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見佛,心如蓮花,念如菩提

2020-12-11 幽蘭公主龐英

原創 幽蘭公主

願做菩薩那朵蓮.mp3

04:03.0900000000000034

來自幽蘭公主

轉眼就是盛夏,又可以目睹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有紅」夏之盛景。

我想,當你親眼目睹到滿池競相開放的蓮花,一定心花怒放,心如蓮花,那一刻,心中湧現出的該是關於蓮花的優美詩句吧。

「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當一首首千古名句,不由自主從心中吟哦而出,配上眼前那清新如塵的畫面,是一場視覺的享受,更是一場心靈的盛宴。

輕輕沿著那彎彎曲曲荷塘邊上的路,信步走去,眼中看到的是夏天獨一無二的美景,耳邊聽到的是小鳥歡暢悅耳的鳴叫,是池塘青蛙「或呱呱,或哇哇;或熱烈,或疏淡」不絕於耳的可愛蛙鳴聲音。

清風徐來,鼻翼間聞到的是絲絲縷縷、沁人心脾的荷花清香,這香味讓人心曠神怡,讓人流連忘返,讓人如痴如醉。

不知不覺間,一朵馨香四溢的心蓮,就會像這亭亭淨植的眼前荷花一樣,輕輕盛放在你的心間。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一朵盛開的蓮花裡都藏著一尊佛,帶給你安寧祥和、智慧和啟迪。

用一朵蓮,來商量我們的前世今生,於是紅塵萬丈,再無羈絆,可以困住我們的心。用一朵蓮,來感知我們的情深義重,於是人海蒼茫,再無時空,可以阻隔我們的情。

蓮花花開素雅淨,蓮花花落風華在。心如蓮花靜靜開,花開花落皆自在。

心如蓮花,則心清如蓮,斬斷俗世萬千煩惱絲;心如蓮花,則心靜如蓮,揮別紅塵萬千瑣碎事,只把慈悲和善良銘記心間,只把潔淨和素雅刻進風骨。

懷抱芬芳和美好,風來不憂,雨來不愁,即使枯萎也要抱香而亡,不留半點遺憾在人間。

在花開時盡情綻放,盡情搖曳,把清芬和素雅撒播人間。

一池荷花瀲灩,驚豔了無數人的眼眸,可是在盛放之前,每一朵蓮花都在靜靜地積蓄著自己的能量,靜靜地醞釀著美好的未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頭」的第一朵花開,到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滿池競相開放,只用了短短30天,而最神奇的是第29天,滿池蓮花只綻放一半,到最後一天,卻能轟轟烈烈全部綻放。

生,當如夏花般燦爛,活,當如流星般璀璨。這樣的綻放,綻放出生命的極致和意義,這樣的綻放,綻放出生命的絢爛和輝煌。

賞過蓮花,等到收穫時節,「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新鮮的蓮子剛剛採摘下來,從青青的蓮蓬中剝出來,每一顆都瑩白可愛,嬌嫩欲滴。輕輕填一顆到口中,慢慢咀嚼,頓時,舌尖上便溢出蓮的清香和蓮子的清甜來。吃下的是蓮子,留在心中的卻是蓮香和蓮子(憐子)深情。

即使到了深秋,蓮花枯萎,蓮子乾癟,可是堅硬的蓮食,可以用來煲出營養的湯羹,而青青的蓮心,則可以用來明目去火。

採蓮食蓮子,彼時,那個你望穿秋水,心心念念的人兒,是否陪伴在你的身邊呢?他對你的愛是否如這蓮花、蓮子一樣,芬芳純潔又甜美呢?

問蓮哪得香如故?問蓮哪得清如許?小小蓮子寄託著生命的厚望,不管是一千年還是一萬年,蓮子深情永不變,活力永不減。

一泓清水,一個紮根的地方,它就可以悠悠醒來,茁壯成長,爛漫綻放,帶給你無盡的欣喜和厚望。

佛說,心如蓮花,人生才會一路芬芳。從花開到花落,一朵蓮,告訴了我們如何經歷風霜雪雨,如何走過春秋冬夏,如何用素雅和清淡,如何用執著和堅韌,如何用清純和高潔,把輕輕淺淺的流年時光,都譜寫成泛著墨香的詩行,光耀歲月。 

心如蓮開,花開見佛,眼中看的是清靜,心中悟出的是菩提,願你如蓮盛開,如蓮綻放,如蓮聖潔,如蓮自在,如蓮安靜和祥和。

相關焦點

  • 夢如青蓮,心若菩提,在流年裡等待花開
    南朝的《西洲曲》中寫道:「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蓮若為女子,定然是一身素衣如簡,有著清雅的容顏,玲瓏的心事,曼妙的情懷。她在晨曉裡看白雲出岫,在午後稀疏的光影裡煮茶,在黃昏醉人的晚霞裡等愛人歸來,在夜晚清涼的月色裡拈花。
  • 花開見佛悟無生,是什麼意思?
    現在我們再講「花開見佛」,到底是見什麼佛呢?就是見這 個「無量光」,這個光會變成觀音菩薩,也會變成阿彌陀佛,變 成大勢至菩薩,祂要變成誰都可以,都是從我們自己的無量光化 出來的,所以說「一切唯心造」。但是在我們還沒有找到這個「心」 以前,我們不能說「一切唯心造」,因為我們什麼也不能變化。
  • 念「阿彌陀佛」時,牢記這2個字,能獲無量福報,花開見佛!
    如果一個人,對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有了嚮往之心,只需要一個簡單的方法,就可以花開見佛,那就是淨土法門一直推崇的念佛。大勢至菩薩也說:「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也就是說,只要你念佛,最後就能見佛。可是,為什麼有很多人念佛一生,也未曾見過阿彌陀佛呢?甚至連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也沒有見過呢?這是因為,你念的方法不對。
  • 心如蓮花不著水,又如日月不住空!
    有所為,或有所不為,心態都平和、靜定,如蓮花一般潔淨、淡雅,不為誰開不為誰落,如日月一般自在、光明,平等無礙。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周易》又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有了陰陽之二才能生出萬物之三,即天地人。萬事萬物發生了,擾人耳目,亂人心神,雜亂無章,東突西竄,人心就回歸到「天人合一」的陰陽之道。
  • 九品蓮花
    與千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讚嘆諸佛,如一念傾,即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臺,如大寶華,經宿則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花,佛及菩薩,俱時放光,照行者身。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讚嘆世尊,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行遍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
  • 悟了這念心,空不會妨礙有,心中有取有舍,沒有辦法成就如如不動
    「信心銘」上說這念心「圓同太虛」:第一,虛空沒有邊際,這念心無始無終,也沒有邊際。第二,虛空沒有障礙;不僅沒有障礙,而且虛空中包羅萬象,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統統都在虛空當中,因為空不礙有。我們悟了這念心,也是如此,空不礙有。
  • 我愛蓮,蓮花讓我醉在幸福的春天裡!
    聽著妙音,念著彌陀,來到洪湖公園的蓮塘岸邊,心情頓時顯得格外靜好。遠遠地就聞到一股清香撲鼻的香氣,那香氣是那麼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湖面上一片綠蔥蔥的景色,上面開著各色的蓮花,點綴著美麗的大自然。那蓮葉像佛國的傘蓋把整個湖面蓋得嚴嚴實實,下面的魚兒,青蛙等水生菩薩享受著蓮帶來的喜悅!
  • 揭開佛國五臺山,羅睺寺「花開見佛」的秘密
    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掉進了文殊菩薩設計的「陷阱」,另一個是「花開見佛」,尤其是花開見佛。像吸鐵石一樣,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相傳,有一年蒙古境內「鬧鬼」,嚇的人們心驚肉跳,忐忑不安,特別是婦女兒童,惶惶不可終日。後來被五臺山文殊菩薩知道了,不知用的什麼法術,把鬼跑了,人們才安居樂業。
  • 只要回心念阿彌陀佛,蓮花自然捧來迎接你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願往生,願往生。
  • 養月季就養繁星天荷,花朵如蓮花,花開如繁星點點!
    養月季就養繁星天荷,花朵如蓮花,花開如繁星點點!身邊養花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在家裡買幾盆花,來美化生活環境。作為我國十大名花之一的月季花,從古到今一直很受花友們的追捧喜愛。月季花的品種非常的多,比如幸福感、紅雙喜、雙人芭蕾、黃金慶典等等。
  • 【悠遊南嶽】方廣寺:盛開之蓮,花開見佛
    六月,我願帶你逃離都市,在蓮花峰下尋找蓮花的開落。如果可以,我願與你守著春秋更迭,執手相伴到老。如果可以,我願與你聆聽空谷梵音,相看水墨煙雲。若非懷有一顆虔誠之心,興許是尋不著寺廟的蹤跡。尋覓方廣寺,如同等待蓮花的盛開,花開見佛。花開見佛之時,即開悟之際。
  • 佛前供物如何如法取回, 【一定要看,避免盜取佛物】
    佛前供物如何如法取回,【一定要看,避免盜取佛物】若是供佛之後,沒有上香念偈贖回而便私自撤下供物,或自受用,或扔掉處理,皆是盜取佛物的行為,佛乃三界無上福田,施佛一香一花獲無量福報,相對的,盜佛一物則必得無量罪業,果報不堪設想。佛子恭敬供養佛像,佛必現身受供,我們的福報也是因此而獲得的,但由於業障及其他因緣等,多數情況下我們是見不到佛之化身的。
  • 工作室新品《花開見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尺寸】:高51.3mm 寬29.6mm 厚15.1mm【品名】:冰飄花翡翠掛件——花開見佛。雕刻精細,整體風格簡約,給人帶來安靜的視覺享受,低眉俯視人間,靜謐安詳;佛陀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徵,有求必應,降福世人;而蓮花,在佛教中是聖潔、清淨的聖物,一塵不染,寓意觀音庇佑,吉祥如意。
  • 心如蓮花,人生便能一路芬芳
    時光荏苒,讓淡淡的清香,划過心湖,娉婷著如初見般的澄澈,打磨著生命的厚重。漸漸的懂得,無論多麼繁華的經歷,無論多少鮮衣怒馬,生命的最終都會回歸純樸,人生從開始到落幕,只是一個過程。光陰的巷子我們越走越深,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人或事,聚散離合,酸甜苦辣都是因為觸摸到生活的真味。唯有看開,看淡,方能一路從容。
  • 佛教:念佛之人,常誦普賢行願品,花開見佛,修行越來越有把握!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普賢行願品》云:「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彼佛眾會鹹清淨,我時於勝蓮華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這是「淨土願」,共四個偈頌十六句頌詞,是《普賢行願品》中與淨土法門教理息息相關的一段話。「淨土願」對我們學淨土的人來說也是最重要的內容,所以我們不僅要念,還要對這四個偈頌進行詳細、廣泛、深入地學習。
  •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佛心慧語經典30句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2.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3.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4.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5.我觀是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
  • 佛說金剛經白話文
    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
  • 佛與花的邂逅-新水墨-花開見佛
    誰說佛無情,誰說佛不懂情,花開見佛,得永生,那一剎那的美【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佛教與花也有很深的因緣。佛教的十供養,尤以香和花最為普遍】【因花悟道 見性成佛】花與禪,一直有著天然的、神秘的聯繫。花一直在無聲之間傳承講述著禪的諸多秘密。比如,花開見佛。比如,花的美,可以看得見;禪的美,可以體驗到。
  • 佛教為什麼選擇「蓮花」為「教花」?
    《佛說阿彌陀經》中說,在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裡:「池中蓮華(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這些蓮花其實都是我們的清淨念佛心在阿彌陀佛淨土裡的顯現。如果能精進念佛,蓮花就逐漸長大;如果退惰,蓮花就漸漸萎靡。我們念佛,就在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淨土掛上號了,有了自己的位置。西方極樂淨土就像是大明經,一切外物,都能攝入,我們在此地用清淨心念佛,彼處就能攝受我們純真之心性,為我們開出蓮花來對應。根據我們的不同願力,以及我們修行的功德之力,就會有九品往生。
  • 須菩提為什麼對佛沒有禮貌?
    這段法說完後,佛陀又給文殊菩薩講了一個有趣的事,順便給須菩提尊者平了反。原來,自從佛陀在舍衛國講完般若經後,在後期講法的時候,每次逢這樣的大法會,須菩提尊者在法會上都像沒事人一樣視佛陀如空氣,目中無佛,從不過來對佛禮拜。雖然尊者年長德勳,但大家也免不了議論紛紛,是須菩提尊者老糊塗了?還是他生起了貢高我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