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人心中大明王朝疆域是非洲六倍?盤點那些繪製世界地圖的人

2020-12-12 北晚新視覺網

英文裡的地圖「map」是什麼意思?這個詞最早出現在16世紀,雖然關於這個詞的解釋有300多種,而且不乏互相矛盾之處,但現在多數學者普遍認同這樣一個定義:「一種對人類社會中的事物、概念或事件的空間理解的圖形表現。」

作者:河西


按照這個定義,地圖,就不是簡單的地理定位圖形,它還可以是諸如天體、星象、神學、政治、幻想和藝術等方面的再現方式。

早在公元前7世紀,人類就開始繪製地圖,囿於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精確度很差,比例也不對,所以地圖並不具有多少實用價值,更多體現的是人類對世界的理解。比如說著名的託勒密世界地圖,地圖中央是巨大的地中海和印度洋;14世紀繪製的加泰隆尼亞地圖集有大量描繪奇異生物和神秘土地的內容,這一嗜好在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中也可一覽無遺。

這種趣味一直延續到什麼時候才走到終點呢?至少在17世紀,繪製地圖的目的仍然不是為了實用,譬如由基督教改信猶太教的亞伯拉罕·巴爾·雅各布繪製的地圖完全是用以讚美猶太人聖地的,這張地圖收在一本祈禱書中,顯然不是為了幫助旅行者穿越這一地區。

但令人驚訝的是,柏拉圖時代(公元前427-前347年)的古希臘人就認識到地球是個球狀體,地圖史上的一位先驅是生活在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人阿那克西曼德,他說天空是圍繞著北極星旋轉的,還說地球是一個有限的扁平圓筒,由水、空氣和火的外衣包圍著,浮遊在天球之中。

亞里斯多德甚至認為還應該將世界分成不同的氣候區域。埃及的亞歷山大圖書館館長埃拉託色尼在其著作《地理學》中首次計算出地球的周長,與我們今天所知的地球周長非常接近,誤差僅有2000-4000千米。生前有「柏拉圖第二」美譽的埃拉託色尼被認為是繪製地圖的祖師爺,他的數學天賦使得各種複雜的計算成了他炫耀自己過人智慧的一種「頭腦的雜技」。僅僅依靠大腦,他就斷言地球的周長約為252000「斯達第」(約等於24000英裡),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是9200萬英裡,與現在測量所得的24800英裡和9300萬英裡驚人地近似。埃拉託色尼還相信,印度洋和大西洋之間是相通的,於是猜測大西洋被一塊自北而南的陸地所隔開,這一偉大的預言被波賽東尼奧所曲解了,他說向西航行70000斯特德就可以到達印度,哥倫布聽信了他的鬼話,結果陰差陽錯成就了一次人類的壯舉。

所以你搞不清楚,在那些古地圖中記錄的到底是真實的,還是只是繪製者的想像。祖阿尼·匹茲加諾於1424年製作的《波特蘭型地圖》中有一組「虛幻」的島嶼,歷史學家推斷這些島嶼可能代表的是加勒比群島甚至是美洲,可是,哥倫布發現美洲是在70年之後。這張地圖堪稱西方探險史上最神秘的地圖,該圖繪出了大西洋,圖中標註了543個地名,這些地名很多位於海岸線上,甚至還包括大西洋上一些神秘的地名,其中就包括傳說中的安提利亞島。

另一張詭異的地圖在亞洲,朝鮮的權近(1352-1409年)繪製的《疆理圖》似乎描繪了可通航的非洲南部,這比葡萄牙人早了80年。這是李氏朝鮮時期的地圖,地圖大部分區域被當時的大明王朝所佔據,而在地圖的右端,李氏王朝的朝鮮半島,比日本還要大三倍,而大明王朝的疆域,大概是整個非洲的6倍。這就是當時朝鮮人心目中的世界地理格局。令人詫異的就是,居然連印度都會遺漏的權近卻畫出了非洲南端。

埃拉託色尼和阿那克西曼德的世界地圖並沒有流傳下來,考慮到當時根本沒有辦法對經緯度做出精確的觀察,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懷疑它們存在的可能性。阿那克西曼德之後最偉大的地圖學家是「地心學說」的創始人託勒密。雖然他堅持地圖的繪製應該建立在對經緯度的準確測量之上,但由於當時條件的限制,他也只能把商人和探險家帶回的資料綜合起來,根據出色的數學根底和想像力,他繪出了一個從馬來半島沿海和中國海岸直到直布羅陀海峽和幸運群島,從不列顛、斯堪地那維亞和俄羅斯草原直到尼羅河發源處某一湖泊地帶的世界分布圖。

16世紀對製圖術的改革基本上歸功於麥卡託的成就。麥卡託作為儀器製造家成績卓著,很快就博得了查理五世的歡心和資助,他所繪製和鐫版的地圖精美,令人愛不釋手。他最先於1537年出版了巴勒斯坦地圖,接著根據實地考察三年時間的結果於1540年出版了佛蘭德的地圖。以後他又繪製了更加廣大的歐洲地圖和世界地圖,但不再依靠實地考察,而是以麥卡託命名的投影法繪圖。

在十八世紀後半期和整個十九世紀,系統的世界探險工作進行得很快。1784年,英國軍需部在洪斯洛荒地測定基線,開始利用三角學進行測量。這樣,法國地圖學家丹維爾所創始的精密地圖和海洋圖就都有可能繪製出來了。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人們作出種種努力,不僅要描繪出被測地區地形情況,而且要歸納出一般的地表狀況來,以便根據遙感圖象(航空照片或衛星信息),推斷出某一地形的特點。當一位具有地圖情結的聰明人,將Keyhole的航天和衛星圖片與網絡虛擬旅遊掛上鉤之後,一種嶄新的觀看世界的方式就此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原標題:繪製世界地圖的人)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TF2018

相關焦點

  • 朝鮮有多崇拜大明?在他們的世界地圖上,大明是非洲的6倍
    在我國古代,繪製地圖的歷史很早,相傳,早在上古時期,大禹當上華夏聯盟首領後,繪製了《禹貢九州圖》,根據地圖,將天下分為九州,這是我國第一次全國性的區域劃分地圖。雖然是傳說,無法考證,但也體現我國古代人們對於華夏,乃至世界的地理觀。
  • 我們從3張古代朝鮮地圖中,發現了不一樣的大明朝
    朝鮮王朝時期的「天下圖」 地圖一:大明,世界的中心 「天下圖」源於朝鮮王朝早期,為圓形地圖,展現了當時朝鮮人對於「天下」的概念。 雖為朝鮮版世界地圖,但實際上以中國為中心而繪製。地圖上標註了黃河,以及崑崙山、恆山、太山(泰山)等山脈。同時對於鄰國如朝鮮、日本、琉球(今日本衝繩地區)、安南(今越南)、暹羅(今泰國)、真臘(今柬埔寨境內)都有準確的標註。 但本地圖在東亞地區以外的標註,則有一些「隨意」。
  • 十八世紀的古老世界地圖,朝鮮人繪製的地圖中國是世界中心
    1、這幅 地圖是18 世紀晚期由奧格斯堡出版商出版的世界地圖。這是根據法國地圖繪製師繪製的地圖。該地圖使用彩色色調和邊界來劃定各大洲,歐洲、亞洲和非洲之間的邊界劃分的非常清晰。2、這幅地圖屬於木刻地圖。
  • 蒙元時代首繪亞非歐地圖 已畫出大體的非洲(圖)
    《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為明建文帝四年(1402)朝鮮人根據中國的《聲教廣被圖》和《混一疆理圖》,畫於絲織物上的地圖。在這幅圖中,不僅阿拉伯半島畫得相對準確,也畫出了大體的非洲。由於葡萄牙人迪亞士1488年才繞過好望角,達伽馬更晚,在1497年才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所以一般認為,在1508年版託勒密《地理學》之前,歐洲人並沒有整體的非洲地理知識,也沒有繪製出完整的非洲地圖。
  • 3幅地圖,看懂古代中國人眼中的世界
    但是,1368年漢族中國人重新建立了明王朝之後,中國又突然從原來非常龐大的疆域縮小到明朝15省的範圍內。儘管洪武皇帝和永樂皇帝時期曾五次遠徵蒙古,也曾把東北拓展到奴兒幹都司這麼遠的地方,終究來說明朝的範圍要比元朝小很多。  明朝有一個說法叫「九邊」,九邊指遼東、薊州、宣府、大同、寧夏、甘肅、延綏、太原和固原九個重鎮。九邊之外,實際上都不是大明帝國的範圍了。
  • 日本是真唐粉,看他們繪製的世界歷史地圖,中國各朝疆域是這樣的
    注意日本版的朝鮮半島的漢朝疆域,國內版本的東北疆域反而繪製得保守一些。此時,大漢與羅馬成為同時代最偉大的兩個帝國。漢封日本一入貢的酋長為漢倭奴國王,日本遂得國號:倭,自稱大倭國,直到唐代。4.三國時期(220年-280年) 日本人非常喜歡中國的三國。因為內戰,中國邊疆地區的控制力量削弱,日本版疆域圖中則直接將西域單獨劃出。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地圖細節讓人驚嘆,唯一遺憾沒有萬裡長城
    隨著王朝的更迭和歷史的進程的不斷推動,多次的大一統王朝,讓中國的版圖也不斷的增加。那創造出絢爛文明的我們老祖宗,對當時整個世界的認知又是怎麼樣的呢?其實透過一幅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或許能看出一些端倪。現存最早的中國地圖,是成圖於明朝初年的《大明混一圖》。
  • 李廣欣迷上中國歷代疆域圖 一套32幅地圖精心繪製完成
    本報訊 (記者 王志平 特約記者 葛高遠) 秦朝、漢朝、唐朝的疆域有多大﹖一般人很難說清楚,更不用說畫出來了。伊川縣技術監督局職工李廣欣潛心研究中國歷史,經過1年多的努力,一套32幅中國歷代疆域圖近日繪製完成。 李廣欣現年35歲,在上學的時候就是「歷史迷」。
  • 在中國早期,人們繪製出世界地圖是什麼樣子?
    華夷圖墨跡復原《華夷圖》刻於北宋時期,縮小了地圖的繪製範圍,僅保留了印度、非洲(地圖左下角)等部分重要地區。該圖對於非洲的描繪雖然簡單粗略,但依然正確的繪製出了非洲之角,及倒三角形的非洲南段,只不過圖中的非洲南段錯誤的指向了東方。
  • 古代朝鮮人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
    世界各大洋海路相連,各大陸之間通過海路進行著人力和物資的交流,從而使得信息和知識也得以傳播。在那樣的時代裡,朝鮮有沒有與世界融通呢?一提到朝鮮王朝,我們首先就會想到「閉關鎖國」這四個字。那時的朝鮮,無論世界發生怎樣的變化,都是關緊國門、獨立發展。
  • 看明朝人繪製的世界地圖,就懂了
    我們如此廣袤的土地,那麼多的人,最後怎會淪為敵寇的盤中餐,任意瓜分?尤其是面對日本,在當初慘敗究竟是為何?通過明朝的繪製的地圖便可知其中緣由,也可見,這大清的失敗和最後的滅亡,不過就是事情發展的必然罷了。
  • 盤點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疆域面積排名(下)
    這期我們延續上期的內容,繼續盤點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疆域面積排名,不多廢話,馬上開始!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王朝,西漢極盛疆域東並朝鮮、南據交趾、西逾蔥嶺、北抵大漠,國土面積達609萬平方公裡。西晉疆域圖第7名:西晉——543萬平方公裡西晉,是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之後的大統一王朝,西晉承襲曹魏領土,統一後領有孫吳疆域,疆域北至山西、河北及遼東
  • 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沒有高科技手段,古人是如何繪製來的?
    據史料記載《坤輿萬國全圖》是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和明代科學家李之藻合作的一副世界地圖,於1602年在北京付印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利瑪竇在繪製《坤輿萬國全圖》時參照了西方世界地圖,但並沒有採用將歐洲作為世界中心的一貫做法,而是將東亞地區居於世界地圖中央,這樣一來中國便位於了世界的中央,這也開創了中國繪製世界地圖的新模式。
  • 元朝時期疆域有多大,能囊括西伯利亞不?畫地圖是一門學問
    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度,這本身並沒有什麼疑問的,然而由於歷史史料的匱乏,其實中國歷代地圖的繪製充滿了爭議,尤其是和歐亞幾個國家之間的交界地區,要算起來這些國家都曾經給中國封建王朝稱臣納貢,廣義上說這些地方都是中國地方,但畢竟沒有建立起來有效管理,這就給後世如何確定疆域有了很大的麻煩
  • 第一次看世界地圖,萬曆皇帝嫌棄明朝小,日本卻啟動了明治維新
    儘管這些向外邁步的步伐在當時的中國的確是一番番壯舉,在世界範圍內也不容小覷,但直至十五世紀中葉,中國人仍然沒有實現過一次從全球視野看世界的航行或者旅程。繪製於明洪武年間的《大明混一圖》,算是中國最早的「世界地圖」,但這張地圖僅僅局限於對周邊國家毗鄰情況的標註,對更遠的國家只是模糊的猜測,乃至地球的「球形」概念更是毫無關聯。
  • 讀圖|明清時期的中國地圖風格像不像山水畫?
    中國傳統地圖       在觀察中國傳統地圖的過程中,Ungvary感到很驚訝:中國傳統地圖都很相似,由圖、書法、詩文組成,而且地圖的繪製風格更像山水畫。       大明混一圖,繪製於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現藏於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 殊不知明朝就有了世界地圖
    殊不知明朝就有了世界地圖「中國人來拜訪我,有些人好像發了狂,爭先恐後,絡繹不絕.....有的要學數學,有的對倫理科學感興趣。」利瑪竇在書籍裡記錄了他在中國的見聞,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來,當時明朝對其他國家的文化、知識充滿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 人類對世界認識的深入:古老的世界地圖
    ,製作於公元前6世紀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時代,被認為是目前最古老的世界地圖之一。《禹跡圖》與上面的《華夷圖》同樣製作於1136年(事實上,這兩張地圖還刻在了同一塊石碑上),《禹跡圖》上主要採用了宋朝的地名,也保留了一些唐朝的地名,圖中的河道同樣按照比例尺繪製。一些人認為沈括是這幅地圖的繪製者。
  • 一張韓國人繪製的古代地圖,讓網友忍俊不禁,稱:你們的祖先真弱
    它們在歷史上和我國有著難以割斷的關係,越南北部曾經長期是我國古代王朝的疆域。越漢武帝時期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設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此後一千多年,這裡都是中原王朝的領土,直到北宋時期才脫離統治。 這是史書中明確記載的一段往事,然而,有些越南歷史學家卻並不趁認,在他們畫出的越南古代最大疆域地圖中,將北部邊界劃到了長江,而且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非常緬懷他們祖先那段「輝煌」的歲月。不過,比起臉皮厚,部分越南人根本比不了韓國,他們的胃口,可是比越南人大多了。
  • 沒有衛星以前,中國人畫的地圖是怎樣的?
    該圖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尺幅最大的彩繪世界地圖,繪製於明洪武二十二年,即1389年。 《大明混一圖》,1389 迥異於此前中國的世界地圖,《大明混一圖》並不滿足於只用名字象徵性地暗示中國的外部世界的傳統舉措,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