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臨海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是浙江省台州市代管的縣級市,位於浙江省沿海中部。
臨海曾是台州地區行署所在地,至今台州中學,台州醫院,台州賓館,台州學院等等仍然在臨海。現在的地級台州市政府駐地是椒江區,距離臨海城大約四五十公裡。
由於行政區劃變更,臨海的海岸線不長,它的行政管轄區像拳頭伸入陸地,只有狹窄的手腕部分真正「臨海」。
東湖,紫陽古鎮,台州府城牆,是臨海古城山水風光和人文景觀的代表,讓我們去看看各自的絕妙處。
到東湖,賞亭臺樓閣之美
東湖水域是楔形長條狀,尖頭頂著熱鬧街市,其餘三面綠樹青山相擁,無簾自掩。萬千氣象,待字閨中,待君掀簾細瞻。
從車水馬龍的鬧市入內,曲徑通幽,清麗謐靜,芳草萋萋,樹蔭茂密。踏上湖心的棧橋,循道而行,可直達台州府城牆,沿道數不清的亭臺樓閣,莊嚴華麗,氣度不凡。
有人說東湖是縮小版的杭州西湖,此話不虛,但東湖是美景集萃,濃縮精華。
還有人說東湖有蘇州園林之美,但蘇州園林小巧玲瓏,而東湖還兼具大氣莊嚴。
東湖最引人矚目的,是湖心棧橋邊上的亭臺樓閣。其中湖心亭,半勾亭,駱臨海祠,樵雲閣,逢源亭,樵夫祠等頗有名氣。這些建築均始建於北宋年間,自然是北宋韻味。黑瓦褐柱,雕花木門木窗,造型對稱,中規中矩。亭子以正六邊形為主,青石為座,玉立秀水之上。六個飛簷上翹的弧度非常之大,似大雁凌空之態勢。乍看活靈活現,動如脫兔,細看則穩重端莊,優雅神閒。
駱臨海祠為紀念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而建。駱賓王是義烏人,童年所做《詠鵝》,至今為稚童啟蒙學詩第一篇。《新唐書》記載,「武后時,數上疏言事,下除臨海丞。」即意駱賓王獲罪於武則天,被貶為臨海縣丞。後世稱其駱臨海,故此祠名叫駱臨海祠。
紫陽古街,不一樣的江南古鎮,別樣的風火牆
提起江南古街古鎮,腦海裡總會浮現出「綠水白牆青瓦,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臨海古城的紫陽古街則完全不同,沒有小橋流水,只有磚牆青瓦。
紫陽古街全長1080米,寬約四五米,因街的一頭是道教名士紫陽真人張伯端的故居——紫陽道觀,故此街名為「紫陽街」。
古街兩邊的房屋店鋪沾有宋朝遺風,總體上是明清建築風格。以兩層樓為主,雕花門窗,一樓插木板開關門,樓梯設在屋內。
紫陽古街最顯眼的是相隔幾十米有一堵防火牆,每個牆都以坊命名,大字書於門洞正上方,有悟真坊,清河坊,迎仙坊,廣文坊,順政坊,奉仙坊等等。坊名也就是地名。坊牆用大塊青磚砌就,能夠阻斷火災蔓延,同徽州的馬頭牆作用類似。有了這些坊牆,街道顯得很聚氣,看起來非常舒服。
台州府文廟位於古城街道回浦路。和其它地方的文廟相比,面積較大,建築高大,內部考究,建築保存完好,值得一看。
紫陽古街小吃種類繁多,經營者和食客似乎都是本地人,味道不錯,價格很親民。
台州府城牆,江南的八達嶺
台州府城牆,又叫江南長城,江南的八達嶺,東晉年間初建。從東湖邊拾階而上,爬上北固山巔,巍峨壯觀的攬勝門就是東起點。然後沿著山脊,蜿蜒至煙霞閣,從陡峭的山崖邊上直抵靈江岸邊,在此轉個大彎,一直延伸到巾山西麓,全長大約5000餘米。
台州府城牆高度和寬度自然不能和八達嶺比,但某些區段非常險峻,也挺壯觀。特別是在城牆上俯視靈江,觀看紫陽古街,也不失為一種享受。
後記
南宋名相文天祥曾有詩讚臨海,「海山仙子國,邂逅寄孤蓬,萬象圖畫裡,千巖玉界中。」今日臨海,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古老與現代交相輝映,是一個環境優美,既宜居又宜業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