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緬甸佛塔(南洋伯 Maung Chan)

2021-02-17 緬華網

南洋伯 Maung Chan

緬甸人敬三寶——佛、法、僧。

緬甸人對三寶特別樂善好施——因而佛塔多、寺院多、和尚多、施捨喜慶多。

緬甸人自古以來認為:破除貪嗔痴,施捨一生儲蓄予佛法僧或興建佛塔,功德無量——因而在緬甸人身上,精神的富足與經濟的貧困,有機結合、和平共處。

信佛的緬甸人認為四大皆空,願通過戒-定-慧修行,告別輪迴迷途,航向涅槃彼岸。

話說緬甸佛塔

緬甸佛塔多是圓形或多角形,由塔基、塔身、塔頂(寶傘)組成,塔基穩如喜馬拉雅山,塔身堅挺直立,塔頂寶傘尖直指晴空。

1.塔基:是整個佛塔堅強基礎,力託其上之椎型塔身+塔頂寶傘。

2.塔身:驃國古剎多為覆缽型,蒲甘王朝轉建為鍾型或多角椎形;塔身下部有花紋裝飾,上部承接背靠背的覆蓮仰蓮——覆蓮下包塔身頂,仰蓮上託寶傘塔頂。

3.塔頂:呈觀音花瓶狀,瓶底被仰蓮託著,瓶頂力挺寶傘,寶傘頂有寶石鑽石反射日光月光,寶傘底掛著金鈴、銀鈴、風向標,風吹鈴動,梵音繚繚。

佛塔四周:一般有眾多小佛塔圍繞著,東西南北有一對對獅王、魔王或龍王守護著。

仰光大金塔

 

大金塔是緬甸民族文化和國家形象的象徵,始建於公元前5世紀,經歷代多次修建。現在看到的是1774年重新興建的,高112米,屹立於山坡上,塔身貼滿金箔重達7.2噸多,塔頂寶傘上鑲嵌著數千顆價值連城的鑽石、紅寶石、綠玉、翡翠。

蒲甘佛塔群

蒲甘古稱「四百萬座佛塔皇都」,被贊為「人類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現僅存金佛塔與白佛塔數千座散落荒野,在亮麗夕陽下滿目瘡痍。

蒲甘大小佛塔見證了紅塵滾滾、綠林砍盡、良田建塔而貽害民生與環保,也閱盡王室父子兄弟互相殘殺、君臣親信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禍國殃民——證實著芸芸眾生貪嗔痴,熙熙而來皆為利!熙熙而往皆為權!

蒲甘最古老的瑞喜貢佛塔

瑞西貢塔(Shwezigong)是蒲甘王朝阿奴律陀(Anawrahta)國王為迎接錫蘭贈送的佛骨等舍利子而建;阿奴律陀1077年死,由其子江喜陀(Kyansittha:)續建才竣工,乃緬甸佛塔建築的權威典範。乍看該塔必定誤以為是世界文明之寶——仰光大金塔。

蒲甘阿南達佛塔

阿南達(Ananda)塔是緬甸早期佛塔建築+希臘風格,融合古天竺、驃王朝、蒲甘王朝、印歐文化而獨創一格,1091年由蒲甘王朝國王江喜陀所建,乃蒲甘最美麗的佛塔也!塔身底層十字型,四面通道的門廊為人字形,塔體階梯向上逐層縮小,每層塔階布滿小塔與神獸,塔身塔頂貼滿金箔。塔體內有石窟,窟四周各站一尊高57米的佛像,窟壁四周80佛龕內坐著80尊佛。塔內外壁皆雕畫著佛本生經故事,說明文全用巴利文與孟(Mon)文(那時緬文未成熟)。西通道終端跪著的兩尊塑像是國王江喜陀與國師阿羅漢(Shin Alahan)高僧。佛塔四周是僧舍、禪堂、誦經院、藏經院。

曼德勒經碑塔林

曼德勒是緬甸古都,因城東北有曼德勒山而得名,為敏東王(Mindong Min,1814-1978在位)1857年所建;他賜名曼德勒為萬寶之城(Yatanapon),並於1871年在此舉辦了第五次佛經大集結。

曼德勒山腳左側的功德(kuthodaw)經碑塔林——中央一座大金塔,四周圍繞著729座白色小佛塔,一塔一碑經文,729塔共藏728碑佛經文——碑碑皆為第五次佛經集結大會所修訂的三藏經書放大本(長5英尺X寬3.5英尺),不愧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書頁,也是天下最大的佛經石碑塔林。

實皆金佛像窟群

上圖為實皆山的(Sakaing Hill) U Min Thonze Caves Pagoda,白底鑲金佛窟,每窟珍藏一尊金袈裟佛像。

實皆城在曼德勒西南,隔伊洛瓦底江與曼德勒古城相望;曾為實皆王朝(1315-1364年)首都,撣族、緬族、孟族兵家必爭之地。

實皆覆缽型金塔

上圖是實皆城入口處的善業(Kaunghmudaw)佛塔,覆缽型,塔齡380年,原本是白色(石灰袈裟)。2010年12月丹瑞大將親臨跪拜之後,省軍官們為紀念軍隊與國家最高領導人大駕光臨、禮佛、指導,齊齊出資把佛塔白袈裟換為金裝袈裟。

現在翁山蘇姬擔任國務資政,丹瑞大將已半退休半隱居,於是地方民眾紛紛要求還佛塔以原裝——白袈裟。但省政府建議金裝褪色後才換回白裝,高僧團則要求兩年後換色,而寺院監委會覺得還是金色好……三方意見拉鋸戰至今未決,媒體也各說各話,撲朔迷離得民心民意更分歧更激化。

****廣而告之*****

http://www.myanmaplatform.com/newsc/949/6.html

myanmaplatform(緬甸平臺緬文網站)  www.myanmaplatform.com

緬華網微信號:mhw_mm

緬華網微信二維碼:

掃一掃或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

相關焦點

  • 緬甸最值得去的佛塔盤點/緬甸最有特色的佛塔|緬甸小眾旅行攻略
    緬甸最值得去的佛塔盤點之敏貢篇1/白色波浪般的佛塔白色如起伏波浪的佛塔,紅色僧侶在波浪上穿行~在一片藍天底下,白色波浪仿佛流動了起來。它是緬甸的一位國王為難產的愛妃修建的佛塔,仿佛老式奶油蛋糕的花邊~在緬甸的佔星術裡,佛塔所處位置是世界中心,所以在三層塔身的第一層底座,有多組從下至上的七層小塔,象徵圍繞世界的七座大山,而之間連接的波浪形護欄則代表海洋。 也是小地球緬甸行程將會去到的地方。
  • 中國專家在緬甸搶修佛塔
    據新華社緬甸蒲甘電(記者莊北寧)5月初的緬甸,驕陽似火。頂著烈日,來自中國的文物保護專家們正在緬甸蒲甘搶修因地震受損的他冰瑜佛塔,希望為這座古塔做好雨季應急防護工作。
  • 瞻仰緬甸蒲甘的千年佛塔
    無論是國內的眾多攻略,還是孤獨星球(LP) 緬甸 篇,對 蒲甘 的佛塔介紹都很簡略,所以我們主要聽從司機師傅的建議。精選了幾個有代表性的佛塔瞻仰。因為從新 蒲甘 出發,所以我們先到的是小鎮靠 伊洛 瓦迪河畔的Law Ka Nan Da Pagoda。這是一座仍然香火鼎盛的寺廟。
  • 邱承彬淺談緬甸蒲甘佛塔奇觀
    作者:邱承彬(旅遊專欄作家,天珠學者、佛學者、傳統文化學者,天珠學創始人,藏名:扎西多吉,網名:神奇的天珠,號:六不居士,辦公地點:六不精舍)  魯網9月26日訊 蒲甘位於緬甸的母親河伊洛瓦底江中遊左岸,是著名的國際旅遊城市,也是緬甸的歷史古城、佛教聖地、佛塔之城。
  • 在緬甸佛塔中行走(上)
    常人眼裡,緬甸是千佛聖地,萬塔之國。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一定有佛塔。從伊洛瓦底江下遊的稻鄉三角洲,到伊洛瓦底江源頭的山城葡萄,毫無例外。在緬甸,縱然這一南一北相距數千裡,也不管各省邦之間風土人情有多大的差異,只要看見炊煙嫋嫋,就會看到佛塔。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佛塔或多或少、或大或小,抬頭可瞻仰,低頭可俯視,是緬甸最驕傲的文化遺蹟。
  • 緬甸8座佛塔珍寶被盜 另有一座佛塔遭到縱火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 在6月8日緬甸蒲甘發現有五座佛塔中珍寶被盜之後,6月9日又發現另外三座佛塔有被盜痕跡,經緬甸國家文物局考古人員勘察確認,塔內珍寶已被盜空。此外,當地時間6月9日上午8時許,蒲甘的珞珈泰班佛塔遭到縱火,據蒲甘文物局負責人介紹,縱火者使用的是澆過油的竹捆,幸好有路人及時發現火情,並迅速撲滅。蒲甘於2019年7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亞洲三大佛教遺蹟之一,全盛時期曾經建有448.6萬多座佛塔,被稱為「萬塔之城」,是緬甸佛教藝術和建築的聖地。
  • 緬甸仰光省內的佛塔將重新開放
    緬甸仰光省社會事務部為首的衛生檢查小組,對即將重新開放的各著名佛塔佛廟進行檢查。審查小組根據衛生部的指示,要求各佛塔佛廟聖地在入口處必須設立測量體溫站,信徒遊客在禮佛期間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 審查小組已經對以下佛塔佛廟進行核查工作:Swe Taw Myat Pagoda,Kabar Aye Pagoda,Shwedagon Pagoda, Sule Pogado, Botataung Pogado。
  • 陽光下的佛塔熠熠生輝,黃昏裡的烏木橋溫柔嫋娜,緬甸佛塔全收錄
    而東南亞也有這樣一個國家,被稱為「佛教之國」,佛教在這片土地上已存在兩千五百多年,這裡佛塔林立信徒眾多。人們在佛教文化的氤氳下自由生活,陽光下熠熠生輝的浮屠時刻保佑著這裡的子民。如果你渴望靜下心來,享受慢節奏的生活,在緬甸能幫你找尋到真正的自我。請跟隨我的腳步,從緬甸第一大城市仰光出發,經過古都曼德勒,最後到達佛教聖地蒲甘,讓自己的心慢下來,忘卻紅塵中的繁瑣與煩惱,在佛塔前發願,這一世平安幸福。
  • 緬甸自由行:讓人難忘的自然美景,造型獨特的佛塔
    緬甸道納山脈山景緬甸道納山脈山景緬甸東枝日出緬甸高音吉島海岸,是緬甸西南地區伊洛瓦底地區的一個島嶼。由於其美麗的巖石和礁石,它是一個旅遊勝地。緬甸格勞避暑小鎮鄉村景色緬甸格勞避暑小鎮鄉村景色緬甸湖景緬甸皇家功績寶塔,位於緬甸 曼德勒市 。它由729個佛塔組成,像涼亭一樣,每個寺廟都有白色大理石頂部。
  • 緬甸1500噸翡翠做成的佛塔,究竟價值幾何?
    翡翠,又叫做緬甸玉,因為產地在緬甸而得名。在緬甸,收藏翡翠的人卻不多,翡翠也沒有多麼特別的地位。緬甸人反而會用這種昂貴的材料來蓋房子,並且這些翡翠建築,一個塞一個貴,一個比一個用料多。在緬甸,就有一座1500噸翡翠做成的佛塔,看著簡直是太豪橫了。
  • 緬甸固都陶佛塔:全世界最偉大的功德佛塔
    緬甸曼德勒的固都陶佛塔,白色和金色是這裡的主色調,金碧輝煌的大金塔旁邊,729座白塔組成了壯觀而寫意的佛塔群,每一座白塔內,都有一塊刻著經文的石碑,據說是來自緬甸和東南亞的2400名高僧耗時7年5個月所刻,赤腳邁步在純白色的佛塔之間
  • 緬甸蒲甘,佛塔比當地人數還多,被稱「亞洲終極旅行地」
    蒲甘 距曼德勒150多公裡的蒲甘古城,曾是緬甸第一個封建王朝的首都,最初由19個村落組成,當時有還修建了城牆、護城河、12道城門,蒲甘做過緬甸240年的都城。
  • 緬甸宣布無限期關閉17座蒲甘佛塔
    緬甸蒲甘管理委員會宣布,自7月29日開始,無限期關閉17座蒲甘區域的佛塔,其中包括阿南達佛塔、達瑪揚基佛塔、瑞山都佛塔等著名佛塔。△圖為阿南達佛塔△圖為達瑪揚基佛塔緬甸蒲甘遺產保護委員會副主席吳妙都表示,目前前往蒲甘的旅客大幅增多,但是考慮到由於疫情出臺的限制令尚未完全解除,所以出於防疫考慮,關閉上述佛塔。
  • 世界文化遺產33座佛塔中珍寶被盜!緬甸蒲甘佛塔遭罕見破壞
    據緬甸蒲甘考古和文物部門消息,從6月8日首次發現有佛塔被盜,截至目前,當地已發現有33座佛塔中珍寶被盜。據緬甸文物部門負責人介紹,被盜的佛塔都是頂部的珍寶被盜,底部未被破壞,被盜的都是塔中貴重的珍寶,一些佛經和非黃金鑄造的佛像則被遺留在現場。
  • 瑞喜宮塔是開國之塔,是緬甸現代佛塔的原型!
    瑞喜宮塔是開國之塔,是緬甸現代佛塔的原型,緬甸最著名的四大佛塔之一,它不僅是蒲甘地區最大的佛塔,同時還是蒲甘塔群中唯一用石頭建造的佛塔,歷史悠久,是第一座緬甸風格的佛塔。瑞喜宮塔為四方對稱結構,式樣為中央一座鐘形的實心大金塔,造型以3層方形平臺為基座,上接一八角形平臺連接鐘形塔,這種形式成為後來蒲甘平原許多佛塔建築範本。塔四周是露天走道,有無數小塔和亭臺,走道外圍是一圈寺院殿堂,開四門建逾百米的長廊作為出入口。瑞喜宮塔高40多米,周圍環繞著53尊高大的雕塑,包括獅子雕、摩迦羅雕(一種形似鱷魚的動物)和蟾蜍雕。
  • 緬甸之旅:馬哈牟尼佛塔、流淌虔誠的信徒
    作為緬甸的宗教中心,曼德勒擁有無數的寺廟和佛塔,如果你能抵抗睡蟲的侵擾,可以在4點鐘爬起床,到馬哈牟尼佛塔(Mahamuni Paya)看誠心的信徒為佛像進行洗臉儀式。這組由佛塔和寺廟組成的建築群位於曼德勒市南邊,每時每刻流淌著虔誠的信徒。
  • 坐擁2000多座佛塔的緬甸古城,匯集緬甸最頂尖的建築藝術,值得打卡
    作為曾經緬甸的歷史古城和佛教文化聖地,蒲甘一直以來在本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影響力不低。當你來到緬甸的時候,你將欣賞到緬甸各個時期彌留下來的眾多佛塔,佛寺以及各種古建築。從這些古城佛塔佛寺建築中可以看到緬甸古老藝術的縮影,如今成為緬甸國內珍貴的歷史文化遺存。
  • 緬甸旅遊這些都有:泰國的佛塔、土耳其的熱氣球、柬埔寨的笑臉
    如果說,要去到泰國看佛塔,去柬埔寨感受笑臉,是個幸福的事情。那麼,來緬甸,會更幸福,因為在這裡既可以看到和泰國一樣宏偉的佛塔,還可以看到和柬埔寨人們一樣質樸的笑臉。緬甸泰國的佛塔:緬甸也有在緬甸,其實能看到最多的就是佛塔。緬甸的佛塔非常的金碧輝煌,這和緬甸人全民信佛是息息相關的。
  • 緬甸|走進佛塔之國,來一場最虔誠信仰的旅行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是著名的佛教之國,這個國家80%以上的人都信仰佛教。佛教徒向來崇尚建造浮屠,因此,緬甸的歷代國王、社會領袖和普羅大眾對佛塔都情有獨鍾,全國到處佛塔林立。據說,緬甸全國現有佛塔超過330萬座。確切統計起來十分困難,但可以肯定的是,緬甸是世界上佛塔最多的國家。
  • 「行攝緬甸」在浪漫的固都陶佛塔偶遇純真可愛的緬甸華僑女孩
    固都陶佛塔位於曼德勒山腳下,1857年由緬甸敏東王建成。這些石碑被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書」,它的規模是佛教世界絕無僅有的,據說如果一個人每天閱讀8小時,要讀完這些「書」,一共需要450天。佛塔內牆的每一個入口處,雕刻有佛本生故事和護門神像的柚木大門。佛塔的四個長廊也都建造得雄偉堂皇,令人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