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即將開幕:從杜甫草堂開始,在巴山蜀水中尋找詩與...

2021-01-20 新民晚報

來源: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 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將於今年11月1至7日在四川省和重慶市兩地舉辦。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司長明文軍在今天上午文旅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第六屆中國詩歌節是在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進入常態化下,首次在線下開展的國家級文化活動。響應防疫要求,此次詩歌節儘量在室外開展活動,詩歌本來就是田園風光很好的載體,四川省和重慶市將分別推出「詩歌之旅」十條精品旅遊線路,讓人們在巴山蜀水中吟詩誦詞,尋找詩與遠方。

明文軍介紹, 11月1日,第六屆中國詩歌節開幕式及文藝演出將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11月7日,在重慶市舉辦第六屆中國詩歌節閉幕式及文藝演出。開、閉幕式演出分別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並首次採取線上直播的方式與廣大群眾見面。

開幕式場地的選擇別出心裁,地點定在成都市杜甫草堂前的浣花溪公園。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楊紅梅介紹,草堂和浣花溪是中國詩歌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第六屆詩歌節的開幕式在此舉辦,寓意著在當今時代人們背靠詩聖故地——杜甫草堂的再出發。而《直掛雲帆濟滄海》閉幕式文藝演出將於11月7日在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廣場精彩亮相,演出以《川江號子》為串聯,將舞臺演出與重慶獨特的山水都市夜景燈光相呼應,展示詩歌的文學性與音樂性,既穿越歷史,又展現感天動地的紅色文化。

1000多年前,李商隱在重慶留下「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千古名篇。千年後的這場詩歌節上,人們將在巴蜀的山水之間吟誦懷古,憑弔文人墨客在重慶留下的歷史足跡。此次四川省和重慶市分別推出「詩歌之旅」十條精品旅遊線路。

歷史上,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詞聖蘇軾,賦聖辭宗揚雄、司馬相如等都出自四川,四川省「詩歌之旅」十條精品旅遊線路包括「詩意成都之旅」「詩仙詩聖之旅」等,人們在這十條線路上將走過杜甫草堂、眉山三蘇祠、邛崍文君故裡、江油李白故居、樂山沫若故居、蓬安司馬相如故宅、遂寧子昂讀書臺等著名詩歌文化景點。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都和重慶有關。重慶市「詩歌之旅」十條精品旅遊線路則包括「詩詞朝聖之旅」「壯美三峽之旅」「遊白帝彩雲,品千年詩城,覽世界奇觀天坑地縫二日遊」「覽夔門雄魂、觀瞿塘奇景,白帝城一日遊」「縉雲山北溫泉生態之旅」「百館之城人文之旅」「大美田園鄉村之旅」「寓學於遊感受古典與現代的融合」「帶著漢服去旅行 絕美古風等你來打卡」「詩聯江津之旅」……

本屆詩歌節不僅是詩歌藝術的盛會,還是人民群眾的節日。「全民詩歌」影像徵集活動、詩歌大講堂、經典詩歌吟誦、詩歌藝術賞析、詩歌沙龍、詩歌快閃、詩歌研學……明文軍介紹,詩歌節將舉辦一系列詩歌主題活動。活動將邀請著名詩人、詩評家、學者及部分詩歌刊物主編,就「世界格局與本土寫作的美學轉化」「抗疫詩歌的時代擔當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巴蜀文化、傳統資源與新時代創造」等主題在成渝兩地開展學術交流和研討,成果結集編印《詩刊》特刊。組織詩人、藝術家、詩歌節嘉賓和詩歌愛好者深入歷史、革命文化遺蹟,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典型案例,現代科技和鄉村振興、城市發展現場等開展採風、交流活動,創作推出一批賡續傳統文脈,反映時代巨變的詩歌作品。

據悉,第六屆中國詩歌節由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公共服務司,《詩刊》社,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四川省作家協會,重慶市作家協會,成都市人民政府,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北碚區人民政府、江津區人民政府、奉節縣人民政府共同承辦。(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

相關焦點

  • 新聞|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即將開幕,20條「詩歌之旅」精品線路等你打卡!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中國作家協會、四川省人民政府、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將於2020年11月1日在成都市開幕,11月7日在重慶市閉幕。作為目前中國最高規格的詩歌藝術盛會,中國詩歌節每三年舉辦一次,自2005年以來,先後在安徽省馬鞍山市、陝西省西安市、福建省廈門市、四川省綿陽市、湖北省宜昌市成功舉辦了五屆。
  • 第三屆草堂詩歌獎揭曉,以杜甫精神照耀當代詩歌
    10月25日, 2020年「第三屆草堂詩歌獎」在成都杜甫草堂揭曉並舉行頒獎禮。 魯迅文學獎得主李琦獲「年度詩人大獎」,評論家劉波獲「年度詩評家獎」,古馬、李南共同獲「年度實力詩人獎」,王子瓜、玉珍、金小傑則摘得「年度青年詩人獎」。
  • 詩在巴山蜀水中
    利州江潭皇澤寺貢嘎雪山茶中故舊潼川古城在李商隱走上詩壇之前,陳子昂、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白居易、韓愈、李賀等都以自己獨特的藝術創作稱譽詩壇,形成了初唐、盛唐、中唐詩歌創作的高峰。以李商隱為代表的晚唐文壇,崛起了唐詩創作裡程上的又一座高峰。而這與李商隱在四川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 成都杜甫草堂,不僅有詩歌,還是一座中華文化博物館
    杜甫是我國偉大的詩人,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廣泛地反映了唐代社會的急劇變化,被稱為「詩史」。這些書法作品都是草堂約請的,為草堂積累起以杜甫詩歌為內容的一批書法藝術品,成為寶貴的文化財富。
  • 央視《傳奇中國節·端午節》聚焦成都杜甫草堂
    一千多年前的大詩人、詩聖杜甫還特別「穿越」到杜甫草堂為孩子們講端午的故事……這次活動也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文國際頻道(CCTV-4)《傳奇中國節·端午節》直播連線的首站亮相,通過「直播+短片」的形式向全球華人展示成都獨具魅力的端午習俗、延綿千年的天府文化與新時代機遇下更加開放的胸襟。
  • 達州北山詩歌陳列館入選我省「詩歌之旅」十條精品線路
    川觀新聞記者 袁城霖11月1日,第六屆中國詩歌節在成都杜甫草堂浣花溪啟幕。中國詩歌節每3年一屆,是目前國內最高規格的詩歌藝術盛會。會上,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四川省「詩歌之旅」十條精品旅遊線路,每條線路設計包括代表性詩人、線路、特點、旅遊金句,凸顯文化旅遊融合和巴蜀元素。其中線路6——「曾經滄海難為水」之旅,線路為達州-廣安,點位包括元稹紀念館、巴山大峽谷、北山詩歌陳列館等,代表性詩人為元稹、梁上泉。
  • 詩燃民族薪火詩傳復興號角,第五屆中國詩歌節在宜昌開幕!
    楚天都市報9月12日訊(記者陳俊 通訊員雷春桃 雷鵬程)詩詠盛世,圓夢中華。9月12日晚,由文化部、中國作家協會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五屆中國詩歌節在湖北省宜昌市隆重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嘉賓朋友與全市人民共同參與盛會,享受詩歌盛宴。
  •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杜甫千詩碑」落成亮相
    「杜甫千詩碑」吸引參觀者。 安源 攝四川省杜甫學會第十九屆學術年會開幕式暨「杜甫千詩碑」落成儀式在四川博物院舉行。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歷時3年將杜甫存世的1455首詩歌在該館及浣花溪公園內以書法、刻石等藝術形式呈現,展示了宋以來歷代名家創作的杜詩書法作品和當代書法名家及文化名人書寫的杜甫詩歌。「杜甫千詩碑」吸引參觀者。
  • 杜甫草堂緬懷詩聖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舉行一年一度的「人日遊草堂」祭拜活動,作家阿來擔當主祭人,與來自四川省、成都市各界詩書畫學者和詩歌愛好者共千餘人一起參與其中。「人日遊草堂」祭拜活動至今成功舉辦二十五屆,祭拜先賢,緬懷詩聖,傳承中華文脈精神,是一場文人雅士聚集的詩歌盛會。
  • 旅遊:杜甫草堂導遊詞
    杜甫先後在此居住近四年,創作詩歌240餘首。草堂在杜甫離開成都不久後便破敗。後唐末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 今天的草堂佔地面積近300畝,完整保留著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擴建時的建築格局,建築古樸典雅、園林清幽秀麗,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
  • 杜甫:大半詩歌寫在四川
    一句吶喊,足以彰顯「詩聖」杜甫愛國憂民的熾熱情感和崇高的理想抱負。  在首批四川歷史名人名單中,杜甫赫然在列。雖然他並非出生在四川,但長期旅居在蜀地,旅居期間,創作出了人生近三分之二的詩歌。  如今,在成都,還保存著當年杜甫居住的草堂遺址,杜甫創作了千古名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詩歌集結|葉延濱、羅振亞點評第三屆「草堂詩歌獎」:創作與批評...
    中國作協副主席吉狄馬加說,成都是詩歌與光明湧現的城市。歷史之光,當然是韓愈所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所指的李白、杜甫,尤其是詩聖杜甫給成都留下了「詩意之城」的文化胎記。2018年2月,為了助力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傳承杜甫偉大的現實主義詩歌精神,由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成都市文聯指導,《草堂》詩刊社與成都商報社共同設立和打造的「草堂詩歌獎」,至今已是第三屆了,儼然成了一張城市文化名片。歷經8個月的徵集和初審,助力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第三屆「草堂詩歌獎」入圍名單終於出爐。
  • 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丨世界同吟一首詩!中外詩人在杜甫草堂集結朗誦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楊瑞青12月10日下午,在詩人張華裡飽滿渾厚的俄語朗誦中,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詩歌朗誦在杜甫草堂拉開帷幕。作為2020·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重要一站,此次詩歌朗誦會以「世界同吟一首詩」為主題,延續詩歌周「我們共同的星球·見證詩歌的溫暖和力量」的主旋律,同時,向廣大市民展示了成都獨特的文化魅力和生活美學。本次詩歌朗誦會群星匯集,國內外的詩歌大家在杜甫草堂集結,一起追溯千年前「詩聖」杜甫的足跡,開啟一場穿越時間與空間的詩歌對話。
  • 用詩記錄歷史,杜甫草堂博物館公開徵集抗疫詩歌作品
    這些瞬間,值得書寫,也值得以詩的形式進行呈現。2月28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公開徵集抗擊疫情詩歌作品,記錄歷史,傳遞人間大愛。為何要徵集詩歌作品?杜甫草堂相關負責人表示,「疫」無情,詩有愛。正是這一份愛國憂民的情懷讓杜詩在滔滔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詩人的厚情與大義構成浣花草堂的精神內核在這幽色如許的園林裡傳承不息,綿延不絕此次徵集,杜甫草堂博物館呼籲大家一起記錄歷史,以詩戰「疫」----
  • 杜甫草堂,又稱「成都草堂」,是國家一級博物館!
    草堂屢次經歷戰火,現有的建築大都為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慶十六年所興建。1955年成立杜甫紀念館,國務院將杜甫草堂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985年更名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蹤遺蹟地,年遊客量達百萬餘人次。英國首相卡梅倫乘坐的飛機降落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開始四川的訪問之行,在杜甫草堂參觀1個多小時,離開前為杜甫草堂題詞。
  • 詩詞高手齊聚杜甫草堂 衝刺中國詩詞大會百人團
    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傳承千秋的歷史文韻感染著來到此地的觀眾,讓更多的人了解並喜愛上中國詩詞文化,草堂也先後五次成為《中國詩詞大會》四川賽區選拔點。10月31日,第六屆《中國詩詞大會》百人團四川賽區選拔再次落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當天,仰止堂外,選手們誦詩讀詞之聲不絕於耳,現場熱鬧之餘,有著絲絲緊張的味道。
  • 成都市中心的杜甫草堂,草堂不「草」,處處為詩
    右側是「詩聖著千秋」館,館內可以窺見杜甫一生的人生巔峰和曲折的經歷。7歲成詩的杜甫從少年時期就顯示出才華,書香門第的他受其祖父的影響,在詩歌上的造詣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雖然幾次參加科考未中,但一首《朝獻太清宮賦》得到了玄宗的賞識,於是拜官於堂,任保衛東宮太子衛隊的幹部,想來這官不大但很清閒,不耽誤吟詩作對的功夫。
  • 來到杜甫草堂,才明白《慶餘年》中範閒何以選擇《登高》開場鬥詩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位於成都市青羊區青華路37號,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 「安史之亂」,攜家帶口由隴右 (今甘肅省南部)入蜀輾轉來到成都。公元760年春,在嚴武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公元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稱 「成都草堂」。
  • 「原創詩詞」巴山松|盛世家園康樂地 蜀川無處不風光
    七律-遊杜甫草堂感懷(新韻)杜甫草堂有韻章,茅屋風破感國殤。長歌世上黎民苦,短賦人間仕道狂。含淚詩成驚日月,揮毫筆落泣滄桑。憑軒自覺文英在,對景思賢萬古芳。景觀秀麗奪天地,疊翠佛國望蜀川。七古-遊川西感懷驅車千裡遊川西,山水人文景色奇。瀘定橋連英烈魂,海螺溝湧紅石稀。始看冰山千眼傻,坐觀溝壑萬人迷。
  • 中外詩人走進杜甫草堂 同吟一首詩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張杰)同吟一首詩,共賞草堂景。來成都焉能不去感受「詩聖」杜甫的詩韻?12月10日,第四屆成都國際詩歌周詩歌朗誦會走進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