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進入藏區的時候,經常會看到經幡,這些五彩經幡經幡舞動在雪山上、河流邊、廟宇中、村莊裡,幾乎隨處可見,成了一種標誌,似乎是在提示你:看見經幡,就是進入藏區了。看到美輪美奐的經幡,我們只是覺得很神秘、敬畏,但是,你知不知道,這五彩經幡的背後是有很多講究的。
經幡也叫風馬旗,由五種顏色幡條的組成。藍色象徵藍天、白色象徵白雲、紅色象徵火焰、、綠色象徵綠水、黃色象徵大地。五種顏色的排列形式正是大自然物質存在的立體排列形式,因此,象大自然中天地不容顛倒一樣,這五種顏色也不容錯位。幡條上印有經文,風每吹動一次經幡,就如同將上面的經文誦讀了一遍。
經幡最早出現於寺院的旗繩上。傳說當年佛祖手持經卷閉目思索時,一陣大風颳來,佛祖手中的經書被風吹散了,飄到那些正在遭受苦難的勞苦大眾手中,得到佛祖經書碎片的人都得到了幸福。人們為了感謝佛祖的恩賜,便用彩布製成經幡,印上經文把它掛在風吹得著的地方,以求消災祈福,祈求平安。
另一個傳說是:一個高僧在印度取得真經,回來被河水把經書弄溼了,他把經書全攤開涼曬,一陣風起,颳得經書滿天滿地,頓時,天地間梵音迴蕩、微風拂面、天宇盤旋,僧人感覺大徹大悟。人們為了紀念這個僧人的頓悟和頌揚佛經,就把經文印在布上,直接掛於天地之間。是那些飄揚在風中的彩旗天長日久便成了如今祈禱用的經幡。
經幡大致為三種:一種是五色方塊布一塊緊接一塊地縫在長繩上,懸掛在人煙稀少的高山上。第二種是一條三五米長的狹長布條,其顏色是單一的,或白或紅縫接在一根粗長的經杆上。第三種經幡是五塊藍白紅綠黃色的幡條,這些幡條布分別系掛在柳樹枝杆上,這種經幡在古城拉薩的民居樓頂上隨處可見。
經幡除了印有經文,還印有圖案,圖案中心為一匹寶馬,馬背上馱著燃著火焰的佛法僧三寶,四角環刻著四尊保護神:金翅鳥、龍、老虎和獅子,這種構圖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寓意五行循環往復、生命經久不息。
經幡被風吹起時,發出「譁啦譁啦」的聲音,仿佛在誦念經文。佛經云:經旗豎立於大山之巔,野獸、鳥類、昆蟲皆可往生觀音剎土;懸掛於江河之上,流水所到之處,一切生命都將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懸掛於高山風口位置,風所遍及,一切眾生皆得往生極樂世界。