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丹白露宮被盜文物不止15件 收藏家馬未都分析案件線索

2020-12-15 北晚新視覺網

2015年3月11日,法國楓丹白露宮中國館本月1日失竊,當時博物館方面公布15件文物遭竊,包括銅胎掐絲琺瑯麒麟、藏傳佛教禮器金曼扎、泰國國王王冠複製品等。但十天過去,法方始終沒有公開遭竊細節或案情進展。倒是泰國官方與法方接觸,再經由泰國媒體披露,失竊文物多達20件,包括泰國國王拉瑪四世贈送拿破崙三世的6件珍品。另外,竊賊共有兩人,配合作案,作案時間僅數分鐘。

圖為此次楓丹白露宮中國館失竊的圓明園珍品銅胎掐絲琺瑯麒麟(資料圖片)

泰國失竊6件文物

泰國文化部長威拉·羅博差那拉說,失竊的6件泰國文物除王冠複製品外,還有一把日式佩劍、一個罐子和一個託盤。1861年,泰國曼谷王朝拉瑪四世國王經由一個訪問團向拿破崙三世贈送了一批禮物,共計34件,主要為傳統王室實用器、廚具、餐具等。

威拉說,他看見了監控視頻,視頻顯示有兩名戴頭套男子共同作案。泰國媒體報導,1日清晨6時,兩名竊賊破窗進入中國館,他們顯然對自己想要的文物位置十分清楚,他們用椅子砸碎陳列櫃玻璃,取走文物。為掩蓋痕跡,他們還用消防滅火器朝作案點噴射泡沫。警報響起,但當值夜保安趕到中國館時,竊賊已逃之夭夭,整個作案時間僅6分多鐘。

泰國駐法國大使阿披差說,楓丹白露宮方面正求助於多方破案,包括國際刑警組織,防止文物流出法國。

一些線索值得分析

失竊的藏傳佛教禮器金曼扎(資料圖片)

作為中國第一家私人博物館觀復博物館的創始人和館長,馬未都曾親往楓丹白露宮的中國館。這次中國館失竊,在他看來,是「人的事兒」。

「現代博物館技術防護手段先進,實時監控技術完善,理論上說,破解這些技術的可能性很小,」馬未都說,「據說竊賊同時觸動所有火災警報設備,也是為了製造一種慌亂。」

從收藏家的視角,馬未都說,這次楓丹白露宮失竊有一些線索值得分析。

楓丹白露宮,這座據說由朱自清譯名的法國歷代君王狩獵行宮,佔地面積達0.87平方公裡,比故宮還大。馬未都說,在如此之大的範圍內,各國珍寶藏館分散各處,加上安保人員不足,參觀人數有限,使得竊賊有機可乘。

從中國館的情況看,馬未都說,中國館原為國王臥室,面積不大,平時也不開放,閉館多年。這一點,也可能使中國館的安保配備不如對外開放參觀的一些展館。另外,中國文物近些年在國際市場上受關注程度高,也可能是盜賊對中國館下手的原因之一。

「中國館內,陳設擁擠,過道狹窄,也就僅供一人通行,我曾經擔心自己的羽絨服蹭到寶貝,」馬未都說,「館內東西非常多,倉儲式收藏,貨架式擺放,不講究陳設,一個挨一個。」

從竊賊盜走的文物種類看,馬未都分析,被盜文物並不是中國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藏品。「從目前公布的3件被盜文物判斷,暹羅國王王冠複製品顯然不具中國傳統對美的理解,而銅胎掐絲琺瑯麒麟和藏傳佛教禮器金曼扎也都符合西方人審美,據此可以初步判斷出竊賊的喜好和品位。」

流失難界定 身份有不同

泰國國王拉瑪四世和他贈送拿破崙三世的王冠複製品

自清朝末年,流到海外的中國文物數不勝數。中國文物學會估算,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入歐美、日本和東南亞等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則統計,流落中國境外的中國文物達164萬件,分散在全球47家博物館,而流落海外民間的文物數量恐為館藏文物的十倍之多。

但理性地說,流失、流落只代表文物轉移後的狀態,並不代表文物轉移過程的性質。通常而言,文物流失海外,或因盜竊,或因劫掠,或因騙購,或因變賣,或因其他原因。而如今最有可能被納入追索範圍,或者說存在追索後回歸可能性的,僅限於那些被外國人非法獲取、佔有的藏品。

並不是所有流失文物都存在追索的可能性。即便已經明確是當年被掠奪走的文物,也因轉手過程和性質的不同,在追索層面存在很大差異的身份背景。還以圓明園文物為例。圓明園遭劫後,其文物藏品主要流入了英國(大英博物館、莫裡斯家族的博物館)、法國(楓丹白露宮)和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在馬未都看來,一些流失文物被進獻,一些文物被捐贈,一些文物在輾轉過程中存在「善意取得」的環節,它們在傳世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性質轉變,也給追索帶來千差萬別的法律背景。馬未都認為,楓丹白露宮裡中國文物大多由侵略者進獻,因此,其「劫掠所得」的性質基本沒有發生改變。

追索講戰略 各國有不同

在埃及,由專有機構「文物歸還管理局」對全世界約40家主要經營文物的組織進行追蹤,一旦發現有埃及文物參與拍賣、展覽等,會立即聯繫擁有該文物的機構或個人,要求其出示擁有該文物的合法文件。埃及還把遍及世界的埃及使館作為追查流失文物的前哨站,密切關注駐在國涉及埃及文物的拍賣和轉讓等活動。一旦確定某機構或個人非法擁有埃及流失文物,埃及會通過外交等途徑施加壓力。若所在國拒絕合作,埃及將考慮終止與該國在文物發掘、展出等方面的一切交流活動。

希臘則採取政府與民間組織合作追討流失文物的方式。希臘文化部專門設立部門,從世界各地博物館藏品目錄、展覽會、拍賣會等尋找源自希臘的文物。若發現有文物涉嫌從希臘非法流出,就會與國內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聯繫,為走私文物尋找證據。

馬未都特別提及日本在尋找本國文物方面的努力。他說,二戰結束後,日本亟需資金,變賣大批文物。上世紀70年代,日本政府開始有步驟地回購流失的文物。回購行為由商社統一操作,而不是由文物商各自為戰。商社代表日本文物界在海外尋找、購買日本文物,購回後再由商社在國內啟動競購程序,一方面保證了文物的回流,另一方面也實現了利益最大化,確保商社有足夠運作資金,理順了利益關係。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北晚新視覺網 (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楓丹白露中國館失竊文物達20件 竊賊帶滅火器清除腳印
    法國楓丹白露宮中國館3月1日失竊,當時博物館方面公布15件文物遭竊,包括銅胎掐絲琺瑯麒麟、藏傳佛教禮器金曼扎、泰國國王王冠複製品等。但10天過去,法方始終沒有公開遭竊細節或案情進展。倒是泰國官方與法方接觸,再經由泰國媒體披露,失竊文物多達20件,另外,竊賊共有兩人,作案時間僅六七分鐘。
  • 法國楓丹白露宮,在「中國館」內,珍藏了超過3萬件圓明園文物
    在晚晴時期,鴉片戰爭過後,我國大量文物流失海外,大致有三個途徑。第一,西方文化侵略者打著「文化考察」的幌子,來到中國內陸考察,其實他們都是一些文物販子,我國敦煌石窟中的壁畫還有許多文化遺址內的文物遭到了他們的非法盜竊。
  • 團夥密謀盜法國楓丹白露宮中國館古董!此地曾7分鐘被搶走15件
    當地時間2019年12月31日,包括1名中國人與5名西班牙人在內的一個盜竊團夥涉嫌計劃盜竊楓丹白露宮中國館而被起訴。當地媒體報導稱,2019年12月24日,西班牙馬德裡警方向法國打擊文物走私辦公室(OCBC)提供線索稱,一夥身份不明的竊賊正在尋找東方古董,計劃對一個法國博物館下手。
  • 學者:法國楓丹白露宮收藏3萬多件圓明園文物
    原標題:學者:法國楓丹白露宮收藏3萬多件圓明園文物   近日,挪威科德博物館與中方達成協議,將把21座館藏圓明園石柱基中的7座,於今年9月轉館到北京大學,永久留在中國展出。這一消息又引起了民眾對圓明園流失文物的關注,據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介紹,圓明園文物在海外流失的確認,大多通過拍賣會上文物的拍賣圖錄來確認。
  • 意圖盜竊楓丹白露宮中國館 六名嫌犯在法國落網
    來源:海外網圖源:巴黎人報海外網1月5日電 當地時間2019年12月31日,六名男子涉嫌計劃盜竊楓丹白露宮中國館而遭起訴。據《巴黎人報》報導,楓丹白露宮位於巴黎大區塞納-馬恩省,其中國館於1863年由拿破崙三世及其妻子歐仁妮皇后主持修建,收藏和展出800多件珍品,包括瓷器、石器、油畫及其它精美古董,吸引了大批歷史愛好者前來觀賞,但與此同時,也吸引了不法分子的覬覦。報導稱,案件源於西班牙馬德裡警方提供的線索。
  • 15件中國文物在法博物館遭竊 含原圓明園藏品麒麟
    法國文化部說,位於首都巴黎東南的楓丹白露宮中國館內大約15件珍貴藏品3月1日上午失竊。其中就包括來自圓明園的文物珍品。  記者從專家處了解到,失竊的麒麟原為圓明園藏品,1860年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掠走,成為失散文物。  據稱,在西方博物館中,收藏和展覽圓明園珍寶最多最好的要數法國的楓丹白露宮,其中最為人所了解的就是這件麒麟。另外一件金曼扎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中國文物精品。金曼扎是藏傳佛教的寺廟擺設品,金罐通體如意花紋閃閃發光,並鑲有珍珠、綠松石等多種寶石,非常奢華。
  • 法國楓丹白露宮遭小偷光顧 曾7分鐘被搶走15件?
    原標題:法國楓丹白露宮中國館遭小偷光顧!此地曾7分鐘被搶走15件?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周安娜2019年聖誕節剛過,西班牙的小偷們似乎就想「幹票大的」。△楓丹白露宮據《巴黎報》報導,2019年12月27日晚,這6名嫌疑犯在法國訥穆爾(塞納河-馬恩省)下榻的旅館被捕。據西班牙媒體透露,這6人中有人有偷盜和販毒的前科,早已被西班牙司法部門登記在案。
  • 開封博物館被盜:69件文物被盜,價值6個億,現場留下一神秘紅布
    本文中我們將來繼續介紹一件博物館被盜事件,可以說當時這件案件絕對是引起了全國性的轟動,因為這次被盜的文物共計69件,專家給出估價6個億,其中國寶級文物就有好幾件,而且當時現場就留下一塊神秘的紅布
  • 700件海底文物被盜賣,江西警方出手了
    700件海底文物被盜賣,江西警方出手了 2020-12-10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馬未都撿漏的4件寶貝,件件堪比國寶級文物,有一件就了40塊錢
    馬未都撿漏的4件寶貝,件件堪比國寶級文物,有一件就了40塊錢馬未都是撿漏行家,在收藏界已經是共識。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馬未都創建的觀復博物館,其中藏品基本上都是他撿漏所得。每一件藏品的背後,都有一段「驚心動魄」的撿漏故事。
  • 中國男子僱西班牙大盜,欲偷法國楓丹白露宮裡的中國瓷器
    【文/觀察者網 齊倩】中國男子在西班牙僱傭當地黑幫,花費80萬歐元,策劃數日,只為在法國博物館盜竊中國文物? 西班牙第一大報《國家報》1月10日報導,一名中國籍男子在法國被捕,他涉嫌策劃從法國楓丹白露宮盜竊文物。警方證實該男子目標為中國古瓷器,一同被捕的還有他從西班牙黑幫招募的5名成員。 被捕男子已否認警方指控,表示自己只是到法國觀光。
  • 圓明園悲歌|法國楓丹白露宮裡竟有雍和宮同款!
    園中成千上萬的奇珍異寶、珍貴文物要麼毀於大火,要麼被英法聯軍劫掠而去。1861年,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在寫給朋友,參加過第二次鴉片戰爭的英法聯軍軍官巴雷特大尉的信中這樣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入了圓明園,一個動手搶劫,一個把它付諸一炬。原來勝利就是進行一場掠奪,勝利者盜竊了圓明園的全部財富,然後彼此分贓。」
  • 河北破獲涉文物犯罪案件31起
    法制網石家莊1月16日電 張建軍 周宵鵬 2016年5月,位於河北省唐山遵化市的清東陵再次發生文物被盜案件,警衛人員在值班巡查時發現昭西陵隆恩殿臺基護欄上的一個柱頭被盜。接到報案的唐山、遵化兩級公安機關隨即成立聯合專案組破案攻堅。8月20日,唐山警方發布通告,懸賞徵集破案線索。
  •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講述100件國寶的100個故事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高凱)觀復博物館創辦人、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新書《國寶100》3日晚在線上首發。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
  • 遊走巴黎4 楓丹白露宮Fontainebleau
    1137年,法王路易六世下令在此修建城堡 下令建造楓丹白露宮的人:路易六世,後經歷代君王的改建、擴建、裝飾和修繕,使楓丹白露宮成為一座富麗堂皇的行宮。在1530年左右,弗朗索瓦一世想造就一個「新羅馬」,便決定將行苑擴建為大宮殿,由兩位義大利大師畫家羅索和普裡馬蒂喬主持內部裝飾,還有法國畫家古尚、卡隆及雕塑家古戎等人參與設計。面貌一新的宮殿被巨大開闊的庭院所環繞。
  • 開封博物館被盜,價值6個億的文物消失,文物最後找回了嗎?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個曾經震驚中外的文物盜竊大案——「9·18開封文物盜竊案」,在這個案件中,以劉農軍為首的四人盜竊團夥為了錢財,竟然喪心病狂的對開封博物館實施了盜竊行為,盜得69件珍貴文物!警察到來後很快封鎖了現場,接著對失竊文物進行了盤點,發現總共有8個展櫃被盜,失竊文物達到69件,而且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國家一級文物,總價值達到了6億元!
  • 青海「九層妖塔」旁古墓被盜,兩批人4次「下鬥」盜646件
    近期,在公安部的組織指揮下,青海省公安機關偵破了「3·15」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案,抓獲了盜墓團夥成員26名,追繳了被盜掘的全部文物646件。重要線索:「九層妖塔」旁古墓被盜2017年年底,青海省公安機關從文物部門獲取了一條重要線索,有人持有一批珍貴文物正在到處尋找買家,而這批文物很有可能盜取自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熱水墓群。
  • 中國男子計劃到法國楓丹白露宮盜竊古董 現實版十二生肖電影?
    中國男子計劃到法國楓丹白露宮盜竊古董 現實版十二生肖電影?中國男子花費80萬歐元僱傭團隊 預謀盜竊法國王宮中國文物?法國的楓丹白露宮,是法國歷史上最大的王宮之一,現在是著名的國家博物館和旅遊景點,裡面有一座中國館,就保存著許多珍貴的中國古董。原本這座宮殿現在作為博物館對外展覽開得好好的,沒成想被一名「國際大盜」盯上了。
  • 邢臺警方成功破獲省重點文物南良舍造像碑被盜案
    1996年夏季,位於河北省邢臺縣會寧鎮南良舍村的南良舍造像碑被盜,該碑建於北魏年代,高1.75米,寬0.9米,厚0.24米,有造像33處,1982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被盜後,當時的南良舍村支部書記向邢臺縣公安局報案,但多年久偵未破。
  • 長篇:洛莊漢墓文物被盜大案偵破全過程首次披露
    題記:洛莊漢墓考古發現,是2000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其所出土的文物數量之多、研究價值之大,為國內罕見。但是,就在漢墓開掘之初的1999年6月的一天,洛莊漢墓突然被盜,所失文物價值不可估量。此後兩年多時間,被盜文物音訊全無。2003年,經過濟南市警方的艱苦偵察,漢墓被盜的11件文物(含4件國家一級文物)終於完璧歸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