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溝就在柴家坡。中國鄉村結構中,之前村這級組織下面,大多還有組。柴家坡大,是一個村,共計有100多戶人家;熊家溝小,是下屬的一個組,只有10來戶人家。熊家溝就在山對面,但道路沿著山體,卻凹進去很大一塊。兩個黃色的框裡,每個框有兩棟老房子,不知道還有沒有住得有人。
在高清衛星地圖上,山裡的這些老房子,只能看見小小一個房頂。原本以為走近了,它們就會清晰起來,沒想到即便站到正對面,它們也隱藏得很好。山實在是太大了,坡實在是太陡峭了,老房子如此單薄,還不及一塊梯田大小,它們的存在是如此卑微,以至於完全不知道,該用什麼詞彙去形容。
路傍遙見一山居,歡喜猶如見故廬。只有真正在山中行走,被巨大的地理間隙所隔阻,才能體會到詩人詩句中描繪的意境。我站在熊家溝的凹陷處,遙望對面櫟樹梁上那個叫凸凸的地方,那邊也有村莊,不過卻無法憑藉雙腿到達,下面這個深達500米的大峽谷,暫時還未架橋,看來只有飛鳥才能及!
藉助長焦鏡頭,可以望見對面有炊煙升起,也有許多或新或舊的房舍,還有一塊塊層層疊疊的梯田,房舍後面的土地裡,甚至還盛開著油菜花。一山望著一山遠,一村望著一村好,許多朋友說,你怎麼走了好幾年,還在秦嶺轉不出來,你看看這兩個村莊的距離,應該會理解我們為什麼會走得這麼慢?
回到剛才方框中熊家溝的四棟老房子,這四戶人家,只有第一戶還有兩位老人居住。這是我們走到第一戶人家時,兩位老人發現我們後的目光和神情。男主人聽力不好,聽不清楚我們說話,和他交流必須提高嗓門大聲喊。戴著紅帽子的女主人則很安靜,在我們停留的時間裡,她始終坐著,一言未發。
《山陽縣誌》「鄉裡風俗」一章,介紹當地人性格特點時,用了「憨厚」二字。山陽士民,率多本分,人情醇厚,土風淳樸。居遠鄉者,多累年不入縣城。深山之民,多怯懦怕官。舊時吏役下鄉,則懍若帝天,不敢仰視,故每為人魚肉。從與男主人隻言片語的交流中,我想我們大概怕是又被老人家誤會了。
始於金錢河,貫通柴家坡,終於熊家溝的這條水泥道路,即將在前面山頭結束,也即將迎來最最艱難的100米險峻路段。這一段道路,完全是在頑石上一點點開鑿出來的。如果打算開車到此遊玩的朋友,可以把車停放到剛才那位老人家門口,徒步走完最後這幾百米,否則到了最前面去,掉頭比較難。
實際上,這樣的道路,光是徒步走過去,對於那些恐高症患者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往前追溯,早先的山陽當地人,他們把道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大路,寬有一庹,溝通集市要鎮,勉強可過馱馬,二類是小路,窄不盈尺,連接鄉裡村莊,僅能通過行人,三類是毛毛路,則是跨谷越嶺的捷徑。
沒想到,在修建這最後一段道路的時候,還碰到了一個溶洞。柴家坡附近有金錢河,山上有溶洞並不稀奇,因為溶洞都是與大江大河相伴相生的。這個溶洞的洞口並不大,僅能一人躬身進入,洞身也不長,進入之後就無路可行了。我彎腰進入這個小小的洞內,往外一看,正好可看見柴家坡村的全貌。
沒有無人機,很少能拍到這種俯瞰圖。這一次爬到高處,用腳步換高度,終於讓大家見到了秦嶺柴家坡村的全貌。下面這些被道路串到一起的人家,就是柴家坡村100多戶人家的一部分,這些挨在一起的梯田,就是柴家坡村兩三百級梯田的一部分。朋友們記住了,要想看柴家坡村全貌,此處最佳!
水泥路的盡頭,矗立著一個小小的土地廟。這個小土地廟,裡裡外外全部是用石頭砌成的,四面牆就是四塊石板,修建時間寫著「一九八三年十一月」。本組圖片拍攝於2020年4月4日,地址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戶家塬鎮柴家坡村熊家溝。喜歡秦嶺圖文,請轉發、收藏、評論,歡迎關注「專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