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哈爾濱機場迎來復工復產後的一組大數據——機場單日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萬人次,達到去年同期8成;此外,目前哈爾濱機場平均每日起降架次380架次左右,已恢復至去年同期9成。
復工復產後各家航空公司也是「各顯神通」,紛紛推出各種優惠活動吸引遊客出行,「隨心飛」、「周末飛」、「無限飛」、「享免稅」……等優惠套餐層出不窮。疫情之下,整個疫情期間航班數量驟減、甚至停飛,導致今年整個航空行業遭遇「黑天鵝」事件。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那些平時自帶光環的空姐、空少們,此時此刻也是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今天,我們邀請了幾位哈爾濱籍的空姐,講述疫情期間的的生活和工作,講述「距離天空最近工種」的那些生活片段……
01
「工作剛1年 沒想到趕上疫情」
畢男:空姐 25歲 坐標上海 就職於中國三大航空公司之一
很多人以為我們賺得非常多,其實我們工資主要是底薪+時薪,額外的有補貼、過夜費等。我飛的航班都是當天往返,基本沒有過夜的情況,所以我的主要收入就是靠時薪,「簡單說就是飛多久就有多少錢!」
在疫情之前一周飛2到3次,也是全國各地到處飛。但疫情期間並沒有實質性的停工,但一個月也就飛1到2次。「可以說工資已經貼地皮了!」
還好當時公司還有一定的補助,比如說飛行小時在多少小時以內,公司就會有補貼金,也算在一定程度上穩定我們的情緒。
疫情的時候,看到停機坪上停滿了各家航空公司的飛機,突然覺得很震撼,也很惆悵,想想平日裡機場車水馬龍的場景,再看看空蕩蕩的候機樓,心裡很不是滋味,「疫情的影響真的太大了,不僅僅是對我們空姐,對航空公司,對所有人都是。」
現在復工復產了,我飛航班也基本能夠達到一周一次了,工資大概在5000左右。
疫情時想了很多,也看到有些人離職了,也有過思想波動,但現在飛起來就不想那麼多了,就期盼這疫情完全結束,航班正常,繼續飛行。
02
「防護很全面,但心裡依舊沒底」
黃佳:空姐 30歲 坐標北京 就職於中國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航空公司之一
疫情期間,航空公司為執飛的我們提供了比較全面的防護。飛行期間目前國內一級響應地區和二級地區是要帶kn95口罩和眼罩,三級地區就是醫用口罩,國際低中高風險不管是客運還是貨運都是帶kn95口罩然後穿防護服眼罩。所有的航線都要帶乳膠手套外加一副透明手套,在執飛一些國際航班時,甚至還要穿上成人紙尿褲才能開始工作。「飛國際航班回來需要做兩次核酸檢測,同時隔離14天,比起收入減少,我更害怕疫情。」
為了減少接觸,一餐二餐一同發放,食物也由原來的普通餐換成密封包裝的小餅乾、小蛋糕等,公務艙的被毯、經濟艙的洗漱包等一次性物品不再配備。飛機後三排是不讓坐人的,要設成隔離區域。
如果滿客若發現發熱旅客或者有疫區旅居史的人,我們需要非常仔細地詢問登記,「搞得像審犯人,而且也會讓飛機上其他乘客很緊張,但為了防疫也是無奈之舉。」
從硬體上看,飛機上的安全性非常高,空氣過濾系統是可以99%把機艙內的病毒過濾掉。從防護上看,航班也是非常仔細,包括武漢恢復開通的時候,都是直接落地後從L2門下機,直接有車拉到集中隔離酒店,進行核酸檢查。
比起年輕人擔心工資問題,我更看重安全問題,除了擔心自己,更擔心家人。每次執行完航班,大家都要用酒精全面消毒。
尤其是疫情期間飛得少,在家看各種新聞心裡挺慌的,尤其是害怕公司來電話,害怕某個航班上有確診旅客,尤其是北京二次疫情期間,更是挺緊張的。
「那段日子簡直太難熬了,只希望這樣的日子早點結束。」
03
「沒有航班的日子裡,只能吃『土』」
周雅文:空姐 22歲 坐標廈門 就職於東南部某航空公司
工作兩年,沒有疫情的時候工資能達到1萬多一點,但花錢也比較大手大腳,沒有什麼存款,所以在疫情期間,真的有點抓「瞎」。
雖然沒有停工,但整個疫情期間也就飛了20個小時左右,所以收入連房租都不夠,「要不是走不了,當時真的想帶薪休假回哈爾濱。」
疫情期間,公司都有慰問的食物,比如泡麵、牛奶,防疫用的口罩、酒精也有供應。此外還有帶薪休假,雖然考勤加五險一金全都扣掉就剩800左右,但也聊勝於無。「最開心的是有3000元的防疫津貼。」
同時,公司每個月還會組織乘務部的乘務員去參加志願工作,去幫助公司地面服務保障部的夥伴在機場幫忙。「這點其實也挺好,要不在家也是瞎想,不如去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目前,從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等城市飛往哈爾濱的航班客座率達到80%,空姐空少們的工作也正在逐漸回到正軌上。
在經歷了乘客減少、航班停飛,再到航班恢復、航空業復工復產,這其中的起伏只是疫情中各行各業的一個縮影,其中包括你我他,是每一個人的生活片段。
此時此刻,無論你身處何處,做著什麼工作,都請你加油!
文中圖片均由黑龍江機場集團提供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圖文編輯 | 黑龍江頭條
圖文來源 | 黑龍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