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永遠會給我們驚喜,就象當年隨手一曲《同桌的你》便唱哭千萬畢業的學子,讓老狼在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在我的印象裡,是高曉鬆開啟了一個叫「校園民謠」的時代。他的《白衣飄飄的年代》、《睡在我上鋪的兄弟》更是在大學校園裡風靡一時。而我最愛的《戀戀風塵》至今還在手機裡存放,時常拿出來回味聆聽。
所以,當高曉松在歲月沉澱和時光積累後寫下《越過山丘》時,無庸質疑它一定會打動你,打動你漸漸粗糙的心,打動你被紅塵侵蝕的神經。
你凝神細聽,你能聽到高曉松娓娓道來的,是對生命的親近,愛意和傷懷。
當年李宗盛花了十年的時間寫下《山丘》,他說:
想說卻還沒說的 還很多 攢著是因為想寫成歌
讓人輕輕地唱著 淡淡地記著 就算終於忘了 也值了
《山丘》是李宗盛另一首《給自己的歌》,情真意切,都有現實的回應。但就像《給自己的歌》觸動太多人的情事款曲,《山丘》也像投在波心的石子,激起對生命共通的感慨。
時光飛快不讓你等待,它迎面而來匆匆離去,什麼也不會留下。你還沒明白一些道理,卻感覺自己已經老了,可為什麼心裡活著的還是那個少年,依舊熱血滿腔,依舊勇敢堅強,依舊激情澎湃……
高曉松說:「李宗盛可能是華語音樂最大的一口井,當這口井滋潤到那麼多滾石唱片當年的歌手的時候,他周圍其實形成了一片森林,枝繁葉茂。」
因此人到中年的高曉樺,終於也像李宗盛那樣,寫了一首關於生命的歌曲,攜手楊宗緯一起,代表華語樂壇後輩贈與李宗盛大哥一封謝禮。
我總喜歡一個人完成詞曲的歌,因為這首歌所表達的意境才最完美也最極致。所以,我喜歡一切既能作詞也能作曲的好的創作者。而高曉松應該是其中的翹楚。再加上楊宗緯的聲線非常沉靜柔和,把這首《越過山丘》演繹得堪稱淋漓盡致。沒有閱歷的人,唱不好這首歌。
而配著這首歌的浪浪作的這些沙畫,無疑是我見到的沙畫裡最最動人的。
這就是一雙有1200萬像素的手,它的細膩溫柔,它的風起雲湧,都讓人忍不住要把一切的一切存留。
就讓我隨你去,讓我隨你去,逆著背影婆娑的人流,向著那座荒蕪的山丘,揮揮衣袖。
這樣的詞曲,合著這樣的聲音,再配上如此極致美妙的手,這一刻,生命就此停頓。
據說人的平均年齡69歲,一共兩萬四千三百天,十九萬個小時,三千五百萬分鐘,差不多十一億秒左右,當你讀完我這篇文章的時候,這六十秒,你只屬於我,陌生的朋友,我愛你!
愛我的朋友記得關注和留言,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