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陰一陽之謂道——從民俗圖畫管窺太極圖文化

2020-12-13 趣奇新說

陰陽哲學是中國哲學的主體內容,對華夏民族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陰陽魚太極圖(圖1)則是以圖形的形式對陰陽哲學的展示。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就有了太極圖的雛形,見圖2~5:

圖1陰陽魚太極圖
圖2魚紋彩陶盆

該文物在1975年陝西監潼姜寨出土,屬仰韶文化半坡類型,距今約6800~6300年。解說一下其上的紋飾:盆底中心有兩條肚白之魚和兩條肚墨之魚,白墨相隔,相互追逐,這構成一圖;另外,右上角還有一條肚墨之魚追逐其下的肚白之魚,這兩條又可構成一圖。可說肚白之魚為陽魚,肚墨之魚為陰魚,兩圖中均兩兩相逐,具有現陰陽魚太極圖的意韻。

圖3雙魚太極圖

該紋飾距今約6000年。(圖來自明賜東著《太極圖探秘》)

圖4屈家嶺文化彩陶紡輪

湖北天門石家河羅家柏嶺出土,距今5000~4600年。

圖5紡輪

新疆出土,距今2800~3900年。

我們的民俗文化裡也處處體現著陰陽思想,現從民俗圖畫來窺「陰陽思想」之一斑,如圖6~15:

圖6年年有餘

圖中有鯰魚,「鯰」諧「年」,「魚」諧「餘」,寓意「年年有餘」。

圖7陰陽魚兒紋

此圖來自鄭軍、徐麗慧編繪《中國魚紋圖案集》。

圖8陰陽花葉紋1
圖9陰陽花葉紋2
圖10百年長壽

「以百合花、佛手、回文組圖。取百合花之百、回文喻綿延,佛手喻長壽。寓意百年好合,福壽綿長。」(圖、注釋來自王軍雲編著《中國吉祥圖典》)

圖11鸞鳳和鳴

圖中鸞與鳳為一雄一雌,象徵夫妻相隨,即鸞鳳和鳴比喻夫妻和諧,婚姻美滿。這是民間流傳的吉祥祝辭。

圖12雲龍風虎

《說文》:「龍,鱗蟲之長。」是中國最尊崇的神物,常以之稱謂皇帝;《說文》:「虎,山獸之君也。」有「雲從龍,虎從風」之說。「雲龍風虎」有「龍爭虎鬥」的意蘊,象徵推動世界進步的英雄人物。

圖13麟鳳呈祥

古書《吳越春秋》言:「禹養萬民,鳳凰棲於樹,麒麟步於庭。」傳說麟為仁獸,蹄不踏青草和昆蟲。麟、鳳雙飛,比喻賢士齊集。人們把麟、鳳齊飛視為天下太平的象徵。

圖14龍鳳呈祥

「龍乃萬靈之長,鳳為百鳥之長,都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奇動物。龍象徵權威、尊貴。鳳象徵美麗、仁愛,也被作為女性的最高代表。民間常把結婚之喜比作『龍鳳呈祥』,也是對幸福、吉祥的祝賀。」(圖、注釋來自李典編著《中國傳統吉祥圖典》)

圖15夔鳳紋

(圖來自劉秋霖等編著《中華吉祥紋樣圖典》)

由上面所列的圖畫可以看到一個共同點:均成雙成對,均首尾互逐,環轉如意,因此,這些民俗圖畫都體現了陰陽魚太極圖的神韻,都蘊含著陰陽思想,是陰陽魚太極圖的具象版。

陰陽思想作為源遠流長的哲學思想,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早已浸透瀰漫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學、曆法、中醫、書法、建築、堪輿、佔卜等,有興趣的讀者可去參詳一番。

相關焦點

  • 一陰一陽之謂道,百姓日用而不知
    《易經》的根本和核心是陰陽之道。《周易·繫辭》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莊子說:「《易》以道陰陽。」《周易·繫辭》中又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成大業。」太極圖是陰陽之道的最好體現,表達了《易》之三易:簡易、變易、不易簡易,大道至簡,「一陰一陽之謂道」,「易則易知,簡則易從」。
  • 袁帥:御物待世一陰一陽之謂道
    《易》以道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是《周易》思想的根本。在《易經》中雖然沒有明確使用陰陽的概念,但陰陽的流行與轉化確實是《易經》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思想。老子認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由陰陽結合而成的,都是陰陽的合和體。「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 一陰一陽之謂道---約會線和分手線介紹
    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下跌了就是陰柱,上漲了就是陽柱。以「太極生兩儀」來推擬社會日常,一陰一陽兩根蠟燭線相向運動可視為約會,背向運動則為分手。因此,蠟燭線技術中就有了約會線和分手線。
  • 《易經》背後的大智慧:一陰一陽之謂道,人要認識到客觀的矛盾
    一陰一陽之謂道——《易經》譯文:一陰一陽的矛盾變化就稱為道;《易經》中的這句話蘊意深刻,今天只探討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變化。如果兩個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在一起生活會矛盾不斷,可能為了一頓飯都會大打出手。你愛吃魚,讓別人都要吃,不吃就不高興,這不是無賴嗎?
  • 「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兩種人越是聰明,越容易招致禍患
    《易經》中所說的「一陰一陽之謂道」,一語驚醒夢中人,告訴人們:一旦言行舉止失衡,就會招致禍患。就如曾國藩在家書中所寫:「近來見得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其實,一個人再聰明,若果有以下2種跡象,也是非常容易招致禍患的。
  • 「一陰一陽之謂道」,世間萬事萬物都存在著正反兩個面
    帆爸育帆妞兒樂分享(第1254天)懷菩薩心腸,行霹靂手段,才能走得更, 「一陰一陽之謂道」,世間萬事萬物都存在著正反兩個面,達到了某種對立統一平衡,便衍生出了道。做人做事同樣如此。當問題出現在面前的時候,不能一味含含糊糊,必須以有效手段予以解決。但是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卻要儘量照顧到方方面面的訴求,不能只圖一時的痛快,卻留下難以彌補的後患。菩薩心腸,就是做人要寬大仁慈,不做壞事,事不做絕,更不會仗勢欺人,既體現了胸襟和氣度,也體現了涵養與明智。
  • 太極八卦雲溪村,螺旋塔,一陰一陽,雌雄相應
    有朋友看到後立即給我推薦,奉化區也有螺旋型的塔,規模更大,而且一陰一陽,值得去看看。打開地圖,奉化區還真有一座螺旋型的塔,地圖上就有「螺形塔」這個名稱。朋友所說的螺形塔,一陰一陽一塔、一潭,正好一陰一陽,雌雄相對。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S形的雲溪,正好從倒螺塔和螺星塔之間穿過,正合了「陰陽八卦」的太極之象。
  • 太極圖構圖及文化內涵探析
    在探尋宇宙生成及萬物運動變化的內在動力、規律的思考中,《易經》創造性地提出了「一陰一陽之謂道」這個哲學命題,在秦漢以前,中國的儒道並不分家,中國哲學的方方面面都包含在一個「道」中,廣博而精微。老子在《道德經》中建構了完整的辯證法哲學體系,提出了「道」的概念,揭示了「道」的運動變化,並將運動變化的原則概括為自然與社會的宇宙普遍原則。
  • 活成自己的小太陽:這就是光陰存在的意義,一陰一陽謂之正道
    《光陰》文 | 張宸霏這一桿小路燈,通體漆黑,透過玻璃罩暈出柔和的暖黃,依稀的光投射在清澈的河水裡,隨波浮沉。我那博學的影子總能發現許多凡人之眼看不見的東西,這也令我大為吃驚,也許這就是影子們的神奇之處吧。「那便是當然——一日復去,新月又起,每一盞燈都將比過去更亮一分,」她沉思了片刻,又道,「其實並非亮度增加了,而只是人可笑的錯覺認為,今朝更比昨日好……但,其實也是如此。」
  • 淺談《易經》之陰陽的起源
    曾經聽到別人談到算命、風水、取名字、測吉兇、老家辦喪事請陰陽先生料理等,心裡特別崇拜,既玄幻又那麼神秘,仿佛把我的腦海蒙上一層朦朧的面紗,也許只需要一味藥引就能揭開其中些許奧秘,也可能一知半解後,永遠混沌下去。
  • 「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是蘊藏在「大象」中的根本因素
    如上為陽,下為陰,沒有上就無所謂下,沒有下也就無所謂上。靜為陰,動為陽,沒有靜之屬陰,就無所謂動之屬陽;反之亦然。陰陽的互根是從哲學高度歸納出的結論,具有一般性的普遍意義。其二,陰陽互藏。相互對立的陰陽雙方中,任何一方都包含著另一方,即陽中有陰,陰中有陽。宇宙中任何事物都含有陰和陽兩種屬性不同的成分或勢力。
  •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繫辭傳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天之道,曰陰與陽也」,並引用孔子的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所以說儒家認同:「道者,陰陽變化之理也。」道,即宇宙運行,自然變化的法則。也就是:道=太極=陰+陽,譬如:無+有。易經中的「太極」與「道」字相通,正因為萬物由「道」所生,因此萬物變化均由太極,化成兩儀、四象、八卦。
  • 修心是太極功夫裡面的重要環節
    由此可知,必須搞明白啥是「陰平陽秘」,也就是要懂得「太極生兩儀」是怎麼回事兒,才能使自己保持健康。 #百裡挑一#陰陽,在《周易》中劃分得更為具體,日月、山澤、男女、寒暑、冬夏、腹背、表裡、言行等等,都分屬於陽和陰。陰陽處於永無休止的矛盾運動變化之中。「一陰一陽謂之道。」
  • 太極圖知多少?陰陽魚太極圖、周子太極圖、空心圓太極圖
    周子太極圖一共有五層,第一層是最上面的圓圈,「無極而太極」;第二層是黑白三輪環抱,「一靜一動,互為其根」,隨著太極的動靜變化而產生兩儀,天地就產生了;第三層為五行之氣,因為陰陽的相互變化,陽變陰合,而生出木
  • 中國畫有別於西方造型,更注重氣韻,其根源思想竟是太極陰陽
    中國畫與西方造型藝術不盡相同,它重視修心明志,中國古典哲學的儒、釋、道思想都深深影響到中國畫。虛谷 《三友圖》一陰一陽之謂道,道是宇宙規律、大自然規律,道家認為宇宙大到沒有邊際,也小到沒有邊際,人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這與佛家觀念是一樣的,佛家講「不生不滅,無始無終」。
  • 「道」與物理學上「四大基本力」關係
    「道」者。道家_「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佛家_「平常心是道」。《易經》_「一陰一陽之謂道」。故道是一、太極、本源,是宇宙及宇宙的規律規則,是人的心境與思想;道是終極的、無形的、無限永恆的,是造物者;陰陽合而生萬物,道生陰陽、造人類。
  • 道教老子教會你跳出陰陽來觀道
    道教老子教會你跳出陰陽來觀道其實老子告訴我們在「道」裡是不存在陰陽的,陰陽只是道的後裔(孩子)。所以太極陰陽只能稱為「道相」,什麼是道相呢?萬法歸一萬法歸宗不是論證萬法和一是一個物體,而佛教和道教在這個問題上多是陷入了的錯誤論證,把「一」這位萬法的母親,論證和一所生的萬法(孩子)是一體的。這就等於論證母親就是孩子,孩子就是母親。其實不管是釋迦牟尼和老子,都是想讓萬法認祖歸宗,萬法歸一,而不是去混淆他們之間的關係。
  • 太極和太極圖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首先我們得從太極的來源說起。太極這個詞出自於《莊子·大宗師》「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