曆七月七日,稱七夕節,乞巧節、七巧節、少女節、女兒節、情人節、雙星節、雙七節等,漢族傳統節日。
  • 七夕節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由女子祈福的節日變成了情人節?
    歡迎閱讀今天的明嶽人文參考,現在的人們好像什麼節日都能扯到情人節上面去,就像是七夕,人們都認為它是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相見之日,因此被中國的人們稱為是中國的情人節。但其實在古代的時候,七夕節是女子祈福的節日,並不是情人節。
  • 農曆七月初七,七夕節的簡介、由來、傳說、習俗與詩詞
    七夕佳節(網絡圖片)七夕節的簡介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在這裡,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於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 2014年七夕節在8月2日 農曆七月初七星期六
    2014年七夕情人節是幾月幾號  2014年七夕節在8月2日 農曆七月初七星期六 ,這一天也叫情人節,也叫乞巧節。2015年七夕情人節為公曆2015年8月20日。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也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農曆七月七日
    七夕節·也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牛郎與織女農曆七月初七在鵲橋相會。
  • 七夕是什麼節?2019年七夕是什麼時候?七夕節由來起源\傳統習俗
    七夕是什麼節?2019年七夕是什麼時候?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也就是七夕。你知道七夕的由來起源和傳統習俗是什麼嗎?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相傳農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七夕有哪些習俗?
  • 七月七日是情人節嗎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有少女節寓意
    眾所周知,每年七月七日是中國傳統的乞巧節,是古代女子特別喜歡的一個節日。演變至今成了男女朋友之間必過的節日,有網友好奇,中國沒有情人節,所以七月七是不是中國的情人節呢?    七月初七,又稱七夕節,乞巧節,是中國的情人節,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中國民間傳說陰曆七月初七晚上喜鵲在銀河上搭橋,讓牛郎、織女在橋上相會。古俗在這天晚上,中國女孩們要穿針乞巧。
  • 七夕節為什麼又要叫乞巧節?乞巧又有哪些形式?
    小的時候到了七夕節,大人們就會要我們去葡萄樹架子下面靜悄悄的待著,說到了時間就會聽到牛郎織女的對話,有機會還會見到傳說中的仙女,為此一直深信不疑,每年都會準時地待在那裡等待奇蹟的出現,後面才漸漸明白這只是一個美好的神話故事。說起「七夕節」,最早起源於星辰崇拜,是人們將牽牛星和織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產物。
  • 七夕指南|乞巧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七巧還是乞巧「七夕」又稱七巧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姐誕....定於我國農曆七月七日,七夕節最開始是由古人對星宿的崇拜誕生的,但隨後由於牛郎織女愛情傳說被廣泛流傳,從而給這個日子添加了許多的愛情色彩,隨後,更是被直接定義為象徵愛情的節日,就是現在的「七夕」了。
  • 農曆七月初七到,牛郎織女會「鵲橋」!七夕節的傳統民俗知多少?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相傳,每年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相會之時。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 2011年七夕節是幾月幾日 七夕節有何來歷
    2011年七夕節是幾月幾號?有什麼來歷?(資料圖)每年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
  • 七夕,乞巧,道德臘,七夕為何有這麼多名字?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但這個節俗卻無法得到現代天文學上的解釋。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的任一節氣,都是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運行位置而定的,有明確的坐標意義。而七夕節,除與月亮勉強有點關係外,與其他天體均無天文學上的關係。
  • 何為「七夕節」,七夕節是怎麼由來的?七夕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牛公牛婆日、七夕祭、雙七、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 七夕為什麼叫乞巧節 七夕別名乞巧怎麼來的
    七夕是我們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又叫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等。2020年的七夕節是在8月25日這一天,也就是今天。七夕的別名之一——乞巧節是怎麼來的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七夕別稱「乞巧節」的由來吧!
  • 七夕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古代七夕乞巧節吃那些特色美食
    七夕節的飲食風俗,各地不盡相同,一般都稱其為吃巧食,其中多以餃子、麵條、油果子、餛飩等為此節日的食物。流傳至今,有不少傳統的七夕美食,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七夕到底吃什麼食物。七夕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吃巧果  七夕節應節食品中,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其實並不是水果,而是七夕節必備的點心。這些巧果,大概起源於宋代。
  • 「乞巧節」如何「乞巧」?
    「乞巧節」如何「乞巧」?如今,七夕往往被視作「中國情人節」。說起來,從古至今,它也確實是個無比浪漫的節日,包括愛情主題在內,其內涵遠比許多人了解的還要廣泛。冷知識一:七夕為何又叫「女兒節」?七夕節發源於中國,時間是農曆七月初七。這個節日還有許多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