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七夕節「乞巧」的來歷!
在中國古代流傳著很多民間傳說,這些民間傳說都是一個個神話故事,而傳說終究是傳說,並非事實。這些傳說是古代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想像,也算是討個吉利。大家都知道每年的2月14日是情人節,而這一天的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也是全世界著名的情侶之間的浪漫節日。可咱們也有屬於咱們自己的傳統情人節,那就是在每年的七月初七。民間傳說七月初七是牛郎織女相見的日子。而在這一天也會有很多情侶過節,還有單身的男女祈求找到終身的伴侶。然而七夕節又叫乞巧節,有著民間少女「乞巧」的習俗,關於乞巧的來歷,那就不得不提起,傳說中的那段愛情故事。
傳說,天上的王母娘娘有一個心靈手巧的外孫女叫織女,織女擅長織布,天上的彩霞都是織女編織的。然而這樣日復一日的編織生活太過於枯燥,於是織女便跟隨眾姐姐下凡遊玩。無意中愛上了一位放牛娃,名叫牛郎。便決定留下來,與牛郎廝守終生。牛郎是個窮苦小子,從下跟著哥哥相依為命,對善良美麗的織女一見鍾情,在老黃牛的幫助下,兩人結為夫妻。結為夫妻的牛郎織女過著男耕女的生活,雖然不富裕,但是日子過得很充實。很快兩人就有了一兒一女,一家四口其樂融融。可是紙始終包不住火,王母娘娘還是知道了這件事。要知道神仙與凡人成婚違反了天條,王母娘娘震怒之下,帶走了織女。
織女走後,牛郎思妻心切,逐漸消瘦,老黃牛也壽終。沒想到老黃牛的死給牛郎帶了了一絲希望,老黃牛臨終前告訴牛郎,讓他把自己的皮剝下來,披上就可以找到織女。老黃牛死後,牛郎披上了牛皮,帶著兩個孩子,飛到了天上找到織女。眼看就要重逢了,可是被王母娘娘發現了,王母娘娘用簪子劃了一道銀河,兩人也只能隔河相望,就在眼前卻不能相聚。後來王母娘娘於心不忍,終於還是被牛郎織女的感情感動到心軟了,允許牛郎織女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相見。
多麼悽美的一段愛情故事,七夕節來源於此。在情人節的背後還有一個乞巧節,和情人節完全沒關聯,是民家女子的節日。而乞巧的起源和織女有關,傳說織女是天上最巧的神仙,可以織出五彩祥雲,人們相信只要誠心祭拜,就一定會賦予一雙巧手的。古代的少女都是針線活極好的,刺繡是基本功,如果不會刺繡會嫁不出去。少女們都希望自己能有一雙什麼都會的巧手,於是在少女中流行起了賀雙星,也就是乞巧手的習俗。
在這一天古代的少女們會準備「五子」貢獻給織女,還要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有的地方還會舉行穿針比賽,誰穿的針越多,誰就越巧。相傳七月七的露水是織女的眼淚,只要將露水塗在眼睛和手上,就會有一些雙慧眼和一雙巧手。如今在七夕這一天,很多習俗都不流行了,可是乞巧活動在江浙一帶保留了下來。大家有沒有了解到「乞巧」的含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