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佛國五臺山,羅睺寺「花開見佛」的秘密

2020-12-11 龍山大先生

羅睺寺,過去為五臺山青、黃廟中最大禪林之一,與顯通寺、塔院寺、殊像寺、菩薩頂合稱為五臺山五大禪處。創建於唐代,據清涼山志載:唐、張天覺在此見燈有而建寺。相傳,文殊菩薩經常在這裡講經說法,門徒數千人。

另據「大方廣佛華經第四十五卷」中記載:「……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由於文殊菩薩在此講過經說過法,故寺院落成後,以落佛寺為寺名。

明弘治五年重修,寺內有重修碑記。明萬曆年同李娘娘重建,相傳,明朝時,老主駕崩,少主年幼,娘娘李彥妃欲把江山讓與皇親李良。楊波、徐彥昭,捨命苦口相勸,李彥妃對這良言忠告,置之不理。皇親李良接了江山,野心勃勃,立即封鎖昭陽院,使內外隔絕,將李彥妃和少主打入冷宮,斷其水火,欲絕明裔。這時的李妃才始悟其奸,獨居悔嘆,憂慮萬分。因而在佛前許下重願,請佛保佑,少主將來能登基坐殿,我重建落佛寺。後來,少主由揚波、徐彥昭等人的竭力扶持當了萬曆皇帝,李娘娘便用巨款重建此寺,以還舊願。

清康熙年間,由青廟改為黃廟。清乾隆年間(公元1792),由姓羅的和姓睺的兩位藏族合修此寺,(羅睺寺之名有四說,筆者認為此說較為靠譜)竣工後,為了揚名於世,易名羅睺寺。從懸有「羅睺寺」匾額的木門進入後,兩旁是數丈高紅土圍牆,遮天擋日,顯得森嚴幽古。眼前是一條寬約二米、長約百公尺半圓形小徑,有坡度,徑面上鋪著鴨蛋形石子,行在其上,步步登高,給人一種朝聖之感。

進羅睺寺第二道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獅一對,雕工精巧,姿態雄偉,系唐代遺物。其次是高丈餘的藏式磚塔一座。相傳,此處原有一大樹,正殿內的文殊善薩雕像就是用此樹塑成的,故在原樹址建此以示祭樹。

當我們環視獵奇時,發現身背後,門的兩側有兩二層的建築。這是招十方(佛教用語,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人的客堂。據說,在民國期間這裡煙火極盛,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別看有這麼多的客堂,也遠遠滿足不了長途跋涉而來的蒙族人。

這座寺院為何能招來那麼多的蒙古人呢?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掉進了文殊菩薩設計的「陷阱」,另一個是「花開見佛」,尤其是花開見佛。像吸鐵石一樣,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

相傳,有一年蒙古境內「鬧鬼」,嚇的人們心驚肉跳,忐忑不安,特別是婦女兒童,惶惶不可終日。後來被五臺山文殊菩薩知道了,不知用的什麼法術,把鬼跑了,人們才安居樂業。有人說,文殊菩薩佛法無邊,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還有人說,降魔伏鬼、驅邪捉妖,是文殊菩薩的拿手好戲。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把文殊菩薩說得神乎其神。因此,在蒙族人心目中的文殊善薩是了不起的佛爺。

文殊菩薩未成佛前,為了普度眾生,樹立更高的威望。一次來到蒙族境內,見農奴主打農奴。他心裡說「要把這些野蠻人渡化成善人,我的威望就立起來了。」並揚言:我要是不把蒙族人渡化成善人,我就不成佛。決心有了,手段呢?

據佛教傳說,山西五臺山的文殊善薩,智慧第一;四川峨眉山的普賢菩薩,苦行第一;浙江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慈悲第一安徽九華山的地藏王菩薩,志願第一。素有智慧之稱的文殊菩薩,經過三天二夜的嘔心瀝血,決定採取「恐嚇」手段。並邀請觀世音菩薩前來和他配合。

在一個閃電雷鳴的夜晚,文殊菩薩化妝成魔鬼,在蒙族境內出現了,專做恐嚇人的表情。於是,蒙族境內謠言四起,頃刻間變成了恐怖世界。正當人們走投無路,無計可施之際,觀世音菩薩來了,告訴人們只有五臺山的文殊菩薩可以管制他,並說當魔鬼出現時,不要害怕,閉上眼睛,兩手合在胸前,口念文殊菩薩保佑,連念三遍,魔鬼便立即退避三舍,消失不見。後來牧民一試驗,果然靈驗。當然了此傳說並非醜化佛教,而是更加體現了文殊菩薩為普度眾生的用心良苦。

那麼什麼是「花開見佛」?在在正殿的地中央,有一朵木製的八瓣蓮花,在每個花瓣上雕刻坐佛一尊,坐佛塗黃色,花瓣是紅色,顯著異常鮮豔。在八瓣蓮花的中間,有背對背、面朝外四尊釋迦牟尼佛。這朵蓮花按在一個轉盤上,有轉軸從地下通過轉盤直貫花心,機關左右旋轉,花瓣即由此開合,花瓣展開時,釋迦尼佛便顯露出來,故名開花見佛。氣勢雄偉,結構精巧,不愧為傑作。

民國期間,蒙古人進香時,都以見佛為榮,為了達到「見佛」這個目的,要上布施。上的多一些自然就見到了。在六十年代,蓮花曾被砸毀,現今所見為八十年代後人仿製。

「花開見佛」的設計正是羅、睺二人。據臺懷鎮當地老人講,該寺到了乾隆末年,急需修繕。由於該寺住持常年臥病不起,無人主管。羅、睺二人得知消息後,便長途跋涉前來修葺。後來住持去世,二人理所當然成為衣缽傳人,為了解決修葺的經費以及擴大寺院規模,便立即著手新建了花開見佛。

相傳,北京雍和宮在乾隆九年(1744)改為喇嘛廟以後,在配殿裡安裝一些機關和埋伏,只要不慎,碰上機關或埋伏,各種姿態的小鬼會向你撲來,嚇你一跳。因此,這個配殿俗稱閻羅殿。羅、喉二人在北京雍和宮參觀了閻羅殿,受到了啟發和啟示,因而構成建造開花見佛的打算。

自從有了「花開見佛」後,寺院財路大增,擴大規模建設了下屬寺院「廣仁寺」。廣仁寺,仁愛慈善、以廣流傳。由於建造廣仁寺的目的是,為了招待外來的喇嘛和遠道而來的蒙古香客,故而俗稱十方堂。以至於十方堂叫開後,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真名了。

這座清代建築的十方堂,除客堂外僅有兩個大殿。其中的三寶佛殿,內供宗喀巴大銅像,東西兩壁有五寸高的宗喀巴小銅像一千尊。文殊殿內供文殊菩薩銅像二百餘尊,兩壁彩色玻璃經架內保存明清藏經數千卷,包括道光版藏文經-甘珠爾經,一百零八卷,西方文大藏經一部,清藏六三百四十九卷,明藏九本八百八十六卷,華嚴經一百五十五卷,華嚴疏抄六百七十卷。其中的甘珠爾經為珍貴文物。

這座小小的十方堂,別看只有兩個殿,但所有佛像儘是銅質,無泥塑和木雕,為羅睺寺最大的特色。當然了,也足見羅睺寺財力之雄厚,大概和「花開見佛」有很大的關係吧!

相關焦點

  • 羅睺寺的「花開見佛」為什麼是五臺山一絕?
    羅睺寺位於五臺山臺懷鎮內,始建於唐朝年間,是五臺山五大禪寺之一,屬於藏傳佛教寺院。清朝時期,康熙、乾隆、雍正皇帝均信奉佛法,曾多次來五臺山朝拜,對羅睺寺也進行了大規模的重修和擴建。羅睺寺後面是有名的西方殿,殿內擺放著一個大的圓形佛壇,壇上雕刻著著名的十八羅漢過江圖。佛壇的中間是一個大蓮華須彌座,裡面雕刻著方形佛龕,各佛菩薩分坐其中,並設有轉軸可以旋轉,旋轉時蓮花盛開,即可看見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等,在蓮花中若隱若現,非常壯觀,所以稱為「花開見佛」。
  • 五臺山羅睺寺,「花開現佛」引人入勝,機關精密超越西方數百年
    在古代的時候,我國各地都興建起了佛教寺廟,作為著名的五大禪寺之一的山西五臺山羅睺寺,建成至今依舊保存十分完好,而其中存有一個機關精密的古代機械,如今仍可以正常使用,其技術在世界上遙遙領先!在大藏經閣的殿堂內,有一個高達十米的引人入勝的古代機械建築,也就是古時候人們說的機關術,名叫「花開現佛」。如同它的名字一樣,這個機械建築置於殿內的正中間,是一個類似於圓柱形的木蓮花,裡面包裹著一尊宋代的羅睺真身像。當人們按下開關,藏在佛像下暗閣裡的僧人就會收到信息,然後再按下機關,使得木製蓮花緩緩伸開,裡面的佛像漸漸顯現出來。
  • <古蹟尋蹤>又見五臺山之「羅睺寺」
    <古蹟尋蹤>【又見五臺山之「羅睺寺」】在佛教聖地五臺山臺懷鎮中,有一座獨特的寺廟,它是祀奉佛祖釋迦摩尼之子羅睺羅的寺廟,名為《羅睺寺》。五臺山的這座羅睺寺始建於唐代,是五臺山十大黃廟之一和五大禪寺之一,據說至今在寺的山門前仍然保持著一對唐代石獅,大而雄壯嚴的氣氛。(見圖二),至今的羅睺寺仍現存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經閣、禪房、配殿、廊房等規制。寺內最有名的莫過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聞名兩幢木構小樓,至今猶存,在明清兩朝這裡香火依舊鼎盛,前來參拜的信徒經年絡絡不絕。
  • 五臺山羅睺寺古十景之開花獻佛 可遇不可求 遺憾去晚了 你看過嗎
    五臺山寺廟群說起羅睺寺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但它卻是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是為釋迦牟尼的兒子羅睺羅而建的寺廟,大家稱它為:佛太子。傳說,母親懷羅睺羅懷了6年,在釋迦牟尼成道之夜降生。因是淨飯王的王孫,佛陀的愛子,在眾僧中地位很高,經常受到稱讚。
  • 五臺山羅睺寺東門銅獅落成揭幕
    五臺山北線諸寺及東山寺廟群僧侶去往塔院、顯通參加法會,多要途徑我寺東門。從東門進入,穿過我寺中軸建築群,走觀音殿旁甬道出西門,這是去往塔院寺、顯通寺以及靈鷲中峰最便捷的線路。我寺東門也可以說是五臺山僧信的「便民通道」。在過去,東門區域路面未做硬化,每逢下雨泥濘不堪;且東門外是無階梯的大斜坡,老人行走多有不便,雨雪天氣坡陡路滑,來往行人極易滑倒。為提升寺院的整體形象以及方便行人來往,寺管會早已規劃整修東門。
  • 一份羅睺寺的簡介
    靈異非常,感應不思,佛地寶剎,聖眾海會。唐代賢首宗四祖清涼國師,以及入化般若寺的無著禪師,五臺山全山僧長供養主智頵大師等眾多大德,皆是出自本寺。唐末至後梁間,本寺中出現了五臺山的重要靈跡——佛子羅睺羅尊者顯聖。史籍資料記載:聖者阿羅漢佛子羅睺羅尊者在善住閣院顯聖,踏石留下腳印,還留下了如孩童模樣的肉身,作為人天瞻禮獲益的無二福田。
  • 去五臺山不是為了看山
    五臺山 由東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組成, 東臺 名望海峰,西臺名掛月峰,南臺名錦繡峰,北臺名葉鬥峰,中臺名翠巖峰。五座主峰據說代表著文殊 菩薩 的五種智慧:大圓鏡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以及五方佛: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盧遮那佛。
  • 五臺山旅遊攻略,文殊菩薩的道場原來還有這麼多傳說
    現今羅睺寺是五臺山所有寺廟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十大黃廟之一,也是五臺山的五大禪寺之一。據說這裡還曾顯過聖燈,寺廟內有兩棟木質結構的小樓,因接待世界各地的遊客而出名。在清朝之前這裡原本是青廟,後來才改為黃廟的。
  • 佛與花的邂逅-新水墨-花開見佛
    誰說佛無情,誰說佛不懂情,花開見佛,得永生,那一剎那的美【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佛教與花也有很深的因緣。佛教的十供養,尤以香和花最為普遍】【因花悟道 見性成佛】花與禪,一直有著天然的、神秘的聯繫。花一直在無聲之間傳承講述著禪的諸多秘密。比如,花開見佛。比如,花的美,可以看得見;禪的美,可以體驗到。
  • 羅睺寺在歷史上是喇嘛廟
    在忻州五臺山臺懷鎮顯通寺東隅有個喇嘛廟,叫羅睺寺,是五臺山五大禪院之一。創建於唐代,明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祟喇嘛教,多次來此朝拜,並下旨修飾。現存天王殿、大佛殿、文殊殿、配殿、藏經閣、廂房、廊屋、禪院以及各殿塑像、殿頂脊飾等,齊備無損,是五臺山保存完好的大型寺廟之一。每年農曆六月十四,傳為文殊菩薩誕辰,佛子羅睺羅為其祝壽,以跳鬼相娛。寺僧穿上奇裝異服,戴上鬼面具,隨鑼鼓節奏拍滿院蹦跳,自朝至暮,信徒徑相圍觀。後殿中心有一木製圓形佛壇,壇上周雕水濤和十八羅漢過江,當中河蒂上有木製大型蓮瓣,內雕方形佛龕,四方佛分坐其中。
  • 五臺山國慶假期門票不免費!這5大必去景點千萬別錯過!
    日前,山西五臺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發布消息,國慶節假日期間(10月1日——10月8日),五臺山景區繼續對外開放,但在此期間,不再實行周一至周五工作日免收首道門票的優惠政策,從10月9日起再恢復上述優惠政策。
  • 2020年山西五臺山朝聖禮佛祈福通知
    2020年山西五臺山朝聖禮佛祈福通知金色佛國,清涼聖地,培植福德,開啟智慧,心靈休憩之旅
  • 梵音聖地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臺山祈福之旅雙飛四日遊
    饕餮盛宴刺激您的味蕾,給您不一樣的美食體驗嘗山西的麵食, 一飽口福品五臺山佛國素齋宴,感悟舌尖上的禪意 暖暖驛站你的每一次駐足,都給您家的溫暖 全程四星酒店住宿 貼心服務專線導遊帶隊,帶您感悟五臺山佛國真諦 特別贈送贈送每位遊客一盞明燈,點亮智慧燈
  • 山西五臺山拆除黑寺、財神廟 佛國中心非法斂財
    14日,央視的《假日觀察》節目曝光了五臺山景區的「財神廟」、「佛國中心」兩家黑寺黑點以宗教名義非法斂財、假僧人以「開光」騙錢的情況。16日,五臺山風景區多部門聯合執法,對兩處場所進行了查封。央視《假日觀察》曝光五臺山景區的「財神廟」、「佛國中心」兩家黑寺黑點以宗教名義非法斂財「佛國中心」被拆除
  • 你好,這就是五臺山
    《名山志》載:「五臺山五峰聳立望那雲捲雲舒,聆聽菩薩諄諄教誨登西臺眺掛月,感那月半月圓,細聽山谷遠遠微風登南臺賞漫花,見那花開花落可以去開花獻佛的羅睺寺五臺山國家AAAAA級景區五臺山清涼聖境、一場雨都是菩薩灑落塵世間最聖潔的花朵花開剎那生命自由呼吸的平淡與安恬忘卻一切
  • 觀光君帶你去旅行:品讀《五臺山和韻》,雲旅遊山西忻州五臺山
    山入雁門真設險,地藏佛國即長安。雨來絕澗自成響,雲渡遠溪時作團。花落經台鐘梵寂,袈裟香靄翠雲蟠。其《傳》卷上又說:晉永嘉三年,雁門郡後人縣百餘家,避亂入此山,見山人為之 步驅而不返,遂寧居巖野。往還之士,時有望其居者。至詣尋訪,莫知所在,故人以是山為仙者之都矣。佛教傳入五臺山,普遍的說法始於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迦葉摩騰、竺法蘭來到了五臺山(當時叫清涼山)。由於山裡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臺山又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在此建寺。
  • 羅睺寺、菩薩頂和顯通寺
    羅睺寺、菩薩頂和顯通寺。羅睺寺內最美的是天王殿前那一對唐代石獅。歷盡風霜,外皮滄桑,但依舊難掩霸氣。在五臺山,除了古廟龍碑以外,這是我認為最奪目的室外古蹟。雖說體量沒有乾陵那幾個大,但一千多年的歷史價值,是其他明清時期同類作品無法超越的。故宮博物院任何一對獅子,把元大都最早的那一對失竊的也算上,最古老的也只有七八百年。
  • 五臺山旅遊之最必看的寺院
    「東臺看日出,西臺賞明月,南臺觀山花,北臺望雪景,站在中臺頂,伸手摸星星」(一)進香香火最旺的寺廟:五爺廟、殊像寺(二)禮佛禮佛必去的寺廟:五臺山旅遊,到五臺山旅遊看那些寺院,五臺山有名的寺廟,五臺山最值得看的寺廟黃廟領袖(藏傳佛教)——菩薩頂青廟領袖(漢傳佛教)——顯通寺小朝臺(東西南北中五方菩薩)——黛螺頂五臺山標誌寺廟——塔院寺五臺山最有魅力的寺廟——南山寺五臺山最高的佛像千手觀音(17.7米)所在寺廟——金閣寺觀音菩薩祖庭寺廟——普庵寺智慧文殊菩薩所在寺廟——南臺頂錦繡峰
  • 五臺山旅遊在冬季,雪中五臺山的穿越朝佛之旅!
    雪中五臺山五臺山朝佛之旅,冬季的雪中五臺山人很少,氣溫零下12攝氏度。太行山脈的這幾天一路陰天到這邊一片湛藍。第二天凌晨四點起來沐浴更衣連頭髮都洗了,然後到羅睺寺上早課(聽眾僧人佛堂誦經),眾僧人念經文,盤坐後面能感受到龐大的能量氣場,聽說僧人念經文發音頻率能接上宇宙頻率,光聽念經文三年都有功德。
  • 五臺山
    有唐一代,五臺山名僧輩出,這也是五臺山佛教聖地形成的一個重要標誌。   五臺山佛教聖地形成的另一標誌,是佛教寺院的大規模興建和僧侶人數的增加。在唐代,五臺山見諸記載的佛寺就有七十餘所,其規模都十分宏偉。   隨著佛寺的興建和擴大,五臺山的僧侶人數亦日益增多。唐德宗貞元年間,合山僧尼達萬人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