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Uber而言,2013年開始著手中國區的布局的Airbnb對於這一市場總顯得 「誠意不足」,直到今天,它才終於給自己起了個中文名字,叫「愛彼迎」。
據媒體報導,3月22日上午,Airbnb在上海舉辦發布會,正式宣布其中文名字為「愛彼迎」,這是Airbnb宣布進入中國市場兩年來首推中文名字。 據悉,此次發布會正值Airbnb聯合創始人兼執行長布萊恩·切斯基(Brian Chesky)造訪中國期間,這也是Airbnb自2015年正式入華以來,第一次在中國舉辦發布會。
給自己起個不錯的中文名字,是外企踏足中國市場時的一個重要任務,當然,也絕不輕鬆。
而Airbnb的這個新名字,老實說,還真是.......拗口且難懂。不過人家卻也是費了番大功夫的:據鳳凰旅遊報導稱,這個名字是基於方言檢查、定性、定量調研,從一千多個名字中層層篩選而來的,寓意「讓愛彼此相迎」。大概是英文原名的難度係數太高,想來也已經是盡力了?攤手。
而據環球旅訊援引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息顯示,Airbnb分別於2014年9月和2016年1月註冊了安彼迎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安彼迎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兩個公司名。2016年時,便已經註冊了「愛彼迎」的商標。但遲遲未見其用中文名字來推廣,卻不知是何意。
提到Airbnb的中國運營情況,「水土不服」是個幾乎標準的評價,常見「壞」新聞,鮮少大動作。可以肯定的是,接下來,Airbnb對於中國區的運營是要來得更為 「認真」些了,而不僅僅做一架「隱形戰機」—— 「它似乎無處不在,但又不希望你感知到它的存在」,刷存在感都靠諸如 「上海一大學生損壞airbnb房東房子」之類的負面事件。
其實,Airbnb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上也還是暗自下了番功夫的。比如,如今已經能夠支持中國主流的登錄和支付方式,提供24X7的全天候中文客服服務,比如不斷與中國各城市建立夥伴關係,與上海、深圳、重慶、廣州四座城市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從數據上看似乎也不差。據品橙旅遊報導,中國旅行者已經在Airbnb的全球房源內入住超過530萬次。僅2016年,中國的出境遊人數就增長了142%。即使Airbnb還未大力在中國當地居民中推廣房屋分享,Airbnb在中國的自然增長已十分強勁。在中國國內,Airbnb約有8萬個房源,已有160萬境內外旅客入住國內房源。
自2015年正式宣布入華後,Airbnb其實一直在調整自家的路徑、策略。對此,騰訊科技曾做過一番梳理:
起初,Airbnb對外傳遞的入華重點是擴大企業知名度,獲得更多出境遊用戶,而非房屋拓展和運營。
Airbnb制定這一入華策略與中國的特殊國情有關,在社會信用體系尚不完善,房屋分享觀念尚未普及,以及房源質量參差不齊的中國,Airbnb純平臺方式運行的C2C房屋分享模式有很大挑戰。
但從Airbnb去年9月之後的一系列動作看來,其正小心修正自己的入華路線、雙管齊下。
思路的重要轉變發生在,從爭奪中國出境遊用戶,到爭奪中國的本地房源。這意味著Airbnb將直面中國市場的更多本土特色,比如來自中國模仿者的狙擊、水土不服以及監管問題等,而其中,監管問題是Airbnb必須跨越的一個坎。
本月初,Airbnb宣布剛剛完成新一輪逾10億美元的融資,公司估值約310億美元。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波注資中,中資身影顯現,這番要深耕中國的決心也是不容置疑。CEO 布萊恩·切斯基也在本次的發布會上表示,為更好地服務中國旅行者,今年Airbnb中國的員工數量會增加兩倍,市場投資亦將翻番。中國是除美國總部外唯一有Airbnb產品和技術研發團隊的地區。而明年,這一市場的研發團隊還要繼續擴張。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