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街,臺北年貨大街

2021-02-11 海倫在臺灣

位於臺北大橋以南的迪化街以辦年貨聞名,是有悠久歷史的碼頭大稻埕的一部分。迪化是烏魯木齊的舊名,乾隆取的。這一帶幾乎見證了臺灣國際貿易與商業的發展史。迪化街從清末到日據初期都以南北雜貨、茶行為主,1945年臺灣光復後慢慢成為南北貨、中藥、裝飾品和布匹的批發商集中地。

形成於清朝鹹豐年間的迪化街,舊建築包含多種建築風格,恍如一個臺灣舊建築的戶外展廳。商街最常見的是長條形連棟式的店鋪建築,門面偏窄,屋身深且幽長,這種設計兼顧商業和居住的功能,淋漓盡致地體現了清代臺灣商街特色。

七十年代開始迪化街陸續配合市容都更,從樸實的閩南式店舖到繁複華美的巴洛克式裝飾都有翻新,但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整個街道仍大致維持原貌,始終帶有一分斑駁的懷舊氣息。

每當年節來臨,這裡都摩肩擦踵,人潮絡繹不絕。這條街上有傳統的永樂市場,有香火鼎盛的月老霞海城隍廟,也有密集的南北貨、中藥店鋪,還有上個時代的舊攤販、露天的小吃攤,也有很多文青小店、散發著溫暖氣息的咖啡館和各國情調的餐廳。懷舊和現代在這裡融合為一,讓這條傳統的古街道呈現出多元的風貌。

很多大陸一線城市來的朋友,最一致的評價是「臺灣怎麼那麼破舊啊?」的確,臺北並不是規劃先行的城市,它是以生活為根枝繁葉茂地蔓延開來,道路彎彎曲曲曲徑通幽,屋頂不高但鱗次櫛比,建築與大自然貫徹聯通,有自己根深蒂固的邏輯。

在我,迪化街古雅的騎樓,小小的門臉,內斂樸素的裝修,不著濃墨的配色,充分體現了古代儒家的「溫良恭儉讓」, 中華千年的人情與世故都可以在這復古的氛圍裡覓到蹤跡。

迪化街有幾個地方瀰漫著乾貨鹹味與醃漬味,那是海邊小鎮和偏遠鄉村才會有的氣息。這裡還有多間百年老店,貨品非常有特色。

你會發現各種各樣令人難以置信的產品,你是想買魚翅、鮑魚等海味,還是乾果堅果或傳統糖果,是五顏六色的臺灣花布,還是臺灣各時期的地道食品,亦或是小說裡才讀過的中藥材,還有臺式創意料理、臺灣茶,來一趟都可以置辦齊全,而且物美價廉。還有很多手工藝與文創店,可以學下傳統手工藝,或是看著藍天發個呆,輕鬆打發掉一個下午。

迪化街是臺北最重要的歷史街區之一,也是臺北最古老的商業區,吸引了不少外國遊客,日本遊客最多,以前香港人不多,近一兩年粵語人士也多了起來。

這條細細長長的街道,在不同的區段有不同的特色與風味,那些匆匆而過的旅人很難看到它的風華與蘊藏,因為迪化街最精彩的魔力,是她可以讓每一位置身其中的人擁有一份悠然自得的自由自在。

就要過年了,辦年貨依然是臺灣春節的傳統。今年的迪化街因為疫情,人頭沒往年那麼攢動,商家也都開通的網上辦年貨,送貨到門的服務。

送給大家一份精神年貨——一首臺灣地道的閩南語新年歌,祝大家平安喜樂,牛年大吉!

相關焦點

  • 走訪臺北年貨大街:迪化街,年味不要溜走(圖)
    臺北大同區的大稻埕商圈,有條窄窄的老街叫迪化街。每年農曆新年將近,這條街匯聚四面八方的南北貨,搖身變成著名的年貨大街。迪化街賣年貨已有20個年頭,在年味漸漸變淡的今天,它正面臨新的挑戰。  今年攤位只租出七成  「歡迎試吃,不買不要緊,不好吃不要錢!」「來喝一杯薑茶,補血養氣!」
  • 迪化年貨大街今天「起跑」臺北年味從這裡開始
    春節臨近,臺北市「2017臺灣年味在臺北」年貨大街活動拉開帷幕。據臺灣媒體消息,今年規劃出大稻埕迪化、臺北後車站華陰街、臺北地下街、寧夏夜市等商圈,讓民眾採買年貨,時間從早上11時至晚上12時不等,而久負盛名的迪化年貨大街13日即「起跑」。採買年貨不二選擇臺灣畫家郭雪湖的《南街殷賑》以誇張的藝術手法反映了1930年代迪化街的繁華。
  • 迪化年貨大街今天「起跑」 臺北年味從這裡開始
    春節臨近,臺北市「2017臺灣年味在臺北」年貨大街活動拉開帷幕。據臺灣媒體消息,今年規劃出大稻埕迪化、臺北後車站華陰街、臺北地下街、寧夏夜市等商圈,讓民眾採買年貨,時間從早上11時至晚上12時不等,而久負盛名的迪化年貨大街13日即「起跑」。  採買年貨不二選擇
  • 臺北迪化年貨大街:商品琳琅滿目 建築各具特色
    每逢春節前夕,臺北人就會惦記著迪化街年貨市場早點開張,因為這裡是臺北市民購買年貨的首選之地,其豐富的貨源可讓人一次就將春節時必備的南北年貨一網買盡。歷史悠久迪化街位於臺北市西部的大同區,為大稻埕商圈最重要的市街,長約800米。該街初建於19世紀中期,一直是臺北市重要的南北貨品、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迪化」是1947年臺灣當局借當時新疆省會城市迪化(今烏魯木齊市)所命名的。
  • 新春看臺灣:名震海內外年貨大街—迪化街(組圖)
    新春看臺灣:名震海內外年貨大街—迪化街(組圖) 2011年02月03日 20:56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探訪臺北「年貨大街」百年迪化老街年味兒足
    【解說】農曆春節就要到了,家家戶戶開始置辦年貨。臺灣大大小小的年貨市集正是最熱鬧的時候。近日,中新社記者來到臺北有名的「年貨大街」——迪化街,感受熱鬧的年貨「嘉年華」。  未進街口,就看到粉嫩俏皮的香豬氣球高懸於空中,五彩繽紛的燈籠把迪化街裝點的喜慶活潑。順著人流往裡走,琳琅滿目的年貨,此起彼伏的叫賣聲讓濃濃的年味兒撲面而來。
  • 迪化街,「年味」不要溜走(臺北傳真)
    每年農曆新年將近,這條街匯聚四面八方的南北貨,搖身變成著名的年貨大街。迪化街賣年貨已有20個年頭,在年味漸漸變淡的今天,它正面臨新的挑戰。   今年攤位只租出七成   「歡迎試吃,不買不要緊,不好吃不要錢!」「來喝一杯薑茶,補血養氣!」記者近日走訪迪化街,依然是人潮摩肩接踵,叫賣聲此起彼伏。但仔細看去,卻發現商品種類變少了。
  • 臺北迪化街尋「年味」:年貨要討好彩頭 春聯手寫有講究
    【解說】在臺北說到年貨大街,人們自然會想到迪化街。  春節將至,位於臺北市大同區的迪化街年味濃鬱。街道上方紅色的條幅和燈籠將沿街建築布置得喜氣洋洋,街道兩旁各類年貨琳琅滿目,商家則不斷向過往民眾熱情推銷著。  臺灣民眾過年選食材或送禮都講究好彩頭,因此有「烏金」別稱的烏魚子在迪化街成為暢銷品。
  • 臺北市迪化年貨大街明開跑 8處停車場漲價
    臺北市迪化商圈年貨大街明開跑,周邊路外8處停車場,假日費率調整為每小時60元。(本報資料照片)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臺北市交通局公布春節期間交管措施,規劃春節前、疏運(收假)期間、春節假期3階段交管,將由警方加強執法、疏導易壅塞路段,迪化商圈年貨大街明開跑,周邊路外8處停車場,假日費率調整為每小時60元(新臺幣,下同),而連接中正橋的重慶南路高架橋23日動工開拆,提醒駕駛人改道行駛。
  • 春風又佛大稻埕——臺北迪化街年貨市場
    臺北迪化街年貨市場裡,摩肩接踵的人流,伴隨著商家的叫賣聲,更使溫度上升了八分,這就是每年春節前臺北迪化街的"年景"了。春節是中國人傳統佳節,也是最重要的節日,大陸各地也因此產生了大小不一的年貨市場,或長久或臨時,都是當地節前最熱鬧之處。而臺北的年貨市場就是位於大稻埕的迪化街了。
  • 臺灣人如何置辦年貨?BBC:臺北年貨大街走起
    參考消息網2月6日報導臺媒稱,臺灣人過農曆新年也會採辦年貨,最著名的就是臺北迪化街的年貨大街,年前每天都吸引滿滿的人潮。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1日報導,19世紀末,迪化街是大稻埕(今臺北市大同區)最繁忙的街市,是重要的通商口岸,也是茶葉、布匹、中藥的集散地,也正是因為迪化街商業活動興盛,孕育出了許多歷史悠久的老字號企業。1996年,臺北市政府開啟「年貨大街」計劃,藉由年貨銷售來推展促進當地經濟,為100多年歷史的迪化街再度注入新生命。
  • 臺北印象|廈門八市年貨PK臺北年貨大街,誰更帶勁?
    逛臺北的年貨大街首選迪化街,在捷運大橋頭站下車,順著標識的方向,很容易找到迪化街一段,這便是迪化街商圈的開始。而如果說到迪化街,很多人都會從「年貨大街」說起。迪化街———年貨大街的前世今生春節辦年貨是歷來的傳統,同樣地,臺北市民眾也需要置辦年貨。而迪化街被稱為「年貨大街」則要追溯到1996年。
  • 「賣假髮的都來」 臺北迪化街漸失年味(圖)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溫雅瓊     臺北迪化街年貨大街出租率下滑《中國時報》   中新網1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想到年貨大街沾年味,愈來愈難。報導說,在大賣場、網絡購物的連手夾攻下,被稱為「年貨買氣指標」的臺北迪化街也遭殃,今年不只黃金攤位招不到攤商,整體出租率更跌落至7成。
  • 臺北迪化街:臺灣最有年味的老街
    農曆新年將至,您家的年貨備齊了嗎?近日,臺灣大大小小的「年貨大街」均已啟動,琳琅滿目的堅果糖果和叫賣聲渲染出濃鬱的過年氣氛。 在全臺灣所有的「年貨大街」中,最著名的要數擁有20餘年歷史的臺北市迪化街「年貨大街」。迪化街「年貨大街」位於臺北保留最完整的老街——迪化街一段,北起歸綏街,南至南京西路這一段及周邊區域。
  • 臺北年貨大街打造多元風貌吸引年輕遊客
    新華社臺北1月14日電(記者 劉歡 吳濟海)14日,臺北迎來一個溼冷的陰雨天。然而,參觀當地最知名的年貨大街迪化街的遊客卻絡繹不絕。今年,年貨大街以「分享年味·心團圓」為主題,在兩周時間裡規劃了一系列年節體驗活動。
  • 年貨大街的鄉情與年味——探訪春節的臺北傳統市場
    新華社臺北2月15日電(記者李慧穎 李凱)農曆春節,臺北的傳統市場迎來採購年貨的人潮,記者近日走訪南門市場、迪化街,老街老鋪的年貨集市裡,處處是鄉情縈懷、年味濃濃。  如果說南門市場是懷鄉滋味,那麼今年春節的迪化街,則是舊街風華透出了新氣象。作為臺灣最大的南北貨集散地,迪化街每年春節前夕舉辦的「年貨大街」活動,便是最具年味的市集代表。  記者來到迪化街,只見各色年貨應有盡有,百年老街裝扮一新,大紅燈籠高掛,招牌鱗次櫛比,叫賣聲此起彼伏,採年貨的人群擠擠挨挨,互相沾一沾「年味」。
  • 在臺北迪化街尋「過年的力量」,感受濃濃的年味
    臺北傳統年貨大街――迪化街早在2月1日就已開賣,將持續14天,商家準備了糖果、海鮮、乾貨、飲品等各種產品供臺灣民眾挑選,現場紅燈籠及各種裝飾,呈現著喜氣洋洋的氣氛。圖片來源:高品圖像在迪化年貨大街,四處可見春聯、紅包袋等充滿年味的商品,吸引了不少市民選購。
  • 臺北「年味」淡淡 只老城區迪化街有過年氣氛
    如果不到臺北的迪化街走一趟,很難感覺到「金豬」已朝人們走來,過大年的氣氛只有迪化街才讓人覺得「豬年」的腳步已來臨。  據資料介紹,迪化街初建於一八五零年,十九世紀末以來,一直是臺北重要的南北貨、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當地人通常把民生西路以北的迪化街稱北街,以南稱南街。
  • 周末「老臺北」一角:「穿越」迪化老街的時空
    新華社臺北3月25日電(記者賈釗、陳洋)臺北迪化街是遊客體驗「老臺北」的必訪景點,也是本地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這種密切聯繫,不只體現在春節前的「年貨大街」上,也見諸每個周末。  百年老店「老綿成」燈籠的張美美說,近幾年交通愈加便利,新的文創店也給迪化街帶來了更高的人氣。(來源: 新華網)臺北年貨大街迪化街 喜氣洋洋氣氛濃  臺北年貨大街熱鬧開賣
  • 臺北熱鬧的年貨街
    在臺北,春節到來時,年味最濃的是兩條街:迪化街和南門市場。迪化街是臺北老街。我在夏天的時候去過那裡,這條 800米長、8米寬的老街兩邊,擁立著眾多的綢緞店、中藥鋪、食品店、餐館。春節前夕的迪化街,完全變成一條人的河流。往日的那些綢緞店、中藥鋪等等都「退居二線」,在這些店鋪前搭起了臨時的貨攤,原本就不很寬敞的路面變得更窄。這些臨時的貨攤上堆滿年貨,琳琅滿目,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