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易經》之陰陽的起源

2020-12-20 山水黔城

曾經聽到別人談到算命、風水、取名字、測吉兇、老家辦喪事請陰陽先生料理等,心裡特別崇拜,既玄幻又那麼神秘,仿佛把我的腦海蒙上一層朦朧的面紗,也許只需要一味藥引就能揭開其中些許奧秘,也可能一知半解後,永遠混沌下去。

有人信佛教、有人信道教、又有人一生唯基督教馬首是瞻。仔細挖掘,其實是我們為了讓我們做一件事不堅定時讓我們更加勇敢、堅定,也是為了求自己的心理安慰而已。不管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西遊記、聊齋等的中國神話故事,還是國外希臘神話,乃至神話裡提升的哲學,雖然東西方文化差異大,看待的角度不同,結果不一樣,但其目的就是研究宇宙人生的問題,解答人生宇宙的奧秘。歸根結底,都基於人以及現在我們生存的空間、時間、未知領域的研究。

自從初學《易經》,了解了古代,伏羲氏為了研究萬物從何來,預測將來天氣,讓芸芸眾生免於飢餓死亡,高效打獵、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他喜歡動腦筋,善於想像,總結歸納。他看到太陽東方紅太陽升,西方落,白天黑夜,日復一日,這股力量使萬物生長、死亡,這好像就是宇宙的根源。為了讓大家都知道,可是那時候並文字、符號、圖畫等觀念都沒有,左思右想後就用最簡單的一條線代表。這時候問題又來了,沒有我們現在使用的筆。最後只能用一段樹枝代表這股力量,這就是我們所知的一畫開天地的由來,也就叫太極。

山水黔城/太極
山水黔城/兩儀

不是每天太陽都能看到,可是他就是真實存在,看得見的部分就叫做陽,看不見就叫陰。《易經》認為陰陽是太極生發出來的,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極成陰、陰極成陽,彼此合二為一,密不可分,這就是所謂的一陰一陽之謂道。一代表陽,'二'通可惡的惡,二就是有二心分開的意思,所以代表陰。

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必須遵循自然規律而自然孕育,自然的變化就是時時變化的核心。孔子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就是告訴我們任何東西都是相對的,比如正反、左右、高低等等,凡事都有例外,不要輕易說絕對,這是不《易經》的。

伏羲氏一畫開天地,這一畫就是太極;太極又包含陰陽兩種不同力量,這就是兩儀。

相關焦點

  • 論五行生成秘密,用極限思維追尋《易經》起源
    學習《易經》最主要的方法是:觀察、分析、冥想、總結,尋找隱藏在自然中的大道規律,用這些規律,知往而察來。學習《易經》以來有很多問題困擾著我。陰陽、五行最開始是什麼時候生成的?《易經》是什麼時候開始產生的?《易經》為什麼可以預測?
  • 從華夏文明的起源,談《易經》中的智慧,揭秘《易經》的佔卜預測
    「八卦」為華夏文字的起源,文字時代應從「易」的起源時算起,「伏羲始作八卦」是華夏文明的起源。《易經》的出現、創作、傳承以及成書的過程,歷經了上古(伏羲、女媧生活的新石器時期)、中古(夏、商、周)和近古(春秋戰國)三大非凡的歷史時期。殷商末年,「文王拘而演周易」,文治武功的周文王將複雜的八卦再次演化,由此誕生了六十四卦的卦辭。
  • 易經中,陰陽之理的全面解讀,看完後才能學好易經!
    簡介 | 探索中華文化之脈絡,聆聽世間百態之心聲作者 | 國學大觀園註:此文原創,更多文章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日獲取經典好文易經中的理,是以宇宙全息的理論觀念,概括局部組合成整體易理提出了關於宇宙規律的命題,「一陰一陽之謂道」、「生生之謂道」等,認為人應該順勢而為,伺機而動,自強不息,未雨綢繆。陰陽之理《易經》從頭到尾都離不開兩個字,那就是陰和陽。陰和陽之間是能夠相互轉化的,陰和陽有異性相吸,同性相斥。
  • 易經的陰陽起源,五行與五星的運動規律,相生相剋太神奇!
    1 陰陽之源在這個地球上,當太陽在東方緩慢升起時,人類和大多數生物開始了一天的生命;當太陽西落時,月亮(太陰)變得越來越明亮,人類和大多數生物一起,結束了忙碌的一天,便沉沉入睡了。在《易經》中,太陽由一條直線表示,稱為陽爻;月亮由兩條短線表示,稱為陰爻;陰陽交替產生天氣變化。陽爻代表了宇宙自然社會的一切積極的事物,如天空、太陽、火、男性、男性等。積極的特點是向上、蓬勃、外向、活躍等。陰,代表著宇宙自然社會的一切消極事物,如地球、太陰(月亮)、水、婦女、女性等,具有靈活性、向下性、收斂性、內向性、安靜性等特點。
  • 《易經》的起源與發展《一》
    而關於《易經》的起源,傳統上則一般認為,《易經》起源自河圖、洛書。這裡關係到一個古老的傳說,說是在遠古時代,黃河出現了背上畫有圖形的龍馬,洛水出現了背上有文字的靈龜,聖人伏羲因此而畫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囚禁在羑裡,又根據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繹出了後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並進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並作卦辭和爻辭。《易傳》是春秋時期的孔子所作。
  • 通過《易經》,真實了解象與數的關係,深刻感悟太極陰陽之理
    02 《易經》的四大功用《易經》主要講的就是:象、數、理、佔四個方面,這也是《易經》的四大功用。1、象:《易經》首先是研究八卦之象的,八八六十四卦需要先看的就是「大象」。2、數:《易經》中有關數的規律有好幾種,大衍之數、河圖洛書數、先天八卦數、後天八卦數等等。在實際應用操作中,我們用得最多的是先天八卦數。如:乾為一、兌為二、離為三、震為四、巽為五、坎為六、艮為七、坤為八。
  • 諸子百家之神秘陰陽家的起源發展以及沒落之路
    陰陽家概述陰陽家是盛行於戰國末期到漢初的一種哲學流派,齊國人鄒衍是其創始人,陰陽家的學問被稱為「陰陽說」,其核心內容是「陰陽五行」,陰陽學說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哲學思維之一。司馬遷在《史記》中稱陰陽家的學問「深觀陰陽消息,而作迂怪之變。」
  • 易經:一個人做到,陰陽衝和,乾坤合一,自然能成大事
    易經:一個人做到,陰陽衝和,乾坤合一,自然能成大事在我國的家庭中,通常都喜歡掛「家以和為貴」幾個字。經商的人,更加是注重「和氣生財」。什麼是和?「和」,最開始源於古老的《易經》。今天我帶各位了解:和的根源。
  • 陰陽學說與神秘的太極圖
    尋找事物的起源、發展、消亡是一切智慧生命的終極思考,哲學中的三大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些問題千百年來一直是人類尋求解答的秘密,這些問題其實就是預測。陰陽、五行、易經八卦其實就是解開這些問題的鑰匙。
  • 易經起源與上古伏羲氏對華夏民族的影響
    上古時期,華夏大地很早就有了陰陽的概念,和陰陽符號的畫法,叫做兩儀,那時候還沒有產生文字和語言,也沒有數字計算的概念,人們用陰陽區分識別雌雄,男女,日夜,冷熱,動靜,等等對立統一的事物。伏羲把陰陽符號兩兩相重,兩個一組的重疊起來,一共產生了四個符號,叫做兩儀生四象,我們現在稱為少陰,少陽,老陰,老陽,用於對應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時間變化,也用於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空間定位,這樣時間和空間就成型了,這就是最初的二維世界觀。
  • 《易經》,夫妻就像兩扇門,陰陽和合,自然天清地寧!
    《易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陰陽代表的東西很多,陰陽代表天地,陽為天,陰為地。男子為陽,女子為陰。君為陽,成為陰,君行乾道,臣行坤道。在家庭天地裡,倫常關係就叫天地陰陽。日代表陽,月代表陰,日月合在一起為「明」,如果陰陽不合就不明。所以,夫妻陰陽和合才能明。
  • 易經入門: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
    易經入門:陰陽學說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一把鑰匙,也是入道之基一直有朋友留言讓我以通俗的語言,寫一寫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學說」。陰陽對於學習《易經》等學習傳統文化非常重要,可以說對陰陽的理解是基礎的基礎。陰陽,是整個宇宙的簡練概括總結陰陽,是我國傳統文化對於整個宇宙的簡練概括和總結。在《詩經》中已有「既景乃崗,相其陰陽」的說法,可見陰陽觀念流傳之久;而《易傳》中的陰陽「一陰一陽之謂道」和《道德經》中的「萬物負陰而抱陽」則可以看出陰陽觀念流傳之廣。
  • 易經八卦、陰陽五行、天幹地支在命理學中的運用!
    先秦以前的佔卜主要是依據《周易》,確切的說是《易經》的八卦。《周易》的佔卜功能在流傳過程中被附益了很多東西進入,形成了後世五花八門的算命方式和方法。我們常見的有使用三枚銅錢的「錢筮法」,還有用棋子的「靈棋卜」,還有比較流行的「求籤法」等等。而我們現在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八字算命」。
  •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學習傳統文化,尤其是讀《易經》的過程中,需要知道陰陽,同時還要知道五行。從現代學術的角度來看,以字論字,《易經》的原文內容沒有提到陰陽,和五行似乎關係更小。
  • 《五行學說》在易經預測學中的重要作用
    在易經預測學體系中,必須認識和熟悉的基礎知識之一《五行學說》,《六爻》、《梅花易數》、《四柱預測》、《奇門遁甲》等易經預測體系都是由五行學說把萬事萬物分類和關聯起來的,只有這樣才能進行推演和預測。沒有五行學體系,事物之間很難建立聯繫。
  • 我們用而不知的「數字」實則來自《易經》
    人類關於「數字」最早的起源為「結繩記事」,為了記錄部落的風俗傳統和傳說以及重大事件,便用不同粗細的繩子,在上面結成不同距離的結,結又有大有小,每種結法、距離大小以及繩子粗細表示不同的意思,由「結繩記事」繼而發展出了數字。我們中華民族是人類最早運用數字的族群,其根源就是《易經》的河圖數字。
  • 算命先生多是盲人,原因很現實,跟《易經》沒關係
    這一切,還需要從《易經》的難以掌握說起。說起《易經》很多人首先想起的就是佔卜,並且,《易經》也似乎成為算命先生手裡的標配,並且,盲人可以掌握複雜且高深的《易經》,也讓很多人倍感神秘。其實《易經》的起源說來話長。
  • 法天象地,開物成務,易經入門之如何認識易經
    易經最早是伏羲氏(推測距今八千年左右)「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陰陽兩爻,一疊為四,再疊為八,八卦即乾、兌、離、震、巽、坎、艮、坤。以後在此基礎上炎帝時推演出《連山》,以艮卦為首。
  • 解讀易經,易經對人有什麼影響
    《易經》是什麼?所有文獻都是這麼記載的:《易》為群經之首。因為不管是五經還是六經,都把《易經》擺在最前面;換句話來說,《易》為群經之始,因為它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是諸子百家的開始。從「易」字的含義,古往今來說法就很多,周易認為「易」字含有「簡易、變易、不易」三層意思;「簡易」是指《周易》包含著簡單的「陰陽之理」;「變易」是指《周易》之道,盡在於「變化」中;
  • 真正的人中之龍,明白易經4字天條,善用易經3條錦囊
    易經中有比較重要的一卦,就是易經第11卦——泰卦。泰卦中有重要的4個字:小往大來。易經中充滿著陰陽往來之道。正如孔子在易經繫辭傳中所說:這就是孔子對易經陰陽往來之道的精妙論述。那麼,自古能成大事者,能成功實現人生逆襲的關鍵4個字就是:小往大來。這個大與小往往被很多人理解錯了,不是說一個人可以用小的努力換來大的收穫,小的投入換來大的收益。如果是這樣,易經就不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就會成為一本投機倒把的厚黑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