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米是最主要的,也是受眾非常廣的糧食之一。當然因為一些地域的差異問題,在古代的時候北方更多的是食用小麥製成的麵食,在南方吃米飯的人會更多一些。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南北的差異也在縮小,雖然還是很多北方人喜好麵食,但米飯也是他們生活中不可少的存在。因為各種原因,難免有時候會有吃不完的時候,怎麼利用好這些米飯就有不同的方式了,最被人熟知的要數蛋炒飯,但提起對米飯的利用中國人絕對不只是蛋炒飯而已。
有人說,日本人將米飯運用到了極致,因為他們創造出了各種各樣的壽司。用不同的材料包裹,可以有不同的風味特色。無論是是愛吃肉的,還是只吃素的都能在壽司當中找到自己的最愛。而中國著名的就只有蛋炒飯,哪怕是蛋炒飯中最經典的揚州炒飯也顯得要遜色幾分。
小編在看到這樣的言論的時候真的是非常驚訝,首先必須說明中國人因為傳統的原因,更加偏好的是帶著熱氣的食物,比起涼掉的飯,明顯熱的時候更好吃,配上一兩種下飯的家常菜更是一種味蕾的享受。而且中國人自古受到的教育就是節儉,我們從小就被告知糧食的來之不易,很多人最先學會的詩句就是《憫農》,所以很少有人會可以將食物浪費掉,尤其是在古代很多人對於糧食是有執念的,更不存在吃不完的情況了。
當然,從現代來看,人們的生活富足,難免會有剩下的情況。中國數千年的飲食文化當中怎麼可能只有蛋炒飯出現呢?就像是壽司用添加不同的配料可以創造出不一樣的種類一樣,在廚師手下炒飯同樣可以玩出花樣。蘭州炒飯只是其中之一,在香港地區「出生」的港式炒飯,符合廣東人民胃口的廣式炒飯,還有與水果結合的菠蘿飯等等,中國人對帶炒飯已經是「無物不可炒」的地步,炒飯可以配蝦仁、配肉、配雞絲等等,就算是沒有其他的食材,但是一碗醬油炒飯或是油炒飯也是獨具魅力,相信很多朋友在小的時候都曾經被這兩種簡單到極致的炒飯所折服過。
在小編看來中國人們對於米飯的運用絕對不僅僅限於單純的炒飯而已,不同的製作方式還會有不同的經典。放在砂鍋裡的煲仔飯,裹著箬葉的端午粽子,還有內藏玄機的飯糰等等,就算是直接食用大米翻炒也能創造出特色小吃——「炒米」出來。中國的飲食傳承裡不同的是口味而已,不同的食材同樣可以做出不一樣的美食出來。雖然美食的好壞和品嘗美食的人的口味愛好有著巨大的關係,但單從對食材的利用上,中國人不輸給任何國家。
說到「吃」上面也許因為文化還有口味的原因,我們沒辦法保證所有人都喜歡中國菜,但說到「怎麼吃」上面,中國吃貨可不認輸,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