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到別人談到算命、風水、取名字、測吉兇、老家辦喪事請陰陽先生料理等,心裡特別崇拜,既玄幻又那麼神秘,仿佛把我的腦海蒙上一層朦朧的面紗,也許只需要一味藥引就能揭開其中些許奧秘,也可能一知半解後,永遠混沌下去。
有人信佛教、有人信道教、又有人一生唯基督教馬首是瞻。仔細挖掘,其實是我們為了讓我們做一件事不堅定時讓我們更加勇敢、堅定,也是為了求自己的心理安慰而已。不管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西遊記、聊齋等的中國神話故事,還是國外希臘神話,乃至神話裡提升的哲學,雖然東西方文化差異大,看待的角度不同,結果不一樣,但其目的就是研究宇宙人生的問題,解答人生宇宙的奧秘。歸根結底,都基於人以及現在我們生存的空間、時間、未知領域的研究。
自從初學《易經》,了解了古代,伏羲氏為了研究萬物從何來,預測將來天氣,讓芸芸眾生免於飢餓死亡,高效打獵、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他喜歡動腦筋,善於想像,總結歸納。他看到太陽東方紅太陽升,西方落,白天黑夜,日復一日,這股力量使萬物生長、死亡,這好像就是宇宙的根源。為了讓大家都知道,可是那時候並文字、符號、圖畫等觀念都沒有,左思右想後就用最簡單的一條線代表。這時候問題又來了,沒有我們現在使用的筆。最後只能用一段樹枝代表這股力量,這就是我們所知的一畫開天地的由來,也就叫太極。
不是每天太陽都能看到,可是他就是真實存在,看得見的部分就叫做陽,看不見就叫陰。《易經》認為陰陽是太極生發出來的,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極成陰、陰極成陽,彼此合二為一,密不可分,這就是所謂的一陰一陽之謂道。一代表陽,'二'通可惡的惡,二就是有二心分開的意思,所以代表陰。
所謂一陰一陽之謂道必須遵循自然規律而自然孕育,自然的變化就是時時變化的核心。孔子說:「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就是告訴我們任何東西都是相對的,比如正反、左右、高低等等,凡事都有例外,不要輕易說絕對,這是不《易經》的。
伏羲氏一畫開天地,這一畫就是太極;太極又包含陰陽兩種不同力量,這就是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