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深圳經濟特區,這些年的大事記丨時間線

2020-12-16 第一財經

202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40歲」啦!

從1980年誕生至今,深圳印證了中國翻天覆地巨變歷程。深圳經濟特區是中國最早實施改革開放的地區,它創造了令世人矚目的深圳速度、深圳效益、深圳經驗,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試驗田、孵化場與示範窗口。

40年來,深圳經濟特區發揚敢闖敢試、開拓創新的精神,率先在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在體制、機制和發展模式上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發展探索了道路、積累了經驗。

深圳經濟特區40年之大事記

1980年 深圳經濟特區誕生

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批准《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誕生;深圳在中國內地率先突破固定用工的傳統體制,實行雙向選擇,確立了勞動合同制和配套制度。

1981年 開創工程招投標先河

深圳國際商業大廈建設推出「工程招投標」方案,開創中國內地工程招投標先河;深圳市物業管理公司成立,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物業管理企業。

1982年 推出工資改革試點

深圳推出工資改革試點,改革勞動分配製度,在中國內地率先實行結構工資制;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口號;大亞灣核電站項目獲批。

1983年 發行新中國第一張股票

新中國第一張股票「深寶安」發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業誕生;《深圳市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辦法》、《深圳市實行社會勞動保險暫行規定》出臺;深圳大學經國務院批准創辦。

1984年 鄧小平視察深圳

鄧小平視察深圳並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三天一層樓」的國貿大廈成為深圳城市標誌,「深圳速度」被載入史冊。

1985年 率先實行暫住證制度

《深圳經濟特區暫住人員戶口管理暫行規定》出臺,在中國內地率先實行暫住證制度;深圳成立全國第一家外匯調劑中心。

1986年 探索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新路

《深圳經濟特區國營企業股份化試點暫行規定》出臺,率先探索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新路。

1987年 敲響土地拍賣「第一槌」

率先放開土地市場,土地拍賣「第一槌」引發新中國土地使用制度的「第一場革命」;中國內地首個保稅工業區沙頭角保稅區成立;中國內地第一家證券公司「深圳經濟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88年 提出「房屋是商品」觀念

《深圳經濟特區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出臺,「房屋是商品」觀念開始從深圳走向全國;《深圳經濟特區加快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發展暫行規定》出臺,在中國內地城市率先確定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基本思路。

1989年 百萬勞工下深圳

百萬勞工下深圳,形成了特殊的移民潮,深圳成為最早聚集打工者的城市之一;深圳布吉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開業,在中國內地率先探索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

1990年 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

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成為中國內地兩大證券交易所之一。

1991年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通航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建成通航,深圳海陸空現代立體交通體系初步形成;中國內地第一家期貨交易所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正式開業。

1992年 鄧小平視察深圳發表南方談話

鄧小平視察深圳發表南方談話,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指明正確方向,帶來了一個思想解放的春天。深圳特區報為此發表「猴年八評」和長篇通訊《東方風來滿眼春》,在海內外產生重大反響;深圳出臺最低工資標準;《深圳市社會保險暫行規定》出臺。

1993年 深圳市城市化進程推動加快

深圳市寶安縣撤縣建立寶安、龍崗兩區,加快推動深圳市城市化進程;中國內地第一家產權交易機構深圳市產權交易所成立;《深圳市國家公務員管理辦法》出臺,成為中國內地第一部公務員規章。

1994年 形成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保稅生產資料市場

深圳市保稅生產資料市場向全國「三資」企業開放,成為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保稅生產資料市場。

1995年 出臺第一部有關無償獻血的地方性法規

深圳出臺《深圳經濟特區公民無償獻血及血液管理條例》,成為中國內地第一部有關無償獻血的地方性法規。

1996年 深圳地王大廈竣工

深圳地王大廈竣工,成為當時亞洲第一高樓、世界第四高樓;中國內地首家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

1997年 深圳建立人才大市場

深圳建立人才大市場,開勞動力商品化之先河;深圳率先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十大體系,基本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渡。

1998年 開創中國內地審批制度改革先例

《深圳市政府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出臺,開創中國內地審批制度改革先例。

1999年 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高新科技成果交易會

首屆中國國際高新科技成果交易會在深圳舉行,其後發展成為「中國科技第一展」。

2000年 建立深圳大學城

深圳大學城創建,成為全國唯一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深圳地方政府聯合著名大學共同舉辦、以培養全日制研究生為主的研究生院群。

2001年 頒布中國內地第一部土地交易的地方性法規實施

《深圳市土地交易市場管理規定》頒布實施,這是中國內地第一部土地交易的地方性法規。

2002年 實行國有大型企業國際招標改革

深圳市實行國有大型企業國際招標改革,在探索國有企業產權主體多元化方面實現了突破;深圳報業集團掛牌成立。

2003年 皇崗口岸客運通道實施24小時通關

皇崗口岸客運通道實施24小時通關,對促進粵港兩地客流、物流暢通和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深圳實施「文化立市」戰略,在全國率先吹響「文化立市」的號角。

2004年 深交所設立「中小企業板塊」

中國證監會批准深圳證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板塊」,為中國內地中小企業提供了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的途徑;深圳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沒有農村行政建制的城市。

2005年 深圳被評為首批全國文明城市

深圳被評為首批全國文明城市,標誌深圳的城市文明建設提高到新的水平;《深圳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規定》出臺,深圳成為中國內地首個劃定基本生態控制線的城市。

2006年 全國第一個保護改革創新的專項法規出臺

《深圳經濟特區改革創新促進條例》出臺,成為全國第一個保護改革創新的專項法規;深圳舉行「國家電子政務試點城市」揭牌儀式,成為全國首個「國家電子政務試點城市」。

2007年 《「深港創新圈」合作協議》籤訂

深圳、香港兩地政府共同籤訂《「深港創新圈」合作協議》,以進一步提升深港區域在全球的競爭力;深圳港年貨櫃吞吐量突破2000萬標箱,在全球貨櫃港口排名位居第四。

2008年 深圳「一區四市」的定位確定

國家發改委《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確定深圳「一區四市」的定位,即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化城市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示範市。

2009年 深交所創業板開市交易

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開市交易,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進一步完善;國務院批准《深圳市綜合配套改革總體方案》,標誌深圳的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

2010年 深圳正式邁進大特區時代

國務院批准深圳經濟特區範圍擴大到深圳全市,深圳經濟特區面積從327.5平方公裡擴大至1952.8平方公裡;國務院批覆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把前海建設成為粵港現代服務業創新合作示範區。

2011年 組建國家級基因庫

國家發改委批覆同意深圳依託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國家基因庫,這是中國首次建立國家級基因庫;《深圳經濟特區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條例》公布實施;深圳市政府發布《深圳市開展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11~2015年)》

2012年 前海成為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

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揭牌,首批39家深圳企業與該中心籤訂了掛牌意向協議;《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的批覆》正式出臺,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創新方面先行先試,建設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

2013年 深圳市新的商事登記制度正式實施

《深圳保稅區域轉型升級總體方案》出臺;推出全國首個4G即攝即傳新聞直播應用;廈深鐵路正式開通運營。

2014年 深圳機場碼頭正式開通往返香港船班

東海航空客運首航航班正式啟航,這是深圳本土唯一一家民營客運航空公司;科技部批覆同意《科技部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國家技術轉移南方轉移中心方案》,這對深圳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型國家具有重要意義;《深圳經濟特區控制吸菸條例》實施;《深圳市商事主體行政審批事項權責清單》出臺,涉及25個行政審批部門共129項審批事項。

2015年 深圳前海開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

商務部正式批覆同意在深圳前海開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全國首張「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在深圳市行政服務大廳誕生;深圳市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成立;全國首個跨境電商檢驗認證聯盟——跨境電子商務檢驗認證聯盟成立。

2016年 深圳成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市

國務院印發《關於同意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的批覆》,深圳成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市,試點期為2年;樓市調控「深六條」公布;深圳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改革實施工作;深交所發布與深港通相關的八大業務規則,包括:《深港通業務實施辦法》《港股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指引》《港股通交易風險揭示書必備條款》《港股通委託協議必備條款》《關於深港通業務中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相關事項的通知》《香港結算參與網絡投票實施指引》,以及修訂後的《股東大會網絡投票實施細則》和《交易規則》。

2017年 《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全文公布

設立一號、二號、三號股權投資基金,作為支持特區人才創新創業的政策性基金,主要投向國家、省、市重點支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現代服務業等行業,包括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的項目以及國內外前沿技術、原創技術、顛覆性技術等領域;國內首隻金融科技指數在深交所上市;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全文。

2018年 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

中國政府網發布《國務院關於同意深圳市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的批覆》,同意深圳市以創新引領超大型城市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深圳市國資委發布《2017年度深圳市屬國資國企社會責任報告》,在全國國資系統內以國資委為主體發布整體性社會責任報告尚屬首次。

2019年 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深圳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強核心引擎功能,深化深港澳合作,提升重大戰略平臺發展能級,打造「一帶一路」重要支撐區,努力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正式發布;深圳推出科改「22條」,率先實施5G戰略, 深圳技術大學成立,科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 科技創新引領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年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相關焦點

  • 深圳經濟特區,今天你40歲了,生日快樂!
    來源:中國新聞社中新社記者:王恩博40年前,中國迎來了經濟特區這一新鮮事物。在這些「試驗場」裡,中國經濟對內改革、對外開放,雖是「摸著石頭過河」,卻也「殺出一條血路」。40年間,經濟特區始終走在社會變革最前沿,為中國經濟發展破冰蹚路,打拼出一片新天地。特區是什麼?其答案愈加清晰。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當地湖南人回憶:青春年華紮根這裡
    來深圳的人都有一股闖勁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當地湖南人回憶:青春年華紮根在這裡 1980年的深圳東門老街,兩個年輕人提著行李箱。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誕生。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 評說深圳四十丨評論員劉遠舉:深圳經濟特區40年,從波鞋到華為的...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由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因為在波鞋興起的過程中,深圳乃至南方的那些民營小鞋廠的產品,無論從款式、質量還是價格上,都更富優勢。市場競爭之下,我媽媽所在的這個廠慢慢地衰落了,隨後一直陷於癱瘓的狀態,直到前幾年才徹底清理了負債、土地、工資。為什麼這個屬於大集體的鞋廠會衰敗?這個當年很多人無法理解的問題。如今,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後,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答案:改革。
  • 走過40年,經濟特區如何「特」?
    走過40年,經濟特區如何「特」?  羊城晚報記者 董柳  8月26日,中國首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迎來40歲生日。  1980年秋,順應「關鍵抉擇」,走向「必由之路」,在改革開放的東風中,深圳經濟特區在南海之濱揚帆起航,向著未知的未來進發。
  • 一起尋找深圳經濟特區40年的南山記憶
    ,南山區委宣傳部攜手招商蛇口、華僑城集團、華潤集團、騰訊公司,共同發起「找尋深圳經濟特區40年的南山記憶」全網互動宣傳活動,廣大網友可向我們發送深圳經濟特區小故事、珍貴老照片、動圖或小視頻,附一段感懷的話或一句對深圳經濟特區的祝福或一段與特區相關的故事。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委員紛紛送上祝福
    原標題:深圳經濟特區「不惑」之年 委員紛紛送上祝福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在這座城市的「40歲生日」到來之際,1月7日,參加深圳市政協六屆六次會議的委員們紛紛送上祝福,希望深圳不忘初心再先行,牢記使命當示範。   第一位送上祝福的是市政協委員黃玲。
  • 經濟特區40年|深圳用法治鋪就高質高速發展的改革之路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7月3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戚金城 田語壯 文/圖)40年彈指一揮間,深圳從一個邊陲農業縣建設成為一座繁榮的現代化大都市。這座城市的基石,就是不斷完善的法治建設。深圳從提出「依法治市」到「打造一流法治城市」,再升級到建設「法治中國示範城市」,40年的法治實踐表明,法治與改革相行相伴,就像鳥之兩翼、車之兩輪,改革催生法治,法治引領改革,二者相得益彰、相輔相成。40年法治進程中,深圳有數不過來的全國首創、首例,這些榮譽都在深圳的法治探索之路留下一個個裡程碑。
  • 40年,我與經濟特區共成長
    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正式設立。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場」和「窗口」,經濟特區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掀開了嶄新的一頁。40年篳路藍縷、艱辛探索,一家家特區企業、一批批特區建設者勇立潮頭,披荊斬棘闖新路,讓邊陲小島、落後漁村走上了世界舞臺。&nbsp&nbsp&nbsp&nbsp「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 深圳,你好!我們的經濟特區—深圳,40歲了,祝你生日快樂
    時間回到2016年,當時的我還是個小文員,那裡的工作環境和狀態已經不太適合我了,但想要跳槽一時也沒想到合適的去處,後來想想還是去大城市闖闖,於是,就用「騎驢找馬」的方法來到了深圳,這也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來深圳!來到深圳後,什麼都得重新開始,工作與以往完全不同,但我喜歡那個自信飛揚、努力上進的自己,周圍的一切都在慢慢影響自己。
  • 臺灣媒體關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臺灣媒體關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2020-10-16 18:42: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孔慶玲 責任編輯:孔慶玲
  • 深圳經濟特區40年:深圳這些榮譽或排序很搶眼,你都知道嗎?
    深圳,我最熟悉的城市之一,一座年輕的城市,一座飛速發展變化的城市。40年,對人的一生來說,是一個漫長的時間,但對於一座城市的發展來說,不過是短暫一瞬。40年前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之時,沒有人會想到深圳的發展速度如此之快。從邊陲小城到國際化都市,摩天樓之都,深圳的發展歷程,是經濟發展的奇蹟,也是世界城市建設發展的一個奇蹟。
  • 深信院師生集中收看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
    校領導與中層幹部集中觀看紀念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直播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15日訊(記者 金洪竹 )10月14日上午,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行「此次觀看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更是讓我清晰地回憶起了這些年來深圳的變化。從無到有的地鐵,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以及各種外企、名牌店鋪,都在訴說著深圳的發展。四十年間,各行各業,各地區的變化,讓人驚喜,令人感動。」他祝福深圳的未來更加美好!校社聯19級幹事、應用外語學院學生王垚垚告訴記者,在此次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她深刻感受到了深圳40年來的變化。
  • 深圳40歲生日快樂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吳主任 ,ID:lixingleguanpa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圖:Paul Gauguin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
  • 198件佳作展現經濟特區40年
    40周年美術作品展」在廣東美術館開幕。展覽以大美「雙區」為主題,共展出198件作品,這些作品是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美術精品佳作的一次集錦。據悉,展覽將持續至10月10日,並於10月15日移師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展出。
  •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40年,一起幹了這杯晨光牛奶!
    特區40年,相伴有晨光今年是註定被歷史銘記的一年,於深圳而言,也是特殊的一年。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建立。白駒過隙,四十載一晃而過。2020年8月26日,就在昨天,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日子,晨光乳業選擇在此時發起公益活動,當然是有意為之。1980年5月,同樣是40年前,晨光乳業正式投產。
  • 特區40年丨細數深圳地標建築變遷:這些地方的老樣子,你還記得嗎
    1991年,建設中的鹽田港。(攝影:鄭東升 王獻) 2020年5月29日,俯瞰深圳鹽田港。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26日訊 今天,深圳經濟特區迎來40歲生日。40年來,深圳由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經濟總量超過新加坡、中國香港的國際化大都市,也成為全球知名的科技創新中心,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奇蹟。40年來,深圳是一面鏡子,透射出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40年來,深圳是一把標尺,讓世界看到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承諾擲地有聲。 40年間,深圳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一個個地標性建築拔地而起。
  • 2020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舉辦時間(附直播入口)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舉辦時間:2020年10月14日上午10:30舉辦地點:深圳前海國際會議中心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將於10月14日上午在廣東省深圳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 設立經濟特區近40年,汕頭為何就發展不起來?
    丨汕頭市夜景地史館 NO.11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四座城市在全國率先被列為經濟特區,發揮著改革開放窗口、基地、排頭兵和試驗場的作用,在近四十年的改開歷史中,取得了矚目的成就。對外開放地區示意圖然而,作為第一批設立經濟特區的城市,相比較於深圳,乃至珠海和廈門,今天的汕頭幾乎沒什麼存在感。
  • 「小漁村」戰勝全球4000個經濟特區,深圳40年做了...
    202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40年很短,它起自邊陲灘頭,波瀾壯闊下,依然是少年。 40年又很長,從小漁村蝶變為國際大都市,已書寫滄桑巨變。
  • 深圳經濟特區40周年再起航「來了就是深圳人」他們見證深圳歷史巨變
    本報記者 陳靖斌 趙越 深圳報導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40年來,深圳從經濟特區,發展到自由貿易試驗區,再到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其功能定位也由改革開放初期的「窗口和試驗田」,到20世紀90年代全國改革開放的標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體制」,再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際標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