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姜子牙#
作為出現在去年動漫爆款《哪吒》最後彩蛋中的《姜子牙》無疑是最受觀眾期待的作品。然而好事多磨,它的上映日期一推再推,最終定在了今年的國慶檔。
有了前作《哪吒》的珠玉在前,觀眾對《姜子牙》也有很多期待。而本片的主創團隊也十分用心,不論是畫面還是故事本身都十分有看點。
作為一直存在於神話傳說中的姜子牙,他在人們的心裡一直是高高在上的。不論是姜太公釣魚等周文王相邀亦或是成功覆滅商王朝,姜子牙一直都是一個智者的形象。
本片卻從另一個角度塑造了一個完全不同於觀眾認知的姜子牙。在這個故事裡的姜子牙是矛盾的,掙扎的。
電影開場就是姜子牙在湖邊釣魚的場面。一人垂釣再加上身處寒冬,整個畫面都略顯蕭瑟。這也預示著姜子牙命運的坎坷。
姜子牙率領周朝大軍在封神之戰中多次勝利,結束了紂王統治,並成功收服九尾一族,成為奉命斬殺九尾的「眾神之長」。
而在斬殺九尾之時,姜子牙卻對於九尾所要挾的「無辜元神」無法釋懷,內心向善的姜子牙最終無法對九尾下殺手,讓她有了逃脫的機會。
姜子牙在剛入師門的時候,給自己許下的承諾是「拯救蒼生」,而當他被命令誅殺狐妖的時候,他看到了狐妖體內的那一個無辜的生命。
但是由於自己是天尊培養的接班人,他要聽命於天尊,所以「拯救蒼生」這個信念在狐妖身上終於被打破。他也因此被趕下仙山,又做回了垂釣的漁者。
如果說《哪吒》是屬於個人的英雄主義,那《姜子牙》就代表了普遍的理想主義。
最初一心想要拜天尊為師的姜子牙懷揣著拯救蒼生的理想做一個神仙,但當他發現自己無法拯救無辜者的時候,便有了「不救一人何以救蒼生」的思考。
他的這種理想主義也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的,姜子牙就像是一個中年人,他有著自己的堅守,卻也有最致命的懷疑。姜子牙的迷惑讓他被貶北海,而一個中年人如果還對生活中很多東西保持著懷疑態度,最終也會處處碰壁。
在北海遇到小九之後,姜子牙不在說自己是個神仙,反而一直在強調「我」。他在小九的身上又看到了從前一心想要追尋的真實。
小九讓這個位列仙班已久的「假神仙」找到了自己問道過程中沒有的收穫,所以他對崑崙動搖了,不願意再按照天尊的安排做一個識大局的神仙。這才有了他和小九的那段對話「神仙不騙人吧」「我不騙你」。
天梯之上,姜子牙看到了當年的自己,懷揣夢想,大義凜然,他對多年前的自己說:「用你自己的方式,成為真正的神。」姜子牙斬斷了天梯,讓天界失去對人間的控制。
人的命運,由人自己掌握。這是整部影片中最重要的情節,和電影要傳達出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觀念達到最高的融合。
在姜子牙一心追尋真相過程中,他經歷了心懷疑慮,到信仰崩塌,再到重塑信仰。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成為一個真正的神。
在他的心裡無論是小九還是那些無家可歸的冤魂都是他要拯救和保護的蒼生。基於這個人物信仰,就連電影一開始提出的「救一人還是救蒼生」這個老套的話題都顯得在情理之中。
《姜子牙》所想要呈現給觀眾們的,應該就是姜子牙心中最為矛盾的情緒「神究竟是一折天道成神,還是要依靠著自己心中的信仰做一個神仙?」
這是電影想要展示的獨特的姜子牙,與哪吒反抗命運不同,姜子牙所對抗的是一個約定成俗的「規矩」,這也增加了觀眾的認同感。他所做的這些又和成年人與自身所處的環境對抗妥協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作為一部國產動漫,《姜子牙》有很多值得後來者借鑑的地方,不論是它呈現出的每一幀畫面,還是能在兩個小時裡構建出姜子牙複雜的人物形象,以及電影中若隱若現的情感表達都是國漫之前沒有過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