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至22日,平川區長徵街道黨務工作者一行9人赴上海參加了城市黨建培訓,期間通過「三三制」學習培訓方法,學習了「建立和諧黨群關係,正確處理群眾性突發事件」工作法;實地觀摩了「虹口公益創新園、黃浦區五裡橋街道」等示範點;現場接受了「中共一大會址和南湖革命紀念館」紅色教育,五天的學習緊張而充實,受益匪淺,收穫良多。
一、 上海城市黨建經驗做法
上海作為中國特大型開放城市,既有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金融貿易區,又有老舊小區,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產業結構、社會結構、居住形態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的「單位黨建」模式不能適應時代發展,原有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向政府主導的多元主體協調治理轉變,上海城市基層治理從單純依靠行政管理向注重協調、協商、合作轉變,打造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格局。
堅持需求導向創「優」
在五裡橋街道、梅隴社區黨建中心、陸家嘴金領驛站、陽光驛站等處開展「雙向認領」,形成「三張需求清單」:整合區域內企業、黨員和群眾在政治、工作、生活、文化、公益等方面的需求清單;整合駐區單位、非公企業、社會機構的優質資源,形成資源清單;通過區域黨建促進會,將需求與資源精準對接,形成項目清單,以項目化運作方式服務企業、服務群眾、服務社會。並建立覆蓋資金籌集、項目申請、項目實施、過程監督、成效評估等全流程的運行機制,實現需求在這裡提取、資源在這裡整合、項目在這裡產生,成效在這裡評價。
堅持多方聯動擴「面」
五裡橋街道依託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充分利用黨建聯建,動員區域各方力量參與社區服務。依託街道層面區域單位黨建聯席會議、居民區層面黨建共促會和社區黨建服務中心三個平臺的融合聯動,使園區黨總支、社區黨員群眾和區域單位黨組織的需求在平臺上表達、協商在平臺上開展、項目在平臺上對接、資源在平臺上統籌,推動形成駐區單位黨建、兩新黨建、居民區黨建的「三建聯動」黨建格局。
堅持自治共治雙「贏」
五裡橋街道堅持黨建引領,通過居民自治共治,化解社會矛盾。以「錯時互助停車」為例,作為上海市中心,停車難是當地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之一,為解決這一難題,江南智造園區黨建服務站牽線搭橋,將居民區黨總支、學校黨總支和園區黨總支聚集在一起,召開協調會討論解決方案,利用園區白領、學校老師和居民上下班錯時、錯峰的方法,與小區原有車位合作來解決停車難題,使有限的停車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實現共贏。
堅持示範引領添「彩」
上海浦東陸家嘴國際金融中心,作為商務樓宇高度集中區域,集聚50萬白領員工,8000餘名黨員,為了加強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主動適應社會群體結構、社會組織架構,建立以上海中心為旗艦的「金領驛站」。將教育培訓、政策諮詢、閱讀健身、文化健身等資源匯集到此,為區域內黨員提供服務。除此之外,金領驛站建立「雙向認領」、「雙培工程」、 「積分管理」等五大機制,以全覆蓋、微驛站形式開展樓宇黨建新模式,將黨旗插在城市最高處,為中國添彩。
二、 體會啟示
結合「大黨委制」,強力推進區域化黨建
建立社區大黨委、網格黨支部、樓道黨小組制,積極探索黨建區域化工作格局。以「組織融合、制度融合、黨員融合、服務融合」的工作方式解決社區黨組織條塊分割、服務資源分散、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充分發揮了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結合「三社聯動」,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建立「公益創新園」,為創新園提供陣地支持,為社會組織的孵化培育和發展提升提供有力平臺。以「黨建引領、政社合力、治理創新」為工作理念,全面構建以黨組織為龍頭,以社區為平臺、社會組織為載體、專業社工為支撐的「三社聯動」工作機制,使社會組織成為服務居民「主力軍」,創新社會治理的「助推器」。
結合「三張清單」,全面開展項目化服務
通過黨建引領,整合轄區各方資源,推動區域內各單位相互開放黨建、教育、文化、體育等陣地,最大限度發揮現有陣地作用,開展駐區單位和所在社區黨建雙向認領活動,互相提供資源清單和需求清單,通過對接,形成可實施的項目清單,聘請專業第三方對開展的項目進行測評,形成群眾最喜愛的黨建品牌項目。
結合「紅色講堂」,打造黨性教育平臺
進一步深挖區域內各類優秀師資力量,匯集以社區志願者和群眾骨幹、駐區單位黨組織等各類群體參與的講師班子。不斷探索創新黨課工作新方法新思路,採用你點我送的菜單式服務機制,為基層群眾輸送黨課,發揮紅色講堂「鍛造黨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