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健康:科學吃素 給素食者的九大建議

2020-12-20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科學吃素 給素食主義者的9點建議

科學食素 福氣多多(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編者按】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導,現在素食者越來越多,其中包括很多演藝圈和政界的名人,他們都開始倡導不食用動物製品。不過,要做一位嚴格的素食者並不是那麼容易,以下九大問題是素食者需要給予關注的。

一、做好成為素食者的心理準備

素食營養學家Julieanna Hever指出,「當人們挑戰常規的飲食習慣,難免與家人和朋友發生衝突,家人可能會苦口婆心地勸阻你,你還會失去一些和朋友聚餐的機會,此時就是考驗你心理的時候了,你為什麼要成為素食主義者?你的內心有沒有一個強大而堅定的理由?如果沒有,那麼很可能因為身邊人的三言兩語就放棄了。」

二、素食者需根據自身情況補充維生素B12

素食主義者最容易缺乏的就是維生素B12,因為這種營養素在植物性食物中幾乎沒有。B12有助於保持神經及血細胞健康,併合成DNA。缺乏B12會讓人感覺睏倦、身體虛弱、便秘、體重減輕、神經出現問題以及產生精神抑鬱等。所以一些吃素的人容易患抑鬱症或容易出現精神疾患。維生素B12主要的來源是肉、蛋、奶、海鮮。如果你不吃肉了,那麼還是要喝點牛奶、酸奶。研究發現,奶類的維生素B12利用率比肉要高,按同樣的食物維生素B12含量來算,食用奶製品能夠最有效地升高血液中維生素B12的水平。

三、素食者需根據自身情況需要補充鐵

鐵有兩種形式: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40%的血紅素鐵都來源於動物製品,很容易被身體吸收。素食主義者只能攝入非血紅素鐵,它不易被身體吸收,因此素食主義者需要攝入更多的鐵來保持身體健康。含鐵豐富的植物有:豆類植物、葵花籽、葡萄乾、深色綠葉植物。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辣椒、柑橘、西蘭花等能夠促進鐵的吸收。

四、素食者多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蒙特婁素食主義營養師Valerie Rosser指出,我們每餐都需要攝入蛋白質。蛋白質是人體組織的構成成分,它會分解為胺基酸,幫助細胞生長及修復。美國醫學科學院建議,成人每天的蛋白質應為每公斤體重攝入0.8克,如果你有68公斤則每天要攝入54克蛋白質。Rosser指出,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大豆、小扁豆、藜麥等。

五、堅決拒絕垃圾食品

精細白面製作的麵包和餅乾、含糖飲料以及其他類型的快餐食品都會讓你的素食飲食失敗。吃素不是吃垃圾食品。Rosser指出「加工食品帶給我們的只有卡路裡,沒有營養價值,營養物質在加工過程中幾乎都被破壞殆盡了。」

六、素食者要留心大豆蛋白製作的劣質「假肉」

現在有很多素菜館用大豆蛋白製作仿葷食品,包括素雞、素鴨、素魚等,對這類食品目前營養學界仍有很多爭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一些肉類替代品經過了高度加工,含有過量鈉及防腐劑等,所以要仔細分辨產品成分。健康的豆類食品可以食用豆腐、豆漿、腐乳、水煮毛豆等未經過度加工的豆類製品。

七、食素不可急於求成

如果你之前一直大魚大肉,那麼很難一天就成為素食主義者。當你決定成為素食主義者時,可以慢慢地在飲食中增加更多植物食品,尤其要首先拒絕那些非天然的、經過加工的肉類。在這個過程中,時刻注意感受身體的變化,循序漸進確保成功。

八、素食讓你情緒更加穩定

成為素食主義者不僅僅是造福動物和環境,對我們自身也有好處。2012年《營養》雜誌的一篇研究發現,與素食主義的飲食相比,非素食的飲食包含更多的花生烯酸,它會刺激神經變化,引起情緒低落。

九、植物也可滿足你對鈣的需求

一項歐洲雜誌的研究發現,當素食者每天消耗525毫克的鈣,他們骨折的風險與非素食者相類似。重點是要吃大量不同類的含鈣高的天然食品。如豆類、菌類、綠葉植物等都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D,可以幫助身體吸收鈣質。

(翻譯/萬旭瑩)

相關焦點

  • 國際素食日| 吃素一定健康嗎?可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素
    國際素食日| 吃素一定健康嗎?每年的11月25日是國際素食日(也稱國際素食節),該節日於1986年起源於印度,原稱「世界無肉日」,後來漸漸發展為一個世界性節日。對於素食,我們並不陌生,比如,參觀寺廟有時會遇到開齋飯。素食是素食者基於宗教因素、身體健康、動物權益以及環保考慮做出的飲食選擇,是一種飲食習慣,也是一種飲食文化。
  • 國際素食日丨吃素一定健康嗎?並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素
    國際素食日丨吃素一定健康嗎?但很多人對「素食」這一飲食習慣還抱有疑問。吃素一定比吃葷健康?如何判斷自己適不適合素食?怎樣吃素才健康?今天是國際素食日,一起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 國際素食日 吃素一定健康嗎?可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素
    每年的11月25日是國際素食日(也稱國際素食節),該節日於1986年起源於印度,原稱「世界無肉日」,後來漸漸發展為一個世界性節日。對於素食,我們並不陌生,比如,參觀寺廟有時會遇到開齋飯。素食是素食者基於宗教因素、身體健康、動物權益以及環保考慮做出的飲食選擇,是一種飲食習慣,也是一種飲食文化。
  • 長期素食不健康,素食者患抑鬱症會明顯增加
    在當今肥胖、糖尿病等慢病高發的環境下,素食被認為是一種健康長壽的飲食方式,然而,素食真的完全有益健康嗎?答案存在爭議,因此合理搭配飲食顯得尤為重要。長期吃素的風險營養結構失調:研究人員對素食主義者的蛋白質、鈣、鐵、維生素B12、維生素D以及歐米伽3的營養構成比例進行了研究,發現如果素食者的飲食結構不均衡,缺乏這些營養素,會導致貧血、免疫力下降以及內分泌失調等等。此外,人體缺乏維生素B12,會引起舌炎、心功能降低和生育力下降等問題並增加老年痴呆風險。
  • 公共營養師|國際素食日,怎麼吃素才算健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飲食的追求,對於「吃」,我們有了更多的追求,儘管不少人都會選擇均衡的飲食,保證碳水、蛋白質、脂肪的合理搭配攝入,但也有一些人,在追求健康的過程中,選擇和倡導吃素。每年11月25日為「國際素食日」,旨在以關懷動物為基礎,推廣植物性飲食取代動物性飲食。
  • 素食者都是「聖母婊」?如果這樣吃素你就錯了
    「素食者是不是聖母婊?」「吃素的憑什麼佔有道德制高點?」這些問題經常引發葷素兩大陣營的互撕。素食者經常高呼「人類沒有權利為了自己的口腹之慾而傷害動物」,苦口婆心告誡吃肉是不對的,吃素吧!
  • 全素食真的健康嗎?
    專家建議人們注意合理飲食,低脂低鹽。素食養生熱潮悄然而起。但是,吃素未必如你想像般健康,關鍵是看你吃得對不對。 素食者分為兩類,第一類素食者可以吃蛋喝奶,稱為蛋奶素,或者只吃蛋,只喝奶的素食者。第二種是任何和動物有關的食物都不攝取,稱為全素。
  • 「素食日」吃素就代表健康?關於吃素你是不是有什麼誤解!
    吃素食,已經不再是一個新鮮新奇的概念了,從國外興起的吃素群體,到國內也有越來越多吃素食群體。很多明星也吃素食,雖然都基於不同的理由。比如說不老男神鍾漢良小哇從小有著飲食清淡的習慣,後來得了胃病醫生建議吃的再乾淨一點,開始正式素食。平時簡化自己的一日三餐,有時候每一餐都不過飽,有時晚上有聚會,他只是安靜的拿一杯果汁坐在窗邊慢慢享用。
  • 素食健康:長期吃素後果驚人 400人調查報告揭真相
    特別是近年來,血管硬化問題嚴重地威脅了人類的健康與生命。在許多國家因血管硬化而引起的心臟血管及腦血管病變,年年被列為首要的死亡原因。在造成血管硬化的諸多因素,如血脂增高、高血壓、肥胖、缺乏運動、緊張、抽菸、內分泌及維他命不平衡等,多吃動物性脂肪為主要因素。這麼說來,吃素究竟對血管硬化有無預防及治療的效果?中國佛教信徒的長期素食對身體健康有何影響呢?
  • 問答|素食者如何吃得健康?
    老人吃素30年,骨頭像泡沫般脆弱;年輕女性減肥吃素,營養不良至肌肉萎縮……這些,都是媒體曾經報導過的事件。素食,如今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飲食文化,而是逐步成為一種生活時尚。然而,你真的知道該如何「吃素」嗎?
  • 堅持吃素,真的有益健康嗎?關於素食,你可能要了解得更多
    喜歡吃肉和喜歡吃素是每個人不同的飲食習慣,肉類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比較高,而蔬菜和水果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高,這些營養物質都是人體必需的,因此只要是對身體健康沒有太大的影響,不管是吃肉還是吃素都是可以的。首先要解釋一個普遍人群的錯誤認知,吃素不是代表著只吃蔬菜和水果不吃任何的肉類的,素食包含很多種類,除了蔬菜和水果之外,乾果、豆製品、雜糧等都是屬於吃素的範圍的,吃素也是分為幾種方式的,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吃素方式。國際上將素食種類定義為以下四種。
  • 吃素一定健康嗎?可不是人人都適合吃素
    素食是素食者基於宗教因素、身體健康、動物權益以及環保考慮做出的飲食選擇,是一種飲食習慣 ,也是一種飲食文化 。嚴格素食是完全不吃動物性食物及其產品的飲食方式;蛋奶素是在素食的基礎上仍進食蛋奶類及其相關產品的飲食方式;魚素則是指不吃紅肉,但進食海鮮(以魚類為主)的飲食方式。 吃素一定比吃葷健康嗎 很多愛美人士堅持吃素是為了保持體形,甚至減重減肥。
  • 素食文化:英國彈性素食者越來越多 素食餐廳火爆
    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商機,英國人不僅推出新素食餐廳,老餐廳也專門推廣、新增素食品種。■吃素的人86%的英國人會吃吃素英國「食物發展協會」最近的一份民意調查顯示,86%的英國民眾一周會吃一頓至兩頓素食。素食不再是少數族群的風尚,成了越來越多主流族群的選擇。他們並非都是嚴格的素食者,而是所謂的「彈性素食者」。
  • 國際素食日|全素食總是沒力氣?一起打開吃素的正確方式!
    如何吃素更健康?那些人不適合吃素?11月25日國際素食日關於吃素的這些小知識一起來get素食有哪些好處?在營養素得到充足攝入的前提下,素食對於增強免疫力、維持腸道健康、降低膽固醇、清除自由基、預防慢性疾病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幫助。長期吃素容易有什麼問題?素食者常常容易蛋白質、n-3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不足,也更容易缺包括鐵、鋅、維生素B12在內的多種營養素。
  • 闢謠丨明星靠「單純吃素」減肥?長期吃素很健康?吃素要知道這些
    因此,長期單純吃素會造成營養不良,影響身體健康。素食,怎樣「吃」才更加靠譜?我國現在正處於慢性病「海嘯增長」的態勢,像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的患病人群越來越多,建議大家可以適當吃「素」,但一定要科學吃素,不可過分偏激。
  • 中老人吃素真的更健康嗎?
    難道說真的吃素就可以遠離慢病的困擾嗎?吃素的人生就一定健康嗎?馬上給您揭秘真相! 盲目的吃素,可能會躺槍以下健康危機! 所以素食者非常容易出現缺鐵、缺鋅的問題。 3 盲目吃素容易誘發維生素B12缺乏!
  • 科學吃素 給素食主義者的8點建議
    素食也要營養均衡(圖片來源:資料圖)做好成為素食主義者的心理準備 素食營養學家Julieanna Hever指出,「當人們挑戰常規的飲食習慣B12有助於保持神經及血細胞健康,併合成DNA。缺乏B12會讓人感覺睏倦、身體虛弱、便秘、體重減輕、神經出現問題以及產生精神抑鬱等。所以一些吃素的人容易患抑鬱症或容易出現精神疾患。維生素B12主要的來源是肉、蛋、奶、海鮮。如果你不吃肉了,那麼還是要喝點牛奶、酸奶。研究發現,奶類的維生素B12利用率比肉要高,按同樣的食物維生素B12含量來算,食用奶製品能夠最有效地升高血液中維生素B12的水平。
  • 吃素的好處有哪些 吃素食要注意些什麼
    延年益壽有健康科學家表示,素食的人比食肉的人壽命更長。世界上位於巴基斯坦背部的一個民族和墨西哥的印第安人都是因為素食而長壽的部落。許多僧侶也因為吃素而變得長壽。素食者不但無法從肉食中獲得鈣的補充,由於他們基本上不飲用乳製品,所以也無法從中獲得必要的鈣補充。所以科學家建議,在可能的情況下,素食者不應將牛奶之類的乳製品排斥在外,應適量食用乳製品。此外,經常喝豆漿,吃黃豆、椰菜、鈣強化果汁和穀物都能夠對補充鈣起到重要的作用。
  • 國際素食日|讓這份「素食指南」承包你的身體健康
    素食是指不包含畜、禽、魚、蝦等動物性食物的膳食模式。素食者以穀物、雜糧、大豆及製品、蔬菜等食物為主。 降低2型糖尿病風險 食用高品質的素食(如全穀物、水果、蔬菜、堅果以及豆製品)有利於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肉類太多的飲食會使腸道中致病細菌快速生長,而富含膳食纖維的素食則會增加腸道有益菌,改善腸道菌群,因此,適當吃素有益全身健康。
  • 周一請吃素:保證你震撼 全世界最聰明的孩子都吃素
    他自己也是個素食者,他說:「我生長在德州,愛極了肉食的味道,但是坦白說,我更喜歡舒服又健康的感覺。」(三)吃素增強免疫力英國暢銷書《健康百分百》指出,要增強免疫力,專家的第一個建議就是:每天至少吃5種蔬菜水果。素食更有免疫優勢,德國癌症研究中心研究發現,男性素食者的白血球對抗腫瘤細胞的力量,比男性肉食者強兩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