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蓮花不著水,又如日月不住空!

2020-12-13 國學修學堂

身在紅塵之中,事來則應,事過則無。有所為,或有所不為,心態都平和、靜定,如蓮花一般潔淨、淡雅,不為誰開不為誰落,如日月一般自在、光明,平等無礙。

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周易》又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有了陰陽之二才能生出萬物之三,即天地人。萬事萬物發生了,擾人耳目,亂人心神,雜亂無章,東突西竄,人心就回歸到「天人合一」的陰陽之道。

人內心和諧,就是主觀與客觀、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都要和諧。個人要能夠正確對待困難、挫折、榮譽。」內心和諧,其實大概就是說還是要活在當下吧,再說通俗一點,就是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遇事能沉得住,不亂。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月燈經》中云:「恆具歡喜恭敬心,恆時安住寂靜見。」作為大乘修行人,我們對上等著要有恭敬心,對中等者和下等者要以歡喜心對待,處於任何一種環境中,皆當保持寂靜的心態。

無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亂,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人生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皆繫於心,心態若安好,有什麼是真正過不去的坎呢?身在紅塵之中,凡事以善為本,有所為,有所不為,心自然日趨平和、寧靜,如開放的蓮花一樣自然,從容,不為誰開不為誰落。

相關焦點

  • 心如蓮花不著水,又如日月不住空!
    有所為,或有所不為,心態都平和、靜定,如蓮花一般潔淨、淡雅,不為誰開不為誰落,如日月一般自在、光明,平等無礙。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周易》又說:「一陰一陽之謂道。」有了陰陽之二才能生出萬物之三,即天地人。萬事萬物發生了,擾人耳目,亂人心神,雜亂無章,東突西竄,人心就回歸到「天人合一」的陰陽之道。
  • 手繪: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著空
    手繪: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著空皆仁法師《四十華嚴》中普賢菩薩曾說偈頌:「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如是經於剎塵劫,十方利益恆無盡。」偈頌中以蓮花為喻,比喻大菩薩在世間得到解脫,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這種大自在讓人敬佩不已。手繪了一張蓮花圖,新荷初生,出淤泥而不染,代表眾生的菩提心初萌,蜻蜓悄立,是用來表現日月不著空的自在。
  • 手繪: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著空
    手繪: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著空皆仁法師《四十華嚴》中普賢菩薩曾說偈頌:「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如是經於剎塵劫,十方利益恆無盡。」偈頌中以蓮花為喻,比喻大菩薩在世間得到解脫,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這種大自在讓人敬佩不已。手繪了一張蓮花圖,新荷初生,出淤泥而不染,代表眾生的菩提心初萌,蜻蜓悄立,是用來表現日月不著空的自在。
  • 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這是用比喻來說明智悲雙運的大乘行。  「猶如蓮花不著水」:智不住世間,寂不住有邊。雖然蓮花出於水,但是不住水。同樣,雖然佛菩薩在六道裡,處於世間八法中,但是沒有被輪迴染汙,也不受世間八法的控制。這是因為他是大徹大悟的,具有大智慧,把一切法都看得通通透透、明明了了。  如同一位非常有智慧的老人在看一群小孩子玩耍一樣。
  • 花開見佛,心如蓮花,念如菩提
    我想,當你親眼目睹到滿池競相開放的蓮花,一定心花怒放,心如蓮花,那一刻,心中湧現出的該是關於蓮花的優美詩句吧。「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當一首首千古名句,不由自主從心中吟哦而出,配上眼前那清新如塵的畫面,是一場視覺的享受,更是一場心靈的盛宴。
  • 心如蓮花,人生便能一路芬芳
    時光荏苒,讓淡淡的清香,划過心湖,娉婷著如初見般的澄澈,打磨著生命的厚重。漸漸的懂得,無論多麼繁華的經歷,無論多少鮮衣怒馬,生命的最終都會回歸純樸,人生從開始到落幕,只是一個過程。光陰的巷子我們越走越深,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人或事,聚散離合,酸甜苦辣都是因為觸摸到生活的真味。唯有看開,看淡,方能一路從容。
  • 花開見佛,心如蓮花,念如菩提
    我想,當你親眼目睹到滿池競相開放的蓮花,一定心花怒放,心如蓮花,那一刻,心中湧現出的該是關於蓮花的優美詩句吧。「看取蓮花淨,應知不染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當一首首千古名句,不由自主從心中吟哦而出,配上眼前那清新如塵的畫面,是一場視覺的享受,更是一場心靈的盛宴。
  • 光陰如蓮花般美妙,我的心是一朵蓮花
    如蓮光陰前一段,母親不小心跌倒了,去醫院拍了片子。醫生說,沒有骨折,沒什麼大問題,開點藥,躺下來靜養一段時間就可以了。這些草蓆上的故事,記憶是那樣清晰,如在昨天。躺在母親的身邊,緊挨著母親,多長時間沒與母親這樣親近的睡在一起了,忽然感覺好幸福,忽然想落淚了,於是趕緊把頭埋在母親的臂膀下,怕母親誤解我落淚的原因。母親是我溫暖的港灣,即使她生病了她老了,還是我心靈停泊的地方,是我心的依靠。
  • 心如蓮花,人生便能一路芬芳
    時光荏苒,讓淡淡的清香,划過心湖,娉婷著如初見般的澄澈,打磨著生命的厚重。漸漸的懂得,無論多麼繁華的經歷,無論多少鮮衣怒馬,生命的最終都會回歸純樸,人生從開始到落幕,只是一個過程。光陰的巷子我們越走越深,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人或事,聚散離合,酸甜苦辣都是因為觸摸到生活的真味。唯有看開,看淡,方能一路從容。
  • 悟了這念心,空不會妨礙有,心中有取有舍,沒有辦法成就如如不動
    悟到自性,見事說事、見理說理;與研究、歸納出來的道理是不一樣的。「信心銘」上說這念心「圓同太虛」:第一,虛空沒有邊際,這念心無始無終,也沒有邊際。第二,虛空沒有障礙;不僅沒有障礙,而且虛空中包羅萬象,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統統都在虛空當中,因為空不礙有。我們悟了這念心,也是如此,空不礙有。
  • 讀睡詩詞|色是空來空是色,心如水止水如心
    讀睡詩詞|色是空來空是色,心如水止水如心 2020-08-02 1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古風: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你若無心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頭,把酒千杯平日月,吟詩百首度春秋。6.一杯禪,十裡緣,風月起,紅顏笑,愛人愛,西風瘦,馬上江湖落心燈,掃人情,負韶華,多來一世世俗命,人間奈何,心間相思,誰人裁剪悲觀,一滴緣,一滴錯,情眼寄語人海,別時風景,傷感一滴緣。
  • 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普賢菩薩告訴我們,修行人"恆時不忘菩提心",時時刻刻不要忘了菩提心。也就是時時刻刻記得學佛是為了眾生不是為了自己。這樣有菩提心的好處就是"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從困惑、煩惱、心魔中得到解脫。
  • 心如明鏡,不惹塵埃.
    曾幾何時,也開始喜歡那些禪意悠悠的文字,開始鍾情禪房深深處那份如水的清幽與素靜,開始傾羨仰慕那些修得雲水禪心的隱者與高僧。               「身本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人世間,走一遭,名利權情,縱橫交錯,來來去去,是是非非,得得失失,來也空空,去亦空空,要修得怎樣的一顆菩提心,才能做到不染世俗塵埃呢?
  • 心如蓮花,一路芬芳
    所以無論什麼時候,都要給自己騰出一塊地方,靜下心來看風景、想生活、寫人生。想起兩年前一位師友曾說過,生活永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艱辛、瑣碎,早一點認清這個事實,非但不會讓我們變得冷酷,反而會讓我們更容易感受到哪怕一丁點兒的溫暖和善意。青春不是殘酷物語,之所以感覺殘酷,是因為襁褓太暖和。
  • 夢如青蓮,心若菩提,在流年裡等待花開
    南朝的《西洲曲》中寫道:「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蓮若為女子,定然是一身素衣如簡,有著清雅的容顏,玲瓏的心事,曼妙的情懷。她在晨曉裡看白雲出岫,在午後稀疏的光影裡煮茶,在黃昏醉人的晚霞裡等愛人歸來,在夜晚清涼的月色裡拈花。
  • 心如明鏡,不惹塵埃
    曾幾何時,我也開始喜歡那些禪意悠悠的文字,開始鍾情禪房深深處那份如水的清幽與素靜,開始傾羨仰慕那些修得雲水禪心的隱者與高僧。身本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人世間,走一遭,名利權情,縱橫交錯,來來去去,是是非非,得得失失,來也空空,去亦空空,要修得怎樣的一顆菩提心,才能做到不染世俗塵埃呢?
  • 古風: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
    你若無心我便休,往事如昨易白頭,把酒千杯平日月,吟詩百首度春秋。6.一杯禪,十裡緣,風月起,紅顏笑,愛人愛,西風瘦,馬上江湖落心燈,掃人情,負韶華,多來一世世俗命,人間奈何,心間相思,誰人裁剪悲觀,一滴緣,一滴錯,情眼寄語人海,別時風景,傷感一滴緣。
  • 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普賢菩薩告訴我們,修行人"恆時不忘菩提心",時時刻刻不要忘了菩提心。也就是時時刻刻記得學佛是為了眾生不是為了自己。這樣有菩提心的好處就是"於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從困惑、煩惱、心魔中得到解脫。
  • 《金剛經》:如是降伏其心,則生清淨心
    下面探討「如是降伏其心,則生清淨心。」《金剛經》云:「如是生清淨心」,六識感覺和認識的世間萬物,都是汙染人心的客塵,需要從心靈深處徹底的打掃乾淨,不住六塵而生清淨心。清即不濁,淨即汙染。不濁則心無分別,無染則心不住相。妄盡情空,塵消識散,一塵不染,一心不亂即是清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