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上半句才是重點,可惜卻少有人知

2020-12-06 花落花又落

經常聽古人說道:善惡終有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因果循環,報應不爽,古人們堅信,你平日裡的所作所為,小偷小摸,大偷大搶儘管可能沒人發現,老天爺可是看在眼裡的,終究有一日會讓你付出代價。於是便有了「舉頭三尺有神明」這一俗語,然而這句話卻僅僅是下半句,它的上半句才是真正蘊藏著古人的智慧,您知道嗎?

揭秘此句的上半句之前,咱們先來看一下這個「舉頭三尺有神明」到底有何學問?原來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心存敬畏。

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尤其在為人處事方面,不要喪盡天良,做事滅絕人性,因為古人們認為,咱們在這世間所做的一切大小事情,天上的司過之神都會一一記錄在案,並且根據你的所做事情的好壞,為你安排將來的報應。

雖然,現在咱們國家不信宗教之人佔據絕大多數,然而回看往昔歷史,宗教也曾經在中土這麼一片天地開枝散葉繁盛,因此很多人在遇到某方面不如意的時候,就會到一些廟宇進行叩拜,大燒香火之前,以求心理安慰。當我們低下頭跪拜之時,離我們頭上三尺擺放香火的共貢品。

人們總覺得自己在祭拜的時候,三尺之上的供桌上的神像在看著自己,於是便說「舉頭三尺有神明」,旨在告誡前去祈禱的人,只要你誠心祈禱,神靈就會幫助你。如今在許多人眼中,這麼一句話依然可行。要不,怎麼許多新聞傳出哪些國家幹部家裡供有神佛之說?

實際上對於這句俗語,民間還有著這樣的記載,傳說天上擁有著兩位神仙,名為溫良和喬坤,而他們每天要做的事那就是迅遊人間,記載當天人們的行善作惡之事,分辨是非。他們二人分工明確,擁有著嚴格的倒班制度,也就是說溫良負責白天的遊行,喬坤負責夜晚的遊行,人們稱之為「日遊神」和「夜遊神」。

但是神仙也擁有著嚴格的三六九等,夜遊神和日遊神就屬於那種比較低級的神仙,對於他們來說不能像其他大神仙一樣騰雲駕霧,呼風喚雨。為了方便在人間視察,他們只能飄在離地面三尺的位置上空。而「舉頭三尺有神明」就由此而來。

「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對於這句話來說,相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到,並且前半句才是精髓所在,那麼這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我們千萬不要昧著良心做事,除了克制自己,也要勸誡旁人不要被豬油蒙了心,為了自身的利益做黑心事。

「萬事勸人休瞞昧,舉頭三尺有神明」,善待他人,就是慈悲自己,每時每刻都保持著一顆謙卑的心去對人待物,別人自然也會給你相應的回饋和感恩。

也提醒大家為人處世要講求誠信,還有就是不能昧著良心做事,更不要懷有做壞事矇混過關的思想。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俗語是古時候代代相傳的,是人與人之間最質樸的智慧,包含著無數人的祝福和愛意。好的句子應該被後代所銘記,其中包含的精神更加要被學習。

偶爾聽一聽祖先留下的民間俗語,同樣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眾所周知,俗語是農民在漫長的歲月裡生產生活,通過觀察摸索出來的經驗,如果我們能夠了解,並且謹記於心,會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受益匪淺!

不可否認的是俗語作為民間文化,在這片華夏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豐富了人民群眾的認知,給大家帶來了借鑑。當然時光荏苒轉瞬即逝,人類也在不斷的進步,很多俗語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後的俗語,更加流光溢彩。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用以前聖賢們的言論,來諄諄教誨你。廣泛搜集押韻的文字彙編成「增廣」,使你見多識廣。應該借鑑古人的經驗教訓,來指導今天的行為,因為今天是古代的延續。

「欲知大道,必先學史」,讀史使人明智,了解歷史可以增加我們的智慧。

至於要看什麼書,才能收穫到重多「金句」,收錄了從古至今非常多俗語、名言的《增廣賢文》,就是一本不錯的讀物。

《增廣賢文》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語句簡練,通俗易懂。中心內容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其中大部分諺語、俗語、對聯反映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前人總結下來的經驗、智慧,成為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世間萬般皆下品,思量唯有讀書高。腹有詩書氣自華,筆下能點旌旗軍。

《增廣賢文》從廣義上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不需講解就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

昔時賢文,誨汝諄諄。集韻增廣,多見多聞。

這本《增廣賢文》才49元,也就是兩包煙錢,卻能讓你受益終生!

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把這本大智慧帶回家了。

相關焦點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上句才是精華,但卻少有人知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上句才是精華,但卻少有人知東野圭吾在《白夜行》的書評中有那麼一句話,這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神明是否存在尚且不得而知,所以這裡的「神明」更像是對人的一種道德約束。在小的時候做壞事的時候總是會心虛,念叨著: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神仙不要懲罰我啊。孩童時的我們有的人相信神的存在,所以在做了錯事後祈求著神明的原諒。
  • 老話「舉頭三尺有神明」,它的上一句其實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比如我們常說的「朋友妻,不可欺」其實就是在告訴人們要按照禮法行事,不能做出出格的事情,否則連朋友都沒辦法做成,還有一句俗語說「不擺三道菜」,而這裡的三道菜,其實並沒有特指哪三道菜,而是說「三」這個數字在古代是表示祭祀的,而請別人吃飯擺了三道菜,就會讓人心裡十分不舒服。
  •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至理名言,看完真長見識!
    歷代王朝,都有各項法律及規章制度,用來約束百姓的言行。古人為了能夠讓後人自覺地遵守道德標準,留下了很多告誡的警句。這些告誡話語,逐漸演變成廣為流傳的俗語,對於後人的行為準則都有廣泛很深的影響。舉頭三尺有神明「舉頭三尺有神明」是一句關於道德規範的俗語。當一個人在做違反道德的事情時,他以為別人都不知道,但是人在做,天在看。
  • 古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為何是三尺?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
    俗語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很少有人知道,下半句7個字才是關鍵。第一、「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已經有300多年的時間了,最早出自乾隆年間官員葉存仁之手。這位官員為官三十載一直都甘於淡泊,從來都不會向蠅營狗苟屈服。
  • 老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卻很少有人知道
    老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才是精華,卻很少有人知道。大家都有聽過一句老話吧,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只知道前半句,後半句是什麼,你們知道嗎?就說老祖宗就我們流傳下來的一些名句,一直到現在,我們都會當作口頭禪或者警醒自己或者是世人,就像我剛剛說的那句舉頭三尺有神明。還有一句很類似的話,叫做人在做,天在看,和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意義是很相似的,都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道德底線。
  • 古人說「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下一句更經典,老俗語深藏大智慧
    經常聽到老人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其實有時候老人說的話都是很有道理的,你仔細品味之後,都會發現深藏大智慧。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意思是人抬頭三尺的地方就有神明在看著,也就是說神明離我們很近,所以人不能做壞事。
  • 俗話:舉頭三尺有神明,有哪些神明呢?有哪些出處呢?
    《漫談傳統民間俗語文化》系列第3回我們經常聽到過這樣一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大家也都知道其意思,是源自古時候人們祭祀的行為。人們遇到不順就會到寺廟中祭祀叩拜,認為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著,若誠心禱告,神明就會顯靈並幫助自己。
  • 民間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懂得敬天畏地
    我們中國有句俗語叫做:舉頭三尺有神明。你做了壞事別以為沒有人不知道,你行善之後自然會有福報,你別不信,看了民間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你的觀點就會有所轉變。舉頭三尺有神明,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句民間俗語,大家都知道,俗語是民間通俗易懂,富於一定寓意,在民間廣為流傳的通俗言語。舉頭三尺有神明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的所思所行都是知道的。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其實還有下半句,老祖宗對後人的告誡
    「神明」為何物誰也不知道,如果將其物化之後可以發現,所謂的「神明」就是自己的內心和思想。正所謂「念成魔,一念成佛」。一、「舉頭三尺有神明」的後半句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曾聽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語。
  • 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萬事勸人休瞞昧,什麼意思呢?
    舉頭三尺有神明,相信這句話大家經常會聽到,但是還有下半句,不畏人知畏己知,萬事勸人休瞞昧。其實這幾個字可以用正大光明來形容,告訴人們不要做自欺欺人的事,你想騙取別人以獲得信任,結果只是騙取了自己的良心。
  • 古人云:「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最為經典,深藏處世的大智慧
    我們在生活中,老人們總提的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好像是告誡,也好像是約束。老人們之之所以說這樣的話,其實也是在宣傳自己的觀點。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都多、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等,這些張口就來的俗語,其實蘊藏著大智慧。
  • 古人常講:「舉頭三尺有神明」,後半句更經典,讓人受益匪淺
    自律之人不需要監督,面對巨大的誘惑毫不動心,這才配得上君子的名號。有人就要問了,缺少別人監督的情況下,如何進行自我約束呢?關於這個問題,古人早就給出答案,那就是經常聽到的一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在中國古代,人們對大自然比較敬畏,甚至產生一些迷信的思想,相信鬼神之說,就連孔子他老人家都說:「敬鬼神而遠之。」世上究竟有沒有鬼神?
  • 俗語中的「舉頭三尺有神明」你知道何意嗎?
    還記得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聽到的那句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嗎?你知道這句話想表達什麼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其中有一種說法是:古代人因為信仰神靈,如果遇到某方面不如意,就會到相應的祭廟中叩拜。這裡舉是指向上的意思,案是指擺放香火的供桌。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老祖宗的智慧
    但這基本上是基於每個人自身的判斷,如果說有一個具體的劃分準則,大概就要依靠儒家的思想,依靠人自身的本性。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其實就體現出,不管你在幹什麼,總會有神明在盯著你,如果你做盡邪惡之事,那麼神明就會給你懲罰。不過,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而且體現出老祖宗的智慧,就算是今天也讓人感嘆不已。
  • 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經典,古人的智慧
    但這基本上是基於每個人自身的判斷,如果說有一個具體的劃分準則,大概就要依靠儒家的思想,依靠人自身的本性。古人講「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其實就體現出,不管你在幹什麼,總會有神明在盯著你,如果你做盡邪惡之事,那麼神明就會給你懲罰。不過,這句話的下半句才是經典,而且體現出老祖宗的智慧,就算是今天也讓人感嘆不已。
  • 舉頭三尺有神明的由來,及記錄人間的善惡
    古代有句話叫「舉頭三尺有神明」,這種說法源自人們祭祀的行為。古時候,人們遇到不順就會到寺廟中祭祀叩拜,認為神明在供桌上面三尺的地方看著,若誠心禱告,神明就會顯靈並幫助自己。後來這句話被引申為勸善規過的意思。不過佛道兩家對這位「神明」,卻有不同的解釋。
  • 鎌倉物語:舉頭三尺有神明,願未來揣著敬意走的浪漫
    後來了解到在日本這個神道文化濃厚的國家中,有兩句俗語,一是「舉頭三尺有神明」,另一是「一粒米上站著七個神仙」,他們相信神仙有八百萬之多,因此他們對於自然和神靈都更為親近與敬畏。對比之下覺得日本真是個可愛又浪漫的地方,可以將對神明的敬畏融入到日常之中,展現與熒幕之上,驕傲地跟全世界說:你看,這是屬於我們這個地方的神話。
  • 有句俗話「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你知道嗎?還有一個典故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你聽我瞎胡謅。大家好!我叫韓一笑。我希望任何事情都不能傷害我,我還能一笑而過。我也知道這樣做太不容易,那需要太多的勇氣。有一句俗話大家都聽過「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俗話還有下半句。才是對這句話更完美的解釋。
  • 你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這句話嗎?
    你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這句話嗎?我是酉水之子,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這句話,但是我並不認為這句話在實際當中真的存在。相信是我的主觀感受,這是一個自我約束心存敬畏之心的必然,而真實存在這是客觀事實,這種所謂的神明其實是不存在的。
  • 道教那些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身邊都有哪些神呢?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明了,就是說每個人的頭上都有神明,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應該嚴格遵守道德底線,保持自己的原則,否則就會「欺天」,正所謂「天道好輪迴」,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