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根據中山市黑臭(未達標)水體整治工作部署,中山市生態環境局委託第三方每季度對全市1041條內河湧水質開展檢測。目前,已完成2019年第一季度全市河湧水質監測工作。按照《中山市鎮區水環境質量排名及信息發布工作方案(試行)》(中環〔2017〕123號)的規定,根據第一季度河湧水質檢測結果,計算2019年第一季度各鎮區水質指數(CWQI)和水質指數變化度(CWQI),並按照計算結果對各鎮區水環境質量狀況及變化情況進行排名。
水環境排名
五桂山排名第一;民眾鎮、港口鎮、神灣鎮、三角鎮均進入前五;南朗鎮排名24。
(資料圖片) 記者 餘兆宇 攝
水環境質量變化情況排名
火炬開發區改善最明顯,排名第一;大湧、沙溪、阜沙、南頭分列2到4位;古鎮鎮排名24
註:鎮區水質指數CWQI的變化度?CWQI鎮為鎮區現狀水質指標相比於上一統計時段的水質指標改善程度。?CWQI鎮為負值,說明鎮區地表水環境質量變好;?CWQI鎮為正值,說明鎮區地表水環境質量變差。
新聞延伸
中山水汙染最高可罰100萬元
中山河網密度較高,近年來投入大量資金整治內河湧,在各鎮建設生活汙水處理廠並建成全省第一批汙染源在線監控系統,使中山橫門水道、小欖水道、雞鴉水道、洪奇瀝水道、磨刀門水道5條主要河流水質維持良好,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100%。
記者 文智誠 攝
新修改的中山市水環境保護條例已在本月初施行。作為中山市取得立法權以後首部地方性立法,此次修改旨在加強震懾作用強調將對水汙染予以頂格處罰。此次修改後,違規處罰將最高達100萬元:「實行排汙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違反本條例規定,實行排汙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將由市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或者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並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來源:中山日報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作者與編輯聯繫
更多新聞資訊,請微信關注大粵中山(TENGXUN_ZS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