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萬年史記 大熊貓為何偏愛四川?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800萬年史記 大熊貓為何偏愛四川?

  □包建華

  據全國第四次野生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野生大熊貓棲息地面積258萬公頃,潛在棲息地91萬公頃,分布在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17個市(州)、49個縣(市、區)、196個鄉鎮,有大熊貓分布和棲息地分布的保護區67處。

  截至2013年底,全國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達1864隻,圈養大熊貓種群數量達到375隻。野生大熊貓中,四川省有1387隻,佔全國野生大熊貓總數的74.4%,四川無論是種群數量還是密度,都處於全國最高水平。

  大熊貓為什麼偏愛四川?

  1

  華西雨屏

  大熊貓天然的避難所

  800萬年前,從一支早期似熊類動物分化出的始熊貓,逐漸由肉食動物演化為以竹為主的「素食」者,早在《詩經》和《山海經》中就有記載。

  在地質歷史期間,大熊貓曾廣泛分布於我國東南黃河、長江和珠江流域,北及北京周口店,南達越南和緬甸北部。在我國16個省市的幾百個地點,都曾發現過它的化石。

  大西洋期(距今8500—4500年)結束後,全球進入亞北方期(距今約3000年前)。在酷熱氣候影響下,大量的陸生野生動物死亡或滅絕,在這一時期內,大熊貓無論是數量還是棲息地範圍,也都急劇萎縮,在許多地方甚至銷聲匿跡,而一部分倖存者進入四川盆地西緣海拔2100—3900米的崇山峻岭中。這裡氣候溫潤,尤以橫斷山區的小氣候最為適宜,這裡成為了大熊貓的最佳避難地。

  橫斷山區地形起伏極高,山脈頂部大多在4000米以上,海拔落差最高能達到5000—6000米,在地球表面的對流層內,每上升1000米,氣溫大約下降6攝氏度。這裡的溫度變化大,完全印證了古人所描述的:「一山有四季,十裡不同天。」

  地球上的氣候冷暖呈周期性變化。當全球進入寒冰期時,北方的動物被迫向南方遷徙。而大熊貓所棲息的四川橫斷山脈,恰好是南北走向,且長達1452公裡,於是大熊貓便可順著山脈平緩的河谷向南遷徙。加之橫斷山脈在歷史上僅有小規模的山麓冰川,因此四川就成為了大熊貓賴以生存延續至今的「諾亞方舟」。

  一個地方的生態環境,往往會受到地球緯度、經度和海拔高度的影響。一般說來,緯度越高、海拔高差越大的地方,其生態系統的複雜性就越高。

  野生大熊貓所棲息的四川盆地西緣和青藏高原東緣,正好處於中國地形一二階梯分界區,岷山、邛崍山和大相嶺山系及部分秦嶺山系,是全球地形地貌類型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印度洋暖溼氣流進入我國的通道,給這一地區帶來了豐沛的雨水,而這裡正是大熊貓棲息地。其中,岷山山系處於北亞熱帶、中亞熱帶和青藏高原氣候交匯過渡區,乾濕季節明顯;邛崍山系溼潤多雨,素有「華西雨屏」之稱。

  大小相嶺山系和涼山山系,處於高原低渦與高原低槽引來的冷空氣與東南暖溫氣流交匯處,降雨量豐富,造就了各種尺度、各種類型的生態環境,催生了物種的多樣性。如這裡森林可以分為寒溫帶針葉林、溫帶針闊混交林、暖溫帶落葉闊葉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等。

  正是四川地區生態環境的多樣性,進而山高、澗深、人跡難至,成為了野生動植物的天然避難所,成為了大熊貓這一古老物種最終以隱蔽的形式存活下來的棲息地。

  據統計,僅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部分)就有脊椎動物1100餘種,植物10000多種,是世界上古老生物物種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區之一,也是全球除熱帶雨林以外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區域之一,被列入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地區之一。

  2

  化石研究

  大熊貓早有食竹特性

  據化石研究,大熊貓最早見於更新世初期,此時已具有高度特化的食竹特性。也有專家認為,在距今5000年左右,大熊貓才開始從食肉改食竹子。

  四川是我國著名的混生竹區,竹種資源豐富,目前已發現有18屬160餘種,且竹林面積達到1766萬畝,居全國第一,分布在20個市(州)的129個縣(市、區)。而在地質歷史期間,可供熊貓食用的竹子數量和種類比現在更多,它們為熊貓提供了極為豐富的食物來源。

  大熊貓主食竹,是指大熊貓在自然狀態下可有效獲取並主動採食的竹類植物。在大熊貓野外自然採食的100多種植物中,竹類佔一半以上,且約佔全年食物量的99%。它們包括箭竹屬、筇竹屬、玉山竹屬、方竹屬、巴山木竹屬等13屬78種1變種7個栽培品種。

  在四川,可供大熊貓食用的竹類達到20多種,其中又以冷箭竹、箭竹、拐棍竹、八月竹等分布面積最大。

  竹林的蹤跡遍布整個四川,它們生長在不同海拔的高山之上和峽谷之中。茂密的竹子為大熊貓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尤其是生長於海拔2000—2800米之間的針葉林緣的箭竹,其營養成分豐富,且糖分含量高,是大熊貓的最愛。與竹林伴生的針葉闊葉混交林具有粗大的樹幹,則為大熊貓提供了寄居、產仔所需的樹洞。

  大熊貓在一年中的絕大多數時間,在海拔較低的竹林間覓食,6月份便向上遷徙,尋覓高海拔地區含糖量更高的新筍和竹莖。氣候轉冷時,再返回海拔較低的竹林中。如此循環,確保了種群的延續。

  大熊貓對竹子的選擇,避免了與人或其他動物爭奪食物造成的傷害,充分體現了這一古老生物的高超智慧。

  除竹子外,大熊貓偶爾還會食用小金黃玉米、胡蘿蔔、甘蔗、蘋果、蜂蜜等四川山區常見的農產品,山間溪流為大熊貓提供了礦物質豐富的飲用水。

  優越的地理環境、適宜的氣候條件和充足的食物來源,使四川成為第四紀冰川影響下古生物群落的主要避難所,大熊貓等許多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得以在此生存。

  3

  宗教信仰

  有效保護大熊貓生存環境

  在我國古代,巴蜀地區主要流行道教、佛教和原始宗教。

  道教歷來主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天父地母」「少私寡慾」等理念,強調人與天地、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要求人們儘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幹擾和破壞。道教戒律中,燒山林、伐樹木、摘花草、宰殺野生動物、毒殺魚鱉、鑿地毀山、汙染江河泉源、毀壞鳥巢等行為,皆在禁止之列。四川既是道教的發源地,也是重要傳播區域。從道教創立以來,其傳播地區幾乎都與大熊貓棲息地重疊。

  「道法自然」的理念對巴蜀民眾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客觀上促進大熊貓等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和繁衍。加之大熊貓外形是黑白結構之美,恰好與道教「太極圖」相似,與道家哲理絲絲入扣、不謀而合。

  巴蜀也是佛教的重要傳播區,早在東漢明帝永平年間,佛教就已傳入成都地區,到劉宋時期(420—479)蜀中的僧尼已達萬人。佛教把「不殺生」作為戒律之首,宣稱:「諸罪當中,殺罪最重;諸功德中,不殺第一」,這些主張和理念,對於保護巴蜀地區的野生動物,尤其是保護大熊貓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在大熊貓數量較多的阿壩、綿陽、雅安、涼山等地,世世代代生活著藏、羌、彝、回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親切地把大熊貓稱為洞尕(藏語)、潘達(羌語)和俄曲(彝語)。熊貓的英文「Panda」,就源自羌語的音譯。

  作為大熊貓的重要棲息地,少數民族原始宗教信仰客觀上使得「神山」「聖山」成為了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護區」,在少數民族聚居區,當地人信奉天、地、山、水,規定「神山」「聖山」上的一切生命都神聖不可侵犯。如果有人違背,就會受到全族人的譴責和鄙視。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大熊貓的生存與保護起到了警示作用。

  4

  義獸「騶虞」

  和平的圖騰與象徵

  自古以來,中國人都把大熊貓看作和平的圖騰與象徵。

  在距今1700多年前的西晉時期(266—316),大熊貓被稱作「騶虞」。因為它只吃竹子,不殘害其他動物,是一種能與其他動物和平共處的「義獸」。故而,人們將其看作是和平的圖騰與象徵。

  在戰場上,只要一方軍隊打出「騶虞旗」,就表示和平休戰,停止戰鬥。西晉文學家王直在《騶虞贊》中說:「古稱瑞獸惟騶虞,狻猊之首身於菟。皎皎白質冰霜腴,黑花粲若玄雲敷。有生諸物弗忍屠,安行不踐原上芻」。清代經學家段玉裁在《毛詩故訓傳》上也指出:「騶虞,義獸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則應之。」

  日本《皇家年鑑》記載,唐睿宗垂拱元年(685年)10月22日,為改善唐倭關係,皇太后武則天下令將一對活體白熊(即大熊貓)和70張熊貓皮作為國禮,贈送給了日本天武天皇。這是有史以來,世界上第一次「熊貓外交」。

  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寫道:「騶虞不虛來,鸑鷟有時鳴。」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上,先後發生過多次戰爭。其中規模最大、死亡人口最多的是春秋戰國、秦末農民起義、漢末黃巾起義、晉朝五胡亂華、隋末農民起義、唐朝安史之亂、蒙元滅宋、元末農民起義、明末農民起義、太平天國起義、民國軍閥混戰、抗日戰爭。

  戰爭的爆發,必然導致人口死亡、生產凋敝、食品短缺。人們為了尋找食物來源,必然大量捕獵各類野生動物充飢,導致野生動物數量和密度急劇下降。四川盆地四面環山,北有劍門天險、東有三峽夔門,在冷兵器時代,乃易守難攻之地。在上述12次大規模戰亂中,僅有元末明末農民起義波及到四川。

  每逢戰亂爆發,蜀地往往是絕佳的避難之所,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中,農商活動能夠正常開展,糧食供應穩定,人類沒必要大規模捕獵野生動物充飢,也就保護了大熊貓種群。且巴蜀區域人口相對較少,野生大熊貓獲得了很好的繁衍環境。

  5

  人才濟濟

  保護措施全國領先

  人類的偉大不在於徵服,而在於拯救。

  從1869年戴維神父科學發現大熊貓起,在這150年中,世界各國人們都對這一稟性溫和且自足的生物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早在1950年5月,中央政府就頒布了《古蹟、珍貴文物、圖書及稀有生物保護辦法並古文化遺址及古墓葬之調查發掘暫行辦法》:「珍貴化石及稀有生物(如四川萬縣之水杉、松潘之熊貓等),各地人民政府亦應妥為保護,嚴禁任意採捕。」

  1959年2月,林業部發出《關於積極開展狩獵事業的指示》,提出嚴格保護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物。改革開放後,全國人大先後通過了《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1980年到1992年,中國政府相繼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人與生物圈計劃國際協調理事會》和《生物多樣性公約》等國際公約。這一系列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為科學保護大熊貓奠定了堅實基礎。

  1963年4月,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成立了汶川臥龍、平武王朗、南坪白河、天全喇叭河等自然保護區,它們成為全國首批建立的有大熊貓分布的自然保護區。1983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了「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轄區與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完全重合,並與保護區管理局合署辦公。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成為全國唯一的專門保護大熊貓等野生動植物的特別行政區。

  在大熊貓保護領域,專業人才優勢也是四川的一大亮點。從上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以胡錦矗、喬治·夏勒、潘文石、秦自生、魏輔文、呂植、張和民、張志和、張澤鈞、嶽碧松、冉江洪等為代表的專家學者,開始進行大熊貓研究和保護,先後取得一系列世界矚目的成就和突破性進展。

  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把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從「瀕危」降為「易危」,標誌著我國的大熊貓保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成果。

  當生命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會從內心滋養出一片豐饒。或許,這就是巴蜀大地帶給人類的啟示,也是大熊貓偏愛四川的理由……

相關焦點

  • 揭秘國寶大熊貓:為何是國寶?為何不吃肉而偏愛竹子?
    生存超800萬年的活化石大熊貓在地球上至少生存了800萬年,是我國最古老的生物之一。而現代人類的祖先——智人,才不過出現了幾十萬年而已。但大熊貓的數量卻十分稀少。目前全國野生大熊貓數量約1864隻,圈養的約375隻。
  • 軟萌的大熊貓是如何活過800萬年當上國寶的?
    軟萌的大熊貓是如何活過800萬年當上國寶的?與曾經在地球生活了億萬年如今只留下骨頭的恐龍不同,看似蠢笨的大熊貓竟穩當地生活了800萬年屹立不倒,繼而成為科學家追捧的「活化石」,從此一舉奠定了其國寶級地位。然而,這個軟萌的傢伙是靠什麼活到了現在??這一切,可能歸根於大熊貓是個 吃 貨 的原因。是什麼支撐我活到了現在?
  • 陝西也有大熊貓!與四川老鄉「30萬年不來往」
    外界印象大熊貓只生長在四川一帶,實際上陝西秦嶺也有大熊貓,兩個品種不一樣。近日央視節目特地介紹兩種貓熊樣貌,節目主持人朱廣權也有點分不清楚。據了解,「四川大熊貓和秦嶺大熊貓其實並不太熟,已經30萬年沒有過來往了。」
  • 中國竟有兩種大熊貓!陝西的像貓,四川的…它們30萬年沒來往了→
    陝西的像貓,四川的…它們30萬年沒來往了→ 2020-12-14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四川大熊貓 陝西秦嶺大熊貓
    原來中國有兩種大熊貓! 它們分別是 四川大熊貓和陝西秦嶺大熊貓 二者的區別就在於 一種更像熊 一種更像貓
  • 中國竟有兩種大熊貓:一種像熊一種像貓 30萬年沒有過來往
    全世界只有中國有大熊貓,這個大家都知道。可你知道,大熊貓一共有幾種嗎?日前,央視新聞報導了一則有關大熊貓的有趣新聞,原來中國有兩種大熊貓,它們分別是四川大熊貓和陝西秦嶺大熊貓,它們的區別在於一種更像熊,一種更像貓。
  • 八百萬年前,食肉大熊貓現為何吃素?走進熊貓故鄉四川探尋究竟
    可是300萬年前原本吃素的它為何到現會長期吃素了?比如說,觀賞大熊貓的自然生息狀態、體察民族習俗和地方風情、品嘗和學做正宗川菜、參觀選購四川土特工藝品以及登山、漂流等等。據國家林業部關於《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2015》資料中顯示,目前現存大熊貓1864隻,而四川依然是熊貓故鄉,佔全國的74.4%,所以要集中看熊貓,必來四川。
  • 大熊貓竟有兩種,還30萬年從不來往
    近日,央視新聞頻道報導了一則有趣的新聞:原來中國有兩種大熊貓,它們分別是四川大熊貓和陝西秦嶺大熊貓。告訴大家,畫面左邊,張嘴揮手的,這是四川大熊貓;而畫面右邊的這只是陝西秦嶺大熊貓。它們絕不只是老家不同,而是兩個亞種。」
  • ↖↖↖四川大熊貓 陝西秦嶺大熊貓↗↗↗
    它們分別是四川大熊貓和陝西秦嶺大熊貓二者的區別就在於一種更像熊一種更像貓戳視頻了解真相↓↓↓有個提示,一個是四川的,一個是陝西的,你說讓它倆一人說句話吧,聽聽口音……不說那麼複雜了。告訴大家,畫面左邊,張嘴揮手的,這是四川大熊貓;而畫面右邊的這只是陝西秦嶺大熊貓。它們絕不只是老家不同,而是兩個亞種。也就是說,我國不光有大熊貓,還有兩種大熊貓。主要區別在哪兒呢?大家仔細看一看,四川大熊貓,頭比較大,頭型偏長,長得更像熊;而陝西秦嶺大熊貓,頭圓嘴短,長得更像貓。
  • 大熊貓為何喜歡洗馬糞浴?中國科學家找到了原因:保暖
    研究發現,大熊貓們可不是什麼馬糞都滾,它們更偏愛暴露時間兩周以內的新鮮馬糞。 新鮮馬糞的魔力來自何處呢?通過比較新老兩組馬糞,研究團隊發現新鮮馬糞裡的β—石竹烯和石竹烯氧化物等物質含量明顯高於陳舊馬糞,這可能是吸引大熊貓的關鍵。
  • 坐擁大熊貓資源,四川為何做不出頂尖的大熊貓文創產品?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真正在國際國內有影響力的大熊貓文創企業和產品,四川目前還沒有。」9月4日,在成都舉辦的大熊貓國家公園文創研討會上,成都珍愛大熊貓文化傳播公司總經理陳廣宇,發言時把這句話重複了兩遍。
  • 四川的像熊,陝西的像貓,明明都是大熊貓為什麼有兩個模樣?
    大熊貓,在地球上生存了近800萬年,作為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中國獨有的物種之一大熊貓天性敏感,本性溫和。即便是野生大熊貓,在大多數情況下也會主動迴避與人類的接觸,倘若當領地受到威脅的時候,大熊貓也不會放棄奮力反抗的本能。雖然大熊貓給人們展示出來的形象都是「竹子收割機」,每天花12-16小時,吃掉10-18千克的竹葉和竹稈,或者30-38千克的新鮮竹筍。
  • 陝西甘肅也是大熊貓主要棲息地,為何一提到大熊貓就想到四川成都
    陝西甘肅也是大熊貓的主要棲息地,為何一提到大熊貓就想到四川成都?這就是城市營銷的威力,大熊貓堪稱成都最典型的成功案例之一。現在國內包括國外提到大熊貓第一想到的就是四川、成都、青城山、臥龍等字眼,陝西甘肅同樣是大熊貓的主要棲息地,陝西秦嶺一帶設立面積遼闊的自然保護區,用以保護大熊貓、秦嶺羚牛、雲豹、金錢豹、 紅腹錦雞 、大鯢、金絲猴、 朱䴉等珍稀保護動物。
  • 四川這條大熊貓主題精品線路告訴你!
    四川旅遊,看大熊貓。作為大熊貓的故鄉,四川是最早的大熊貓發現地,也是現有最大的熊貓原生棲息地。1869年,法國博物學家阿爾芒·戴維神父,在中國四川雅安寶興縣發現了第一隻大熊貓,被命名「貓熊」。這個在地球上生活了800萬年的活化石,第一次走進人類的世界,受到全世界人們的喜愛。而在中國西部四川,生活著全世界75%的大熊貓,在四姑娘山、臥龍、都江堰、寶興、碧峰峽擁有1000餘只大熊貓,它們生活的自得其樂。4月26日,大熊貓國際生態旅遊景區聯盟成立大會在成都舉行。
  • 獅子老虎為何不敢動大熊貓?那是你沒聽過,它這一霸氣側漏的名字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那就是獅子和老虎從來不敢動,更不敢攻擊大熊貓,這是為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大熊貓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它是最可愛的動物之一。大熊貓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而它們的主要食物是竹子,事實上在遙遠的古代,最初的大熊貓都是吃肉的,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們的食物變成了竹子。
  • 中國竟有兩種大熊貓?!
    有個提示,一個是四川的,一個是陝西的,你說讓它倆一人說句話吧,聽聽口音......不說那麼複雜了。 告訴大家,畫面左邊,張嘴揮手的,這是四川大熊貓;而畫面右邊的這只是陝西秦嶺大熊貓。它們絕不只是老家不同,而是兩個亞種。 也就是說,我國不光有大熊貓,還有兩種大熊貓。主要區別在哪兒呢?
  • 為什麼大熊貓主要分布在四川,四川對大熊貓來說有何特殊之處?
    為什麼大熊貓主要分布在四川,四川對大熊貓來說有何特殊之處?大熊貓眾所周知,是我們國家的國寶,一級保護動物,而且其數量極少,主要分布在四川。很多的人會問,這麼萌萌的動物為何主要分布在四川呢?那麼四川對於大熊貓來說有什麼特殊之處? 針對這個問題,小編來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首先說說四川的森林覆蓋率。大家都知道四川很多地方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山高地廣但是人煙稀少。又加上很多地方是屬於原生態,森林保護也相當到位,甚至可以說四川很多的高山處都沒有人涉足,這樣的環境對熊貓來說是最適合生存的。
  • 中國竟有兩種大熊貓?
    有個提示,一個是四川的,一個是陝西的,你說讓它倆一人說句話吧,聽聽口音......不說那麼複雜了。告訴大家,畫面左邊,張嘴揮手的,這是四川大熊貓;而畫面右邊的這只是陝西秦嶺大熊貓。它們絕不只是老家不同,而是兩個亞種。也就是說,我國不光有大熊貓,還有兩種大熊貓。主要區別在哪兒呢?
  • 中國竟有兩種大熊貓:一種更像熊一種更像貓
    日前,央視新聞報導了一則有關大熊貓的有趣新聞,原來中國有兩種大熊貓,它們分別是四川大熊貓和陝西秦嶺大熊貓,它們的區別在於一種更像熊,一種更像貓。告訴大家,畫面左邊,張嘴揮手的,這是四川大熊貓;而畫面右邊的這只是陝西秦嶺大熊貓。它們絕不只是老家不同,而是兩個亞種。也就是說,我國不光有大熊貓,還有兩種大熊貓。主要區別在哪兒呢?大家仔細看一看,四川大熊貓,頭比較大,頭型偏長,長得更像熊;
  • 大熊貓主動往身上抹馬糞,這行為引起科學院關注
    據報導,近日,一個中國科學家團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這項研究持續了10多年的時間,而研究的內容非常有趣:大熊貓為何會往自己的身上,塗抹大量的馬糞。這項研究也發表在近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為什麼大熊貓往自己身上抹馬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