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古人說道: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古人們堅信,你平日裡的所作所為,小偷小摸,大偷大搶儘管可能沒人發現,老天爺可是看在眼裡的,終究有一日會讓你付出代價。於是便有了「舉頭三尺有神明」這一俗語,然而這句話卻僅僅是下半句,它的上半句才是真正蘊藏著古人的智慧,您知道嗎?
揭秘此句的上半句之前,咱們先來看一下這個「舉頭三尺有神明」到底有何學問?原來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心存敬畏。
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尤其在為人處事方面,不要喪盡天良,做事滅絕人性,因為古人們認為,咱們在這世間所做的一切大小事情,天上的司過之神都會一一記錄在案,並且根據你的所做事情的好壞,為你安排將來的報應。
雖然,現在咱們國家不信宗教之人佔據絕大多數,然而回看往昔歷史,宗教也曾經在中土這麼一片天地開枝散葉繁盛,因此很多人在遇到某方面不如意的時候,就會到一些廟宇進行叩拜,大燒香火之前,以求心理安慰。當我們低下頭跪拜之時,離我們頭上三尺擺放香火的共貢品。
人們總覺得自己在祭拜的時候,三尺之上的供桌上的神像在看著自己,於是便說「舉頭三尺有神明」,旨在告誡前去祈禱的人,只要你誠心祈禱,神靈就會幫助你。如今在許多人眼中,這麼一句話依然可行。要不,怎麼許多新聞傳出哪些國家幹部家裡供有神佛之說?
實際上對於這句俗語,民間還有著這樣的記載,傳說天上擁有著兩位神仙,名為溫良和喬坤,而他們每天要做的事那就是迅遊人間,記載當天人們的行善作惡之事,分辨是非。他們二人分工明確,擁有著嚴格的倒班制度,也就是說溫良負責白天的遊行,喬坤負責夜晚的遊行,人們稱之為「日遊神」和「夜遊神」。
但是神仙也擁有著嚴格的三六九等,夜遊神和日遊神就屬於那種比較低級的神仙,對於他們來說不能像其他大神仙一樣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為了方便在人間視察,他們只能飄在離地面三尺的位置上空。而「舉頭三尺有神明」就由此而來。
「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對於這句話來說,相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到,並且前半句才是精髓所在,那麼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我們千萬不要昧著良心做事,除了克制自己,也要勸誡旁人不要被豬油蒙了心,為了自身的利益做黑心事。
「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善待他人,就是慈悲自己,每時每刻都保持著一顆謙卑的心去對人待物,別人自然也會給你相應的回饋和感恩。
也提醒大家為人處世要講求誠信,還有就是不能昧著良心做事,更不要懷有做壞事矇混過關的思想。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俗語是古時候代代相傳的,是人與人之間最質樸的智慧,包含著無數人的祝福和愛意。好的句子應該被後代所銘記,其中包含的精神更加要被學習。
偶爾聽一聽祖先留下的民間俗語,同樣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眾所周知,俗語是農民在漫長的歲月裡生產生活,通過觀察摸索出來的經驗,如果我們能夠了解,並且謹記於心,會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受益匪淺!
不可否認的是俗語作為民間文化,在這片華夏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豐富了人民群眾的認知,給大家帶來了借鑑。當然時光荏苒轉瞬即逝,人類也在不斷的進步,很多俗語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後的俗語,更加流光溢彩。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用以前聖賢們的言論,來諄諄教誨你。廣泛搜集押韻的文字彙編成「增廣」,使你見多識廣。應該借鑑古人的經驗教訓,來指導今天的行為,因為今天是古代的延續。
「欲知大道,必先學史」,讀史使人明智,了解歷史可以增加我們的智慧。
至於要看什麼書,才能收穫到重多「金句」,收錄了從古至今非常多俗語、名言的《增廣賢文》,就是一本不錯的讀物。
《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語句簡練,通俗易懂。中心內容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其中大部分諺語、俗語、對聯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前人總結下來的經驗、智慧,成為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世間萬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讀書高。腹有詩書氣自華,筆下能點旌旗軍。
《增廣賢文》從廣義上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不需講解就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
這本《增廣賢文》才49元,也就是兩包煙錢,卻能讓你受益終生!
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把這本大智慧帶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