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些朋友很鬱悶,私信給我發的問題也特有意思:
「你說的性格完善計劃,太難了!有沒有簡單點的辦法?」
「我心眼這麼好,也沒有害人之心,熱乎乎的心,怎麼就總是受傷呢?」
「性格怎麼樣不說,心眼是沒問題的,為什麼我這麼不幸呢?」
其實怎麼說呢,我看他們是太急了……關於這些個問題,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題。
心好與否是一回事兒,性格是另外一回事,這倆可不能強行扯到一塊兒。
其中關於性格,有兩個特別容易讓人排斥的稜角,收拾掉它們很有必要!
為了熱情而熱情
為了熱情而熱情,顧名思義是缺愛的意思,是內心缺乏溫暖與呵護的一種潛意識心理。
有這種特徵的人往往內心都有著自卑的心理存在,這是一種心理意識不穩固的訊號。
而所謂的不穩固有兩個意思:
一是指:這樣的人一旦付出了自己的熱情,那就必然需要對方也付出一定的熱情回應自己。
如果對方沒有這樣的表現,那當事人的內心就會難受悲觀,這導致他們會失去心理的平衡。
這也會影響到關係的發展與結果。
二是指:這樣的人往往都無法拒絕別人的好意與熱情,因為在他們內心的主旋律中,他們實在找不到一個理由來拒絕別人的好意與溫暖。
這會導致本來正常的人際關係失去一定的邊界感,這裡的邊界感也可以理解為關係的原則性與本質性。
不可否認,我們確實不能忽略也不能冷漠對待剛開始對我們就比較熱情的人,
但對於關係而言,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與意識。
如果我們本身不太喜歡與一個人接觸、一種人接觸,或者我們本身對某些人際關係很疲勞很抗拒。
那當我們在面對這些剛開始對我們熱情的人時,我們主意願多半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主要講究的是兩顆心的對話與距離。
而一旦一個人的內心中產生了抗拒排斥另一個人或一段關係的想法,
那這個人本身就已經失去了一部分的熱情跟主動了,這個心理變化是在潛意識中進行的。
我們將這個概念進行一個延伸:讓我們舒服的、不會抗拒的人和關係是那些不會讓我們產生「異感」的人和關係。
異感簡單點說就是異常的感覺,比如一個人對我們很熱情,一個人對我們很冷淡等等。
面對這樣的人和關係,我們的內心會起波瀾,起了波瀾就會有與之對應的想法產生。
其次,為了熱情而熱情更像是一種「討好」,這是一種有意去討好他人的表現。
我們從人性的角度出發來看待這個問題,討好別人這種事情的背後都有著目的性。
例如通過討好來獲得別人對我們本身的肯定跟接受,或者利用討好來達成我們的某種目的。
而對於他人帶有目的言行舉止來說,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警覺性。
警覺性本身就是一種排斥抗拒的潛意識心理。
而類似於這種關係的本質就是一種「互相利用」的本質,雙方有利用價值,那關係就可以存在下去。
但如果其中一方對另一方來說沒有了利用價值,那關係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對於人和關係來說,不能為了熱情而熱情,這樣只會讓人更加的被動,這不利於關係的發展。
同理,這個性格稜角也很有必要收拾掉,保持自我非常重要,尤其對於當今這個比較「開放」的時代而言。
為了被矚目而造作
人活在世上,在現實生活中活著,都需要價值感,但對於價值感而言,每個人的標準跟追求是不一樣的。
比如有的人心裡的價值感是被更多的人肯定與接受。
而有的人心裡的價值感是自己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什麼事情,或者完成其他什麼目標等等。
我們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來看待價值感這個東西,
一個人真正的價值感是不需要外界他人來肯定的,因為這種價值感的基礎是建立在自我之上的。
那麼相反,如果一個人的價值感需要也渴望被人肯定或者被更多的人肯定,
那就證明這個人的內心深處是自卑的。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多少人肯定他的價值,那他也就會對自己的價值產生懷疑。
這個道理等同於自信的道理。
真正自信的人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是自信的,即便狀況惡劣。
而不是真正自信的人,在狀況好的時候是自信的,在狀況差的時候是不自信的。
為了被矚目而造作的人,在內心深處是不自信的,是自卑的,是缺乏自我認可的。
這就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換句話說,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凡人,都是俗人。
在俗世中生存就是在群體中生存,而在群體中每個人都有其應盡的責任跟義務,同時人也需要得到群體中其他人的肯定與接受。
這意味著如果群體當中有一些人總在故意製造「噱頭」來讓自己變得更矚目。
那他的這種行為勢必會與群體中其他人產生衝突,因為群體中的其他人也需要被肯定與接受。
所以他的這些為了讓自己被矚目而產生的言行舉止一定會讓群體中的其他人覺得礙眼。
這裡我們還需要站在人性的角度來看待,如果我們覺得一個人礙眼,那性格強烈的人或許會「針對」他。
而性格不強烈的人或許會在心裡嘀咕。
總之不管怎麼著,絕大多數人對礙眼的人所產生的心理是排斥與抗拒。
比如在群體中、在關係中總在想辦法表現自己的人,或者已經習慣了表現自己的人。
以上這兩個性格稜角很容易讓人不受歡迎,也很容易讓人排斥與抗拒。
這很不利於我們在人際關係生存。
換句話說,不要說什麼你心眼好,你沒有害人之心,你性格好等等,這些是對我們自己而言的。
但對於關係,對於其他人而言,他們更關注的是你怎麼說話、怎麼做事,怎麼處理相互之間的關係。
你讓關係舒服,關係就讓你舒服,你的性格稜角扎破了關係的平衡,那關係也會扎破你內心的平衡。
另外,還沒有加粉絲群的朋友,想加粉絲群的朋友記得給我私信,歡迎更多有趣的靈魂加入我們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