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獨立書店何以能存活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在臺灣,除了「誠品」這樣的大型連鎖書店,街巷中還生存著許多獨立書店,幾乎每家獨立書店都有一份足以立世的「營生」附著於賣書生意之上,這份「營生」如以文創產業的視角來看,就是獨特的創意形成了獨立書店不可取代的個性,使它們得以在大型書店的折扣戰中生存下來。(《深圳商報》7月3日)

無獨有偶,北京師範大學東門外的獨立書店「野草書店」即將倒閉的消息,這兩天也在微博上傳開了。最初透露這個消息的網友獲得了兩萬多次轉發,甚至連《人民日報》的官方微博也以「又一家書店要關門了」為題,予以轉發和關注。

臺灣同行的成功經驗是否能為我們所借鑑呢?

《深圳商報》記者發現,臺灣有以性別為主題的書店,有融咖啡館、書店、壽司店於一體的書店……其中一家書店「有河book」,位於淡水河邊喧鬧的觀光區,以鬧中取靜成為特色,還被資深書評人傅月庵贊為「臺灣風景最美的書店」。該店除了售賣圖書之外,還定期舉辦影展、詩歌交流會,從而吸引了不少愛好者,他們即使不買書,也會來店裡跟老闆聊聊電影,跟老闆娘聊聊詩歌。

對比之下,我認為臺灣這些獨立書店的經營之道,很值得大陸同行參考,尤其是那些生存艱難的實體書店。實體書店經營不善,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尤其在一些大城市,受店鋪租金等成本上漲、網絡書店衝擊等因素影響,實體書店紛紛陷入生存危機。但是,實體書店只要肯動腦筋,不是一點前途都沒有的。

比如,可以在書目選擇和顧客市場的細分上精益求精。書店一定要善於總結和分析讀者的購書規律,然後有針對性地購進圖書。開在超市裡的書店,一般是孩子及女性家長光顧的多,如果可供選擇的書目太少,主流顧客不喜歡的書目又太多,久而久之就不願意光顧了。而開在學校附近的書店,則應以學生需要的圖書或人文社科類圖書為主。

銷售方式上,也應靈活多樣。比如,有些地方的人們喜歡到街頭書攤淘書,除了價格低廉外,也因為路過時能隨便拿起書看看,看好了買了就走——正規書店能否也採用類似方式呢?還有,書店的書能否邊售邊租呢?

此外,經營模式也要與時俱進。在書店裡擺個櫃檯,銷售飲料、水果、紀念品等,或是提供上網、休閒等服務,不僅可以增加書店收入,也有助於激發讀者的購書欲。超市、機場候機廳等處能兼售圖書,書店為何不能兼售其他商品呢?只要想到了辦法,相關經營執照肯定能辦下來。多措並舉,才可以提高書店收益。

書業不景氣,再加上網絡售書等的衝擊,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日益縮小,這是不利的一面。但只要書店經營者勇於進取和開拓,一定能找到合適的經營之路。

相關焦點

  • 獨立書店 臺灣的獨特風景
    她說,文化公民意識的覺醒,不單單只是買書,也牽涉到去什麼地方買書,讓怎樣的書店可以繼續存活下去。為此,龍應臺特地指示相關部門,出臺對獨立書店的扶持計劃,讓這道獨特的美麗風景得以延續。從2013年開始,共有八家書店獲得每家50萬元(新臺幣,下同)的補助,包括開在桃園鄉下稻田邊的「晴耕雨讀小書院」、臺中專攻兒童閱讀的「桃樂絲童書坊」、花蓮提供給原住民青少年的「雨果部落書坊」等。臺灣「文化部」媒體公關科錢佩霞科長表示,「文化部」希望藉由這樣的補助方式,鼓勵青年們回鄉創業,讓一些資訊特別匱乏的鄉鎮地區,也能有獨立書店的存在。
  • 臺灣獨立書店為存亡再戰!
    據臺灣中國時報消息:「集書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將於明天成立,獨立書店已準備好最後一戰,還想要珍惜些什麼的讀者呢?  有一種不甘願,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仍屬奢求。那麼,問題是出在弱水三千?還是只取一瓢飲?
  • 臺灣獨立書店的堅守者:魅力來源於經營者個性
    僻處新北市淡水區,深藏在一連片的小吃店中,卻能吸引各地的作家和讀者慕名前來,二樓書店有河book被業界視為臺灣獨立書店的代表之一,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臺灣獨立書店的生存狀態:小小門面,專精於某一類書籍,在鬧市喧囂中彌散安靜書香,成為一處文化地標。
  • 《書店裡的影像詩》:臺灣獨立書店一覽
    夜色中,樂伯穿梭巷弄收書,之後一路轉搭捷運、火車、客運,再回到其位於九份的書店中,細心為每本書擦拭清潔;電梯公寓裡,愛唱聲樂的阿維住在書店裡,只有開店時才和人說話……這些有個性的書店老闆及其手下書店,是臺灣最獨特的一道風景。
  • 行攝臺灣:臺灣獨立書店——女書店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臺灣的獨立書店一向是城市中的別致景觀,不僅為當地人所愛,也吸引遊客前往。成立於1994年的女書店,坐落在臺北市新生南路,由婦運參與者、女性主義研究者以及支持女性閱讀、書寫和出版的朋友共同集資創立,是華文世界首家女性主義和性別友善書店。在書籍出版販售之外,持續舉辦相關文藝活動,近年來更協助推動臺灣性別教育,逐漸發展成女性文化生產與交流的重要空間。
  • 臺灣獨立書店紀事:簡體書曾是禁書也是暢銷書
    唐山書店的老闆陳隆昊,經營獨立書店已經超過三十年。他見證了臺灣獨立書店的興衰,本身也是個很有故事的人。  由於近年來電子書、網上書店、連鎖書店的興起,讓獨立書店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如何破題?他擔當起了「臺灣獨立書店文化協會」理事長的角色,希望在沒落中救世,闖出一條獨立書店的新路子。
  • 誠品:一家書店何以「長壽」
    有人說臺北的地理地標是101高樓,而文化地標卻是誠品書店。2012年,誠品書店在香港落戶成功,它在大陸的首家分店也在大規模建設中,在電子書紛紛擠垮實體店的今天,一家書店何以如此長壽?
  • 七家獨立書店引路,走入臺灣萬千世界
    臺灣全島大約有200間獨立書店,它們規模不大卻很迷人,因為這些書店就是店主人的靈魂延伸,擁有各自的氣質與脾性。他們可能是曖曖內含光的哲人、接地氣的文史工作者、好客爽朗的鄰家女孩。獨立書店做的事早就不只賣書,就算你不愛閱讀,仍能上門吃飯、喝咖啡、住宿、聽講座。書的本質,店的定義,在這裡擁有無限彈性。【臺北】愛閱二手書坊支持身心障礙者就業的二手書店,老闆石皓文說,開這間書店,是他這輩子唯一一件持續在做的好事。
  • 洪雅書房:濁水溪以南最活躍的獨立書店
    不算臺北都會區,全臺灣最有名、最活躍的獨立書店,當屬坐落於嘉義市長榮街的洪雅書房,雖然洪雅書店的店主人餘國信兄自謙,洪雅只是「濁水溪以南最活躍的社運書店」。我自己是嘉義人,住家離洪雅書店不遠,走路約莫十分鐘不到的路程,深知一家獨立書店能在這個地方存活十多年有多麼不容易。這裡可是連最好做的酒水生意都不一定能撐得下來,更別說開書店了,而且還是不賣參考書(中南部大多數書店都一定會賣教科書與參考書),不賣文具(臺灣的小區書店特色是複合銷售文具,文具是主要獲利來源),不賣暢銷書,只賣自己想賣的書的獨立書店。
  • 旅行&玩樂|臺北最別致的獨立書店都在這裡了~
    說到臺灣,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美食,例如當地非常有特色的夜市,也有人會想到娛樂,比如熱鬧的夜店酒吧,但是三碗對臺灣最大的嚮往就是當地每條街巷裡大大小小的書店。- 臺北國際書展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帶來了臺灣書店合集的第一期,希望去臺灣旅行的小夥伴不要錯過他們之中的一些吧~Tips:臺灣書店合集根據城市分為上下期
  • 「最美書店」鍾書閣之後 成都獨立書店業態何去何從?
    傳統書店經營模式無法存活,購物中心尋求差異化。於是,代表著一種文化氣質和生活方式的體驗豐富的獨立書店已然成為購物中心的新標配。   首進西南的鐘書閣將成都獨立書店的顏值推向一個高峰,更讓成都獨立書店的發展邁入一個新的裡程碑。   鍾書閣來了,最美書店究竟美在哪裡?   業內有這樣一個段子:「已經擁有方所、言幾又旗艦店、軒客會24小時書店、Page One、西西弗書店等多家獨立書店的成都,如果還需要一家書店,那一定是鍾書閣。」那麼,為什麼是鍾書閣?
  • 漂洋過海來看你——臺北獨立書店之旅
    來臺逛書店的預習課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候季然導演,記錄了全臺灣40家獨立書店樣貌。「茉莉」以「敬天,愛人,惜物」和「環保、公益、閱讀」作為自己的理念,採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比如聘請一流設計師設計書店,聘用專業經營管理人員(如前遠流出版社總編輯傅月庵曾擔任茉莉書店書務總監),重視書籍的品相和消毒處理,引入標準化的作業流程以及積極參與社會公益等。如今,「茉莉」已成為二手書店裡的「誠品」。逛完茉莉,不禁慨嘆,何時大陸內地能出現以二手書為主體的獨立書店?
  • 臺北小調|閱讀主義:串聯街區的獨立書店
    「溫羅汀」指的是臺大附近溫州街、羅斯福路、汀州路構成的區域,鄰近臺灣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大學、世新大學,方圓不到一公裡範圍內,共有三四十家不同主題的獨立書店。《臺灣書店地圖》、《二手書店旅行》等地圖指南都在持續出版,將「獨立書店」推動成為有識別性的島嶼標籤,也是一種策略。
  • 誠品,何以創下「書店神話」?
    深圳報業集團駐臺灣記者  趙 川 馬 強  凡到臺灣的遊客,都會對這裡的誠品書店留下深刻印象。  「到臺北,逛誠品」已成了許多遊客的一句口頭禪。如果說101大樓是臺北的建築地標,那麼誠品書店儼然臺北的文化地標。
  • 對話不流:獨立書店不因獨立而有價值
    9月26日,我有幸來到這裡,參與到疫情後的第一場口袋線下讀書會——「我們搖晃,我們炸裂:餘秀華與陳年喜何以令我們著迷」。口袋的眾多活動中,讀書會僅僅是其中一種。在文化沙龍的活動類型上,口袋還做出過哪些嘗試?您覺得實際效果究竟如何呢?
  • 臺灣誠品書店創始人之一廖美立
    原標題:臺灣誠品書店創始人之一廖美立:書店不只有文學世界,我們的世界是一本大書  在與每經記者交流的四十分鐘裡,廖美立娓娓道來,談到她在黃金年華的誠品書店、談到她對做書店的一些看法、談到對獨立書店的認識、也談到了做書店如何在藝術與盈利中找到平衡。她認為,好的書店一定要有自信和信仰,做書店要紮根下去,往深處做,才能跟讀者建立長期和信賴的關係。
  • 廈門獨立書店,因名字而被熟知,卻少有人踏足
    對於書店的印象,多數人的感官停留在了冰冷的混凝土建築上,一個除了翻書,只有少許竊竊私語聲,容不下其它聲音的地方。但是在廈門深巷中卻藏著一個伴隨著悅耳鳥鳴,周圍花香滿園的書店--不在書店。曾有條微博寫到「誰曾有過這樣的夢想,一幢老別墅,集合書店和花店,有咖啡和自己做的甜點以及餅乾……」不在書店做到了完美的呈現,一個因名字而被熟知,因看過而被記住的書店。深巷書店滿園花香不在書店位於廈門人文氣息濃厚的老城區思明區,並且由一棟華新路13號的四層老式花園別墅構成。
  • 書店寒冬有望遠去 武漢實體書店何以走上擴張之路?
    書店的寒冬有望逐漸遠去  ——武漢民營實體書店何以走上擴張之路  記者胡弦  2日,武漢本土書店品牌——物外書店,進駐光谷新世界k11藝術購物中心,成為第一家入駐光谷地區的大型民營書店。這也是物外書店開業兩年多來的第三家分店,完成了武漢三鎮各一家書店的布局目標。此前,物外第一家書店於2015年1月在漢陽開業,贏得「最美書店」讚譽。今年4月,物外書店第二家分店進駐漢口。  不唯物外書店,武漢多家民營實體書店也在三鎮多地開出分店。  武漢民營實體書店何以走上擴張之路?其經營之道何在?
  • 想開書店?或許這家獨立書店的經營模式能給你一些啟發
    △書店一角孔網:回到讀本屋書店,不知書店名稱是否有什麼特殊含義?從店名到書店的設計風格,都比較偏日式一點,這部分是有設計師朋友參與還是個人的偏好?對於獨立書店的經營,您是否有喜歡的樣本?關於獨立書店的樣本,我在多種場合以及給讀本屋的客人都會推薦我最喜歡的獨立書店——萬聖書園。不止是覺得他們的選書太棒了,還特別欣賞他們的經營態度,當年下架諾貝爾獎得主的書,讓我很是佩服了一番。並且我也非常贊同萬聖的創始人劉蘇裡先生說過的一句話「獨立書店因其獨立,所以能活」。可以說,我經營書店無不是在踐行著這句話。
  • 溫羅汀讀書夜--臺北獨立書店巡禮(15家)
    圖文作者為@清鉛素靨 (豆瓣ID),聿曰與不止讀書授權轉載。在臺北,由溫州街、羅斯福路和汀州路交織而成的「溫羅汀」,有少見的高密度書店群和名人故居,已成為書迷到訪臺北時必去之地。一般提到臺灣書店,大多數人想到的大概是誠品這樣聲名在外的連鎖書店,然而對於這些散落在街巷間的小書店,亦是不可忽略的。蓋這些小店各自獨立,各有各的經營理念,其所代表的不僅是臺灣獨特的書店風景,更是難得的獨立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