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西塔街景
夜幕降臨,這裡的韓式商場、韓式料理、KTV、大型洗浴、酒吧,一片燈紅酒綠,尤其是霓虹燈閃爍的幾乎都是中文與韓文的雙語字幕,給人感覺仿佛置身於首爾街頭。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瀋陽西塔朝鮮族特色一條街。
在無數瀋陽人的腦海裡,「美食」、「夜生活」、「朝鮮族風情」,就是西塔街的標籤。
瀋陽西塔地區,是東北三省除了延邊自治州以外的最大朝鮮族民族聚集區域,朝鮮族居民大約3萬餘人。西塔地區連接和平、鐵西、皇姑三區,南與著名的太原街相連,北與皇姑區的熱鬧的老街北行相通,東與匯集傳統老字號的老北市相接。
為什麼這裡會成為朝鮮族的聚集地?讓我們重拾歷史。
瀋陽西塔老照片
瀋陽人都清楚,在瀋陽舊城城址的東、西、南、北四角上分別建有四座藏式白塔,四塔下面分別建有四寺,這就是過去人們常說的「盛京四象」,史稱「護國安民,威鎮四方,四塔四寺」。
西塔,作為的「盛京四象」之一,自然少不了諸如集市一類的熱鬧場景,那是今日西塔地區商業文明最古老的根基。而西塔地區作為一個區域概念形成,可追溯百年歷史。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取得勝利後,為了進一步侵吞瀋陽和東北,在瀋陽南滿鐵路沿線的附屬地開始修建大量設施。日本從其殖民地朝鮮半島強行徵召了大量廉價勞動力。
那麼,這些勞動力住在哪呢?肯定得在南滿鐵路附屬地邊上,所以大部分朝鮮族人就選在了西塔附近,因為這裡離瀋陽火車站及附屬設施很近。
現在西塔地區市府大路西端,位於附屬地界內,過去日本人把這條路起名叫「日吉町」,日吉町路南側是當時的關東軍獨立守備隊用地,而北側就是當時滿鐵附屬地界內著名的花柳街(紅燈區)——柳町。
日偽時期的西塔柳町老照片
說起來,這柳町花柳街的一家飯店竟然與「九一八事變」有關。
「九一八」事變前,因日本天皇並未批准「事變」計劃,加上來自內閣、元老及輿論的壓力,日本陸軍在9月14日召開了陸相、參謀總長、教育總監三長官會議,決定了關於抑制關東軍實施武力的方針。同時決定派遣建川美次少將為使者,把陸相的信送交關東軍司令部。可是,「九一八」事變當晚,奉天皇之令來阻止事變的建川美次,竟然在柳町街「帶有藝妓」的菊文飯店,被奉天特務機關輔佐官花谷正灌醉,關東軍的驚天陰謀得以實現。
在如今西塔商業區,曾經有一棟歐式建築,即奉天滿鐵附屬地最早的警務署——奉天警務署。1906年9月,日本人在奉天西塔建造奉天警務署辦公樓,建築構造精美。1907年警務署建成。1929年,新警務署竣工後,奉天警務署遷入浪速廣場(今中山廣場)的新警務署。奉天警務署原址位於今西塔延壽寺西側,現址為瀋陽市朝鮮族第六中學操場。
奉天警務署老照片
抗日戰爭勝利後,被日本人徵召的朝鮮族勞動力,他們並沒有選擇離開這方水土,他們已經習慣了這裡的生活並開始繁衍生息,這便是瀋陽西塔地區成為朝鮮族聚居區的原因。
現在的西塔朝鮮族特色商業街,是從上個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最初來這裡的投資者多為韓國人士。他們看中了西塔地區朝鮮族聚居的特點,並開始用自己民族特有的習俗影響這裡的發展。他們先後開起了一些洗浴、餐飲、娛樂設施,隨後「韓流」各種商業元素布滿西塔地區。
西塔商業街的總街長682米,僅次於美國韓國街,是世界第二大的朝鮮族風情街。西塔街兩側共有各類商家100餘家,包括韓式料理、綜合餐飲、練歌房、大型洗浴、咖啡廳、酒吧、網吧、美容院、銀行、大型百貨超市等,其中有40多家韓資和朝鮮辦的商場店鋪及文化娛樂企業。
伴隨韓國資本的大量注入,正宗的韓國美食和純韓國式服務也緊隨而至,從招牌、服飾、語言到服務,幾乎都是韓國的翻版。街區內與周圍風格迥異的高低建築,頗具朝鮮族風情,被韓國和朝鮮人稱為在中國瀋陽的「家」,有「小漢城」之稱。
古樸的牌坊、穿著朝鮮族服裝的女性、經營朝鮮美食的菜館,都顯現出這條街是朝鮮族人聚居的地方。西塔街白天客流熙攘,入夜霓虹閃爍,這裡呈現出購物、美食、時尚的活力景象。
西塔街東側,與之平行的一條街,是朝鮮族風味市場。乾菜、狗肉,各種朝鮮拌菜的佐料等,這裡應有盡有,是瀋陽最大最全最正宗的朝鮮族風味市場。我家要買辣白菜,就專程來這裡。
說起西塔,不能不為這裡的美食著墨一番。
在西塔,吃貨們可以品嘗到非常到位的「首爾料理」,「平壤料理」。我經常在西塔街招待外地朋友,緣由兩大特色:一是生魚片系列,頂好的食材,精緻的配料,一個套餐有十幾種花樣,性價比也很高,當然關鍵是生魚片的口感極佳,是其他地方酒店很難品嘗到的;二是朝鮮族歌舞表演,來自北朝鮮的美女長相甜美靚麗,能歌善舞,她們既是服務員又是演員,在品嘗美食的同時又讓你賞心悅目。
朋友們,歡迎來瀋陽做客,屆時一定要逛逛這獨具特色的西塔街。
【附】西塔街風情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