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11月23日,英國藥企阿斯利康公布其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新冠病毒疫苗平均有效性70%,在接種一劑半劑量疫苗方案下,有效性甚至高達90%。此試驗數據一出,輿論歡呼聲一片。2天後,阿斯利康與牛津大學接連承認,在90%有效性背後,給志願者注射一劑半劑量疫苗的操作其實是接種人員個人疏忽造成的「錯誤」,在此「錯誤」接種劑量下,且接種劑量更小的情況下得出的90%有效的臨床試驗結果引來各界質疑。
輿情走勢及關鍵節點
以11月23日~12月3日為監測時間段,如圖所示,相關信息主要呈現「波浪式」發展,媒體關注度高於網民關注度。
監測時間:2020年11月23日~11月3日
數據來源:中國健康傳媒集團輿情中心
#1節點一
阿斯利康公司與牛津大學公布新冠病毒疫苗臨床試驗結果,接種劑量問題引發質疑
11月23日,阿斯利康宣布新冠腺病毒載體疫苗AZD1222的III期臨床試驗中期分析結果,疫苗有效性最高可達90%。這一結果涵蓋了在英國進行的名為COV002的 II/III期臨床試驗,和在巴西進行的名為COV003的 III期臨床試驗,總計23000名受試者接種了兩劑疫苗或安慰劑注射,中期分析在131名志願者感染新冠病毒時進行。受試者被分為兩組,其中一組參與者接受兩劑全劑量疫苗接種,而另一組參與者先接受半劑量疫苗,再接受全劑量。接受兩劑全劑量的疫苗組人數更多,但有效率較低,為62%;半劑量和全劑量結合的組人數較少,但有效率更高,達90%。將兩組樣本相加,得到該疫苗的平均有效性約為「70%」。該疫苗在2~8攝氏度情況下儲存、運輸和處理至少6個月,並在現有醫療保健環境下接種。阿斯利康稱,將繼續積累更多數據,並進行更多分析,以完善功效讀數並確定保護的持續時間,並且將立即準備將這些數據提交給全球設有有條件批准或加快批准機制的監管機構。澎湃新聞發表《牛津:與阿斯利康合作疫苗有效率70.4%,可冰箱溫度儲存》、財新網發表《阿斯利康發布新冠疫苗中期數據 有效性最高達90%》以及財聯社、每日經濟新聞等財經類媒體進行了轉發報導。
該疫苗的價格、存儲運輸優勢受到關注。如第一財經發表《阿斯利康新冠疫苗高有效,更大優勢是可常規儲運》、環球網發表《外媒:阿斯利康新冠疫苗有效率「70%」,可在2~8攝氏度環境下存儲運輸至少6個月》稱,專家表示,新冠疫苗大範圍人群使用,價格和儲運便利性成為普及的關鍵。輝瑞的疫苗需要在攝氏零下70度保存,每劑五人份,取出疫苗後必須在20分鐘內完成接種,這個在基層的操作難度很大,而對運輸也是挑戰。而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的保存條件是比較容易滿足的,這個特性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尤其重要,由於交通不發達,疫苗在這些國家的分發速度較慢,如果使用美國疫苗,冷鏈運輸和疫苗保存都將是非常大的挑戰。微信公眾號「識林」發表《阿斯利康新冠疫苗初步分析平均 70% 效力,對供應鏈要求相對更簡單》稱,阿斯利康執行長表示,疫苗的簡單供應鏈以及阿斯利康對廣泛、公平、及時獲取的非營利保證和承諾意味著這款疫苗將是可負擔得起的 , 並且可在全球範圍廣泛使用。澎湃新聞發表《四大新冠疫苗比價:阿斯利康或3美元起,俄羅斯低於10美元》稱,該疫苗的單價或在3美元至4美元之間,這是目前新冠疫苗的最低價格。官方還未確認這一價格。
此外,兩組試驗的有效性存在較大差異引發業內關注和質疑。如微信公眾號「病毒學界」發表《為什麼阿斯利康/牛津大學的COVID-19疫苗陽性結果令科學家感到困惑》稱,有專家認為,該試驗可能還不足以判斷兩種治療方案之間的差異,一旦發現更多的COVID-19病例,這種差異就會消失。有專家認為,較低劑量的疫苗在刺激支持抗體產生的免疫細胞亞群(稱為T細胞)方面可能做得更好。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免疫系統對黑猩猩病毒載體的反應。頭條號「臨床前線」發表《保護力60%還是90%?阿斯利康新冠疫苗數據公布》稱,阿斯利康的疫苗結果讓人迷惑,科學家們猜想一是因為樣本量不夠,二是因為劑量原因。澎湃新聞網發表《接種1劑半疫苗效果更好?牛津疫苗團隊答澎湃:需進一步研究》稱,牛津大學疫苗研究組主任回應,如果接種半劑的疫苗效果較好,就意味著未來可以有更多人在更快的時間內接種疫苗。這是一個令人興奮和有趣的結果,但是我們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在微博平臺上,@牛津大學官方微博發布相關試驗結果,@英國首相、@FT中文網、@華爾街見聞等微博關注報導相關信息。網民對疫苗表示期待,也有人將國外新冠疫苗的進展與國內進行對比,如@納言:為什麼我們的疫苗基本上全部有效,美帝的疫苗是70%或者90%有效?
#2節點二
阿斯利康透露更高效力的數據源於試驗的「偶然」,並表示將進行新一輪全球試驗,進一步引發關注
11月26日,澎湃新聞發表《阿斯利康:「將錯就錯」才發現「接種一劑半疫苗有效率更佳」》稱,據路透社24日報導,阿斯利康相關負責人表示,注射一半劑量這個操作是出於偶然。原計劃是為英國的試驗參與者注射兩劑全劑量的疫苗,但是在注射第一劑後,研究人員注意到一些人出現的副作用比預期的要輕,隨後他們回頭檢查了之前的操作,發現疫苗劑量少用了一半。團隊「將錯就錯」,在預定時間給這群試驗參與者注射了第二劑全劑量的疫苗。《紐約時報》25日撰文稱,一些科學家和行業專家表示,阿斯利康最初披露數據的方式存在錯誤以及一系列其他不規則和遺漏,削弱了他們對結果可靠性的信心。此外,關於疫苗在今後的試驗中是否還能保持如此高的有效率,以及該疫苗未反映出老年人的數據等問題,仍讓外界對該疫苗持有疑慮。觀察者網發表《疫苗90%有效性因犯錯得來,阿斯利康高管:這無關緊要》稱,面對批評與質疑,阿斯利康有關負責人則稱,該錯誤其實無關緊要。
試驗中的意外錯誤讓批評質疑之聲愈演愈烈,公司股價也隨之下跌。如《科技日報》刊發《阿斯利康/牛津新冠疫苗有效性遭質疑》稱,專家質疑說,低劑量組的人數相對較少,因此很難知道該組中的效果是真實的還是統計學意義上的。小劑量組中參與者均超過55歲。與老年人相比,年輕人傾向於產生更強的免疫反應。因此低劑量組的年輕參與者可能是使結果看起來更有效的原因,而不是劑量大小的原因。新浪財經發表《阿斯利康延續跌勢,因分析師繼續質疑其臨床試驗數據》稱,與23日公布疫苗後的情況相比,阿斯利康的股價在不到一周時間內下跌超過6%。
面對質疑,阿斯利康表示將啟動新的試驗。11月27日,新華社發表《阿斯利康擬啟動小劑量新冠疫苗臨床試驗》稱,阿斯利康26日表示,阿斯利康可能啟動新的臨床試驗,以評估小劑量疫苗的有效性。新的臨床試驗可能在全球範圍開展,而非加入正在美國進行的臨床試驗程序。鑑於研究人員了解這種接種方式的效力,新的臨床試驗「可能推進更快」,需要「更少受試者」。世衛組織發言人對此表示,期待阿斯利康新一輪疫苗試驗的完整數據。
微博平臺上,網民對對阿斯利康臨床試驗表示質疑。如@Jackie覃:這麼大廠,搞個新藥跟鬧著玩似的?@子陵在聽歌:這種不嚴格的臨床試驗會造成公眾對這一疫苗失去信心。
該疫苗的審批問題隨之也引發關注,有分析認為這可能影響該疫苗在歐盟和美國的上市。前瞻網發文稱,阿斯利康表示,額外的測試不太可能影響歐洲監管機構的批准。觀察者網發表《疫苗90%有效性受質疑,阿斯利康終妥協:會開展額外研究驗證結果》稱,既然數據問題上了各大媒體的頭條,疫苗在提交各國批准時「碰釘子」的可能性就浮上了水面。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數據問題可能會使阿斯利康的疫苗在美國和歐盟監管機構遇上些麻煩。第一財經發表《阿斯利康疫苗數據爭議升級計劃啟動新的臨床研究》稱,投行分析師認為,阿斯利康試圖通過強調疫苗臨床研究中較小的子集疫苗更高的有效性,試圖「修飾疫苗數據的結果」,並稱該疫苗很難獲得美國監管機構的批准。
隨後,阿斯利康為上市放棄高保護效力數據。微信公眾號「識林」發表《阿斯利康新冠疫苗申請放棄高保護效力數據,英國開始滾動審評美國可能不會接受》稱,阿斯利康現已確認將僅在監管申報中使用雙重高劑量的結果。阿斯利康研究負責人之前曾表示公司將會修改其正在進行的美國試驗方案,但該計劃將被放棄,因為這一操作只會使事情變得更加複雜,水越攪越渾。有分析認為,FDA 似乎就不太可能接受英國和巴西的試驗數據,即使是在刪除有爭議的試驗亞組的情況下,因為試驗規模和設計仍然存在問題。27日,英國監管機構已經開始對該疫苗進行滾動審評,監管機構一旦收到公司的完整安全性、有效性和質量數據,其科學家和臨床醫生將隨時準備對疫苗進行評估。
此外,阿斯利康疫苗訂購情況也受到一定關注,如中國新聞網發表《泰國將與英國阿斯利康公司達成新冠疫苗採購協議》、界面新聞發表《韓國政府與阿斯利康籤訂新冠疫苗採購合同》等。
END
來源/《輿情周刊》刪減版 轉載請註明來源
投稿及關注
郵箱:Syyq@health-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