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廈門11月25日電 (陳悅 徐爽)25日凌晨3點,詹婷伃就隨著定好的鬧鐘起床了。這位來自臺北的女生,剛結束了在廈門航空有限公司3個多月的培訓,早上7點就要作為一名空姐首飛了。「有點緊張」的她,希望出發前「準備得更從容」。
訓練指引手勢 徐爽 攝
今年3月,廈航首次赴臺北組織臺籍乘務員專場招聘,共有60人入圍。3個多月前,包括詹婷伃在內,第一期新招收的34位臺灣籍乘務員抵達廈門,進行乘務業務的專業培訓。如今,她們開始陸續上機飛行了。
她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第一次接觸空乘這個職業。今年24歲的劉舒亞,去年畢業於東吳大學英文系,當初報考廈航,是看到廈航乘務員的制服「美美的」,加之參加招聘會,了解廈航薪資、福利,感覺公司「細心,對員工不錯」。
在廈門待了3個月,劉舒亞發現,來大陸從事這份工作,與她想像的,有一樣,有不一樣。
乘務教員為臺籍乘務員戴上制服帽 賀晟 攝
廈航對員工的溫情,讓劉舒亞很窩心,「感到很歡迎我們來這裡」。來之前,父母交代劉舒亞要好好吃(東西),她笑著說,廈門吃的和臺灣口味很像,還多出很多好吃的小吃,廈航的食堂也非常好吃,父母的交代「我都做到了」。
「廈門又乾淨,又美麗」,大陸的生活也讓劉舒亞感到舒心,尤其讓她喜歡的是網購,「生活用品不用自己買,外送就能送來,覺得很方便。」
3個月的學習,也讓劉舒亞對空乘這個職業有了完全不一樣的認識。
她說,以前坐飛機時,只看到空乘優雅美麗地為乘客服務,經過學習,才發現,「安全最重要」,特別是在危險時刻,要清楚告訴旅客做什麼,「這些必須深深烙在腦海裡」。
在應急處置培訓時,劉舒亞和「同學們」習慣性的語調優雅、親切,老師糾正她們,這時候必須用盡力氣喊,「要讓旅客感到危險」。劉舒亞說,自己練習到聲嘶力竭,要吃喉糖潤嗓,最後連說夢話都喊撤離口令。
劉舒亞在巡視客艙。 賀晟 攝
站、走、蹲、坐,端,致禮,問候,指引;熟練使用飛機上設備;學習包紮、接生、心肺復甦等醫療求助……劉舒亞說,培訓內容真的十分豐富,都深深印在自己腦海裡,就連此前坐飛機回臺灣時,都會觀察空乘的動作,在腦海中順便複習。
即使如此,當天上午9時迎來首飛時,劉舒亞和詹婷伃一樣感到一點「小緊張」。她自評,真正面對旅客時,還是有些「小慌亂」,「要做的事好多」。此外,有些大陸旅客說話帶著各地方言口音,也讓她聽起來有些吃力。不過,在帶劉舒亞首飛的教員眼中,她「進入狀態很快了。」
活潑幽默的詹婷伃則笑著說,上飛機前自己最擔心在飛機上會成為同事們的「障礙物」,但其實在飛行過程中,乘務長專門過來指點她,其他空乘也給她送上鼓勵。在銀川落地後,詹婷伃第一時間打電話給媽媽報信,收穫家人的鼓勵和支持。
其實無論培訓還是首飛,這些臺灣「學生」都給「老師」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她們說,臺灣籍乘務員做事認真,訓練刻苦、投入,有些臺籍空乘其實已經有過從業經驗,但無不謙虛好問。
臺籍空乘的多才多藝,也給「老師」們留下深刻印象。曾在遊戲公司任設計的詹婷伃就發揮專長手繪了憨態可掬的臺灣黑熊圖案,印在T恤衫上,成為她所在的乘務培訓班「班服」。她還自己動手,搜集素材,把大家培訓、學習和生活的片斷編輯成一個生動的短視頻,「留下美好的回憶」。
劉舒亞在演示安全須知。 賀晟 攝
「有緣來相聚,有夢出頭天」,完成首飛,劉舒亞又想起了這句廈航在臺招聘時的閩南語廣告,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充滿憧憬。她說,最期待未來能夠見到不同的人,去不同的地方,嘗遍世界各地的美食。她還要讓爸爸媽媽來廈門玩,帶他們去廈門大學走一走,「那裡的白城海灘太美麗了!」
廈航負責人士則告訴記者,隨著這批學員從廈航「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基地」正式步入工作崗位,融入廈航、融入福建、融入大陸,廈航將根據她們平均英語水平較好的特點,在經歷見習、養成階段後,力爭她們能於明年考取國際和地區航線飛行相關資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