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謝古居:令後人追懷的東晉名相——同朝為官,同住烏衣巷

2021-01-11 江蘇故視

本期的江蘇故視為大家介紹的是南京的王謝古居,剛剛我們看到的便是王導、謝安古居的內部陳設。王導和謝安是東晉的兩位名相,而這裡則還原了王謝家族的政治生活場景。其實王謝古居是後來修復的建築,目的在於讓人們可以了解到東晉時期兩大家族的概況。

這裡是王謝古居的陳列館,其中保存了一些較為珍貴的文物,還有許多藝術大家的詩文楹聯,極具文化底蘊。

重修後的王謝古居,包括來燕堂、聽箏堂和鑑晉樓,「來燕」取自當年謝安以信傳燕的故事,而聽箏堂顧名思義,聽彈古箏之地,晉孝武帝臨幸謝宅之時就在此地聽得謝安的琴音。

在聽箏堂前,有一塊這樣的渠道區域,叫做曲水流觴,是古代文人墨客吟詩鬥酒的場所,在曲水流觴中放一個倒滿酒的杯子,杯子飄到誰面前,誰就要作詩一首,也算是古代一種娛樂活動了。

來燕堂

「金陵四十八景」中的第二十八景就是這來燕堂,這面牆上的壁畫描繪的是竹林七賢,全場6米,寬1.1米,現在被定位國家重點保護文物。

朱雀橋邊野花草,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這首被廣為傳唱的詩中的烏衣巷便是此處,這烏衣巷是三國東吳時期的禁軍駐地,當時的禁軍都身著黑軍服,所以此地被稱作烏衣巷。

烏衣巷

王謝兩家同居烏衣巷,又同朝為官,作為一代名相,王、謝足以令後人追懷,烏衣巷名貫古今,王、謝家族人才輩出,他們居住的這條古巷,還有「王家書法謝家詩」的風採。

編輯:故視君 主編:夏晗婷

拍攝:周 傑 後期:李 潔

編導:榮洋成 監製:程子亮

相關焦點

  • 烏衣巷:歷史深處走來的文化記憶
    一千多年前,詩人劉禹錫用寥寥數筆勾勒出時代滄桑巨變,也讓這條隱藏於六朝古都南京的幽僻古巷聲名鵲起——千百年來,追尋劉禹錫筆觸而來的文人墨客絡繹不絕。從興盛到衰敗再到後來的重建,烏衣巷裡的一磚一石,都述說著東晉以來的王朝更迭、韶華流逝。那些流傳於地名背後的故事,更承載著歷史深處走來的文化記憶,讓後人對這個靜默的小巷充滿遐思和想像。
  • 烏衣巷裡遊客多,豪門大族「榮不過三代」,華堂金屋變身商業鬧市
    東晉時期,秦淮河兩岸人煙稠密,烏衣巷一帶華宅高第鱗次櫛比,是朝廷達官貴族的居住區。而以宰相王導、謝安為代表的王、謝兩大家族成員,也多居住於此。另一種說法,在東晉時以王導、謝安兩大家族居住在烏衣巷,其子弟喜歡穿黑衣,人稱「烏衣郎」,由此得名「烏衣巷」。還有民間神話,說是金陵人王榭在航海途中遭風暴翻船,漂流至烏衣國,娶妻生子,後復回故裡,思念烏衣國親人,將居所之巷稱為「烏衣巷」。
  • 秦淮的朱雀橋與烏衣巷、媚香樓、桃葉渡
    秦淮的朱雀橋與烏衣巷、媚香樓、桃葉渡。秦淮河分為內河和外河,全長110公裡,是萬裡長江的自然支流,指的即是貫穿南京全城的十裡內河。早在六朝時代,秦淮河夫子廟一帶已有眾多世家大族聚居。唐代詩人劉禹錫一首《烏衣巷》,令這兩處成了後世尋幽懷古者必訪之地。王謝二家多彼此通婚,或與王公貴威聯姻。如謝安之孫,有「謝混風華,江左第一」美譽的謝混,便娶得晉孝武帝之女晉陵公主為妻。謝安的侄女謝道韞是晉朝聞名一時的才女,詩情超群且雅善清談,時人將之與竹林七賢並論,譽為有「林下風氣」。
  • 走過路過烏衣巷
    作者:李倪斌(筆名柅兵)在金陵、也就是南京邂逅烏衣巷,完全是被旁邊的小吃店吆喝聲點醒。老闆熱情地吆喝著廣告詞: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烏衣巷口串串香……什麼!烏衣巷在這裡,是哪個烏衣巷?我停下腳步四處張望,生怕錯過這一名巷。
  • 【春潮】烏衣巷口夕陽斜
    駱躍泉「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唐代詩人劉禹錫一首七絕《烏衣巷》膾炙人口,烏衣巷之名歷千年而不衰。世人大多知道南京秦淮河畔有一個烏衣巷,卻不知與南京不足百裡的滁州和與南京近在咫尺的江寧也各有一個烏衣巷,三地各有一個烏衣巷,難道僅僅是地名的巧合嗎?懷著對歷史的困惑,嘗試著穿越時空的隧道,走近1700多年前的那一段歷史的塵埃。
  • 朗讀賞析《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譯文:朱雀橋邊,冷落荒涼長滿野草野花,烏衣巷口斷壁殘垣,正是夕陽斜掛。當年王導、謝安簷下的燕子,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中。注釋:朱雀橋:在金陵城外,烏衣巷在橋邊。 在今南京市東南,在文德橋南岸,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於當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在東晉時以王導、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
  •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朱雀橋】在金陵城外,烏衣巷在橋邊。 在今南京市東南,在文德橋南岸,是三國東吳時的禁軍駐地。由於當時禁軍身著黑色軍服,所以此地俗語稱烏衣巷。在東晉時以王導、謝安兩大家族,都居住在烏衣巷,人稱其子弟為「烏衣郎」。入唐後,烏衣巷淪為廢墟。現為民間工藝品的匯集之地。【烏衣】燕子,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橫跨秦淮河。【尋常】平常。
  • ◤ 遊巷子NO.7 ◥ 烏衣巷口夕陽斜
  • 東晉才女謝道韞幸與不幸的一生
    氣象爾何物,遂令我屢遷。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讀到這首詩,你覺得它的作者是男性還是女性?抑或,提起「魏晉風度」,你能想到什麼?竹林七賢?《廣陵散》?還是嵇康的打鐵聲?沒錯,那是個名士輩出的時代;那時的人們舉止瀟灑、氣度不凡,留下來很多流傳後世的名人軼事。而當時對於一個人氣度和名望的最高評價,叫做「清流雅望」。
  • 淺談烏衣巷中的「王、謝」
    王、謝是指東晉時以王導為主的琅琊王氏和以謝安為主陳郡謝氏。我們都知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出自劉禹錫的《烏衣巷》。作者描寫了原本棲息在王謝雕梁畫棟、堂檁之上的舊燕,如今卻棲居在尋常百姓家低矮的屋簷下。昔日風光無限的王謝舊居蕩然無存,曾經的昌盛繁華灰飛煙滅。
  • 長不足百米的烏衣巷,南京最古老的巷子,昔日世家大族的居住之地
    從天下文樞牌坊沿著石板路,穿過橫跨在秦淮河上的文德橋,再繼續前往約50米就來到了烏衣巷,粉牆黛瓦的建築、青綠色的「烏衣巷」三字,看似普通,誰曾想歷史上這裡可都是世家大族聚居之所。唐朝時期的烏衣巷一度淪為廢墟,以此詩來感慨滄海桑田、世事變遷。
  • 劉禹錫《烏衣巷》翻譯和賞析!
    【注釋】1.烏衣巷:在今南京市東南,以三國時東吳烏衣營駐地而得名。東晉初士族首領王導建宅於此,遂成為王、謝兩大貴族世家的聚居地。2.朱雀橋:又名朱雀航,架在秦淮河上,正對金陵城南的朱雀門,與烏衣巷鄰近,是昔日的交通要道。
  • 《烏衣巷》中的朱雀橋邊野草花究竟在哪?
    >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如今,烏衣巷是南京人氣最旺的景點之一,來自全國各地「跟著課本去旅行」的孩子圍在毛主席手書的《烏衣巷》碑刻前,津津有味地聽老師或導遊在講故事。詩和遠方牽手,點讚!看過烏衣巷、王謝紀念館,自然聯想起朱雀橋,那橋邊的野草花現在是什麼模樣了?
  • 闊別62年 卞壼後人重訪卞公祠 - 現代快報
    老人83歲,名叫卞振國,是東晉大將卞壼(kǔn)的第66代傳人。因為姓卞,她的先祖們一代代地守護著自東晉時就以「忠孝」聞名天下的卞公祠。62年前,她和丈夫迫於生計離開,開始定居無錫。如今卞公祠復建,老人激動不已,在兒子、孫女的攙扶下,又來到了闊別62年的卞公祠。「我手頭有一些卞公祠的資料,希望對卞公祠復建有用。」老人激動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