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詩.蓮花化生花開見佛(作者:善知識念佛人)

2020-12-23 善知識念佛人

娑婆世界大苦海,佛言五戒得人身。

宿世五戒得人身,善於供養佛法僧。

善於布施貧窮人,今生得人身以後。

才得富樂幸運命,宿世善守十善戒。

今生為天身以後,才得衣食自來福。

六欲天食勝人食,才得六欲諸天女。

長久相伴情綿綿。人間六欲天不離。

遵守五戒十善戒,往上諸天修禪定。

縱然天壽八萬劫,如是八萬大劫壽。

天福享盡隨業報,貴為天王天帝釋。

天福享盡隨業轉,無論諸天王帝釋。

亦或諸天子天女,雖然前世為天神。

天福享盡隨業轉,六道輪迴仙難免。

何況諸世間凡人,唯有四聖斷輪迴。

佛為大聖無上尊,救度一切佛緣眾。

菩薩為修行成佛,一生最後身菩薩。

如是菩薩一生佛,或有二生百千生。

如是菩薩二百千,可成佛世尊善逝。

亦或有無量生後,菩薩再成佛世尊。

如是菩薩各雖願,幾時成佛天人師。

諸聲聞緣覺聖人,幾時成菩薩以後。

再發菩提心成佛,如是四聖斷輪迴。

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命極樂修。

一生極樂修行佛,除非發願像地藏。

否則一生極樂修,必定成佛不退轉。

生而為人能淨信,佛法僧三寶功德。

發願往生極樂界,在家善男善女人。

發願往生極樂界,時常淨信勤念佛。

孝敬父母雙親人,莫犯五逆謗三寶。

隨其能供佛法僧,隨其能做世俗善。

念佛念佛經功德,供養佛法僧功德

孝敬其父母福德,做世俗善事福德。

如是多功德福德,莫要求人天福報。

如是多功德福報,齊回嚮往生極樂。

還有平常抽時間,來佛寺受戒七天。

四十九天八關齋,或長時間受持戒。

長時間八關齋戒,如是持戒清淨德。

最好每年受戒律,七天四十九天戒。

如是受八關齋戒,可積累極樂世界。

其蓮花化生品位,或上品中生品位。

亦或上品下生位,如是諸功德福報。

齊回嚮往生極樂,臨終不迷不再戀。

人天有漏短福德,阿彌陀佛現佛身。

接引你往生極樂,無量壽命極樂修。

蓮花化生常見佛,一生成佛極樂修。

成佛以後在他方,淨土之中成佛陀。

住世久遠度佛緣,眾生緣盡示涅槃。

示現涅槃回佛身,三世諸佛同法身。

無色無相佛法身,不生不滅佛法身。

眾生因緣具足後,再示現成佛世尊。

廣度無量佛緣眾,佛陀無量如珍珠。

珍珠稀有難擁有,眾生無量沙土石。

眾生常見不為奇,佛陀無量難遇到。

所以無量諸佛陀,難度無量諸眾生。

眾生無量太常見,諸佛不度無緣眾。

只能度無量佛緣,佛緣眾生易度脫。

眾生得人身以後,能淨信佛法僧寶。

出家入佛教僧人,持戒僧過午不食。

如是清淨德僧人,在家善男善男女。

又能發願生極樂,此是智慧人善人。

智慧人早成佛陀,廣度無量佛緣眾。

相關焦點

  • 至心念佛,定有這樣一朵蓮花為你而開!
    在未遇佛法和善知識前,我們是被無明煩惱牢牢系縛的眾生。每天活在顛倒忙碌中,不知世界實相,生從何來,死往何去,只能隨順世俗洪流,沉淪輪迴苦海。幸而得善知識攝受,才找到生命的究竟出路,精進念佛修行。去到極樂世界後,善知識應現於巨大蓮臺中,受他殷勤勸請、念佛求生淨土的我們,便可在他周圍的百千萬億蓮花中化身,成為他的眷屬。
  • 念佛為何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而是念阿彌陀佛,看了你就知道了
    念佛為何不念本師釋迦牟尼佛,而是念阿彌陀佛,看了你就知道了。我們知道本師釋迦牟尼佛,成佛的世界稱為娑婆世界,也稱五濁惡世。我們這個世界是有六道輪迴的,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已涅槃了。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應身三種佛身,《華嚴經》上講「一切諸佛身,唯是一法身」。
  • 花開見佛悟無生,是什麼意思?
    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有講,佛出現於世,是為了要讓眾生了 解佛的知見,佛的智慧,要眾生也成佛,祂不是來這裡教人要崇 拜祂,頂禮祂,生生世世稱讚祂是世界最高最偉大的人,祂說, 佛出現是為了要眾生成佛,要眾生了解佛的智慧,能夠了解佛的 智慧,就表示成佛了。釋迦牟尼佛就是為了這個目的才來娑婆世 界的。
  • 大安法師:最好用的四種念佛方法
    必須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無二,心佛一如。若能念茲在茲,念極情忘,心空佛現,則於現生之中便能親證三昧。」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應在制服耳根與意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聽佛聲,以意根或記數或作觀想,攝住耳根與意根,其它諸根自然臣服。所謂一根既返源,六根鹹解脫。念佛方法甚多,茲略述三五,以備淨業同修選用。
  • 只要有禪心,人人可成佛 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說:10種人正好念佛
    只要有禪心,人人可成佛 淨土宗二祖善導大師說:10種人正好念佛 | 文 三隻眼讀史人是未來佛,佛是過來人,佛的本意是講「放下」,佛在我心中,我即是佛。不要把佛與神通混為一談,佛其實就是「覺悟」了的人,所以我們常說,佛門本無門,門在人心中。
  • 劉素雲老師修行念佛語錄-念佛偈
    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讚嘆念佛人說「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希有人」「人中上上人」「人中最勝人」善導大師都這麼讚嘆。我們選擇了這個法門,選擇了做念佛人,你說這多麼幸運。救度末法諸眾生, 演說弘傳是淨空,三傑來此娑婆土, 弘傳淨土傳燈人。我和恩師對面坐, 恩師講法我聽課,口吐蓮花一朵朵, 我坐蓮花回極樂。
  • 廣州番禺極樂園念佛堂彌陀佛七圓滿
    廣州番禺極樂園念佛堂彌陀佛七於2016年12月21日(冬至日)圓滿,佛七自阿彌陀佛聖誕日起,連續七日,期間,大眾精進念佛、拜懺、修持善法,所有資糧
  • 佛教:為什麼念佛就是好人善人?念佛真的能放下執念嗎?
    佛告訴我們,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他就可以讓我們解脫。淨土法門就是讓佛來解脫我們的。只要歸命,「回頭是岸」,一回心、一轉意就上岸來了,這個岸就是「西方極樂世界」。人生雖然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但是想到要往生,這十有八九都可以變得如意了。窮就過窮的日子;富就過富的日子;身體好過身體好的日子;身體不好也可以過日子。
  • 佛教為什麼對蓮花情有獨鍾?
    蓮花,是佛教經典和佛教藝術中經常看到的象徵物,可以說是佛教的教花。佛經中說,人間的蓮花最多數十瓣,天上的蓮花最多數百瓣,但淨土的蓮花卻在千瓣以上。我們走進寺院,看到很多佛菩薩的塑像,還有寺院的景物,法物,很多也都跟蓮花有關。
  • 念佛人可將八苦轉為念佛的聖材福德,苦果變蓮花,苦中生極樂世界
    《四十二章經》中佛說:「貧窮布施難,富貴學道難。」富貴的人對苦的感受要少一些,所以他們不容易發起學道之心。我有一個發小女同學,經歷了很多苦難,很慶幸,她現在非常精進的念佛,每天都念十萬聲佛號,已經連續三四個月,這是普通人不容易做到的,希望她能一直堅持下去,極樂世界那朵為她而開的蓮花必然愈來愈好,百年後她極有可能就是極樂世界的天人。
  • 念「阿彌陀佛」時,牢記這2個字,能獲無量福報,花開見佛!
    在阿彌陀佛的下,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將有心念佛、有心修佛者,度化到西方極樂世界。佛經云:「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阿彌陀佛有極大的威德,所以相貌無等倫,威嚴無等倫。如果一個人,對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有了嚮往之心,只需要一個簡單的方法,就可以花開見佛,那就是淨土法門一直推崇的念佛。
  • 九品蓮花
    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與諸菩薩持金蓮花,化作五百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贊言,汝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見此事時,即自見身坐金蓮花。坐已華合,隨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一日一夜,蓮花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
  • 憶佛念佛 必定見佛|恭迎香光莊嚴大勢至菩薩聖誕
    修因遍用根塵識,證果俱獲圓通常 ,攝念佛人歸淨土,此恩永劫莫能忘 。可見二菩薩與娑婆世界特別有緣,與阿彌陀佛也特別有緣,故於此界度化眾生,令生彌陀淨土,解脫生死。《悲華經》也記載了大勢至菩薩名號的由來:「以汝善男子取大處故,字汝名大勢至。」佛在《觀無量壽經》中有云:「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是故號此菩薩名大勢至。」又說:「此菩薩行時,十方世界,一切震動。」佛在《思益經》說:「我投足一處,震動大幹,及魔宮殿,故名得大勢。」
  •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可這無始劫來的習氣惰性啊,總叫人無可奈何。凡夫常發心,菩薩髮長心。我們也常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本來信心十足的去完成一個功課,無奈福慧不夠,法不入心,又缺少善知識提攜,往往堅持到一半,惰性上來,很多人會因此打退堂鼓。
  • 贊佛-贊僧-贊西方,同生安養
    寶蓮花菩薩坐中央。喜笑顏開出了夢鄉。彌陀授記倒駕慈航。阿彌陀佛大放慈光。化導眾生無數無量。乘坐蓮花迎來吉祥。阿彌陀佛梵音飄揚。願諸眾生同生安養。來喚醒自性彌陀;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人。你不要一直不滿人家,你應該一直檢討自己才對。不滿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 花開見佛,心如蓮花,念如菩提
    清風徐來,鼻翼間聞到的是絲絲縷縷、沁人心脾的荷花清香,這香味讓人心曠神怡,讓人流連忘返,讓人如痴如醉。不知不覺間,一朵馨香四溢的心蓮,就會像這亭亭淨植的眼前荷花一樣,輕輕盛放在你的心間。蓮花花開素雅淨,蓮花花落風華在。心如蓮花靜靜開,花開花落皆自在。心如蓮花,則心清如蓮,斬斷俗世萬千煩惱絲;心如蓮花,則心靜如蓮,揮別紅塵萬千瑣碎事,只把慈悲和善良銘記心間,只把潔淨和素雅刻進風骨。
  • 李商隱禪詩:苦海蓮花,一一蓮花見佛身
    何當百億蓮花上,一一蓮花見佛身。」李商隱《送臻師》初衣解詩:39歲的李商隱,接到了一紙噩耗,妻子亡故,這是這年的春夏之交。過年的時候他還和妻子依依惜別,兩個人靠通信維持著家與天涯的聯繫。說知識改變命運,這個十幾歲就出來奮鬥的男人,竭盡了他所有的能量,一方面讀書上進,一方面賺錢養家。如是二十多年。但命運回報給他的是什麼呢?失去父親,被拒絕進入仕途,別人唾手可得的,他要萬般的努力。被排擠被打壓,被汙名化。他唯一感到欣慰的是獲得了家庭和妻子的溫暖,這是他奮鬥的動力。但是聚少離多的歲月,來不及享受的溫馨溫柔,用夢來維持著憧憬,以期望一個安穩團圓。
  • 善知識是「往生助念」的關鍵性,乘佛願力,除罪消業,得生淨土
    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大悲傳普化,真誠報佛恩《觀經》三輩九品中的下四品,都是不堪受法的造罪凡夫,或善或惡的世俗之人,但因臨終遇到善知識。善知識就往生者的根性、平生所好,先與他打開話匣,種種安慰,然後說國土樂事,或彌陀佛名,或本願救度妙法,或直喊「南無阿彌陀佛」等等,最後蒙佛來迎,得生淨土。
  • 憶佛念佛,必定見佛!
    攝念佛人歸淨土,此恩永劫莫能忘。 源 流 據《悲華經》卷二稱,刪提嵐世界的無諍念王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叫不眴,二兒子叫尼摩。無諍念王成佛為阿彌陀佛,不眴太子成為觀世音菩薩,而尼摩則成了大勢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