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國及地區以人民幣結算,花旗:2030年人民幣將成全球第三大貨幣
據新浪財經報導,世界最大的銀行之一花旗銀行在8月11日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弱美元的貨幣環境將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預計到2030年,人民幣將以7.94%的佔比,躍升為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因此,花旗銀行將繼續保持看好人民幣匯率和中國債券的策略。事實上,看好人民幣資產前景的不只是花旗這一家金融機構。
-
人民幣成結算新寵!花旗銀行:2030年將成為世界第三大貨幣
最近十多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國際貿易的迅速增長,人民幣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引發的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論斷也日益提上了日程。在北京時間8月11日的時候,作為世界最大銀行之一的花旗銀行發布了一份最新報告,並且在報告中特別表示,在目前弱美元的貨幣環境中,會進一步加快中國人民幣的國際化。而且他們還表示非常看好人民幣匯率,並預計到2030年的時候,人民幣會成為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佔比將達到7.94%。
-
花旗銀行劉利剛:弱美元將持續至2022年,人民幣國際化將會加速,2030...
「多因素助推之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會加快,到2025年,人民幣在國際主要支付貨幣中會取代日元,變成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到2030年,人民幣會逐漸取代英鎊,變成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 近日,花旗銀行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利剛接受券商中國記者採訪,分享了對人民幣國際化及匯率市場的看法。
-
全球支付貨幣排名升至第五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
新華社上海7月24日電(記者 範子萌)《上海證券報》24日刊發題為《全球支付貨幣排名升至第五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的報導。文章稱,7月23日,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6月,在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升至第五位,佔比為1.76%。
-
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 在全球官方機構中的接受程度持續上升
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在全球官方機構中的接受程度正持續抬升。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9月30日發布的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今... 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在全球官方機構中的接受程度正持續抬升。
-
全球支付貨幣排名升至第五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
新華社上海7月24日電(記者 範子萌)《上海證券報》24日刊發題為《全球支付貨幣排名升至第五 人民幣國際化穩步推進》的報導。文章稱,7月23日,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6月,在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升至第五位,佔比為1.76%。
-
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0:人民幣位列全球第六大支付貨幣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在2020年7月25日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0》稱,目前人民幣位列全球第六大支付貨幣,也是國際貿易、國際投融資的主要計價貨幣和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
渣打CEO:人民幣2020年將成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幣
渣打銀行集團執行長冼博德應邀在「人民幣時代到來?」的分論壇上發表演講時說,預計到2020年人民幣支付可能會在現有水平上翻四倍,成為世界第四大支付貨幣。他說,實際情況可能會比預測的還要樂觀。點擊進入專題>>>> 冼博德說,2012年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第七大支付貨幣,在全球貿易融資總額中所佔比例達到了7%,已經超過歐元。
-
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6:人民幣有望在兩年內超越日元、英鎊
中新社北京7月24日電 (陳溯)「本報告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人民幣有望在兩年內超越日元和英鎊,成為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全球第三大貨幣。」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表示。 24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發布了《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16》。
-
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0:人民幣位列全球第六大支付貨幣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在2020年7月25日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0》稱,目前人民幣位列全球第六大支付貨幣,也是國際貿易、國際投融資的主要計價貨幣和重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
數字貨幣有助人民幣國際化
來源:中國證券報從商品貨幣演化到信用貨幣,貨幣自身的價值屬性不斷向交易的便利性妥協。然而,帶著降低交易成本之使命而降生的貨幣,反而成了增加交易成本的源頭之一。這集中體現在國際經濟和金融交易活動中。那麼,數字貨幣能否解決,或者能在多大程度上緩解全球經濟、金融和貨幣體系造成的失衡問題?發行數字貨幣(DC/EP)能否成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可行方式?
-
李曉:應該如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珠海市橫琴新區智慧金融研究院/吉林大學橫琴金融研究院院長李曉教授為論壇作了題為《以高水平的金融業開放與發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兼論人民幣國際化研究的幾個問題》的發言。 李曉教授在發言中指出,自2009年以來,人民幣國際化總體上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在人民幣國際化問題的研究上,至少有四個方面的問題需要反思,即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是什麼?
-
評論: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開放談)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取得顯著進展。人民幣支付貨幣功能不斷增強,投融資功能逐步提升,儲備貨幣功能嶄露頭角,計價功能實現突破,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在全球貨幣體系中,人民幣保持了穩定地位。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民幣國際化面臨全新的發展機遇,人民幣的計價結算、交易媒介和儲備貨幣的功能有望獲得長足發展。筆者認為,未來一個時期,應採取針對性舉措穩慎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
劉珺:人民幣國際化要從主權貨幣、數字貨幣同發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將數字貨幣作為其2020年首要任務之一,推動各成員國跟上金融科技發展。在劉珺看來,如果人民幣未能納入全球性的數字貨幣體系,就有可能削弱其未來的影響力。因此,對人民幣國際化的現實問題及數字維度展開探討很有意義。
-
就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達成共識
24日,國際金融論壇領袖對話會在北京舉行,人民幣國際化問題是會議討論的焦點,與會嘉賓就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迫切性達成共識。經濟學家成思危、央行前行長戴相龍、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及國際金融論壇相關成員出席了論壇,並就如何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並擴大中國和歐盟的交流合作等問題展開了務實討論。
-
中國銀行發布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人民幣國際地位預期...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 「2017年人民幣國際化整體呈現整固發展的良好態勢,預計在新的一年人民幣國際化將迎來新的發展空間。」1月31日,中國銀行副行長張青松在中國銀行2017年度《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金融市場雙向開放中的人民幣》(下稱「《白皮書》」)發布會上表示。
-
央行發布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人民幣計價貨幣功能將有更多發展
期貨日報網訊(記者 楊美)央行8月14日發布的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人民幣在政府涉外統計、核算、管理中的計價職能進一步增強,發展成熟的期貨市場陸續引入境外交易者,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貿易中更多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種類和規模進一步擴大。
-
摩根史坦利預計到2021年底人民幣可能會升值至6.6
9月1日,在岸和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一度升破6.84、6.83、6.82三道關口,盤中一度逼近6.81關口,雙雙刷新逾一年以來新高。統計顯示,自5月下旬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累計升值超3000個基點,升值幅度超過5%。隨著人民幣強勢升值,外資機構近期也紛紛上調人民幣匯率的預期。高盛認為,未來12個月內,人民幣對美元有望漲至6.7。
-
花旗銀行首席劉利剛:人民幣進入升值通道 短期看到6.9
來源:經濟觀察網原標題:花旗銀行首席劉利剛:國際化加速開啟 人民幣進入升值通道,短期看到6.9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一真 「到2030年,人民幣也會逐漸取代英鎊,變成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我們預期佔比在7.9%左右,比現在的1.76%有一個大幅的上升,但和現在其他兩大主要全球支付貨幣—
-
中國央行發布《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 :人民幣在全球外匯...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8月14日,中國央視新聞報導,中國央行今天發布《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人民幣支付貨幣功能不斷增強,儲備貨幣功能逐漸顯現,人民幣繼續保持在全球貨幣體系中的穩定地位。數據顯示:2019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19.67萬億元,同比增長24.1%,收付金額創歷史新高,人民幣成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