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藥監局髮禁令:「藥妝」下架 「同名」企業尷尬

2020-12-11 SZNEWS

北京青年報2019年1月30日訊 1月10日,國家藥監局化妝品監管司發布《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再次明確我國對於「藥妝」「醫學護膚品」「藥妝品」概念的監管態度——即以化妝品名義註冊或備案的產品,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藥妝品」概念的,均屬於違法行為。此態度一出,引發藥妝市場不小的震動。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對線上線下藥妝市場進行探訪,也發現了一些監管背後的尷尬與困惑。

調查·線上電商

「藥妝」稱謂大面積消失

1月26日,北青報記者分別登錄淘寶、手機天貓、京東、蘇寧易購、唯品會、網易考拉等電商平臺,查看藥妝銷售的情況。當記者在搜索欄鍵入「藥妝」二字後,淘寶、蘇寧易購、唯品會、網易考拉均給出了類似「非常抱歉,沒有相關的寶貝」的提示,對「藥妝」一詞進行了屏蔽。

雖然多數電商平臺對「藥妝」搜索進行了技術處理,但仍有部分平臺可以搜索到。記者登錄手機天貓,鍵入「藥妝」後搜索發現,除顯示註冊商標為「森田藥妝」的商品外,還有部分商品在標題上出現了「藥妝」字樣。例如天貓國際一家店鋪銷售的「日本松本清Curel珂潤藥妝敏感肌卸妝啫喱」商品,在其產品介紹中出現了「無添加藥妝」的內容。此外,還有店鋪銷售「星期四農莊茶樹精油祛痘凝膠消除痘印粉刺膏啫喱25g×2支澳洲藥妝」「美國藥妝CeraVe PM夜間保溼修護乳」等名稱中包含「藥妝」字樣的產品。

記者還注意到,曾被宣傳為藥妝的國外品牌「理膚泉」,已經將官網的「理膚泉醫學護膚俱樂部」更名為「理膚泉泉粉俱樂部」,其官網中也找不到「藥妝」字樣。至於另一國外知名藥妝品牌「薇姿」,在其官網上也無「藥妝」字樣。至於號稱「專注敏感肌膚護理」的中國品牌「薇諾娜」,此前曾一度在百度搜索的介紹中宣稱「打造良心國貨藥妝護膚品品牌」,然而1月26日北青報記者發現這句宣傳語也已經進行了更改,「藥妝」被隱去。

調查·線下實體店

「藥妝」大招牌變小字體

近日,北青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個商圈的護膚品店、超市、藥店發現,原本喜歡突出「藥妝」字樣的化妝品店,最近幾乎都對「藥妝」的宣傳進行了低調處理。

1月27日傍晚,記者在位於東城區國瑞城的一家屈臣氏門店看到,進門左手處靠牆是一排進口護膚品陳列架,幾種常見的以「藥妝」著稱的產品均在貨架上,但產品周圍並沒有出現以往隨處可見的醒目「藥妝」招牌。記者僅在貨架上方的一張促銷單頁上,看到一行小字體寫著「八大藥妝同品牌」幾個字。促銷活動的落款日期顯示,這項關於「藥妝」的活動從2019年1月25日開始到2月14日結束。不過店員在介紹上述促銷單頁中的產品時,仍不斷強調「這些都是純天然無添加的藥妝產品,非常安全,適合敏感肌膚」。

在位於朝陽區頤堤港的另一家屈臣氏門店,當顧客詢問是否有藥妝品牌時,導購員也進行了相關品牌介紹和功效推薦。北青報記者在該門店一處貨架上發現,一款德國護膚品品牌的檯曆上標註了「來自德國藥妝品牌」的宣傳字樣。此外,北青報記者在西單附近一家同仁堂藥店發現這裡也有化妝品櫃檯,乳木果膏、尿素霜等價籤上印著「非藥品」字樣,看似找不到「藥妝」的痕跡,但櫃檯上化妝品優惠活動的宣傳單中仍有「購買小藥化妝品」的字樣。

大部分促銷員仍以「藥妝」推銷

1月28日,北青報記者以消費者身份來到位於西單的一家金象大藥房,一進門便看到左手邊聚集著薇姿、理膚泉、芙麗芳絲、花印、同仁堂等多個化妝品品牌。雖然現場並沒有任何「藥妝」標識,但當記者問起這些化妝品是否為藥妝時,銷售人員給出了肯定的答覆。銷售人員解釋稱,只有無添加、無刺激、全植物提取的物質才能叫藥妝,並強調藥妝的生產流程參照藥品,工序更加嚴格。聽了這樣一番講解,不少消費者都會覺得在藥店購買的藥妝更有保障。

在位於雙井地區的一家北京養生堂藥店,北青報記者看到有四款「協和」品牌的面膜在貨架上銷售。店員主動告知這個系列的面膜屬於藥妝品牌,生產廠家為蘇州市協和藥業有限公司。此外,記者在一家超市裡也看到,片仔癀牙膏促銷員口頭宣稱其產品屬於藥妝產品。

當然,也有一部分促銷員對「藥妝」的提法噤若寒蟬。記者想在西單商場一層的化妝品專櫃尋找部分藥妝品牌,導購人員聽到後明確表示,現在已經沒有藥妝這種說法了,並稱藥妝的提法並不規範。在漢光百貨一層北部的漢光藥店內,也擺放著不少大眾熟知的藥妝品牌化妝品。但當記者詢問這些是不是藥妝時,店內銷售人員明確表示「藥妝」都是炒作概念,這些都是化妝品。至於具體什麼是藥妝,他們也無法解釋。

店名本身含「藥妝」二字尷尬了

在上述監管背景下,最尷尬的莫過於本身名稱中就含有「藥妝」二字的商家。例如作為一家護膚品銷售門店,「鷗美藥妝」的名字中明確含有「藥妝」二字。根據其官網介紹,「鷗美藥妝」代理銷售的是在法國藥房出售的產品。北青報記者在大眾點評搜索發現,「鷗美藥妝」在北京的門店數量約有20家。

1月27日,記者分別走訪了位於富力城和位於國瑞城的兩家鷗美藥妝店,發現店內多個顯著位置均標註「藥妝」字樣,店員也表示店內銷售的都是藥妝品牌。

當記者問起「藥妝」的說法是否涉嫌違規時,店員表示不清楚。而這兩家門店所售產品包裝上的「妝」字顯示,這些產品都是按照化妝品註冊的。對此,店員表示:「這些都是純天然的非常安全的『藥妝』。」

隨後北青報記者致電鷗美藥妝上海總部,接聽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並沒有聽說過國家藥監部門的相關說法,「我們是註冊過的,也有法務部,謝謝關心!」隨即掛斷電話。

聲音

國內缺乏針對藥妝的管理辦法

在看到「化妝品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概念屬於違法行為」的消息後,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副主任醫師趙作濤表示:「是應該好好整頓一下了,每天都有很多因為化妝品導致過敏的患者來到醫院。」那麼,這一「緊箍咒」是否會影響到醫院研發使用的皮膚科產品呢?趙作濤認為不會,「醫院研發的主要是藥品,與市面上以『藥妝』為噱頭的化妝品不同」。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監管部門突然加緊「畫紅線」,把醫院放在了一個敏感的位置,「其實並不是『藥妝』產品出現了違法問題,而是從藥監局的角度出發不太支持這種叫法。國內沒有專門針對藥妝品的管理辦法,市面上的所謂『藥妝品』又越來越多,對監管者來說這的確是一個難題」。但是這樣一刀切的統統「斃掉」,是否也有些草率呢?

記者觀察

「藥妝」從熱搜到下架我們真正應關注什麼?

採訪中業內人士表示,「藥妝」的概念並非「國產」,而是伴隨著進口產品進入國內市場才出現的。因此目前市面上對於「藥妝」並沒有明確的概念,更多是來自導購們的「民間解釋」。「藥店裡銷售」「藥物標準,非常安全」……這些心理暗示是不少消費者青睞「藥妝」的主要原因。

「藥妝」這個概念在近年來也達到了「熱搜」的程度。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調查數據顯示,上世紀90年代,全球藥妝市場年銷售額只有幾億美元,而2004年已達27億美元。2015年全球藥妝市場規模為302億美元,到2020年全球藥妝市場規模將達到610億美元左右。

一位資深日化專家告訴北青報記者,「藥妝」在日本是指介於藥品和化妝品之間的「醫藥部外品」,是合法的存在。記者查閱資料也發現,誠如專家所言,「藥妝」本身並非洪水猛獸,「drugstore」(藥妝店)是在世界各國普遍存在的一種專賣店形式。

不過我國藥品監管部門對「藥妝」並不認可。此前藥監部門已多次強調,不應在化妝品中宣傳治療功效。2010年,原國家食藥監辦公室發布《關於加強化妝品標識和宣稱日常監管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將把標識和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誇大宣傳、使用醫療術語的違規行為作為日常監督檢查的重點之一。2011年,《關於進一步加強化妝品違規標識監督檢查的通知》中再次指出,重點檢查「是否存在小包裝或者說明書上標識和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誇大宣傳的違法違規行為」。

在大力優化營商環境的今天,加強對「藥妝」的宣傳規範固然無可厚非,但對於那些本身名稱中有「藥妝」二字的企業和品牌,以及時下那些對「藥妝」二字諱莫如深的企業,我們是不是更應該追問其產品的真實質量如何,而不是過分糾結於稱謂是否「違法」呢?

記者王薇張小妹李佳

相關焦點

  • 藥監局發藥妝禁令 「藥妝」稱謂大面積消失
    藥監局發藥妝禁令原標題:國家藥監局發布禁令:「藥妝」應聲下架「同名」企業尷尬1月10日,國家藥監局化妝品監管司發布《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此態度一出,引發藥妝市場不小的震動。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對線上線下藥妝市場進行探訪,也發現了一些監管背後的尷尬與困惑。
  • 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國家藥監局髮禁令:「藥妝」下架
    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熱點:國家藥監局髮禁令:「藥妝」下架由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整理髮布,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將更新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名單、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公告等重要信息,以供考生參考。更多資訊請關注黑龍江華圖微信公眾號(hljhtjy),國家公務員培訓諮詢電話:0451-88882340。
  • 「藥妝」應聲下架 「同名」企業尷尬
    鷗美藥妝的店名本身就帶有「藥妝」二字1月10日,國家藥監局化妝品監管司發布《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但當記者詢問這些是不是藥妝時,店內銷售人員明確表示「藥妝」都是炒作概念,這些都是化妝品。至於具體什麼是藥妝,他們也無法解釋。店名本身含「藥妝」二字尷尬了在上述監管背景下,最尷尬的莫過於本身名稱中就含有「藥妝」二字的商家。例如作為一家護膚品銷售門店,「鷗美藥妝」的名字中明確含有「藥妝」二字。
  • 國家藥監局一紙禁令帶來市場震動:「藥妝」稱謂大面積消失
    鷗美藥妝的店名本身就帶有「藥妝」二字 1月10日,國家藥監局化妝品監管司發布《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再次明確我國對於「藥妝」「醫學護膚品」「藥妝品」概念的監管態度——即以化妝品名義註冊或備案的產品,
  • 多道禁令下「藥妝」仍頂風銷售 國家藥監局:化妝品不能替代藥品
    結合此活動,國家藥監局還推動主要化妝品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於本月同步上線化妝品消費提示語「國家藥監局提示您:請正確認識化妝品功效,化妝品不能替代藥品,不能治療皮膚病等疾病」,提醒廣大消費者防範化妝品消費風險。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仍有不少化妝品違法宣稱「藥妝」或「醫學護膚品」,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困擾。
  • 藥妝護膚品有哪些真的有用嗎?京東蘇寧下架藥妝化妝品
    藥妝護膚品有哪些真的有用嗎?不少人在遇到紅血絲、皮膚敏感問題後,都會尋求藥妝來拯救自己的臉。然而,京東、蘇寧兩大電商平臺卻正在不約而同地下架同一類商品——藥妝化妝品。這源於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的一則監管指引:化妝品宣稱藥妝概念的,均屬違法行為。這意味著,號稱規模已超過600億元的藥妝產品市場,將迎來產銷模式的大調整。
  • 啥是藥妝?國家藥監局發話了:沒!有!藥!妝!品!
    在國家藥監局1月10日發布的《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一)》中對我國化妝品市場的常見問題進行解答一共有十個問題話匣君給大家劃幾個重點↓↓↓包括我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在法規層面均不存在「藥妝品」的概念化妝品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概念的均屬於違法行為;
  • 經濟學人全球早報:大疆發反腐公開信,藥監局發藥妝禁令,微信屏蔽...
    國家藥監局一紙禁令 「藥妝」應聲下架國家藥監局再次明確我國對於「藥妝」「醫學護膚品」「藥妝品」概念的監管態度——即以化妝品名義註冊或備案的產品,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近日,多數電商平臺對「藥妝」搜索進行了技術處理。淘寶、手機天貓、京東、蘇寧易購、唯品會、網易考拉等電商平臺均已屏蔽「藥妝」關鍵詞。
  • 真的是藥妝?國家藥監局:違法的
    對於愛美的女性來說,挑選化妝品可以算得上是一件大事,想找到適合自己使用的化妝品總是要經過多方考慮,而藥妝的出現似乎給了女性更多的選擇,消費者一旦接觸到藥妝的概念,對於產品的信任度往往會變高,認為護膚品具有一定的藥效作用。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國家藥監局重拳規範 鷗美仍打「藥妝」招牌
    吳容今年年初,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國家藥監局」)再次重申不得以「藥妝」作為宣傳。然而,仍有部分品牌在打「藥妝」的擦邊球。《中國經營報》記者在北京走訪時發現,多家鷗美藥妝的門店招牌及店內廣告張貼仍為「OMEY鷗美藥妝」。
  • 多道禁令下,「藥妝」仍頂風銷售
    結合此活動,國家藥監局還推動主要化妝品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於本月同步上線化妝品消費提示語「國家藥監局提示您:請正確認識化妝品功效,化妝品不能替代藥品,不能治療皮膚病等疾病」,提醒廣大消費者防範化妝品消費風險。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仍有不少化妝品違法宣稱「藥妝」或「醫學護膚品」,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困擾。
  • 600億元藥妝市場大整頓!將覆蓋國產進口
    不少人在遇到紅血絲、皮膚敏感問題後,都會尋求藥妝來拯救自己的臉。然而京東、蘇寧昨日卻不約而同地開始下架同一類商品——藥妝化妝品。這源於國家藥監局近日發布的一則監管指引:化妝品宣稱藥妝概念的,均屬違法行為。這意味著,號稱在華規模已超過600億元的藥妝市場,將迎來產銷模式的大調整。
  • 藥妝」一夜消失:國家藥監局重拳整治600億大市場
    (原標題:藥妝」一夜消失,國家藥監局重拳整治600億大市場)
  • 「藥妝」一夜消失,國家藥監局重拳整治600億大市場
    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稱「國家藥監局」)卻在近日悄然放出風聲,明確了對於「藥妝」、「醫學護膚品」、「藥妝品」概念的監管態度——均屬違法。目前,在淘寶、蘇寧兩大電商平臺上搜索「藥妝」關鍵詞,已經不顯示任何商品。記者注意到,連原品牌名中帶有「藥妝」字樣的森田藥妝旗艦店,已經抹去藥妝字樣,改為「森田」了。
  • 新規將行 廣藥旗下佰花方稱「藥妝」時日無多
    來源:宋清輝18個月前,國家藥監局強調化妝品宣稱「藥妝」違法,各企業品牌掀起一股下架整改風。如今,禁令發出不足兩年,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仍有部分企業踩著政策紅線以獲取利益。7月30日,北京商報記者發現廣藥集團旗下化妝品牌佰花方在官網號稱,將藥研體系應用於藥妝產品開發,且「研發、生產遠超普通護膚品的基礎性層級」。
  • 多道禁令下「藥妝」仍頂風銷售,比普通化妝品更勝一籌?
    結合此活動,國家藥監局還推動主要化妝品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於本月同步上線化妝品消費提示語「國家藥監局提示您:請正確認識化妝品功效,化妝品不能替代藥品,不能治療皮膚病等疾病」,提醒廣大消費者防範化妝品消費風險。
  • 國家藥監局「發話」一周 多個電商平臺仍售「藥妝品」
    國家藥監局三令五申禁用的「藥妝品」偽概念,卻仍然「混跡」於多個電商平臺。一邊是新興業態規範的缺失,一邊是監管部門的高調「喊話」,一場化妝品行業產銷模式的洗牌是否將真正來臨?  今年1月1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一),明確「對於以化妝品名義註冊或備案的產品,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藥妝品』概念的,屬於違法行為。」一周過去了,京東、蘇寧易購已全面下架「藥妝」產品,而天貓、小紅書、亞馬遜等平臺仍照售不誤。
  • 電商平臺緊急下架「EGF」和「藥妝」,小心不要再被套路了!
    近日,國家藥監局在其官網發布了「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一)」,依據我國現行化妝品法規規定和有關技術規範,對一些化妝品熱點問題作出明確解答。其中明確提出,世界上多個國家在法律層面上均不存在「藥妝品」的概念,其目的是避免化妝品與藥品的混淆。
  • 藥妝市場急變臉 商品從熱搜到下架
    近日,國家藥監局化妝品監管司發布《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再次明確我國對於「藥妝」「醫學護膚品」「藥妝品」概念的監管態度——即以化妝品名義註冊或備案的產品,宣稱「藥妝」「醫學護膚品」等「藥妝品」概念的,均屬於違法行為。此態度一出,引發藥妝市場不小的震動。
  • 藥妝從盛轉衰 市場規模高達625億 三無產品搖身一變成知名品牌
    一項事物興起之後,往往會帶動整個產業鏈,也會出現越來越多的亂象,上個月,國家藥監局發布公告稱,『藥妝品』概念的化妝品,屬於違法行為,不僅在國內,就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不存在『藥妝品』這一概率,說白了,藥和化妝品的概率是不能混為一談的,公告一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