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露骨
辛丑伏天,約驢友四三,行走露骨。
露骨山位於卓尼、漳縣和渭源交界,主峰四稜子山海拔3941m,系西秦嶺餘脈最高峰。因山頂巖石裸露,銀白如雪,狀如骷髏,故稱「露骨山」。此區域原是一片水域,接受古生時期的沉積,後因地殼擠壓抬升,隆起露出水面,之後又在喜馬拉雅山運動強烈改造下,經大幅度塊斷式垂直升降運動而最終形成了現今格局。山上分布有崖(ái)雞、野羊、麝香等珍惜動物;有林地、草原、巖石等多種植被;有高山杜鵑、冬蟲夏草、貝母等珍貴藥材;有冰川溶蝕、流水浸蝕、風力侵蝕等多種地貌,被流水切割的石灰巖溝深崖陡,暗河湧動。
前晚夜宿民家,夜觀天象,測明日碧空萬裡,恰合登山行路。
晨五時起床,簡洗漱後用餐,鄉下臘肉炒土豆,熱量足咦,方可滿足整天奔波之能量需求。
出發點選擇海拔2900m左右的露骨山南坡窩兒溝社,原因有三:一起點海高,節省體力;二早晨處於背陽坡,劈開夏日陽光直射,便於爬行;三向拉麻四村相背而行,可盡攬拉麻全景,便於全域拍攝。晨五時四十齣發,面迎山風,溼潤的山風帶來山麓及山頂野花陣陣清香,夾雜著高原牛羊獨有的氣息。
約三小時上爬,八時五十分到達露骨山西面斷層平臺,俯視拉麻,如巨大金盆鑲嵌於露骨山下。朝陽線被山脊隔斷,朝陽線之上山脊輪廓格外清晰,碧綠金黃,像身披金紗的出浴美人,朝陽線之下,向陽面光線較強部分和向陰面陰影部分遙相呼應,借住山脊輪廓曲線延伸,高低錯落自然,山裙村落若隱若現,時明時暗,正如寒暖流交匯、離岸風補償,金盆滿水,魚潮晃動,拉麻全景真是金盆養魚,生機勃勃。
露骨「平臺」,海拔約3660m,含氧量15.08%,陽光來自右前,與山下相比,多出露珠似銀的夏日高山草地的溼潤,溼潤大氣遇山地抬升阻擋,又因地面草地氣溫較低,水珠凝結於花草,晶瑩透亮,形成典型的「地形露」。平臺灌木少有分布,喬木無存,花草漫地,形成天然牧場,牛羊成群漫布,如碧綠的銀河系內黑白繁星散落,把草原點綴成童話世界一般,使人叫絕。平臺沉積來自上坡巖石風化的土壤,草甸黑土鬆軟厚實,三處沼澤池因反覆的凍潤作用加之牛羊夏季常出入,形成了現存的三眼天池,夏季可供牛羊降溫。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猶如三面明鏡鑲嵌於草原,給童話世界又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行走在溼漉的高山草地上,正如超人傳飛在星河間,另派世外桃源,心曠神怡。途中偶遇採藥少年和牧羊老漢,少年年輕力壯,快步健飛,行山速度驚人,老漢意志堅定,幾十年如一日爬山牧羊從未間斷,身體康健。
平臺前方約2km處是垂直高度大約430m東西長約2.5km的緩坡面,沿著緩坡面中垂線向上爬坡2km,方可攀登露骨第二高峰白崖梁,途中山鴉成群略山,雄鷹三兩盤頂,該地應常有牛羊屍體出現,吸引鷹鴉出入。
約十時四十分,到達露骨白崖梁山中脊,海拔3241.78m,含氧量15.76%,山脊東西走向,長約3.0km,北部為斷層、褶皺、漏鬥、鞍部、U形谷、角峰、石槽、風蝕洞、深切河谷等內力與冰蝕、風蝕、河流侵蝕等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多種地貌錯雜分布。站頂遠望,東面可見悠悠漳水和潺潺渭水,在陽光的照射下猶如兩條巨龍,雙雙向東;西面拉麻村落向著露骨山延伸的盆地中害羞的若隱若現,琵笆美人半遮面;南面貴清遮陽山巒高低起伏,山嶺輪廓盡收眼底;北面斷崖、石槽、河谷、灌木錯綜複雜,流水潺潺,悠悠見底。盤坐立頂,周圍多數山峰已在腳下,只有北面露骨主峰四稜子山巍峨雄壯,不失高度,向東不遠山嶺相連的骨朵山石灰巖更顯銀白,含苞未放,與四稜子山隔嶺向望,互敬互恭,戀戀不捨。有水有山,有動有靜,藍天高空光亮氣淨,白石深穀草綠地闊,正是特寫拍攝絕佳時機,按下快門,山川河流藍天白雲層次分明,意境誘人。向四稜子山高呼幾聲,是增加了吸氧量還是釋放了長久居住在城市喧鬧的雜念,聲音響徹雲霄布滿山河,仿佛對面四稜子山上的呼應聲傳過河谷蕩蕩回耳,此時所有的山川河流草木巖石大氣陽光唯我自有,雖不能呼風喚雨,但可盡情沐浴,高歌一曲。
補充能量和水分之後,沿著白崖梁山脊向東斜坡向下行走2.5km左右,午一時三十分到達響河至露骨平臺的埡口。埡口處風力強盛,頂端有一橢圓形天池,約500㎡,天池背面邊緣脊梁處有一南北向的風蝕洞,晝夜氣溫變化,形成「陸湖風」,早晚會有詭異奇特的「叫聲」,讓人毛骨悚然,時常「襲擊」牛羊,驚嚇狂奔。若對準天池高聲呼喊,說不定會有「回音雨」,但正直中午氣溫較高時間,高山犛牛戲水降溫,怎敢打攪。
通過埡口,沿著山麓斜下到響河溝上遊,整個響河溝處在盆地低洼處,沐浴著無風的豔陽浴。雖氣溫不高,但因無風,體感溫度很高,叫人乏困。補充水分,在響河谷底草坪午休片刻,防曬帽扣臉上,仰躺草坪,兩耳豎起靜聽響河「響亮」的流水聲。
午休之後,繼續前行,翻過響河至骨朵山埡口,到達四稜子山與骨朵山連接的過渡山嶺。此時可有兩條路線供選擇,一是逆時針繞過過渡山嶺,先到達骨朵山肩口,方可先攀登骨朵山,之後繼續沿著過渡山嶺逆時針繞到四稜子山肩口,再登四稜子山。二是順時針繞過過渡山嶺,先到達四稜子山肩口,方可先攀登四稜子山,之後返回埡口,又逆時針繞到骨朵山肩口,再登骨朵山。二者的區別是前者到達四稜子山肩口時需要穿過一河谷,難度和行程增大,但徒步體驗豐富深刻。
為了體驗多種路段,我們決定選擇第二條路線。沿著兩峰過渡山嶺的等高線傾斜30°的路線斜爬到骨朵山肩口,大約是午時二時二十分,肩口如埡口風力較強,為防止失溫和感冒,短暫補充水量後直接向骨朵山頂攀爬。此時的骨朵山,仿若情竇未開的少女,拉著阿哥四稜子山的衣裙,走向遠方。沿著手拉衣裙的方向,開始攀爬骨朵山。這段行程較艱難,垂直高度大概250m,爬行距離超不過300m,傾角大約在60°。選擇這條北坡路線登頂,原因是北坡系陰坡,坡度較緩,並且有大量灌木存生,藉助灌木便於攀爬,且此時陽光已經繞過陰坡,太陽高度較低,劈開陽光直射,仿若在極圈內的極夜下攀登,涼爽了很多,隨著攀爬地形的變化,不時又能看見太陽在「地平線」上露出笑臉,仿佛在為我們吶喊助威!
大約攀爬20分鐘後,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走近細眺,在高大潔白的石灰巖斷層面上出現壯牛張口發威,牛鼻倔強撕扯,口水如潮湧動,正是烈牛嘶喊發威的壯烈景象。原來這就是傳說已久的「牛鼻子」泉,她是骨朵山上的一處地下暗河,其水質晶瑩剔透,清涼甘甜,這得益於骨朵山厚厚的石灰巖層層層過濾的結果。關於「牛鼻子」泉,還有許多動人的傳說。相傳很早以前,居住在露骨山流域內的人們,喝過「牛鼻子」泉泉水的個個身體健壯,兒孫滿堂,牛羊滿圈……老者快逝的時候,總有想喝點「牛鼻子」泉的水,啃點「牛鼻子」泉的冰的夙願,可能也是為了了卻與露骨山的那份一往情深的熱愛,也可能是與露骨山最後的約定。兒孫為了敬孝心,圓心願,拿著棉被夏季登骨朵山取冰盛水,來時經過艱難險阻帶走牛頭大的冰塊,到家老人吃上錘頭大的冰塊,前者方可明目上路,後者也是敬得孝心。繞過「牛鼻子」泉後,沿著灌木槽繼續爬行,此段路徑必須抓拉草木方可順利通過。大約再戰20分鐘,突然眼前一亮,陽光刺眼,我們登頂了。
骨朵山頂,海拔3718.42m,含氧量15.00%。站立頂峰,仿佛可以聽見天上神仙們的喃喃私語,嗅到星星的獨特味道。雙臂平伸,環顧四周,212國道上的汽車如螞蟻搬家,在分水嶺觀景臺上集聚集散;四稜子山如泰山一般,巍峨矗立,沉穩霸氣;白崖梁亂石穿空,驚險激人;響河谷底靜臥腹底,牛羊成群。一陣山風吹過,帶走攀爬出汗的溼氣,叫人涼爽。山頂花崗巖堅硬如鋼,但是經過長年累月的風化,幾處巖層裸露,碎石飛天。陽光明媚,感受著高原陽光直射的刺激,難熬也是一種別樣的享受。深呼一口氣,雖然含氧量低,但清潔的空氣能夠帶來高山杜鵑花的芳香,真想自私的把所有的空氣貯存在自己的肺裡,帶到山下,帶到路上,慢慢享用。站著,蹲著,躺著;叫著,唱著,說著……藍天依舊,山風不燥,群山相抱,真是「道法自然」!
遠處山脊模糊,山影四起,已是傍晚時分,該下山了,載著收穫,哼著山歌,迎著谷風,道路且長……
欲知下山如何,請關注「斜坡地理」!
【溫馨提示】
本文由「斜坡•地理」工作室編輯整理,歡迎轉載,嚴禁直接複製粘貼到任何網站和圖書!
【真摯致謝】
歡迎轉發!感謝分享!
【招兵買馬】「斜坡•地理」工作室招募親:
1.思想健康,熱愛地理。
2.對地理學研究感興趣。
3.愛好旅行研學、騎行攝影。
4.對網絡教學資源開發研究感興趣。
5.基於專業知識,進行研究創作,協作論文發表。
歡迎投稿,投稿郵箱:361290612@qq.com
【掃描打卡】
掃一掃,關注我們!發表論文、課題研究,歡迎諮詢「斜坡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