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4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十一長假已經過去三天了
你有沒有來中國航海博物館打卡呢?
你有沒有帶上一本書
來中國航海博物館交換
一個「心願漂流瓶」
為山區希望小學建設學生圖書室
貢獻一份愛心呢?
你有沒有去三層臨展廳
看一看國內首個航海火器展
了解一下中國火器的發展歷程?
2020.07.05- 2020.10.25
中國航海博物館 第二臨展廳
是不是想問
火器知識會不會特別深奧?能看懂嗎?
別擔心!
3種觀展姿勢
都能讓你不!虛!此!行!
觀展姿勢NO.1 ✨ 認真聽講型
十一期間
每天的10:30-11:00,14:00-14:30
講解員都會送上免費的展覽專場講解
帶你走進「銃」「槍」「炮""艦"等
航海火器背後的故事
觀展姿勢NO.2 ✨ 沉浸打卡型
如果你不願意候時
不妨就開啟一場寫意的沉浸式觀展
恢弘的展覽場景、豐富的互動展項
就好像
穿越回了那些烽火連天的瞬間
觀展姿勢NO.3 ✨ Carry全場型
各位學霸們
想要在親朋好友面前展現你的博學嗎?
機會來啦!
今明兩天,中國航海博物館
將通過線上文章
帶你回顧新中國航海火器
從「浴火新生」到「走向復興」的發展!
�� 歡迎熟讀下文,先補課!再觀展!
新中國航海火器·浴火新生
一窮二白時的珍貴收穫:「長江」號炮艇
1949年,人民解放軍通過俘獲、接管等方式獲得一批原國民黨的艦艇。在航海火器展廳展示了一艘「長江」號內河炮艇,這是1949年11月30日國民黨江防部隊在重慶起義的艦艇。這艘炮艇裝備有120毫米炮1門、100毫米炮1門、76毫米高射炮1門、57毫米速射炮1門及20毫米機關炮1門。炮艇武器裝備雖然落後,但對當時一窮二白剛成立的人民海軍而言,尤為珍貴。
展廳展出的「長江」號炮艇
1953年,毛澤東與「長江」號上的官兵合影
圖中可以看到炮艦上的艦炮
「四大金剛」之一:「鞍山」艦
為進一步鞏固海防,50年代中後期,我國政府從蘇聯購置一批艦艇,這批艦艇被稱之為「四大金剛」,「鞍山」艦就是其中之一。「鞍山」艦配備130毫米艦炮4門、432毫米深彈發射器2座、3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2座等。相比「長江」號等炮艇,「鞍山」艦無論在噸位上,還是在武器裝備已經有巨大的提升。
「鞍山」艦上的130毫米主炮
「鞍山」艦上配備三聯裝的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可發射威力大的大口徑魚雷
50年代末,中蘇關係開始惡化,蘇聯將武器援助專家撤回國,我國海軍及海防事業發展面臨了更為嚴峻的局面。面對不利局面,中國海軍研製武器專家們,發揮獨立自主,艱苦奮鬥的精神,研製出61式37毫米雙聯艦炮、「上遊1號」反艦飛彈及「海鷹1號」反艦飛彈等艦載武器。
中國航海博物館戶外展出的61式37毫米
艦載雙聯艦炮
1969年改造完成的「鞍山」艦飛彈驅逐艦上就裝備了2座雙聯裝「上遊—1」反艦飛彈發射裝置、6座61式雙聯裝37毫米炮等航海火器裝備,這相對於未改造前的「鞍山」艦有了飛躍式的提升。「鞍山」艦於1992年4月24日正式退役,後陳列在青島海軍博物館,它是中國海防重要的見證,為中國海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展廳展出改造後的「鞍山」艦
20世紀60年代改造後的「鞍山」艦
自主建造!051型飛彈驅逐艦
20世紀60年代,國際形勢錯綜複雜,中國人民海軍原有的艦艇大多噸位較小、設備落後,已經無法滿足我國海防的需求,人民海軍迫切需要滿足海防的新一代飛彈驅逐艦。1968年,我國艦艇研究專家開始研製中國自主建造的飛彈驅逐艦,同年12月,該艦艇開始在大連造船廠建造。1970年,我國首艘051型飛彈驅逐艦「濟南」艦開始下水。第二年,該艦正式交付海軍服役。
051型飛彈驅逐艦發射「海鷹1號」反艦飛彈
「濟南」艦滿載排水量達3670噸,裝備有當時中國最新的反艦飛彈「海鷹1號」,該飛彈能夠在50千米內徹底摧毀水面艦艇目標,是中國重要的反艦武器裝備。「濟南」艦的成功研製,標誌了中國驅逐艦實現了從引進到自主研製的跨越式的發展,在中國驅逐艦發展史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
明天的線上文章
我們將一起見證
新中國航海火器的「走向復興」之路
敬請期待!
參考文獻丨
1、黃傳會:《中國海軍:1949-1955》,上海世紀出版社,2015年版。
2、席龍飛:《甲板上的中國—揭秘當代中國十大名船》,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3、華承昌:《人民海軍艦艇全譜》,現代艦船雜誌社,2017年版。
4、姚開陽:《海軍抗戰:民國抗戰艦船圖集1931-1945》,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8年版。
展覽連結
新展探秘丨國內首個航海火器展,驚豔開啟!
網上看展
中國航海火器丨古代單兵海戰火器——鳥銃
中國航海火器丨自生火銃——燧發槍
END
來源 | 陳列展示部
供稿 | 李學茂
原標題:《國慶假期打卡『靖海神機』,看中國航海火器的浴火新生!》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