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2018年3月1日在莫斯科向議會兩院發表國情諮文時,著重介紹了俄正在研製或完成測試的數種高科技武器,並表示開發這類武器裝備是為應對美國及北約國家的威脅。俄羅斯聯邦委員會(議會上院)國防和安全委員會主席維克託·邦達列夫3月2日表示,俄羅斯軍隊近期將接收一批預生產的第五代重型洲際彈道飛彈「薩爾馬特」。到了今年,「薩爾瑪特」已經進行過多次試射,被證明是一款可靠性優良的飛彈。那麼,「薩爾瑪特」的具體性能究竟如何?是否能撐起俄羅斯未來幾十年內的核威懾能力?不妨細細看來。
邦達列夫曾擔任俄羅斯空天軍司令
一、研製「薩爾馬特」的必要性
首先,目前俄羅斯核武庫中擁有約4600枚實戰型核彈頭,另外還有7300枚核彈頭處於後備或待拆解狀態,總計約1.2萬枚核彈頭。這些核彈頭的運載工具主要是洲際彈道飛彈。俄羅斯目前部署的SS-25、SS-18、SS-19等戰略飛彈已超期服役,逐步進入退役的高峰期,由於資金不足等因素影響,RS-24「亞爾斯」等新型核飛彈的部署嚴重滯後於飛彈退役速度。因此,俄迫切需要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充分利用現有發射井、指揮站等基礎設施,儘快發展具有相當威懾能力的洲際飛彈。
RS-24亞爾斯洲際彈道飛彈
再者,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與俄羅斯關係逐漸惡化,北約加速推進對俄羅斯的戰略封鎖和軍事打壓,包括在東歐和亞太相繼部署反導系統,企圖使俄羅斯徹底喪失核反擊能力,形成對俄絕對軍事優勢。
最後,從液體洲際飛彈本身性能看,與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的飛彈相比,液體火箭發動機具有比衝高的優點,其單位重量推進劑產生的推力更大,飛彈的射程更遠、投擲重量更大。而在液體火箭方面,俄羅斯積累了先進的液體戰略飛彈技術,在技術和工業方面有深厚的積累。在大力研製新型固體戰略飛彈的同時,俄不會輕易放棄液體戰略飛彈的傳統技術優勢。根據俄核作戰設想,固定部署的液體陸基戰略飛彈作戰反應快,主要用於執行先發制人式的迎擊和預警後的反擊等首次打擊任務,移動部署的固體陸基戰略飛彈生存能力相對較高,主要用於執行回擊等二次打擊任務。
SS-25白楊洲際彈道飛彈是俄羅斯戰略火箭軍的殺手鐧之一
因此,戰略核力量將成為俄羅斯戰略上抵禦侵略、遏制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戰略擠壓,是維持美俄戰略平衡最可靠、最廉價的手段。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尤裡·鮑裡索夫曾表示,俄羅斯未來十年武器裝備發展計劃的優先方向將是發展戰略核力量和高精度武器。鮑裡索稱:「首要的,是發展能對潛在侵略威脅進行遏制的戰略核力量。我們當然關注這個方向。我們的核盾牌應是可靠的,足以保證沒人想來試試我們(核力量)的穩固性。」
面對美國的逼近,俄羅斯則採取了「以核制常」的戰略,「薩爾瑪特」飛彈就是俄「以核制常」戰略的一部分。因為重型液體飛彈可實現更大的推力和載荷,能裝備更多的突防措施,以便突破美國反導系統,有效提升突防能力。因此,「薩爾馬特」飛彈便成為俄羅斯維護國家安全的優先選項。
俄羅斯媒體公布的薩瑪爾特飛彈發射視頻截圖
二、前世今生
2014年2月26日前俄羅斯戰略飛彈部隊總參謀部長維克多·葉欣表示:俄戰略飛彈部隊期望2018-2020年完成重型液體洲際彈道飛彈「薩爾瑪特」的結構試驗工作。新型飛彈將替代兩個師的現役作戰值班飛彈「軍政長官」。
其實俄羅斯很早就開始醞釀研製新型重型液體洲際彈道飛彈替代日漸老化的SS-18飛彈。2009年底,俄戰略火箭兵司令什瓦琴中將宣布,俄羅斯將研製新型重型液體洲際飛彈,以替換即將退役的SS-18、SS-19。
隨後不久,馬克耶夫國家飛彈中心、俄羅斯通用機械設計集團(原來的禮炮設計局,SS-19設計方)等單位開始新型飛彈的預研工作,並參加項目競標。
2011年初,該項目競標結束,馬克耶夫國家飛彈中心的方案脫穎而出。同年,俄國防部副部長波波夫金表示,俄國防部已將新型液體重型洲際飛彈項目列入俄聯邦《2011-2020年國家武器裝備計劃》,預定於2016年完成飛彈設計研製工作,2018年裝備部隊(現已推遲到2020年左右)。根據《2011-2020年國家武器裝備計劃》,俄羅斯將為新型液體洲際飛彈撥款770億盧布,約合16億美元[2-3]。
SS-18撒旦洲際彈道飛彈
由「馬卡耶夫國家飛彈中心」牽頭相關單位合作研製的新型戰略飛彈綜合體暫定名「薩爾瑪特」。按照卡拉卡耶夫的話:「計劃在2018-2020年間列裝軍隊新型的、在性能上不遜色於其前任的飛彈系統。在建造「薩爾瑪特」飛彈期間,以現代化的水平發展本國軍事工業綜合體,實現滿足未來戰略飛彈系統的需求。」
謝爾蓋·卡拉卡耶夫強調,計劃以俄羅斯工業目前有能力建造性能超過「軍政長官」的現代化作戰飛彈系統的企業間的相互合作為基礎來研製和生產「薩爾瑪特」(Sarmat)」飛彈。這種飛彈的特點是系統作戰威力強,裝備適用度強且發射準備時間短,可提供作戰指揮控制系統所需的可靠性;保證實現彈道和飛行方向的寬譜能力;有能力綜合運用新型特殊手段,且能夠突破飛彈防禦系統。
三、戰技術性能分析
「薩爾馬特」洲際飛彈是俄羅斯最新研製的第五代洲際彈道飛彈,如下圖所示。正式編號為RS-28,它的主要飛行軌跡為慣性拋物線彈道,最大射程可達16000公裡,攻擊敵方目標可以不選擇最短的發射軌跡,方向更加隨心所欲——可以選擇經過沒有部署任何的反導設施和監測系統的南極和北極上空,對全球任何目標造成毀滅性打擊,他國現有和研製中的反導系統無法對付這種攻擊模式,被譽為飛彈家族中的「絕對王者」。
俄試射"薩爾馬特"洲際飛彈
「薩爾馬特」洲際飛彈部署在地下發射井,總發射重量大於200噸,採用冷發射的發射方式,發射時先用火藥蓄壓器將飛彈彈射到發射井上方20-30米高度,然後飛彈自行點火起飛。這為加固飛彈發射井提供了廣闊空間,為提高飛彈生存能力奠定了基礎。飛彈點火後上升段的時間非常短,之後轉為平飛,而上升段是洲際飛彈較容易被敵方反導飛彈擊中的飛行階段。飛彈使用了俄格盧什科動力機械科研生產聯合體設計的新型液體火箭發動機,使用2臺15D286發動機。液體火箭發動機採用埋入式設計,兩級的液體火箭發動機都浸泡在燃燒劑貯箱內,推進劑貯箱共底,級間分離採用熱分離技術[5]。這些發動機採用渦輪泵系統,氣體發生器中氧化的氣體被充分燃燒,發動機安裝在一級尾段的框架上。發動機根據控制系統指令進行偏轉,以控制飛彈的飛行方向。彈頭分離部以及彈頭的布置方式採用馬克耶夫國家飛彈中心的經典形式——頭部朝向與飛行相反的方向。
飛彈採用了新型慣性制導、星光制導和衛星制導的複合制導方式,最大程度上確保了打擊精度,皮柳金自動化儀器儀表科研生產中心負責設計角速度測量儀。2011年,格爾梅斯科學研究所受到邀請,正式成為「薩爾馬特」飛彈測量儀的生產單位。2012年1-4月,皮柳金科研生產中心編寫了「薩爾馬特」彈上設備的草圖設計資料,包括以固態波陀螺儀為基礎製作角速度測量儀模型,並製作了固態波陀螺儀模型。
「薩爾馬特」重型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射車
「薩爾馬特」飛彈較高的投送能力,使其不但可以攜帶分導式多彈頭,而且可以配備誘餌器材和多種彈頭。「薩爾馬特」飛彈彈頭重約10噸,能攜帶10-15枚分導式核彈頭,彈頭採取先進的突防技術,能突破現在所有的反導系統,從不同方向對多個目標進行識別性攻擊。其中包括俄羅斯測試成功的高超聲速滑翔彈頭Yu-71,這種作戰裝備既可以攜帶核彈,也可以攜帶常規彈藥。有軍事專家分析,Yu-71的速度超過每小時1.1萬公裡,這意味著其飛行軌道無法預測。也就是說,Yu-71可以任意機動,使敵方的防空和反導系統無法攔截[4-5]。
「薩爾馬特」飛彈與俄羅斯正在服役的飛彈相比,其飛行動力更為強大,其發射裝置的防護性更佳,能夠適應更多種發射環境。
四、結束語
從威懾能力來看,「薩爾馬特」比之前的液體洲際飛彈要上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俄羅斯之所以頻繁地爆出這個消息就是要對美國以及能夠對俄羅斯進行核突擊的那些核大國產生一種強烈的技術威懾,而且威懾是以直播的形式向外傳遞。
俄羅斯大力發展液體戰略飛彈是與其地緣戰略環境與戰略關係密切相關的。作為俄羅斯戰略核力量發展的重要產品,「薩爾馬特」液體洲際彈道飛彈系統在維繫俄美戰略平衡與俄羅斯國家安全起到支柱作用,並在核武器研發、戰略核力量構成及戰略威懾能力生成等方面均積累了豐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